蔡保全

蔡保全,福建龍海人,1960年生,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現任廈門大學歷史系考古學,教授,碩士生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蔡保全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福建龍海人
  • 出生日期:1960年生
  • 職業:教師
  • 畢業院校中國地質大學
  • 主要成就:中央國家機關青年優秀論文壹等獎
  • 代表作品:《河北陽原——蔚縣晚上新世小哺乳動物化石》
人物經歷,主講課程,主要貢獻,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1985年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碩士,曾在北京中國地質博物館工作,現任廈門大學歷史系考古學,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古脊椎動物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第四紀科學研究會地層古生物專業委員會委員。

主講課程

開設《舊石器時代考古》、《環境考古》、《體質人類學》、《中國古代玉器》、《博物館學概論》等課程。

主要貢獻

近期負責國家“九五”攀登專項《早期人類起源及環境背景研究》河北泥河灣子課題,同時還負責廈門市橫向課題《台灣海峽人類與動物化石》的研究。發表研究論文40多篇,內容涉及舊石器、古人類、環境考古、第四紀地層和哺乳動物化石等方向。
主要學術貢獻
河北省泥河灣盆地是我國也是亞洲第四紀地層、哺乳動物化石、舊石器和古人類的經典區域。本人在泥河灣盆地開創篩洗法並獲得成功,系統建立了該盆地300多萬年來高解析度的哺乳動物地層序列,為該盆地舊石器、古人類、環境演變的研究提供紮實的基礎。
在泥河灣盆地發現180萬年前的舊石器文化層,對研究我國北方早期人類起源和文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研究台灣海峽、舟山海域海底出土的晚更新世人類和哺乳動物化石,闡明最後一次冰期東海陸架的成陸過程和人類的生存環境,指出舊石器時代晚期福建和台灣連在一起,台灣島的最早居民來自大陸。
認為“河姆渡文化”出土的骨耜,其真正用途是認定稻作農業發展階段的關鍵,指出考古發掘新證據顯示骨耜是用來深掘灰坑和柱洞 ,它與乾欄式建築密不可分;對人們普遍接受的河姆渡文化“耜耕農業”發展階段說提出質疑。
選取中國東南(福建、浙江)沿海舊石器時代晚期至新石器時代的典型區域進行環境演變和人類文化發展內在關係的探討,方法獨特,具有創新性分析思維。 
負責課題
1.福建省教委青年基金項目《東山史前文化及在閩台文化交流中的地位》(項目編號JQ91018),1992-1994年。
2.廈門大學校級課題《閩南舊石器及與台灣原始文化的關係》,1994-95年。
3.廈門大學校級課題《福建史前社會經濟形態演變及原因》,1998-99年。
4.廈門市課題《台灣海峽人類與動物化石》,2000-2002年。
5.國家“九五”攀登專項《早期人類起源及環境背景研究》河北泥河灣子課題,2001-2003年。
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泥河灣晚新生代系統生物地層及環境研究》(項目編號40472012),2005-2007年。 
主要研究成果
舊石器與古人類: 
1.蔡保全,李強:泥河灣早更新世早期文化遺物與環境。《中國科學》D輯,2003年第5期。
2.蔡保全,李強,鄭紹華,2008:泥河灣盆地馬圈溝遺址化石哺乳動物及年代討論.人類學學報,27(2):129-142。
3. 蔡保全:台灣海峽晚更新世人類肱骨化石。《人類學學報》,2001年第3期。
4.蔡保全:“東山陸橋”與台灣最早人類。《光明日報》理論(史林)版,1998年4月3日。《新華文摘》1998年6期全文轉載。
5.蔡保全:人類起源新說與“北京猿人”的歸屬。《廈大學報》(哲社版),2002年第5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先秦、秦漢史》2003年第1期全文轉載。
6.蔡保全,孫英龍,楊麗華:福建東山的舊石器。《漳州師院學報》,1994年第1期。
7.蔡保全,孫英龍,楊麗華:東山在閩台舊石器時代文化交流中的地位。《文物季刊》, 1995年第2期。
8.蔡保全:雲南元謀古猿地點的小哺乳動物化石。《人類學學報》,1994年第1期。
9.蔡保全,胡連榮,2005:《舟山海底哺乳動物化石與古人生存環境》,第三章和第四章,7-147頁,中國文史出版社,北京。
10.CaiBao-quan,2002:Fossil Human Humerus of Late Pleistocene from the Taiwan Straits.ACTA ANTHROPOLOGICA SINICA,Vol.21,No Supplement,25-30.
11.CaiBao-quan and Keiichi Takahashi,2003: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e and the Environment of the Upper Paleolithic in Southern China.The Quaternary Research (Japan),Vol.42, No.6, 427-440.
12.CaiBaoquan and Li Qian,2004:Human Remains and the Environment of the Early Pleistocene in the Nihewan Basin.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Earth SciencesVol.17, No.5, 437-444. 
環境考古: 
1.蔡保全:從貝丘遺址看福建先民的居住環境與資源開發。《廈大學報》(哲社版),1998年第3期。
2.蔡保全:杭州灣兩岸新石器時代文化與環境。《廈大學報》(哲社版),2001年第3期。
3.蔡保全:華南舊石器時代晚期文化與環境關係。《環境考古研究》第三輯,134-142頁,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4.蔡保全:晚玉木冰期台灣海峽成陸的證據。《海洋科學》,2002年第6期。
5.蔡保全:台灣海峽晚更新世哺乳動物化石與古地理環境。《廈大學報》(哲社版),1999年第4期。
6.蔡保全:地理、移民——泉州南朝以前經濟形態特徵。《農業考古》,2001年第1期。
7.蔡保全:泉州歷史時期經濟形態演變及原因。《嶺南考古研究》第3輯,中山大學嶺南考古研究中心出版,2003年。
8.蔡保全:氣候變化與中國社會文化發展。《嶺南考古論文集》第1輯,2001年,嶺南美術出版社。 
新石器時代考古: 
1.蔡保全:河姆渡文化“耜耕農業”說質疑。《廈大學報》(哲社版),2006年第1期,49-55頁。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先秦、秦漢史》全文轉載。
2.蔡保全:杭州灣兩岸新石器時代文化與環境。《廈大學報》(哲社版),2001年第3期。
3.王海明,蔡保全,鐘禮強:浙江餘姚河姆渡鯔山遺址發掘簡報。《考古》,2001年第10期。
4.莊景輝,蔡保全:重慶雲陽佘家嘴遺址2003年度發掘簡報。南方文物,2007年第1期,16-22頁。 
第四紀哺乳動物與地層:
1.蔡保全:河北陽原——蔚縣晚上新世小哺乳動物化石。《古脊椎動物學報》,1987年第2期。
2.蔡保全:河北陽原——蔚縣晚上新世兔形類化石。《古脊椎動物學報》,1989年第3期。
3.蔡保全,邱鑄鼎:河北陽原——蔚縣晚上新世鼠科化石。《古脊椎動物學報》,1993年第4期。
4.蔡保全、張兆群、鄭紹華、邱鑄鼎、李 強、李茜:河北泥河灣盆地典型剖面地層學研究進展。地層古生物論文集,第28輯第267—285頁。(科技部基礎性工作專項資金項目《中國典型地層剖面的立典研究》專刊/中國地質科學院地層古生物論文集編委會編),地質出版社,北京,2004年12月。
5.蔡保全、鄭紹華、李強:蔚縣盆地牛頭山剖面晚上新世/早更新世小哺乳動物。古脊椎動物學報,2007年第45卷第3期。
6.鄭紹華,蔡保全:河北蔚縣東窯子頭大南溝剖面中的小哺乳動物化石。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參加第十三屆國際第四紀大會論文選,100-131頁,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年。
7.鄭紹華、蔡保全、李強:泥河灣盆地洞溝剖面上新世/更新世小哺乳動物。古脊椎動物學報,2006年第44卷第4期,320-331。
8.尤玉柱,蔡保全:福建更新世地層、哺乳動物與生態環境。《人類學學報》,1996年第4期。
9.蔡保全,尹繼才:黑龍江青岡晚更新世哺乳動物化石。中國地質科學院院報,1992年第25號。
10.李強,鄭紹華,蔡保全:泥河灣盆地上新世生物地層序列與環境。《古脊椎動物學報》,2008年第46卷第3期,。
11.Zhang, Y. Q., Kawamura, Y., Cai, B. Q., (2008). Small mammal Fauna of Early Pleistocene Agefrom the Xiaochangliang Site in the Nihewan Basin, Hebei, Northern China. TheQuaternary Research, 47 (2):81-92.
12.Baoquan Cai, Shaohua Zheng et al. Review of the litho-, bio- and chronostratigraphy in the Nihewan Basin, Hebei, China. In《FOSSIL MAMMALS OF ASIA——Neogene Biostratigraphy and Chronology》,p218-242. Edited by Xiaoming Wang, Lawrence J. Flynn, and Mikael Fortelius,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New York, 2013. 

獲獎記錄

論文《河北陽原——蔚縣晚上新世小哺乳動物化石》獲中央國家機關青年優秀論文壹等獎(1987年12月)。
《“東山陸橋”與台灣最早人類》一文獲福建省第三屆文博考古優秀成果二等獎(2001年)。
論文《泥河灣早更新世早期文化遺物與環境》獲福建省第六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5年11月)。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