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生態學(第三版)

《環境生態學(第三版)》是2023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環境生態學(第三版)
  • 作者:周鳳霞
  •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3年6月
  • ISBN:9787122429933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從生物的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等層次闡述了以下內容:生態學的基本原理;污染物在生態系統中的遷移規律,生物富集,環境污染的生態治理;環境污染的生態監測;生態工程、生態規劃、生態文明等內容。編排了實訓,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全書力求做到文字流暢,結構明晰,在章節之間插入了一些相關的知識或閱讀材料,儘可能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也可增加本書的可讀性。本書是高等職業教育教材,供高等職業教育本科和大專環境保護類專業和生命科學類專業的學生使用,也可供其他專業師生和從事環境保護工作的科技人員參考。

圖書目錄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環境問題的產生1
一、環境問題的產生與發展1
二、全球環境問題及危害2
第二節生態學的發展及其重要地位5
一、生態學的概念5
二、生態學發展的階段5
三、生態學的研究對象與分支學科7
四、現代生態學的進展7
五、生態學是環境科學的理論基礎11
第二章生物與環境12
第一節環境與生態因子12
一、什麼是環境12
二、生態因子14
第二節生態因子的生態作用18
一、光的生態作用及生物的適應18
二、溫度的生態作用及生物的適應23
三、水的生態作用及生物的適應28
四、土壤的生態作用及生物的適應34
五、大氣的生態作用37
第三章種群生態學40
第一節種群的概念和基本特徵40
一、種群的概念40
二、種群的基本特徵41
第二節種群的增長模型45
一、種群在無限環境中的指數增長45
二、種群在有限環境中的對數增長47
第三節種群的調節48
一、密度調節49
二、非密度調節50
第四節種內種間關係51
一、種內關係51
二、種間關係53
三、負相互作用54
第四章群落生態學58
第一節群落與群落生態學58
一、群落的概念58
二、群落的基本特徵58
第二節群落成員分析59
一、種的個體數量指標59
二、種的綜合數量指標61
三、群落成員分類62
四、群落物種的多樣性63
第三節群落的外貌分析67
一、生活型和生活型譜67
二、葉的性質67
三、周期性68
第四節群落內部結構分析68
一、垂直格局68
二、水平格局69
三、時間格局70
第五節群落間結構分析——群落的交錯區和邊緣效應70
第六節群落的形成、發育和演替71
一、群落的形成71
二、群落的發育72
三、群落演替的概念73
四、群落演替的類型73
五、關於群落演替的理論75
六、影響演替的主要因素76
第五章生態系統78
第一節生態系統的概念及特徵78
一、生態系統的概念78
二、生態系統的特徵79
第二節生態系統的組成和結構80
一、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80
二、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81
第三節生態系統的基本功能83
一、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83
二、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85
三、生態系統中的信息傳遞90
第四節生態系統的平衡及其調節機制92
一、生態平衡的概念92
二、生態系統平衡的基本特徵92
三、生態平衡的調節機制93
四、生態系統平衡失調94
第六章生物圈的主要生態系統98
第一節陸地生態系統99
一、森林生態系統99
二、草地生態系統103
三、荒漠生態系統104
第二節水域生態系統106
一、概述106
二、地表水域生態系統107
三、濱海生態系統109
四、海洋生態系統114
第三節自然保護地的建設與管理118
一、自然保護地的建設118
二、自然保護地的類型119
三、自然保護區功能分區119
四、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120
第七章污染生態學122
第一節污染物在生態系統中的遷移規律122
一、污染物的概念、性質和分類122
二、污染物在生態系統中的遷移轉化及其影響因素123
三、污染物在生態系統中遷移轉化的途徑125
第二節生物富集127
一、生物富集的概念127
二、生物富集的機理128
三、影響生物富集的因素129
四、生物富集的生態效應133
第三節大氣污染及其生態治理133
一、大氣污染的概念133
二、大氣污染物134
三、大氣污染對生物的影響137
四、大氣污染的生態治理141
五、溫室效應、臭氧空洞及酸雨148
六、碳達峰、碳中和154
第四節水體污染及其生態治理157
一、水體污染的概念157
二、水體污染物157
三、水體自淨159
四、水體富營養化及其防治159
五、水體污染的生態治理162
第五節土壤污染及其生態治理168
一、土壤污染的概念168
二、土壤污染物169
三、土壤污染的主要途徑和類型170
四、土壤污染的生態危害170
五、土壤污染的生態治理171
六、案例——礦區土地污染的生態治理174
第八章生態監測178
第一節生態監測概述178
一、生態監測的概念178
二、生態監測的特點179
三、生態監測的分類181
第二節大氣污染的生態監測181
一、植物污染症狀監測法183
二、指示植物監測法187
三、地衣、苔蘚監測法191
四、樹木年輪監測法192
五、植物污染物含量監測法192
*六、植物急性污染事件的識別與鑑定194
第三節水污染的生態監測197
一、水污染的生物群落監測與生物學評價197
二、污水生物處理系統的生物監測與評價204
第九章生態工程、生態規劃及生態文明208
第一節生態工程208
一、生態工程的概念208
二、生態工程基本原理209
三、生態工程設計步驟210
四、生態工程的類型及套用211
第二節生態規劃220
一、生態規劃的概念及意義220
二、生態規劃的原則和程式221
三、生態規劃的主要生態目標222
四、生態規劃的可行性研究225
五、生態規劃的子項229
六、生態規劃案例235
第三節生態文明242
一、生態文明的概念242
二、生態文明的實踐內涵242
三、生態文明建設內容243
四、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成就245
第十章實訓247
實訓一光強度的測定247
實訓二重金屬對生物的影響249
實訓三溫度、濕度的測定250
實訓四植物氣孔的比較觀測254
實訓五酸雨對水生態系統的影響256
實訓六植物在不同環境條件下的蒸騰257
實訓七植物在不同環境條件下的葉溫258
實訓八植物在不同環境條件下的膜透性261
實訓九植物群落數量特徵抽樣調查262
實訓十群落種的多樣性測定264
實訓十一水體初級生產力的測定266
附錄271
參考文獻27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