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環境規劃學(第三版)
- 作者:郭懷成、尚金城、張天柱、劉永
- 類別: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1年9月6日
- 頁數:340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040564136
- 版面字數:510千字
- CIP核字號:2021132803
成書過程,內容簡介,教材目錄,教學資源,教材特色,作者介紹,
成書過程
為進一步系統總結和梳理新時期環境規劃的研究成果,更好適應中國生態環境保護對環境規劃的需求,編者在吸收全中國各地同行使用該書後提出的意見的基礎上,對章節篇幅和案例做了壓縮。
全書由郭懷成、尚金城、張天柱、劉永擔任主編並負責修改定稿。參加該書編寫的人員和分工如下:郭懷成、劉永、周豐(第一章),尚金城、包存寬(第二章),尚金城、包存寬、陳冲(第三章),張天柱、曾思育(第四章),劉永、郭懷成(第五章),任麗軍、陳冲、王憲恩(第六章),毛國柱、郭懷成(第七章),黃凱、郭懷成(第八章),於書霞、尚金城(第九章),郭懷成、尚金城、包存寬(第十章),張天柱、李楠(第十一章)。
2021年9月6日,《環境規劃學(第三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
內容簡介
該書主要包括環境規劃概述、環境規劃學的理論基礎和技術方法、要素環境規劃、綜合環境規劃及生態規劃等。全書共11章,分別是:緒論、環境規劃學的理論基礎、環境規劃的內容、環境規劃的技術方法、水環境規劃、大氣環境規劃、土壤污染防治規劃、固體廢物控制規劃、生態規劃、城鎮環境規劃及環境規劃支持系統。
教材目錄
前輔文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環境規劃概述 一、 環境規劃的定義與定位 二、 環境規劃的功能 三、 環境規劃的基本特徵 四、 環境規劃的基本原則 第二節 環境規劃的基本內容與體系 一、 環境規劃的基本內容 二、 環境規劃的類型與體系 第三節 環境規劃的進展簡述 一、 我國環境規劃的發展歷程 二、 國外環境規劃的歷程 第四節 環境規劃的發展方向 一、 環境規劃的協調與銜接戰略 二、 環境規劃的導向性與調控性 三、 環境規劃的技術方法探索 複習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二章 環境規劃學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 環境容量與環境承載力 一、 基本概念 二、 環境系統與環境規劃 三、 環境容量與環境規劃 四、 環境承載力與環境規劃 第二節 可持續發展與人地系統 一、 可持續發展理論 二、 生態文明與可持續發展 三、 人地系統協調共生理論 四、 人地系統持續發展理論 第三節 環境規劃的生態學理論 一、 生態系統理論 二、 複合生態系統理論 三、 景觀生態學理論 四、 人類生態學理論 五、 產業生態學理論 第四節 空間結構理論 一、 國土空間規劃及空間管控 二、 城市空間結構理論與環境功能區劃 三、 城市空間結構的環境經濟效應與集聚規模效應 四、 生態功能區劃及生態空間管控 第五節 循環經濟與綠色發展理論 一、 基本概念與內涵 二、 循環經濟理論與綠色發展理念 三、 循環經濟和綠色發展的實現途徑 複習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三章 環境規劃的內容 第一節 環境規劃的目標和指標體系 一、 環境規劃的任務 二、 環境規劃的目標 三、 環境規劃的指標體系 四、 環境規劃指標的類型 第二節 環境評價和預測 一、 環境評價 二、 環境預測 第三節 環境與生態功能區劃 一、 環境功能區劃 二、 生態功能區劃 第四節 環境規劃方案的生成和決策過程 一、 環境規劃方案的生成 二、 環境規劃方案的決策過程 第五節 環境規劃的實施與管理 一、 環境規劃的實施 二、 環境規劃的過程管理 三、 環境規劃的風險與不確定性 複習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四章 環境規劃的技術方法 第一節 環境規劃技術方法概述 一、 環境規劃與其技術支持 二、 環境規劃的評價技術基礎 三、 環境規劃的預測技術基礎 四、 環境規劃的決策技術基礎 第二節 環境規劃中的評價方法 一、 社會經濟發展與污染排放評價 二、 生態環境質量評價 三、 環境規劃的實施評估 第三節 社會經濟發展與污染排放預測方法 一、 社會經濟發展預測 二、 大氣污染排放預測 三、 水污染排放預測 四、 固體廢物產生與排放預測 第四節 環境質量預測方法 一、 大氣環境質量預測 二、 水環境質量預測 三、 環境噪聲預測 四、 土壤環境質量預測 五、 生態系統演變趨勢分析 第五節 環境規劃的決策分析方法 一、 定性決策分析 二、 單目標決策分析 三、 多目標決策分析 四、 決策的不確定性分析 複習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五章 水環境規劃 第一節 水環境規劃的內容和類型 一、 水環境規劃的內容 二、 水環境規劃的類型及尺度 第二節 水環境規划過程與主要步驟 一、 水環境規划過程 二、 水環境規劃的主要步驟 第三節 水環境規劃基礎 一、 流域環境功能區劃 二、 水環境功能區劃 三、 水污染控制單元 四、 水環境容量 五、 社會經濟發展預測 六、 水環境污染控制規劃模型 第四節 水環境規劃的技術措施 一、 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 二、 污水處理與配套管網建設 三、 提高或充分利用水體納污容量 四、 水生態保護與修復技術 五、 水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技術 六、 “海綿城市”建設 | 第五節 規劃方案的綜合評價 一、 費用-效益分析 二、 可行性分析 三、 水環境承載力分析 複習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六章 大氣環境規劃 第一節 大氣環境規劃的內容和類型 一、 大氣環境規劃概述 二、 大氣環境規劃的內容 三、 大氣環境規劃的類型 第二節 大氣環境規劃的依據與能流分析 一、 大氣環境規劃的依據與範圍 二、 能流分析 第三節 大氣環境規劃的現狀評價和預測 一、 大氣環境現狀分析與評價 二、 大氣環境污染預測 第四節 大氣環境規劃目標和功能區劃分 一、 大氣環境規劃目標和指標體系 二、 大氣環境功能區劃分 三、 大氣環境功能區劃分的程式 第五節 大氣污染物總量控制 一、 大氣污染物總量控制區邊界的確定 二、 大氣污染物允許排放總量計算方法 三、 總量負荷分配原則 第六節 大氣污染綜合防治的意義、措施與管理對策 一、 大氣污染綜合防治的意義 二、 大氣污染綜合防治的措施與管理對策 複習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七章 土壤污染防治規劃 第一節 土壤污染防治規劃概述 一、 土壤污染防治規劃的背景 二、 土壤污染防治規劃的發展 第二節 土壤污染防治規劃的內容 一、 土壤環境質量調查 二、 土壤環境質量評價 三、 土壤環境預測 四、 土壤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劃分 五、 規劃目標與指標體系 六、 土壤污染防治方案設計 七、 方案評價與選擇 八、 污染場地風險評估 九、 污染場地土壤修復 複習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八章 固體廢物控制規劃 第一節 固體廢物概述 一、 固體廢物的分類 二、 固體廢物的危害 三、 固體廢物的處理和處置 第二節 固體廢物控制規劃的內容 一、 固體廢物控制規劃定義和指導原則 二、 固體廢物現狀調查與評價 三、 固體廢物預測與分析 四、 固體廢物控制規劃目標與指標 五、 固體廢物控制規劃模型建立 六、 固體廢物控制規劃方案生成 七、 固體廢物控制規劃的保障措施與管理對策 複習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九章 生態規劃 第一節 概述 一、 生態規劃的基本概念 二、 生態規劃的類型及程式 第二節 生態規劃的理論基礎 一、 生態位理論 二、 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理論 三、 景觀格局與生態過程理論 四、 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理論 第三節 生態規劃的基本內容與方法 一、 生態調查內容與方法 二、 生態評價內容與方法 三、 生態規劃的內容與規劃指標 第四節 生態規劃方案的編制 一、 生態規劃方案的主要內容 二、 生態規劃方案編制體例和要求 複習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十章 城鎮環境規劃 第一節 城鎮及其環境的基本特徵 一、 城鎮基本特徵與發展規律 二、 城鎮環境的特徵與功能 三、 城鎮化及其生態環境問題 第二節 城市環境規劃 一、 城市環境規劃概述 二、 城市環境規劃的內容 三、 城市環境規劃的編製程序 第三節 開發區環境規劃與生態工業園規劃 一、 開發區環境規劃 二、 生態工業園規劃 第四節 社區環境規劃 一、 社區的內涵 二、 社區環境規劃的內容 三、 社區環境規劃的程式 第五節 鄉鎮環境規劃 一、 鄉鎮環境規劃概述 二、 鄉鎮環境規劃的內容 三、 鄉鎮環境規劃的編製程序 四、 實現鄉鎮環境規劃的對策 複習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十一章 環境規劃支持系統 第一節 概述 一、 環境規劃支持系統的概念 二、 環境規劃支持系統的發展及其特徵 三、 環境規劃支持系統對環境規劃的作用 第二節 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 一、 遙感 二、 地理信息系統 第三節 環境規劃決策支持系統 一、 決策支持系統概述 二、 環境規劃決策支持系統 三、 環境規劃決策支持系統的開發建立 第四節 時空大數據的處理分析 一、 時空大數據概述 二、 時空大數據處理的基礎理論 三、 時空大數據處理方法 複習思考題 參考文獻 |
(註:目錄排版順序為從左列至右列)
教學資源
- 課程資源
《環境規劃學(第三版)》的數字課程對紙質教材進行補充和拓展,包含每個章節的電子教案。電子教案呈現教材中的主要概念、理論,補充相關的套用案例。
作品名稱 | 出版時間 | 出版發行 | 作者 | 策劃編輯 | 責任編輯 | 技術編輯 |
環境規劃學(第三版) | 2021年9月 |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電子音像出版社 | 郭懷成、尚金城、張天柱、 劉永 | 陳正雄 | 張梅傑 | 李翠玲 |
教材特色
1、融合了環境規劃學新的理論進展。在修訂後的教材中,將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以來在生態文明、綠色發展、人類生態學、生態功能區劃及生態空間管控等方面的新理論進展納入其中,體現了新時期以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系統思路以及生態環境統籌來保護和治理環境的基本思路。
2、體現了環境規劃技術方法的新進展。在修訂後的教材中,將環境規劃的實施評估、規劃決策的不確定性分析、生態系統演變趨勢分析、生態評價、環境信息技術等的新進展納入其中,豐富和完善了環境規劃的技術方法體系。
3、涵蓋了環境規劃對象的新發展。在修訂後的教材中,在大氣和水的規劃部分,完善補充了“大氣十條”和“水十條”的相關規劃、合併了流域規劃的內容,刪除了土地利用規劃和生態城市規劃的相關章節,新增加了土壤污染防治規劃和生態規劃的內容,使得規劃體系更為完善,也更契合當前中國國家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整體需求。
作者介紹
郭懷成,男,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國家二級)、博士生導師。從事水環境學、流域規劃與管理、水污染控制、系統仿真與數值模擬、不確定性最佳化與決策等方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尚金城,東北師範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環境科學研究所所長。主要研究方向:環境規劃與管理戰略環境評價、非線性理論在環境科學中的套用、生態城市規劃與可持續發展。
張天柱,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重點進行清潔生產,環境系統規劃管理的教學與科研。
劉永,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國家環境保護河流全物質通量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湖泊-流域過程與調控、環境規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