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高等院校環境科學與工程統編教材·環境生態學(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圖書)

全國高等院校環境科學與工程統編教材·環境生態學(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環境生態學》共11章,包括緒論、生物與環境、種群生態學、群落生態學、生態系統生態學、景觀生態學與全球生態學、干擾生態學與恢復生態學、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生態系統管理、環境污染與生態環境影響評價、可持續發展等內容。前6章是理論生態學部分,從生物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景觀等層次介紹生態學的基本規律與理論;後5章是套用生態學部分,較詳細地論述了生態學基本規律與理論在干擾、退化環境的恢復,生態系統的自然服務功能、價值評估及生態補償,生態系統管理,生態風險評價以及可持續發展中的套用。

《環境生態學》可作為高等院校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專業的教材,也可供從事環境保護等專業的科技人員參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全國高等院校環境科學與工程統編教材·環境生態學
  • 頁數: 315頁
  •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 開本:16
  •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 第1版 (2010年2月1日)
  • ISBN: 7560959245, 9787560959245
  • 條形碼:9787560959245
  • 尺寸:25.6 x 18.2 x 1.6 cm
  • 重量:921 g
  • 包裝:平裝
第1章 緒論
1.1 環境問題的產生
1.1.1 環境與環境問題
1.1.2 環境問題的產生
1.1.3 全球性環境問題及危害
1.2 環境生態學的產生及發展趨勢
1.2.1 環境生態學的定義
1.2.2 環境生態學的產生
1.2.3 環境生態學的研究內容及其發展趨勢
1.3 環境生態學與生態學及相鄰學科的關係
1.3.1 生態學
1.3.2 環境科學
1.3.3 其他相關學科
思考與練習題
第2章 生物與環境
2.1 環境因子與生態因子
2.1.1 環境與環境因子
2.1.2 生態因子
2.1.3 生態因子的類型
2.2 生物與環境的關係
2.2.1 生態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徵
2.2.2 生物對生態因子的耐受限度
2.2.3 生命系統的穩態特性
2.2.4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
2.3 生態因子的作用及生物的適應
2.3.1 光的生態作用與生物的適應
2.3.2 溫度的生態作用與生物的適應
2.3.3 水的生態作用與生物的適應
2.3.4 土壤因子的生態作用與生物的適應
2.3.5 風對生物的影響
2.3.6 生物因子對生物的影響
思考與練習題
第3章 種群生態學
3.1 種群的概念和基本特徵
3.1.1 種群的概念
3.1.2 種群的基本特徵
3.2 種群的動態
3.2.1 種群的統計特徵
3.2.2 種群增長模型
3.2.3 種群的空間分布格局
3.2.4 自然種群的數量變動
3.2.5 種群的調節
3.2.6 種群適應對策
3.3 種群關係
3.3.1 種內關係
3.3.2 種間關係
思考與練習題
第4章 群落生態學
4.1 生物群落的概念和基本特徵
4.1.1 生物群落的概念及其研究內容
4.1.2 群落的基本特徵
4.2 群落的組成
4.2.1 群落組成的性質分析
4.2.2 群落物種組成的數量特徵
4.2.3 種間關聯
4.3 群落的結構
4.3.1 群落的結構要素
4.3.2 群落的垂直結構
4.3.3 群落的水平格局
4.3.4 群落的時間格局
4.3.5 群落的交錯區和邊緣效應
4.3.6 影響群落組成和結構的因素
4.4 群落的演替
4.4.1 群落演替的概念
4.4.2 群落的形成及發育
4.4.3 群落演替的類型
4.4.4 群落演替的理論
4.4.5 有機體論和個體論的兩種演替觀
思考與練習題
第5章 生態系統生態學
5.1 生態系統的概念及基本特徵
5.1.1 生態系統的概念
5.1 I2生態系統概念的發展
5.1.3 生態系統的基本特徵
5.2 生態系統的組成與結構
5.2.1 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
5.2.2 生態系統的結構
5.3 生態系統的物質生產
5.3.1 初級生產
5.3.2 次級生產
5.4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5.4.1 生態系統能量傳遞的熱力學定律
5.4.2 能量在生態系統中的流動
5.4.3 能量在生態系統中流動的特點
5.4.4 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分解與能量循環
5.5 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5.5.1 物質循環的概念及特點
5.5.2 水循環
5.5.3 碳循環
5.5.4 氮循環
5.5.5 磷循環
5.5.6 硫循環
5.5.7 有毒有害物質的循環
5.6 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
5.6.1 信息與信息量
5.6.2 信息及其傳遞
5.7 生態系統的平衡及自我調節
5.7.1 生態平衡的概念
5.7.2 生態平衡的調節機制
5.8 生物圈主要生態系統
5.8.1 森林生態系統
5.8.2 草原生態系統
5.8.3 河流生態系統
5.8.4 湖泊生態系統
5.8.5 濕地生態系統
5.8.6 海洋生態系統
5.8.7 城市生態系統
思考與練習題
第6章 景觀生態學與全球生態學
6.1 景觀生態學
6.1.1 景觀和景觀生態學
6.1.2 景觀結構
6.1.3 景觀生態過程
6.1.4 景觀動態變化
6.1.5 景觀生態學的研究方法
6.1.6 景觀生態學的套用
6.2 全球變化與全球生態學
6.2.1 全球變化
6.2.2 全球生態學
6.2.3 全球變化對生態系統的影響
6.2.4 生態系統對全球變化的回響
思考與練習題
第7章 干擾生態學與恢復生態學
7.1 干擾及其生態學意義
7.1.1 干擾的定義、類型及性質
7.1.2 干擾的生態學意義
7.2 人為干擾的主要形式
7.2.1 傳統勞作方式對生態系統的干擾
7.2.2 環境污染
7.2.3 不斷出現的新干擾形式
7.3 退化生態系統的定義、成因、類型和特徵
7.3.1 退化生態系統的定義
7.3.2 退化生態系統的成因
7.3.3 退化生態系統的類型
7.3.4 退化生態系統的特徵
7.4 中國的脆弱生態系統
7.5 恢復生態學的概念與基本理論
7.5.1 生態恢復的定義
7.5.2 生態恢復後的特徵
7.5.3 恢復生態學的定義
7.5.4 恢復生態學的基本內容
7.5.5 恢復生態學的基本理論
7.6 受損生態系統的恢復重建
7.6.1 生態恢復的目標
7.6.2 生態恢復的基本原則
7.6.3 生態恢復成功的標準
7.6.4 生態恢復的技術方法
7.6.5 生態恢復與重建的一般操作程式
7.6.6 生態恢復的時間
7.6.7 受損生態系統的恢復實踐
思考與練習題
第8章 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8.1 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概念與研究現狀
8.1.1 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概念
8.1.2 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研究現狀
8.2 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分類
8.3 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評價方法
……
第9章 生態系統管理
第10章 環境污染物及其生態效應
第11章 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