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生態學(新1版)

環境生態學(新1版)

《環境生態學(新1版)》是2015年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保華、劉輝、趙美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環境生態學(新1版)/21世紀高職高專環境類專業新編系列教材 
  • 作者:楊保華 、趙美微、劉輝
  • 出版社: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562946441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環境生態學(新1版)/21世紀高職高專環境類專業新編系列教材》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全面闡述了環境生態學的研究對象、內容、方法及發展和趨勢,系統介紹了環境保護與環境生態學、個體生態學、種群生態學、群落生態學、生態系統理論、生態規劃、自然保護區的建設與管理、生態監測與生態治理、生態工程、生態文明的理論與建設實踐。每章設定了教學目標要求,教學重點、難點,討論,試驗與實訓項目建議以方便教學。
  《環境生態學(新1版)/21世紀高職高專環境類專業新編系列教材》是高職高專環境類專業系列教材之一,可供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和高等專科學校環境類專業和生命科學類專業的學生使用,也可供其他專業的師生和從事環境保護工作的科技人員參考。

圖書目錄

0 環境保護與環境生態學
0.1 環境
0.1.1 環境的概念與定義
0.1.2 環境的分類
0.1.3 環境要素
0.2 環境問題
0.2.1 環境問題的概念
0.2.2 環境問題的歷史回顧
0.2.3 全球環境問題現狀
0.3 環境科學與環境保護
0.3.1 環境科學的形成與發展
0.3.2 環境科學的主要研究任務
0.3.3 環境科學的學科體系
0.3.4 環境科學的發展展望
0.3.5 環境保護
0.4 生態學
0.4.1 生態學的概念
0.4.2 生態學的發展
0.4.3 環境生態學及其主要分支
1 個體生態學
1.1 生態因子
1.1.1 生態因子的概念
1.1.2 生態因子的類型
1.2 主要生態因子的作用及生物的適應
1.2.1 溫度的生態作用與生物的適應
1.2.2 光的生態作用與生物的適應
1.2.3 水的生態作用與生物的適應
1.2.4 土壤的生態作用與生物的適應
2 種群生態學
2.1 種群與種群生態學
2.1.1 種群的概念
2.1.2 種群的特徵指標
2.1.3 種群生態學的概念
2.2 種群的增長模型
2.2.1 若干假設
2.2.2 世代不重疊種群在無限環境中的增長
2.2.3 世代重疊種群在無限環境中的增長
2.2.4 世代重疊種群在有限環境中的增長
2.3 種群的調節
2.3.1 概述
2.3.2 密度調節
2.3.3 非密度調節
3 群落生態學
3.1 群落與群落生態學
3.1.1 群落的概念
3.1.2 群落的基本特徵
3.1.3 群落生態學的概念
3.2 群落的形成、發育和演替
3.2.1 群落的形成
3.2.2 群落的發育
3.2.3 群落的演替
3.3 群落的組成
3.3.1 群落物種的種類
3.3.2 群落物種的種群
3.3.3 群落物種的種間關係
3.3.4 群落物種的多樣性
3.3.5 群落物種的地位
3.4 群落的外貌
3.4.1 生活型
3.4.2 季相
3.5 群落內部結構
3.5.1 群落的垂直格局
3.5.2 群落的水平格局
3.5.3 群落的時間格局
3.6 群落間結構
4 生態系統理論
4.1 生態系統的概念
4.1.1 什麼是生態系統
4.1.2 生態系統的範圍
4.1.3 生態系統概念的發展
4.2 生態系統的組成、結構和特徵
4.2.1 生態系統的組成
4.2.2 生態系統的結構
4.2.3 生態系統的特徵
4.3 生態系統的基本功能
4.3.1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4.3.2 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4.3.3 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
4.4 生態系統的平衡及其調控機制
4.4.1 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及其調控機制
4.4.2 生態平衡
5 生態規劃
5.1 生態規劃概念、類型、內容
5.1.1 生態規劃的概念
5.1.2 生態規劃的判斷標準
5.1.3 生態規劃與生態建設
5.1.4 生態規劃與其他規劃的關係
5.1.5 生態規劃與傳統規劃的區別
5.1.6 生態規劃的基本內涵和目標要求
5.1.7 生態規劃的類型和內容
5.2 生態規劃的原則和程式
5.2.1 生態規劃的原則
5.2.2 生態規劃的程式
6 自然保護區的建設與管理
6.1 概述
6.1.1 自然保護區的概念
6.1.2 自然保護區的分類
6.1.3 自然保護區的結構和功能
6.2 自然保護區建設
6.2.1 明確建立保護區的必要條件
6.2.2 選擇建立保護區的具體地點
6.2.3 規劃設計保護區
6.3 自然保護區管理
6.3.1 自然保護區管理的概念
6.3.2 自然保護區管理的基本原則
6.3.3 自然保護區管理的基本內容
6.3.4 自然保護區的管理機構和依據
6.3.5 自然保護區管理的基本方法
7 生態監測與生態治理
7.1 環境污染及污染物在生態系統中的遷移規律
7.1.1 環境污染概述
7.1.2 污染物的概念、性質及分類
7.1.3 污染的生態過程
7.1.4 污染物在生態系統中的遷移轉化及其影響因素
7.2 生態監測概述
7.2.1 生態監測的概念
7.2.2 生態監測的對象及類型
7.2.3 生態監測的內容
7.2.4 生態監測的特點
7.2.5 生態監測指標體系與優先監測項目
7.3 水體污染的生態監測及生態治理
7.3.1 水體與水體污染
7.3.2 富營養化
7.3.3 水體污染的生態治理
7.3.4 水體污染的生態監測
7.4 大氣污染的生態監測及生態治理
7.4.1 大氣的組成
7.4.2 大氣污染源
7.4.3 大氣污染的類型
7.4.4 大氣中的主要污染物
7.4.5 大氣污染影響及危害
7.4.6 溫室效應、臭氧洞問題及酸雨
7.4.7 大氣污染的生態監測
7.4.8 大氣污染的生態治理
7.5 土壤污染的生態監測及生態治理
7.5.1 土壤的組成
7.5.2 土壤污染的特點
7.5.3 土壤污染物及其來源
7.5.4 土壤污染的類型
7.5.5 土壤污染的生態治理
7.5.6 土壤污染的生態監測
8 生態工程
8.1 生態工程概述
8.1.1 生態工程產生的背景
8.1.2 生態工程的概念
8.1.3 生態工程的特點
8.1.4 生態工程設計的基本原理
8.1.5 生態工程在我國現代化建設過程中的戰略地位
8.2 生態工程的類型
8.2.1 種植業生態工程
8.2.2 林業生態工程
8.2.3 養殖業生態工程
8.2.4 污染生態工程
8.2.5 庭院生態工程
8.2.6 城市生態工程
9 生態文明的理論與建設實踐
9.1 生態文明概述
9.1.1 文明及各歷史文明形態比較
9.1.2 生態文明的概念與內涵
9.2 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
9.2.1 全國生態示範區建設
9.2.2 五級生態創建
9.2.3 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創建
9.2.4 農村環境連片整治
9.2.5 生態文明的理念提煉與戰略謀劃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