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辟雍
亦作“
璧雍”等。本為西周
天子為教育貴族子弟設立的大學。取四周有水,形如璧環為名。其學有五,南為
成均、北為上庠,東為東序,西為
瞽宗,中為辟雍。其中以辟雍為最尊,故統稱之。《
周禮·春官》謂大學名“成均”。《
禮記》又有辟雍、上庠,東序(亦名東膠)、瞽宗,與成均為五學,均為大學。在金文中已見記載。據後人考釋,
明堂與辟雍實為一事而異名。西漢以後,歷代皆有辟雍,除北宋末年作為
太學之預備學校外,多為祭祀用。今
北京國子監內辟雍,乾隆時造,為皇帝講學之所。《麥尊》銘文:“在辟雍,王乘
於舟為大豐。王射擊大龔禽,侯乘於赤旗舟從。”《
禮記.王制》:“大學在郊,天子曰辟雍,諸侯曰泮宮。”漢
班固《白虎通·辟雍》:“辟者,璧也。象璧圓又以法天,於雍水側,象教化流行也。”《五經通義》:“
天子立辟雍者何?所以行禮樂,宣教化,教導天下之人,使為士君子,養三老,事五更,與諸侯行禮之處也。”東漢
李尤《辟雍賦》:“辟雍岩岩,規矩圓方。階序牖闥,雙觀四張。流水湯湯,造舟為梁。神聖班德,由斯以匡。”參見“
明堂”。
“辟雍”是古代的一種學宮,男性貴族子弟在裡面學習作為一個貴族所需要的各種技藝,如禮儀、音樂、舞蹈、誦詩、寫作、射箭、騎馬、駕車等,在課程中還有性教育。貴族子弟從10歲開始就要寄宿於城內的“國小”,至15歲時進入郊外的“辟雍”,換言之,他們從10歲“出就外傅”至20歲行冠禮表示成年,中間要有10年離家在外過集體生活。
國子監辟雍
辟雍[bì yōng]是太廟國子監的中心建築,是天子的學堂,古代皇帝即位後必須在此講學一次。
辟雍建於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是我國現存唯一的古代“學堂”。辟雍古制曰“天子之學”。從清康熙帝開始,皇帝一經即位,必須在此講學一次。辟雍本為周天子所設大學,校址圓形,圍以水池,前門外有便橋。 東漢以後,歷代皆有辟雍,作為尊儒學、行典禮的場所,除北宋末年為太學之預備學校(亦稱“外學”)外,均為行鄉飲、大射或祭祀之禮的地方。辟雍按照周代的制度建造,坐北向南,平面呈正方形,深廣各達五丈三尺,四角是攢尖重檐頂,黃琉璃瓦覆蓋在頂部,上有鎏金寶珠;四面各開闢一門,四周以迴廊和水池環繞,池周圍有漢白玉雕欄圍護,池上架有石橋,通向辟雍的四個門,構成周代“辟雍泮水”之舊制。殿內為窿彩繪天花頂,設定龍椅、龍屏等皇家器具,以供皇帝“臨雍”講學之用。
國子監辟雍是座四四方方建築,通高34米,除石基外,全部為傳統的木質結構。大殿為重檐,四角攢尖,上覆黃色琉璃瓦。大殿正面屋檐之下,高掛著乾隆皇帝御筆“辟雍”九龍斗匾。辟雍四面開門,圓形水池上東南西北各建一座石橋通達四門,連線內外,構成了辟雍的獨特建築風格。
辟雍內,正面皇帝寶座和屏風等,正北上方懸掛乾隆御筆“雅涵於樂”匾額,南邊懸掛道光御筆“涵泳聖涯”匾額,東邊為鹹豐御筆“萬流仰鏡”匾額。
什麼是明堂辟雍
《
小戴禮·王制篇》有云:“
天子曰辟雍,諸侯曰泮宮”此即言當時的學校。辟雍者,辟借作壁字,言其為一圓形。雍字當寫作廣字下面加一個邕。邕字乃四方有水,土在其中。廣是高屋之形,即指學校的建築,四面環水。此乃當時天子所轄政府之學校,如同今天的“國立大學”。
泮宮者,泮是半圓形之水。《詩·魯頌·泮水》,又稱泮宮,是為當時諸侯有泮宮之證。此為諸侯國中大學,即如今的地方大學。國立大學四面環水。地方大學三面環水。在形制上,表明了中央與地方的尊卑之分。此後歷代,全國各省縣,均有孔子廟。廟旁有明倫堂,堂前有泮水。即承古代泮宮遺制。清代秀才入學,即稱入泮。
——《錢穆·國史新論·中國教育制度與教育思想》
“
明堂辟雍”是一座建築,但它包含兩種建築名稱的含義, 它是中國古代最高等級的皇家
禮制建築之一。明堂是古代帝王頒布政令,接受朝覲和祭祀天地諸神以及祖先的場所。 辟雍即明堂外面環繞的圓形水溝,環水為雍(意為圓滿無缺),圓形像辟(辟即璧,皇帝專用的玉制禮器),象徵
王道教化圓滿不絕。
平面正中的建築坐落在直徑62米的圓形夯土基台上,呈“亞(繁體亞)”字形台榭,每邊長42米。中心建築四周,由四面圍牆、四向遠門和四角曲尺形配房圍成方院。圍牆外環繞一圈環行水渠。整組建築形成圜水方院和圓基方榭的雙重外圓內方格局。中心建築正中為17米見方的中心台體,四隅各有兩個方形小夯土台。中心台體上建一大尺度的方室,為“
太室”,外側小夯土台上各建一小室,與太室一起構成中心建築上層的五室。中心建築的中層,在台體的四面各建一堂,這四個堂分別為名堂、
青陽、總章、玄堂,上層五室與四堂構成九室。文獻有“
明堂之制,周旋於水”,辟雍“圓如璧,雍以水”“明堂外水曰辟雍”,此處為兩者合二為一。展示了典型的雙軸對稱的台榭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