璋夼村

璋夼村

明末清初,璋夼村始遷祖於昌祿從郭城村遷於此地。因夼內樟樹茂密,故命名樟夼村,後演變為璋夼村。 璋夼村位於海陽市郭城鎮西南部,地處東經121°04′,北緯37°00′。東南與戰場泊村相接,西北與李家嶺村交界,北與西樓子村相連。隸屬郭城鎮,距鎮政府駐地7公里。 全村轄區面積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13.3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花生、蘋果等。 2002年,全村有331戶,909人,有於、楊、姜等姓,均為漢族,其中於姓人口較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璋夼村
  • 戶數:331戶
  • 人數:909人
  • 轄區面積:2平方公里
大事記,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組織建設,

大事記

1941年本村解放。
1981年投資9萬元,全村用上電網供電。
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990年村集體投資7.5萬元,全村吃上了自來水。

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1955年抹台漿,糧食畝產100公斤。1978年,糧食畝產拳多300公斤。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糧食祝邀才畝產達到500公斤,比1978年增長200公斤。2002年,糧食畝產408公斤,總產31.2萬公斤;全腳樂棄村第一產業總收入630萬元,其中農業486萬元,林業3萬元,畜牧養殖業139萬元,其它2萬元。 1978年以來,全村發展果園20公頃。
第二、三產業建國初期,工商業為空白。建國後,第二、三產業得到發展。改革開放後,先後發展了油坊、粉坊、石材加工、建築、飲食服務、商店等。2002年,全村第二、三產業從業人員達到185人,收入353萬元,其中工業艱愉府78萬元,建築業67萬元,運輸業70萬元,商飲業73萬元,服務業65萬元。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1958年建璋夼國小,有教師2人。1986年建幼稚園,有教師1人。自建國至2002年,由原籍考入各類大、中專院校者40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常年人均糧食不足100公斤。建國後,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78年,人均糧食200公斤,溫飽問題基本解決。2002年,人均糧食達到400公斤,人均存款餘額潤姜辨勸3000元,全村有各種運輸車160輛,機車40輛,電話120部,電視機320台,電冰櫃、洗衣機50台。 村莊建設建國初期,街道不整齊,居民住房條件很差,全是草房,人均居住面積不足5平方米。建國後,對街道進行了整修,舊房逐年翻新為瓦房,居住條件獲得改善。2002年,人均住房面積達到15平方米。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3年3月,阿雅婚獄成立黨支部。曾任村黨支部書記的有於永倫、於全洲、於永芹、於永生、於永和、於全樂、於永洲、於永正、於永強、於永沖、於君、於進禮、於德雲。2002年,全村有黨小組3個,黨員33名。 1999年,村黨支部被中共海陽市委評為先進黨支部。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1年,設村公所。1943年,改稱村政府。1958年9月,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6月,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12月,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5月,始設村民委員會,下設民政、調解、民兵、治安、婦女等組織。曾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於全禎、於德、於永倫、於永洲、於全亭、於永國、於永和、於永主、於永彬、於永兵、於永正、於永臣、於增山、於松、於滿、於進禮、於永沖、於君、於永堂、於禮、於德雲。 2000年,本村被鎮政府評為模範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