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英村位於海陽市西北部,發城鎮東北部,地處東經121°03′,北緯36°59′。東與北姜格莊為鄰,西與長宇村相接,北隔309國道與璋夼村相望,南臨昌水河。隸屬發城鎮。距鎮政府駐地6公里,距市政府駐地32公里。
明洪武四年(1371年)建村。先居者殷冀子孫多出英傑良才,保國益民,光宗耀祖,故命村名多英。後盛、王、于姓等遷來定居。全村轄區面積約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93.3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是小麥、玉米、蘋果、花生等。 2002年,全村318戶。有於、張、王、盛等4姓,均為漢族,其中於姓人口較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多英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地理位置:海陽市西北部
- 人口:891人
大事記,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組織建設,地圖信息,
大事記
1941年本村解放。
1946年第一個合作社(村社)成立。
1964年集體出資在北山建起“四清”水庫。
1975年村集體出資5萬元,安裝發電機組,村民用上照明電。
1981年村集體出資10萬元,在昌水河北建起了占地面積0.3公頃的大口井,灌溉面積27公頃。
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1955年,糧食畝產150公斤,總產11萬公斤。1975年,糧食畝產400公斤,總產27.5萬公斤。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糧食畝產提高到500公斤,比1975年增長100多公斤。2002年,糧食畝產達到509公斤,總產達到34.78萬公斤。 1988年以來,村黨支部發動民眾栽植蘋果。2000年,果園面積達到33.3公頃,主要有紅富士、喬納金、新紅星等品種,產量30萬公斤,收入50多萬元。1998年以來,發展紅提葡萄、中華壽桃等13.4公頃。2000年,全村果品總收入120萬元。 2002年,第一產業收入540萬元,其中農業410萬元,畜牧養殖業130萬元。
第二、三產業改革開放後,村黨支部發動民眾積極發展第二、三產業,先後辦起了麵粉廠、油坊、商店及電氣焊、運輸等項目。2002年,有運輸專業戶30多個,大型汽車11輛。第二、三產業從業人員323人,收入863萬元,其中工業232萬元,運輸業550萬元,商飲業40萬元,服務業41萬元。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1968年,村建起國小,時有學生106人,適齡兒童入學率為71%。建國後,教育得到較快的發展,普及了國小、國中義務教育,村民的文化水平逐步提高。自建國至2002年,本村考取大中專院校的學生58人。村內有高中以上學歷者200多人,有農藝師、技術員職稱的十幾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糧食100公斤左右,過著半年糠菜半年糧的生活。建國後,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人均糧食達到300公斤。2002年,全村有機車80多輛、電話180部、手機25部、彩電200部、電冰櫃60台、洗衣機4台。人均住房面積由建國前的5平方米擴大到18平方米。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2年成立黨支部,時有黨員11人。2002年,全村黨員達到53人。曾任村黨支部書記的有於洪臣、於幫坤、盛文亭、於福春、於成仙、於德、於成強、於厚寶、於成紅、於翠強、於傳平、於國。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2年8月,設村公所。1943年,改稱村政府。1958年9月,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6月,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12月,恢復大隊管委會。1984年5月,始設村民委員會。曾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王林、於洪禮、於仁海、於福春、盛文亭、于海基、於厚水、於厚寶、於成喜、於瑞超、於仁全、於國、於德。2002年4月起,於國復任村委會主任。
地圖信息
地址:煙臺市海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