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瑪麗女王大學(瑪麗皇后學院)

倫敦瑪麗女王大學

瑪麗皇后學院一般指本詞條

倫敦瑪麗女王大學 (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 建於1887年,是位於英國倫敦的著名公立研究型大學,又名倫敦大學瑪麗女王學院世界百強名校英國頂尖學府,為倫敦大學四大核心學院之一(包括倫敦大學學院倫敦國王學院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英國羅素大學集團科學與工程南聯盟成員

倫敦瑪麗女王大學擁有9位校友獲得諾貝爾獎,在醫學、社會科學和工程學界享有聲譽。該校位列2020年QS世界大學排名第126位(2015年位列第98名),2020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第110位(2016年位列第98名),是位列世界前1%的研究型大學;其投資與金融專業位列16/17年度《金融時報》全球金融碩士排名第37位;其法學、戲劇和文學專業在2018年度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兼位列前50

倫敦瑪麗女王大學在《衛報》大學指南中被評為學生就業能力和畢業生起薪最佳大學之一,據《星期日泰晤士報》報導,其畢業生起薪位居全英第8位。學校現有學生20000多人,包含7000多名來自歐盟及海外地區的留學生,增進了學校多元文化,其校友中誕生了眾多行業領袖,包括世界光纖之父高錕現任冰島總統古德尼·約翰內松等等。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學校名稱,辦學條件,教學質量,院系設定,電子工程和計算機科學學院,工程和材料學學院,經濟與金融學院,法學院,醫學和牙科系,地理優勢,大學排名,國內排名,世界排名,學生服務,校園設施,圖書館及計算機資源,住宿及福利,學生生活,倫敦大學聯盟,信息點,學生代表,學生支持,體育設施,娛樂,俱樂部、協會和社團,全國學生聯合會,中國合作,北京郵電大學,南昌大學,上海財經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申請信息,入學要求,申請截止日期,開學日期,獎學金,知名校友,著名教職員工,著名校友,諾貝爾獎得主,

歷史沿革

倫敦瑪麗王后大學於1915年加入倫敦大學,其歷史可追溯到1785年建立的被譽為英格蘭醫學院之父的倫敦皇家醫學院。
徽標徽標
1882年,斯特菲爾德學院(Westfield College)建立。
1887年,瑪麗王后學院(Queen Mary College)建立。
1915年,瑪麗王后學院加入倫敦大學集團。
1989年,瑪麗王后學院與斯特菲爾德學院合併組成瑪麗皇后和斯特菲爾德學院(Queen Mary and Westfield College)。
1995年,該學院兼併了兩所著名的醫學院,分別是建立於1843年的聖巴塞洛繆(St Bartholomew’s)醫學院和建立於1785年的倫敦皇家醫學院(London Hospital Medical College)。
2012年,退出1994大學集團,加入羅素大學集團
2013年,瑪麗王后和斯特菲爾德學院正式更名為倫敦瑪麗王后大學(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
2014年,倫敦瑪麗王后大學開始頒發自己的學位證書,同時仍屬於倫敦大學集團。

學校名稱

倫敦瑪麗王后大學的校名出自於英國國王喬治五世的王后,特克的瑪麗(全名維多利亞·瑪麗·奧古斯塔·路易斯·奧爾加·保琳·克勞丁·阿格尼斯)。瑪麗王后的雍容典雅、幽默脫俗,以及她世界性的眼光為世人所稱頌,因此除了倫敦瑪麗王后大學以外,香港瑪麗醫院、特里斯坦-達庫尼亞瑪麗王后峰等等也以她的名字命名。
Queens' BuildingQueens' Building
由於queen一詞在漢語中也有女王的意思,中國地區時常會有將其誤譯為瑪麗女王、女皇、皇后的情況。
2000年時,該校在使用倫敦大學瑪麗王后學院(Queen Mary,University of London)的同時保留瑪麗王后和西田學院(Queen Mary and Westfield College)的名稱。2013年,該校已將官方校名改為倫敦瑪麗王后大學(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

辦學條件

倫敦瑪麗王后大學作為英國規模最大的大學之一,擁有4000多名教職員工為學生提供世界一流的學位課程和廣泛的研究科目。學校的許多教師是英國皇家學會、英國社會科學院、皇家醫學科學院、皇家工程科學院成員。

教學質量

倫敦瑪麗王后大學是英國研究實力領先的大學之一,64%的院系被評為5星級或超5星級;被英國金融時報列為英國前20頂級研究型大學;同時教學質量也表現優異,80%的學科在全英教學質量評估中被評為優秀。特別是人文、法律、社會科學等專業更是表現突出;同時,學校在計算機,移動通信,電子工程,經濟及金融學領域也擁有強勁實力。

院系設定

學校設有4大校園,20多個主學科,倫敦瑪麗女王大學提供一系列的高等研究學位:博士(Phd),碩士(MA,MSc and LLM)以及學士課程,涵蓋了工程、商務管理、化學、計算機、金融、經濟、戲劇、電影、地理、歷史、法律、醫藥、物理、政治等超過200多項專業課程。
瑪麗王后學院和西菲爾德學院都是在1989年接受的皇家憲章,隨後又在1995年因合併巴茨和倫敦醫科及牙科學校、2008年因樞密院授予其頒發學位許可以及2010年7月的政府報告三度更改。倫敦瑪麗女王大學也是1993年慈善法令下的“豁免慈善”機構。自2010年6月起,英格蘭高等教育撥款委員會成為其主管機構。
院系
員工數
本科生數
研究生數
年收入
人文與社會科系
400
4,000
2,300
£4300萬
科學與工程系
600
3,000
800
£5300萬
巴茨和倫敦醫學及牙科學校
1,000
2,300
1,000
£1.10億
這三個系又可分為:
  • 人文與社會科系(Faculty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 商法研究中心(Centre for Commercial Law Studies)
  • 法學部(Department of Law)
  • 比較文學(Comparative Literature)
  • 電影研究(Film Studies)
  • 法語(French)
  • 德語(German)
  • 伊比利亞和拉丁美洲研究(Iberian and Latin American Studies)
  • 語言學(Linguistics)
  • 俄語(Russian)
  • 英語部(Department of English)
  • 戲劇部(Department of Drama)
  • 商業管理學院(Schoo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 經濟金融學院(Schoo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 英語與戲劇學院(School of English and Drama)
  • 語言、語言學及電影學院(School of Languages, Linguistics and Film)
  • 地理學學院(School of Geography)
  • 歷史學學院(School of History)
  • 法律學校(School of Law)
  • 政治和國際關係學校(School of Politic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 醫科和牙科系(Faculty of Medicine and Dentistry)
  • 巴茨癌症研究所(Barts Cancer Institute)(The Blizard Institute)
  • 牙科研究所(Institute of Dentistry)
  • 健康科學教育研究所(Institute of Health Sciences Education)
  • 威廉哈威研究機構(William Harvey Research Institute)
  • 沃爾福森預防醫學研究所(Wolfson Institute of Preventive Medicine)
  • 細胞中心(The Centre of the Cell)
  • 巴茨和倫敦醫學及牙科學校(Barts and The London School of Medicine and Dentistry)
  • 科學和工程學系(Facul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計算機中心(Computer Science)電子工程學(Electronic Engineering)
  • 生物及化學科學學院(School of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Sciences)
  • 電子工程學和計算機科學學院(School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Science)
  • 工程和材料學學院(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Materials Science)
  • 生物醫學材料學科間研究中心(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Centre in Biomedical Materials)
  • 數學科學學院(School of Mathematical Sciences)
  • 物理學和天文學學院(School of Physics and Astronomy)
  • 心理學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re in Psychology)

電子工程和計算機科學學院

該校是最早提供計算機科學學位的大學之一,自此之後該系在此學科中一直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排名五顆星的電子工程系所提供的國際網際網路計算機碩士、電子商務工程碩士等專業,一直以來其畢業生炙手可熱,為各大公司所爭搶;

工程和材料學學院

在英國各大學材料系所中,該校的材料學系歷史最為悠久,在最近的政府研究評估中被評為5星級。2011年由NUS發起的全國學生調查結果顯示,倫敦瑪麗女王大學的材料專業排名英國第1,航天工程和機械工程分別位列第2和第5,整個工程材料學院位列全倫敦第1;

經濟與金融學院

在 the Guardian University Guide 2015 評選中位居全英第4,倫敦第1,學生滿意度98%。2016年《金融時報》金融碩士排名全球第37位,全英第8位,名次較2015年均有所上升。與此同時,該院學生就業情況排名全球第12位,全英第3位。

法學院

該校的法學方向一直享有盛譽,英國衛報法學專業排名,其在2016年、2018年都名列全英第3名,僅次於劍橋、牛津,2016年QS世界大學法學專業排行榜名列全球35名,SSRN頂級國際法學院(Top International Law Schools)排名更是高居全球第14名。其成立於1980年的智慧財產權研究中心(QMIPRI)更是全世界同類研究課題最多的同類研究中心之一。

醫學和牙科系

這裡是英國最大的國家健康信託(NHS)巴茨健康以及倫敦醫學與牙醫學學院的發源地。倫敦皇家醫學院(London Hospital Medical College)成立於1785年,是英國第一所醫學院校。同時,聖巴塞洛繆醫學院的附屬醫院則是歐洲建立最早的醫院之一,建立於1123年的聖巴塞洛繆醫院(St Bartholomew’s)。由兩所醫學院合併成為今天的倫敦瑪麗女王大學醫學院(Barts and The London School of Medicine and Dentistry),在2015年QS世界大學醫學院排名中位於第62位,2016年QS世界大學醫學專業排名第51。

地理優勢

學校的各大校園距離倫敦市中心僅2公里左右,且有多條捷運線路經過,交通極其方便,可以享受到學校社區的便利和倫敦所提供的無限機遇。作為倫敦大學眾多學院中的一個,學生可以經常性的與其他學院的學生進行各種學術交流和往來,擴大了視野,增長了見識。
學校的麥爾安德(Mile End)主校區位於歷史悠久、文化多元化的東區(East End),這一地區處於倫敦老城(The City)和碼頭開發區(Docklands)這兩大金融區之間。東區不僅有著名的街頭集市和各具風味的餐廳,還有公園、運河邊幽靜的人行道以及現代化的美術館等等。
白教堂(Whitechapel)校區位於倫敦皇家醫院南側,倫敦城金融區東側白教堂。查特廣場(chart square)校區位於英國倫敦巴比肯藝術中心北側。西敏寺(West Smithfield Square)校區位於倫敦聖保羅大教堂北側。還有在霍本捷運站(Holborn)南側的Lincoln's Inn Fields,這裡是法學方向研究生中心所在地。
校區分布圖校區分布圖

大學排名

國內排名

2008年,英國官方科研水平評估(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簡稱RAE)排名第20位;
2014年,英國官方發布的高等教育機構研究質量評定系統(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簡稱REF)綜合整體排名全英第20位。
泰晤士報(TIMES)英國大學排名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34
37
37
36
37
36
36
37
42
41
44

世界排名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151-200
151-200
151-200
151-200
151-200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126
119
127
123
109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110
130
121
113
98
2021
2020
\
119

專業排名
  • 2016年TIMES英國大學專業排名,部分優勢專業
牙科
戲劇與舞蹈
會計與金融
材料科學
經濟學
傳媒
歷史
6
7
8
10
14
14
20
  • 2016年GUARDIAN英國大學專業排名,部分優勢專業
法律
傳媒與電影研究
醫學
牙科
戲劇與舞蹈
工程學:材料和礦物
經濟學
3
3
4
5
6
8
20
臨床醫學
7
公共健康
5
專職醫療 牙醫 護理 藥物
11
計算機科學 信息
11
電器 電子工程
9
英語語言文學
5
音樂 戲劇 舞蹈 表演藝術
1

學生服務

校園設施

過去15年中,倫敦瑪麗女王大學在新設施和資源上投入了2億5千萬英鎊。學生還可以在伊莉莎白女王奧運公園使用世界級的體育設施——包括菲爾普斯打破金牌總數記錄的游泳池。對學生會數幾百萬英鎊的重建意味著,學生可以使用一個新的酒吧和夜總會,及一個健身中心。
學校新建的學生村於2005年贏得了房屋設計獎。學生村內有宿舍、商店、自動洗衣店、中央接待處和全天24小時的保全室。學校建議與諮詢服務中心和校內保健中心為所有學生提供各種建議與幫助。海外新生可以享受學校的接機服務,還能參加學校舉辦的多項活動,以儘快適應在倫敦新學校的學習生活。該學院的學生還可以使用倫敦大學學生會設施。
且在校期間,有一流的師資進行學業輔導,並由專業的圖書館,醫療室,手術室,診所等設施來幫助學生日常生活學習。學校周邊有書店,超市,健身中心等進一步幫助學生休閒娛樂

圖書館及計算機資源

倫敦瑪麗女王大學的校園內矗立著一座曾經獲得獎項且頗引人注目的現代化圖書館,這座圖書館可以同時容納1000名讀者,藏書60萬冊。此外,校內還建有醫學與牙科專業圖書館。倫敦瑪麗女王大學的學生可以借閱倫敦大學圖書館內豐富的藏書。
在主校園內的計算機專用實驗室內建立有大約800個工作站通過國際網際網路與世界各地的計算機用戶相聯,學生均擁有自己的電子信箱,設備尖端的計算機專用實驗室建立大約800個工作站通過Internet與世界各地相聯,學生會下設60多個體育與社交俱樂部,在海外許多國家設有活躍的校友會。

住宿及福利

學生可以選擇住校,也可以坐30分鐘捷運到南Woodford住宿。在倫敦大學各學院中,只有瑪麗女王大學將教學、科研和住宿全部集中在了倫敦市中心的校園,現代化的膳食自理型房間有二千多個。宿舍位於校園內或校園附近,房間種類很多,有可容納4到8個學生的小型寓所也有大很多的學生宿舍。學校保證向新入學第一年和畢業班的國際學生以及研究生提供宿舍。學校有個1億英鎊的投資發展計畫,新建的學生村就是其中一部分,為學生提供了一千多個膳食自理型的房間。倫敦瑪麗女王大學的宿舍管理人員可以為學生提供有關住宿的建議、信息和進一步的幫助。單人間的房租從每周80英鎊到160英鎊不等,包括煤氣費和電費。
學院為新生免費組織為其兩天的迎新活動,並提供全面的保健和福利服務。每個學生均有一名輔導員負責對其學習、生活等各方面的情況進行輔導。
倫敦瑪麗女王大學(瑪麗皇后學院)

學生生活

倫敦大學聯盟

雖然瑪麗女王大學是一所自治性大學,學生還是可以使用倫敦大學各種各樣的教育和社會設施。包括擁有140萬冊藏書的參議院圖書館以及英國最活躍的校園團體——倫敦大學聯盟。
倫敦瑪麗女王大學學生會
倫敦瑪麗女王大學學生會位於麥爾安德(Mile End) 校區一座專門修建的建築物內。其中有商店、咖啡館、酒吧,體育設施和學生會辦公室。這是倫敦大學最活躍的一個學生會,已經成為學校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和學生生活的焦點。
進入倫敦瑪麗女王大學的學生將自動成為學生會的成員。在這所學院裡,學生們還可以享受到以下服務:

信息點

學生及參觀者的第一信息獲得來源便是信息點。 學生可以租用體育設備、加入體操隊或申請旅行優惠卡。

學生代表

學生會是由學生組織管理、為學生服務的學生團體。在學期期間,學生會每月都會召開全體大會,所有的學生都被鼓勵參加。在全體會議上,學生會將制定出學生保險政策。學校的皇家憲章將學生會認定為學生法人團體,學生代表將出席學院理事會和大多數的學院委員會。

學生支持

學生支持辦公室位於布勒梅中心(Blomeley Centre),向學生提供關於各種學術問題的綜合信息、支持和指導。計算機與網際網路直接連線,供學生使用。

體育設施

學院不僅重視提高學生的學術水平還重視保持學生的身體健康。學院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體育運動設施,學生會有四個體育場地,其成員可以在這裡進行各種體育活動,如足球、板球、曲棍球、無擋板籃球和划船等。麥爾安德校園內有一個多功能體育館,裡面有最新式的負荷訓練器材、壁球場和一個體育館。這裡還定期舉辦健身訓練、循環訓練、舉重訓練和有氧運動等課程。
學生會還擁有體育俱樂部,可進行曲棍球、足球、橄欖球、拉拉隊、飛盤、跆拳道、合氣道等運動。

娛樂

該校學生會的60多個俱樂部和社團支持學生開展各項活動,其中很多內容是專為適應國際學生的需要。深受歡迎的活動包括一年一度的新生舞會、籌集慈善捐款的化妝遊行周和夏日舞會。學生會還幫學生尋找帶薪的或作志願者的工作機會。
學生會更新了其娛樂設施,花費650000英鎊重建了“服裝酒吧”。這使得該酒吧成為全英國最受學生歡迎的娛樂場所。

俱樂部、協會和社團

學生會擁有約100個不同種類的俱樂部和社團,滿足所有學生的多種興趣。如果沒有針對某一特殊愛好的俱樂部或社團,學生會提供創建新社團的自由。學生還有機會通過學生社團行動計畫或志願者計畫等提高自己的技能。

全國學生聯合會

全國學生聯合會就學生關心的話題在全國範圍內展開活動,為學生提供向政府、政黨和地方當局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 大學的學生將自動成為全國學生聯合會的醫院,並能獲得在倫敦商店、劇院和電影院消費折扣的優惠。
倫敦瑪麗女王大學校友會(Queen Mary and Westfield Alumni)是由以往的畢業生和學院友人組合的聯合會。作為該校友聯合會的成員,學生將始終屬於這個特殊的集體。學生可以免費加入聯合會,這樣就能輕鬆地與學院和校友保持聯繫。學院的校友聯合會已發展到很多國家。校友會雜誌《院落》(Quad)和《老友動向》(Catch-Up)被免費送到英國和其它100多個國家的校友手中。該聯合會還幫助以前的同學組織聚會,並通過在這些雜誌上登載信息或幫他們轉交信件來尋找往日的朋友。
倫敦瑪麗女王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Queen Mary Chinese Students and Scholars Association)是註冊於倫敦瑪麗女王大學Student Union下的服務於Queen Mary學生和學者的自治性社團,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英使館教育處指導下由倫敦瑪麗女王大學中國留學生和海外學者創建的非政治性,非宗教性,非營利性的民眾組織。

中國合作

倫敦瑪麗女王大學在全球範圍內開展各類型合作交流項目,具有廣泛的影響力。

北京郵電大學

2004年7月,經國家教育部正式批准,北京郵電大學與倫敦瑪麗女王大學學士學位聯合培養項目成功創立,項目開設電信領域市場發展急需的兩個交叉學科專業:電信工程及管理、電子商務及法律。本項目是倫敦大學在中國大陸舉辦的第一個學士學位聯合培養項目。2004年9月15日北京郵電大學國際學院正式成立,2004年已在全國招收計畫內本科生122名。

南昌大學

南昌大學與倫敦瑪麗女王大學聯合建立的臨床醫學(生物醫學)學士學位培養項目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同時獲得兩所著名高校學位的機會:南昌大學臨床醫學學士學位,倫敦大學生物醫學學士學位。
該聯合培養項目是目前國內臨床醫學,生物醫學領域最高層次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項目將由倫敦瑪麗女王大學教師親臨南昌大學執教,採取英語授課,課程綜合兩國先進教學經驗進行設定並由中英雙方協力講授。

上海財經大學

2015年10月23日,倫敦瑪麗女王大學孔子學院舉行揭牌儀式。該孔院由倫敦瑪麗女王大學與孔子學院總部/國家漢辦合辦,中方合作院校為上海財經大學。孔子學院的建立將加強學校在學術研究和漢語教學方面的合作,進一步推進學校的國際化發展戰略,實現國際化人才培養,促進中英經濟和文化交流繁榮發展

西北工業大學

2016年7月,經中國教育部批准,西北工業大學(以下簡稱西工大)與倫敦瑪麗女王大學合作建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西北工業大學倫敦瑪麗女王大學工程學院,提供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的本科教學。該機構課程由中英雙方優秀教師共同執教,採用全英文授課,充分保證學生可以接受英國的本土教育。為進一步推進雙方科研交流與合作,西工大與倫敦瑪麗女王大學還將共同建立一所聯合研究中心。與西工大的合作是倫敦瑪麗女王大學國際化發展戰略的重要部分,也是學校長期致力於增強國際化交流,特別是與中國的長期合作的重要成果。
在全球的合作項目分布在全球的合作項目分布

申請信息

入學要求

英語要求(各專業具體要求不同,以學校官方信息為準)
一、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
碩士預科:總分5.5分,各校不低於5.5分
本科課程:總分7.0,若總分6.5需要5周語言課,低於6.0則不預申請
研究生課程:總分7.0分,若總分6.5需要5周語言課,低於6.0則不預申請
二、理工學院
預科課程:總分5.0分,各項不低於5.0分
本科課程:總分6.0分
生物化學本科課程:總分6.5分
研究生課程:總分6.5分
三、醫學牙科學院
本科課程:總分7.0分
醫學-研究生課程:總分6.5分-7.0
牙科-本科課程:總分6.5分-7.5
學術要求
一、本科申請條件
高中畢業不能直接申請倫敦瑪麗女王大學,需要就讀一年預科課程,條件如下(滿足任意一條就可以)
1.高中畢業,平均分為80分以上
2.高考成績在590分以上
二、碩士申請條件(滿足任意一條就可以)
1.本科畢業,211或者985大學,平均分為75分
2.本科畢業,雙非畢業(前300名),平均分為80分

申請截止日期

本科:每年6月30日
研究生:額滿為止

開學日期

本科:每年9月
研究生:每年9月

獎學金

凡成功申請了通信、計算機工程、網路計算機和電子商務類課程的本科生或研究生均可享受每年高達2,000英鎊的獎學金。在本校就讀MSC的學生,凡成績優異者,可免學費續讀PHD課程。
聯合博士獎學金項目:倫敦瑪麗女王大學一直以來和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保持著緊密的戰略合作關係。通過倫敦瑪麗女王大學與中國留學基金委聯合博士生獎學金項目來該校深造的博士生的數量在所有英國大學中一直名列前茅。此項目為優秀的中國學生提供全額獎學金,倫敦瑪麗女王大學將免除攻讀博士學位期間(最長四年)全部學費並提供全部研究經費,留學基金委將提供留英期間的全部生活費生活費以及一次往返英國的機票。

知名校友

著名教職員工

  • Edgar Andrews– Emeritus Professor of Materials (founded the Department of Materials at Queen Mary in 1967)
  • Rosemary A. Bailey– Professor of Statistics
  • Peter Cameron– Professor of Mathematics
  • Bernard Carr– maths and astronomy
  • Roger Cotterrell– Anniversary Professor of Legal Theory
  • Patrick Diamond– public policy
  • Toby Dodge– international politics
  • Graham Dorrington– aeronautical engineer, subject ofThe White Diamond
  • David Drewry–glaciologistandgeophysicist
  • Michael Duff– Professor of Theoretical Physics
  • William Ellison-Macartney– Governor of the People's Palace and Governor of Tasmania
  • Felipe Fernández-Armesto– Professor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History
  • Robin Ganellin– Professor of Medicinal Chemistry
  • Trisha Greenhalgh– Professor of Primary Health Care and Dean for Research Impact
  • George Hockham– visiting Professor, co-pioneer ofoptical fibresfor long distance communications systems
  • Michael Green– Theoretical Physicist
  • William Harvey– physician at Barts, discovery of circulation of blood
  • Eric Heinze– Professor of Law and Humanities
  • Peter Hennessy– Professor of Contemporary British History
  • Tristram Hunt– modern British historian
  • Julian Jackson– Professor of History
  • Lisa Jardine– Professor of Renaissance Studies
  • Jeremy Jennings– Professor of Political Theory
  • Colin Jones– Professor of History
  • Gwyn Jones– Professor of Physics
  • Peter Kalmus– Emeritus Professor of Physics
  • Annette Kuhn– Emeritus Professor of Film Studies
  • Peter Landin– Professor of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 Vito Latora– Professor of Applied Mathematics (Complex Systems)
  • Sidney Lee– Professor of English
  • Shahn Majid– Professor of Mathematics
  • Frederick Barton Maurice– British General and Military Historian
  • Michael Mingos– chemistry (1971–1976)
  • Nicholas O'Shaughnessy– Professor of Marketing and Communication
  • James Parkinson–Parkinson's disease
  • Maurice Peston, Baron Peston– Professor of Economics
  • Lesley Rees– Emeritus Professor of Chemical Endocrinology
  • John Rentoul– contemporary British history
  • Harold Roper Robinson– Professor of Physics
  • Jacqueline Rose– Professor of English
  • Miri Rubin– Professor of Early Modern History
  • Charles Saumarez Smith– British art historian
  • Denise Sheer– Professor of Human Genetics
  • Quentin Skinner– Professor of the Humanities
  • Adrian Smith– Statistician and former Principal
  • Karen Vousden– Professor of Genetics
  • Robert Watson– Professor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Martin Weale– Professor of Economics
  • Lois Weaver– Professor of Contemporary Performance
  • Robert Winston, Baron Winston– Pioneer ofin vitro fertilisation
  • Sir Nicholas Wright– Professor of Investigative Medicine
  • Alec David Young– Professor of Aeronautical Engineering

著名校友

古德尼·約翰內松:冰島現任總統
弗蘭克·查普曼:BG集團執行長
喬治·西蒙斯:英國條形碼系統發明者
L.G.亞歷山大:前歐洲現代語言教育理事,《新概念英語》(New Concept English,NCE)的創始人
Jay Sean:印度裔英籍創作歌手、饒舌歌手、節奏口技者和唱片製作人
皮特·多赫提:音樂人、作曲家、作家
薩拉·沃特斯:英國作家
比爾·奧萊利:美國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作家、專欄作家,以及政治評論家
J.G.巴拉德:英國作家
詹姆斯·帕金森:英國醫學研究者,研究震顫麻痹的先驅,此病被命名為“帕金森病”
蘿瑪拉·嘉瑞:著名演員
彼得·傑拉爾德·海恩:英國工黨政治家
黃瀞億:美食作家
麥可·萊昂斯:曾任英國廣播公司董事長
彼得·卡魯阿納:曾任直布羅陀社會民主黨領導人
馬嚴君玲:作家
馬爾科姆·布雷德伯里:英國小說家和評論家
卡蒂亞·伊莉扎洛娃:俄羅斯前超模、著名演員
格雷厄姆·查普曼:編劇、演員、作家
朱利·加德納:演員
勞倫特王妃:荷蘭王室成員
Maged Shawky Sourial:非洲證券交易協會主席、埃及開羅和亞歷山大證券交易所執行長
羅耶男爵夫人:英國上議院議長

諾貝爾獎得主

截至今日,在倫敦瑪麗女王大學的校友中,有9位諾貝爾獎得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