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達爾(阿拉伯語:مصدر,maṣdar ,意為“資源、來源、本源”。英文:Masdar )是位於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阿布達比附近的一座規劃新城。由英國福斯特建築事務所總體設計。這座新城將完全依靠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城市交通全部採用電動汽車。該城預計將是全球首個完全由可再生能源提供動力的“零碳排”和“零廢棄”還有“零輻射”的城市。預計在2016年完工,但因金融海嘯,現已延期至2025年完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瑪斯達爾
- 外文名:Masdar
- 坐標:24°25′45″N 54°37′06″E
- 國家:阿拉伯聯合酋長國
- 酋長國:阿布達比
- 啟動:2006
- 主席:AhmedAli Al Sayegh
- 執行長:SultanAhmed Al Jaber
- 面積:6平方公里(2 平方英里)
- 時區:阿拉伯標準時間 (UTC+04)
瑪斯達爾介紹,資源介紹,目的,生態城,新城市的過去與未來,太陽新能源,城中芸集頂尖機構,造鎮第一步,燒錢還是革命,科幻構想,
瑪斯達爾介紹
概述
在茫茫的沙漠中矗立著一座綠色的城市:縱橫的林陰路上人影婆娑,清澈的小河道上風帆點點;藍色的海風吹動座座白色的風車,金色的陽光碟機動塊塊藍色的電池…….這可不是《天方夜譚》里的場景,這是將在阿聯首都阿布達比附近的沙漠裡建成的馬斯達爾,一座綠色生態城市.
資源介紹
目的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這個因油而一夜致富的中東酋長國,開始思索“石油之後”的問題。仿佛帶著對這個依賴化石能源而生存的星球的救贖,這個富有的國家開始探索完全環保的未來城。
生態城
據英國《泰晤士報》5月13日報導,這個占地6平方公里的綠色小城將建在阿布達比的中心。小城周圍將由傳統的城牆環繞,城內是縱橫交錯的林蔭步道,街道旁有狹窄的運河一路流淌,讓居民能在宜人的風景中漫步。不過在夏季,即便是在樹蔭下的平均溫度也超過40度。小城內也有完善的交通系統,從任何一個地方出發到最近的交通網點和便利設施的距離都不超過200米,小汽車在這裡將毫無用處。 雖然阿布達比是世界第五大石油出口國,但Masdar城不會使用一滴石油。繞城種植的棕櫚樹和紅樹將成為製造生物能源的原料。城外的風力和光電發電廠將充分利用波斯灣的海風和沙漠的陽光,保證小城的能源完全自給自足,所有的服務都將實現數位化控制。 負責設計這座城的是71歲的英國現代派建築大師諾曼 福斯特爵士。福斯特說:“Masdar項目的環境目標十分遠大——零碳和零廢物,這在世界上來說是第一個。這給我們帶來了設計上的極大挑戰。Masdar項目為未來的可持續性城市設計設定了新的基準。”
新城市的過去與未來
如今,當世界各國政府正在傾力因應油源不足與地球暖化的危機時,阿布達比展開的這項造鎮計畫實在是野心勃勃。
阿布達比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首都,也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阿布達比酋長國的首府。這塊區域,大約50年前,不過是一片黃沙滾滾的荒漠;再往更遠的時空推移,除了臨波斯灣的沿海一帶居民靠捕魚與采珍珠為生以外,大多數遊牧民族喜歡躲在綠洲,靠駱駝奶與蜜棗度日。直到20世紀50年代第一口油井在阿布達比探勘成功之後,這裡開始炙手可熱起來。
20世紀60年代後,特別是在1971年成立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以後,隨著石油的大量發現和開採,阿布達比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到80年代末,阿布達比已建設為一座現代化的都市。市區內,風格各異、式樣新穎的高樓大廈林立,整齊寬闊的街道縱橫交錯。道路兩旁,房前宅後,海邊灘涂,青草茵茵,綠樹成行。高速公路穿過鬱鬱蔥蔥的樹林,綠化草坪向沙漠深處延伸。
始終圍著頭巾,堅守自己的宗教,讓人感覺亘古未變的阿拉伯人,這次走在了世界的前沿。遊覽車上的電視,一遍遍地播放“未來馬斯達爾”的模擬動畫,旁白最後一句宣告的:“將來有一天,所有的城市,都要像這樣。”在馬斯達爾的工地現場,總有人解說;“未來城”將會如何地改變世界,改變人們的觀念……
這片占地面積6.5平方公里的未來城,相當於1200個足球場大小,整個發展計畫需時七年,第一步是興建全球首個專為再生能源設立的學位大學-Masdar理工學院(MIST),訂於2009年開幕,將招募一批學生和教授,專注開發新一代能源,解決全球日益依賴化石燃料的死結。
此後將分7個階段完成所有平面建築,第一階段工程將於2009年9月完工,首批100名住戶將遷入;未來,將有總計五萬名住戶、以及至少1500商業據點陸續進駐,預計全部工程將於2016年。
這個計畫的合作方包括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ldlife Fund)旗下One Planet Living、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英國Foster + Partners建築設計與城市規劃公司、阿布達比未來能源公司等。
太陽新能源
過去,沙漠中令人厭惡的日光,成了新城市的最大資產,也將是“馬斯達爾”最重要的替代能源,預計占全城百分之八十的發電量。如今來到馬斯達爾,在太陽能源測試區,可以看到來自全球三十三家國際公司生產的太陽能板,已經安放於工地上,無聲無息地進行一場較勁。如果測試成功,該廠就將得到一個超大訂單,這項測試在動土典禮前便已開始進行,至今已超過十八個月,公共建設與能源主任札伊特(Sameer Abu Zaid)表示,這些太陽能板必須能在中東特殊的氣候——這裡的熱度、濕度與沙質等客觀條件下操作自如;而且儲存效能要好。此外,這個城市將通過綠色建築的設計,降低對電力的需求;同時大量建置雨水回收設施,以及高效率的污水回收與再利用減廢與減費;這裡從開始的建築營造,到日後的民生用品僅能使用可再生的環保材質;短期內透過回收再利用的機制,減少98%廢棄物的產生;預計2020年達成零廢棄物、零掩埋。
城中芸集頂尖機構
阿布達比當局為建設這座生態城劃撥了50億美元,預計將在2009年下半年完工。屆時這座“零碳城”將成為世界頂尖研究機構和實驗室芸集的地方,包括阿布達比與美國麻省理工大學聯合聯合創辦的Masdar科技研究所。 城內商業區能容納至少1500家公司。為吸引投資,當局推出了一攬子激勵政策,包括一站式的政府服務、免稅優惠、智慧財產權的保護。開發、經營先進能源技術的國際投資者將受到當局的特別青睞。此外,Masdar城中還有政府辦公部門、住宅區、科學博物館和教育、娛樂設施。 Masdar項目的執行長阿勒-賈比爾表示:“世界上從沒有一個這樣的地方。我們創造了一個和諧的環境,一個真正的能源替代方案。研究者、學生、科學家、商業投資人士和政府官員,一應俱全。這將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典範,阿布達比和Masdar將走在智慧型化資源利用的最前沿。” 賈比爾相信,未來所有的城市都會按照這種模式建造。 阿布達比是阿拉伯東部波斯灣上的酋長國,也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首都。 因為有大量的石油收入,阿布達比成為世界上人均收入最高的國家之一。此外,中國第三大島崇明島的上海市東灘地區也在建造一座生態城,根據開發計畫,未來的東灘城將實現能源自給,所有住宅和商用建築都採用可再生能源。一期工程面積630公頃,預計將於2020年左右完工。
造鎮第一步
在造鎮的第一階段,除了將優先與麻省理工學院共同設立馬斯達爾理工學院(Masdar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作為專注研究開發未來能源的前哨站,另外也將興建一座總部大樓,以作為城市建設的重要示範。
馬斯達爾總部大樓坐落於城市的中心地帶,由美國Adrian Smith + Gordon Gill建築師事務所主導設計,總樓地板面積為160萬平方英呎,具有低耗能、高效率、零碳、零廢棄物等特色。在環保設計上,除了強調建築用水只需同級大樓的30%,還可以自行生產能源,減少外部電力的依賴,多餘電力甚至還可以提供周邊建築物使用。
這個兼負重要使命的總部大樓,在既定的辦公空間之外,還規劃了商場與住宅,整座大樓的主要特色來自頂部的超大遮蓬,曲折彎延的遮蓬由十一座玻璃結構柱作為支撐,遮蓬向陽面則鋪設大面積的太陽能板,以提供建築電力所需,而遮蓬底部的曲面散光性結構設計,還能減緩日光的直接照射,並將光線散射到室內各個角落。
此外,為了減少興建過中能源的消耗,總部大樓的太陽能遮蓬及冷卻塔都會提早完工使用,如此將可使後續的蓬內建築工程,在環保優先的最高指導原則下順利推展。
奠基儀式所涉及的電力和碳化物排放全部由Masdar光電測試設施提供的太陽能所替代。該設施由2007年12月起投產,為全國電網服務,至今已生產超過5,500千瓦時電力,減省超過四公噸二氧化碳。
燒錢還是革命
得益於全球的高油價,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阿布達比和杜拜成為了貨真價實“富得流油”的城市。阿布達比財團從泰國前總理手中收購了英國足球超級聯賽的曼城足球俱樂部,還以8億美金的巨資收購了紐約著名的摩天大樓克萊斯勒大廈75%的股份。另一個富有的中東城市杜拜在海中建造的人工島嶼“棕櫚島”坐落在距離陸地數英里遠的海面上,耗資達150億英鎊。
這項由阿布達比政府投資150億美元的造鎮計畫,預計將耗資超過222億美元,創下全球單一政府資助最高額、以及最大規模的“未來能源”開發項目。阿布達比正籌劃創建的全世界首個零排放量城市。這是否也是出於有錢沒處花?
這個造鎮計畫的主要目標被描述為:協助推動阿布達比的經濟多樣化;協助阿布達比成為發展有關技術的先驅;對人類的永續發展做出貢獻;保持並提高阿布達比在不斷發展的全球能源市場上的地位。預計將創造7萬個工作機會、提升阿布達比2%的經濟成長。
然而,這究竟是一種用金錢堆積出來的科幻盛宴,還是具有前沿探索性質的未來之路?
如今計畫中的一切——新型綠色環保設計、高科技的交通運輸體系、無數太陽能板……設計、安裝、維護無不需要大量的金錢投入以及後期維護,而就為建造這樣一個環保城市,其所浪費的資源和能量,要節約多少年來收回?此外,從一片空地中建造一個新城尚且耗資如此之巨,世界各地已經人滿為患的大城市,又如何改造?
最重要的,是人們始終不絕的更新欲——更新、更大、更美、更好的需求,亦是能源枯竭的一大威脅。以更高科技為訴求的環保城,是否能夠最終勝出,一切都還要靠時間來說話。
科幻構想
實在很難想像,我一年前來參加動土典禮時,這裡什麼都沒有,荒蕪得很。”從馬斯達爾城(Masdar)第一個工地前往太陽能板測試中心的途中,德國記者布萊曼說。而如今這裡已經布滿了各種建築工地和此起彼落的起重機,這裡將建立全球首個完全由可再生能源供電的碳中和、零廢棄物城市。
馬斯達爾城是阿布達比投資的一項價值數十億元的多元化投資項目,專注開發再生、另類和永續能源以及可持續設計等創意技術,這個計畫的核心項目是要在距離阿布達比市東南東方11公里的沙漠區域,開發一處廣達6.4平方公里的新市鎮馬斯達爾市,這個鄰近阿布達比國際機場的新市鎮,如同上海崇明島東灘的生態城計畫,都是以“零碳”城市作為造鎮目標,只不過馬斯達爾進一步將“零廢棄物”、“零車輛(自用車輛)”列為發展目標。
由世界自然基金會參與的這個計畫試圖證明人類在環保制約下仍可生活,甚至提升生活品質。參與設計的Al Jaber博士表示:“我們正建設一個擁有最高生活質量、最低環境影響的城市。馬斯達爾城將成為全球的未來能源樞紐。我們會將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和生活質素引領至最新境界,為世人示範未來城市應有的品質。
這個城市未來的主要能源是太陽能;海水淡化與水資源回收等,皆以太陽能發電機械操作,另外尚有風力發電、氫氣與綠建築等。新型的城市設計使得它只需約200兆瓦環保潔淨能源,比一般同規模城市節省超過600兆瓦機架電能。每日需約8,000立方公尺淡化水,比同規模城市節省約12,000立方公尺。
此外,全城以坐東北朝西南的走向興建,以獲得最佳採光及蔽蔭效果;街道限制在三公尺寬、七十公尺長,以維持微氣候穩定並促進空氣流通;大量的植栽與水景設施,並利用風塔設施將涼風引入城內以達到降溫目的。在交通方面則全城禁止汽機車通行,改以大眾運輸工具做為交通方式,城內交通將利用軌道或磁浮建立個人快速運輸系統(Personal Rapid Transit)來取代,而短程的部分則以興建步道,鼓勵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