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尼石

瑪尼石

瑪尼石(Marnyi Stone) 最原始的名字是 “瑪智石” 。這是根據三世如來心咒八字真言 “ 嗡 . 瑪智牟耶薩列德”,取了前面的“瑪智”兩個字而來的。 “瑪智石” 是從古象雄時代所留傳下來的傳統習俗。現代藏族同胞許許多多的習俗和生活方式,比如婚喪嫁娶、天文歷算醫學文學等等,在某種程度上也仍沿襲著古老雍仲本教的傳統。藏族同胞還有許多獨特的祈福方式:比如轉神山、拜神湖、撒風馬旗、懸掛五彩經幡、刻石頭經文、放置瑪尼堆、供奉朵瑪盤、酥油花甚至使用轉經筒等等,這些也都是古象雄雍仲本教的遺俗。

瑪尼石(Marnyi Stone) 在西藏各地的山間、路口、湖邊、江畔,幾乎都可以看到一座座以石塊和石板壘成的祭壇--瑪尼堆。這些石塊和石板上,大都刻有六字真言、慧眼、神像造像、各種吉祥圖案,它們也是藏族民間藝術家的傑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瑪尼石
  • 外文名:Marnyi Stone
  • 民族:藏族 漢族
  • 性質:傳統民間藝術 慈悲心化現
  • 性質:刻有:六字真言、慧眼、佛菩薩像
  • 作用:得種善因,轉化風水,超度亡靈
  • 起源:雍仲本波佛教
  • 原始名:瑪智石
名稱來歷,歷史淵源,起源發展,石刻圖紋,石刻意義,原始路標,祈福還願,供奉神靈,技藝風格,雕刻風格,石刻分類,石刻流派,前後藏地區,藏東北地區,阿里地區,藏北地區,石刻成型,瑪尼堆,瑪尼牆,瑪尼石的意義,

名稱來歷

瑪尼石(Marnyi Stone) 最原始的名字是 “瑪智石” 。這是根據三世如來心咒八字真言 “ 嗡 . 瑪智牟耶薩列德”,取了前面的“瑪智”兩個字而來的。 “瑪智石” 是從古象雄時代所留傳下來的傳統習俗。現代藏族同胞許許多多的習俗和生活方式,比如婚喪嫁娶、天文歷算醫學文學、歌舞繪畫、出行選宅、則選吉日、驅災除邪、卜算占卦等等,在某種程度上也仍沿襲著古老雍仲本教的傳統。藏族同胞還有許多獨特的祈福方式:比如轉神山、拜神湖、撒風馬旗、懸掛五彩經幡、刻石頭經文、放置瑪尼堆打卦、供奉朵瑪盤、酥油花甚至使用轉經筒等等,這些也都是古象雄雍仲本教的遺俗、
八字真言瑪尼石八字真言瑪尼石
“瑪尼”來自梵文佛經《六字真言經》“唵嘛呢叭咪哞”的簡稱,因在石頭上刻有“瑪尼”而稱“瑪尼石”;“瑪尼堆”是指在石板或經加工而成的石頭上刻有藏文經文、“六字真言”或刻有動物圖紋、神靈圖像、朗久旺丹圖紋等的石板或石頭壘起來的石堆。也有不刻任何圖紋的各種小石塊堆成的石堆。藏族地區的石刻“瑪尼堆”隨處可見,數不勝數。
藏族對佛教文化有著特殊的感情,男女老幼都以做佛事為崇高。在廣袤的草原上、偏僻的山溝里,人們刀筆不停,艱苦勞作,在一塊塊普通的石頭上刻寫上經文以及各種佛像和吉祥圖案,並飾以色彩,使平凡的石頭變成了瑪尼石。虔誠的藏族信徒相信,只要持之以恆地把日夜默念的六字真言紋刻在石頭上,這些石頭就會有一種超自然的靈性,給他們帶來吉祥如意。隨著人們不倦的紋刻,各種各樣大小不一的瑪尼石聚集起來,就成了瑪尼堆和瑪尼牆。

歷史淵源

石頭作為一種人類社會文化的載體,以其不朽的質地而成為社會文明繼承和創造的有力見證。石頭不僅能打制各種生產工具、攻擊野獸抵禦敵人的武器,還可造屋建城、磨粉配藥,有些地方還用石頭鎮宅。文物普查時發現的大量石器、石棺、石丘墓、石碉樓,可以印證石頭在先民是何等的不同尋常。藏族珍愛奇石,更視“讓炯”(藏語,自然天成)類石料為聖物,如佛像、佛眼 、佛足跡等。另外藏族的頭飾、項飾多用珊瑚石、瑪瑙石、化石及各種美石串綴起來的,擬為靈石崇拜的衍化形態。
據《西藏考古綜述》載:西藏古代存在一種大石文化,是新石器傳統上發展起來的巨石原始文化,並認為是由青海湖一帶的東北藏區進入藏族腹地。這種大石崇拜在藏區各地多有遺存,分三種形式:獨石、石圈、列石。如藏南大鹽湖以南的多仁發現十八行石柱,東西方向。還有列石,其西端有兩個同心圓的石圈,石圈中央另有三塊巨石,較大的一塊高2.75米,巨石前設一祭壇。列石東端還有一用石塊排列成的箭頭。類似獨石散見於藏區各地,如西藏普蘭的石柱;甘南的“長石頭”;大山上的“石牛兒”,均兀然獨立,高數十米,令當地藏漢人民頂禮膜拜。在藏區,尤其是康區和部分安多藏族在屋頂、門頂、窗台以及土地中央供奉白石,凡供奉神靈之處都用白石為代表。他們崇信白石是雪山的精華,家庭的保護神、田地和莊稼的守護神;還認為高高屹立的巨大白色山石,乃是龍女、神女的化身。遍布藏區高山峽谷、村口道旁的瑪尼堆更是藏族山石崇拜的突出表現、明顯遺俗。
瑪尼石

起源發展

西藏是一片被喜馬拉雅、喀喇崑崙、唐古拉和橫斷山脈牢牢封閉的浩莽神奇的土地。很久很久以前,藏族先民便生存並融合在這片高天厚土之間,默默不懈地創造著自己的文明。
大約在四千萬年前,歐亞板塊撞擊的造山運動把原本是一片汪洋的特底斯古海奇妙地變成了地球的屋脊,千姿百態的闊岩與石礫就是天公對這片超塵拔俗的地球高地最慷慨、最豐盛的饋贈了。
瑪尼堆瑪尼堆
佛教文明傳來之前,雪域西藏盛行著原始佛教-----雍仲本教。那時的人們對於變幻莫測的大自然是敬畏、崇拜、迷惘和依戀。大至山川、小到木石都成為人類的保護與破壞之神的寄寓之所,所以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人們世世代代頂禮的對象。
藏族先民靠山吃山,磨石斧以狩獵,鑿石鍋以煮食,壘石屋以避寒,佩石墜以驅邪,如此維繫著長久不衰的巨石崇拜與靈石崇拜。散見於西藏各地的摩崖石刻與瑪尼石堆,便是這一古老信仰習俗流變的具體體現。
西藏的摩崖石刻大都形成於公元十世紀前後,這得益於當時藏傳佛教各派系獲得了社會各階層的普遍認知與接受和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十三世紀以後,摩崖石刻之風日漸衰微,而瑪尼石刻則幾乎不間斷地延續著發展著,成為西藏高原古往今來流傳最廣,風格品相眾多,表現內容和材質手法極為豐富的藏族民間雕刻藝術。

石刻圖紋

從內容上來看:瑪尼石刻圖紋除了“六字真言”和藏文經文及“”符號以外,還雕刻有各種佛像(護法、金剛等)、以及龍、蛙、魚、鳥、獅、象、佛塔、花草等圖紋。同時,比較注意裝飾,並把豐富的世俗生活融進了雕刻之中。
散布在全藏區的瑪尼石刻,處處標誌著人的精神痕跡,以點代面地占據著廣大的自然空間,從地理環境中凸顯出人與其他生命相互聯繫的本質。石刻已經成為藏區最常見的藝術表達形式,成為藏族人獨有的一種心靈語言。
藏族人形容牢固不變之心為“如同石上刻的圖紋”。藏族認為在石頭上留下的痕跡保存久遠,如格薩爾的足印、栓馬石印、馬蹄印以及某歷史名人的腳印等。
隨著瑪尼石堆的擴展和普及,瑪尼石刻藝術便應運而生了。受宗教意念的啟迪與驅使而產生靈感,全身心地投入,幾近無條件地為傳達再現佛陀“身、語、意”的宗教使命而創作,是藏傳佛教藝術的主要特徵,也是西藏藝術的根本。在文化範疇上純屬民間藝術的瑪尼石刻藝人,通常在一年之中的春、夏、秋三季是農民或牧人,只有冬閒時才操刀鐫刻。在社會上他們並沒有雕刻家之類的美稱,人們一般都是直呼其為“朵多”(石刻藝人)。
精湛的雕刻工藝及和諧的色彩搭配都是由一些普通藏民雕刻的。他們將刻畫瑪尼石作為一種職業,同時也是為自己今生多積善業。他們整日虔誠地刻畫著,有一字一石的,有六字一石的,於是,個個石塊就有了靈性,並將其有靈性的石頭虔誠地放入瑪尼堆中。
六字真言
瑪尼石
石刻藝人們的刻石工具很簡單,即一把榔頭、幾根鏨子。他們刻的內容也很單純:即一種是整部經書,刻在薄薄的石板或石片上;另一種是神佛等的造像,還有一種便是人人皆知的“六字真言”。此六字真言為藏區石刻中最常見的題材。據佛經所言,雪域藏地,原來頗多妖孽為害,無量光佛為了利益這裡的眾生,化身為美妙如意的觀音降臨,開示大明心咒,救度眾生有情。六字真言在身、語、意三密之中為意密的一種,是佛、菩薩所說秘密語,真實而不虛妄,故謂之“真善”。它以咒語發聲的力量與宇宙萬物溝通,與自我的內心溝通,擁有巨大的威力。而以六字真言為內容的石刻,卻把聲音的象徵轉化為圖形的象徵,將其設定在循環的轉經道上。當口誦真言緩緩行走的朝聖者與此石刻相遇,音、畫在剎那間相互輝映,會給人極大的震撼。
經書是最常刻的內容之一。相比之下,刻佛像的機會要少一些。但佛菩薩造像是藏區石刻藝術中異常豐富多彩的一類。其中有刻在石塊上的,也有刻在崖壁上的。據近年考古學者的統計,僅在西藏自治區境內的摩崖造像便有30餘處,數萬多尊,內容包括佛、菩薩、羅漢、護法神、高僧、弟子、法王、動物等。造像最集中的地方要數拉薩藥王山。此山與布達拉宮所在的紅山互為犄角,藥王山為金剛手的道場,紅山則是觀世音的道場,它們如同兩扇石門,扼住進入拉薩的大道。藥王山的南緣有一線陡壁,正適合摩崖雕刻。公元七世紀松贊乾布遷都拉薩,看見拉薩河對岸岩石顯出六字真言和佛像,於是命尼泊爾工匠鑿刻成形,便是藥王山摩崖造像的最早記錄。從那以後,這座岩石上已經刻了五千多尊神佛,大的高達數層樓房,小的只有一個巴掌大。
但西藏最大的石刻在拉薩城外一個叫做尼塘的地方。當我們乘車從拉薩前往山南的半路中就會看見赫然矗立在水塘邊的“尼塘大佛”。這是刻在山崖上的一尊高浮雕,身穿赤紅袈裟,泰然端坐,高約十米。此佛像造型粗獷樸拙,反能顯示其雍容大度。
“瑪尼堆”多由刻滿藏文和多種圖案的大小石塊組成,它凝結著藏族匠人的聰明才智和辛勤汗水。藏文多刻“嗡、嘛、呢、叭、咪、吽”(藏文譯音),各種佛教經典和“六字真言”,字型流暢規範,是一種特殊的藏文版本。雕刻佛像的瑪尼石豐富多彩,內容非常廣泛。有反映苯教拜物意識的龍、魚、日、月畫像,各種鳥頭、獸頭人身像,其雕刻得奇形怪狀,活靈活現;也有反映佛教意識的釋迦、十一面千手千眼觀音、妙音女神、度母、大威德金剛、力士及各種護法神像、天王像,其刻畫得形象逼真,渾厚有力,栩栩如生;也有著意刻畫宗教史上有名人物的造像,如宗喀巴、蓮花生、文殊等像。
瑪尼石刻,作為古老的藏族傳統文化中對佛教崇拜的一種具體表達方式,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漸漸成為廣受遊客喜愛的一種旅遊紀念品。

石刻意義

在傳說中,山口、村頭及水源等地方多被靈異神鬼占據著,故丟石子於瑪尼堆的說法有如下幾種:一是以石壓鬼邪,二是增加瑪尼堆對地方的保護能力,也算是積功德之一,因為它像塔一樣代表善意的神靈的保護,還有一種說法是保護瑪尼堆下被埋藏著的東西不被暴露和破壞。
相傳,人或牲畜在通過山口時不能停下來,否則會生病。藏族人不分男女老幼,不論徒步或騎馬,只要從“瑪尼堆”跟前經過,除了要摘下禮帽合掌頂禮外,還要往石頭堆上添一塊小石頭,虔誠者手搖轉經筒,口念“六字真言”,總是按順時針方向繞其轉過,有些甚至要旋轉數周,以便消災免禍,賜富延年。
若乘車經過“瑪尼堆”時,一般在車內經過其面前也要大聲呼喊祭祀“拉則”。他們會一邊呼喊,一邊朝空中拋灑“龍達”,希望它能保佑旅行的人一路平安。
為了求得神靈的保佑,免受災難,徒步或騎馬過山口時,將事先準備好的一塊刻有藏文經文的石頭,畢恭畢敬地放置在山口處。如果沒有刻有經文的石頭,也可以拿一塊造型好看的石頭來代替。若無石頭也要設法放一塊骨頭或一塊布片、獸皮或一撮羊毛、頭髮等均可,在祭放這些東西時要大聲呼叫:“拉索洛,神靈必勝!惡魔必敗!嘰嘰嗦嗦! ”
瑪尼堆如果在城市的街口或村旁路叉,每逢宗教節日轉經時或轉山時,人們必定來到瑪尼堆前,在其上面或旁邊點燃艾蒿或柏枝,並虔誠地向其撒糌粑、小麥粒和第一道青稞酒或濃釅的茶水,邊撒邊祈禱,進行煨桑祭祀。以求眾生平安、吉祥圓滿!
總而言之,瑪尼石刻,意在驅魔鎮邪,護佑眾生。人們在藏族地區處處都能看到的一座座形狀不同的瑪尼石刻圖紋,表達了藏民們無限美好的吉祥祈願。藏族信徒們自古以來就認為,多畫多刻一尊佛像、多刻一個字元,如同多一次朝聖、多轉一圈經,都會給今生今世和來生來世帶來吉祥和恩惠。藏民族曾經把“瑪尼堆”做為狩獵的工具,防禦的工事,神靈及凡人的路標;如今已經演變成為驅穢辟邪,象徵能給人畜帶來平安吉祥之物了。由此可見,“瑪尼堆”在藏區經久不衰之緣故了。

原始路標

無論瑪尼石組成的瑪尼堆、石經牆還是摩崖造像,都是作為一種“路標”或“地標”而存在,被設定在旅行和轉經的山口、路口和拐彎處。從實用的意義來講,它們可以為行人指示前進的方向,標明行走的路線。這在人煙稀少、地域遼闊的高原,就顯得尤其重要。除了幾條主要的交通幹線以外,廣袤的藏區缺少真正的道路。藏人自古並不使用牛車和馬車,也很少修築道路,長途跋涉就靠兩條腿,或以騎馬代步。所以,凡是走到看不見路的地帶,就會出現一簇簇的石堆,一個接著一個,伸向山頂,伸向天際。那些石堆就是行路者經過積年累月,一塊塊石頭堆集起來的。

祈福還願

虔誠的信徒們眼裡,石刻藝人成為給他人帶來福運的宗教藝術家。並相信,只要持之以恆地把日夜默念的六字真言刻寫在石頭上,這些石頭就會有一種超自然的靈性,就能消除一生罪孽,給他們帶來吉祥如意。所以,信徒不僅口頭念,還用刀刻在石頭上,送到瑪尼堆,算是完成了一份功德。
瑪尼石
石刻是藏族石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藏族人發願刻石的緣由,一般因每年家事外事不順利,家中有人生病、亡故,或諸事不吉利,需先到寺廟找喇嘛卜算,選定要刻的咒文、經書或佛像種類,備好石料,再請石刻藝人雕刻。從事石刻的工匠可謂形形色色,有世代以此為業的,也有臨時為業的。有的除了種莊稼外,全部精力都投在刻石經上。據說有的少則一年刻五六部經文,多則要刻十來部,每部經文要刻30天左右,用掉滿滿一拖拉機的片石。石頭要選崖上較軟且不容易破碎的,堅硬的石頭不易刻。

供奉神靈

藏族人繁衍生息在群山起伏、峰巒連綿的雪域高原上,認為任何一座山峰都有神靈。因而居住在這座山上或山下的藏族人就自然地將此山神奉為部落的保護神,有的甚至當作自己部落的祖先之神來供祭。“瑪尼堆”是信眾們對原始神靈,主要是山神、戰神的崇拜之地,是人與神進行對話之所在。時至如今,藏族人每經過一座“瑪尼堆”時,一般要往石頭堆上添一塊小石頭或一顆石子,作為一次祈禱。丟一顆石子或添一塊小石頭,等於念了一遍經文。“瑪尼堆”不斷地增高,有的形成小山丘,少則一座,多則數座,有的地方常有“朵崩久松”(rdo-vbum-bcu-gsum即13座瑪尼石堆)之說。有的座座相連形成一堵神聖的牆。那牆被認為是人世與天地神祇的界線,又是人間與天、地、神祇的交匯點、連線點。
瑪尼石

技藝風格

製作刀法
藏族匠人將任何一塊石頭的光滑表面都可以雕刻圖紋。雕刻前先在石板平面上用粉筆或炭筆畫上所刻圖紋的輪廓線,然後雕刻。先用錘子和鏨子鏨出粗形,這樣便在石板的表面留下不太凹深的刻痕。藏族有三種石刻法:第一種是淺刻;第二種是在板石上的浮雕;第三種則是三維空間的立體雕刻法。這三種石刻作品一般都要彩繪裝飾。此外,在野外常見匠人們利用光滑岩壁或巨石上雕刻有各種圖紋及字元。
技術及刀法在西藏瑪尼石刻中一般不多強調,這與民間藝匠大量參與有關,他們所能發揮的受一定局限性,河卵石線刻以及那些造形規範的石刻多是在特殊的自然條件下和特殊的歷史背景與宗教環境下所產生的。

雕刻風格

瑪尼石的雕刻風格,在早期只注重整體形態的刻畫,雕刻的線條比較簡單粗獷;而晚期的雕刻則開始注重細部表情的刻畫,雕刻線條流暢自如,逐漸細膩。
相比之下,民間藝匠靈活多變的手法更富有情感,具有石刻藝術表現力。造形自然,線條隨意,不拘於規範,有的甚至完全照自己的意願去刻。他們的目的只是為祈求神佛的虔誠願望。刻一塊瑪尼猶如朝一次佛,念一遍經,刻的佛神形象越多,越多得神佛恩澤。刻多了熟能生巧,自我風格也就形成了。他們在雕鑿前一般不作稿,多靠經驗和感覺。在刻的過程中主要求其心意,再顧其形似,他們認為只要自己得心應手,其它無所顧及,這也是民間藝術的特性之一。在民間藝人的刀下也有他們把握的規範,那就是所造神佛外形特徵和標誌。如佛、神手中的道具,帽冠形狀,站立還是盤坐的姿勢要明確,只要抓住這幾個要則,其它是否比例適當,造形準確等技術方面就不關緊要了,藝匠們可以自由發揮。
瑪尼石
產生並傳承於鄉野村夫手中的瑪尼石刻,雖然很難躋身於金銅佛像、壁畫、唐卡等傳統藝術領地,但是卻絲毫不影響朵多藝人們向這些藝術學習和借鑑地熱情。由於刻制瑪尼石是藝人們創作的純個體行為,更由於世界上根本找不到兩塊完全相同的石頭,所以歷代西藏藝術家們奉為圭臬的《造像度量經》等金科玉律,在朵多們眼裡幾乎等於零。再
因每位求刻者的要求不同,每塊石料的形狀各異,均要求朵多藝人們需要具有一定的變通能力。因此,同樣的佛尊神像,在不同藝人的刀下千姿百態,甚至同一個藝人所刻也是千變萬化。正因為有以上因素的存在,在民間藝匠的刀下自我意識也就多少表露出來。人們可以從瑪尼石刻中領略到寺院殿宇藝術里所少有的、富於個性的、表現張力和純厚質樸的民情風俗氣息。

石刻分類

早期的瑪尼石多是刻畫佛教箴言咒語,後來朵多藝人們顯然是受到佛教典籍插圖的啟發,為便於對眾多不認字的信眾教化啟蒙,製作了圖文結合乃至通體圖像的瑪尼石刻,並且圖像的內容也逐漸超出了佛菩薩諸神的範圍。
縱觀浩若煙海的西藏瑪尼石刻,按照其宗教意義大致可以分為六類:佛菩薩與高僧大德造像;本尊護法神;懺悔與發願;符咒警句;整章或段落經書;供敬品。
一般的懺悔和發願類的瑪尼石是以文字為主,圖像為輔。懺悔類瑪尼石產生的背景往往是由於人們在耕作或遊戲時不慎踩死一隻蟲、蛙之類的小生物,雖屬無意,但是畢竟犯了殺生這一佛教大戒,所以就需請朵多擇一良辰吉日,虔心禱頌後刻一塊有青蛙草蛇之類形象的瑪尼石。石頭的正面基本上是一句或連續不斷的六字箴言,石頭背面往往刻一行“為打死蛇贖罪,向成事佛致敬”的款識。這種石刻本身是發端於人們內心深沉而複雜的宗教情感的,所以,當我們看到這類瑪尼石刻,心中絕對不會有欣賞把玩的愉悅與輕鬆。
發願類的瑪尼石在許多地區都很常見。這類瑪尼石一般是由小狗小羊和一片咒文組合而成,通常是屬狗或屬羊的人的行為曾經有違背佛教教義之舉,甚至做了違法的勾當,旁人並不知道。但是因自知、天知、地知、佛知而寢食難安,所以往往需要去較遠的地方請朵多鐫刻一塊甚至數塊有個人標誌(如屬相)的瑪尼石去供奉,用以向佛祖發誓:金盆洗手,下不為例。甚至還有菸鬼酒徒為了戒除嗜好,也會如此炮製,表示自己的決心。

石刻流派

依照藝術風格流派來區分瑪尼石刻,可以概括為四種:前後藏地區(包括拉薩、日喀則山南地區所轄四十餘縣)的線、面、染三結合的淺浮雕;藏東地區(含金沙江兩岸)的線面剔刻圖像和陽刻通體經咒;阿里地區的“胡味”雕刻;藏北羌塘大刀闊斧的石刻和石堆。

前後藏地區

自公元六、七世紀以來,前後藏地區一直是西藏政治、宗教、經濟生活的中心,也一直是雕刻繪畫藏傳佛教各式各樣標準像的搖籃。出自這裡的佛陀、菩薩以及大成就者們的石刻造像,大都呈現出方正平和、剛柔相濟的品相,令觀者油然而生景仰和親近的情緒。這裡的瑪尼石刻還有另一種特徵,那就是它的形制、內容、風格的保守性與突變性的共存現象。保守性指某種風格樣式的連貫和延承多年如一日,而所謂突變性則是指隨著各路朝佛隊伍來拉薩、日喀則進香還願的各地區、各教派的朵多們留下的作品。這些作品記載了進香者的行程,也因其內容和刻法迥異而甚為奪目,豐富了前後藏地區的瑪尼石刻內容。

藏東北地區

經過多年的考察比較,藏東地區瑪尼石刻的歷史遺存在數量和品相上都可以稱為西藏之最,如丁青、昌都、類烏齊縣境內數處著名的瑪尼拉康。方圓幾百米的瑪尼堆,層層疊疊供奉著數不勝數的形制石材各異、布局刻法不同、圖像文字相映成趣的瑪尼石。
瑪尼石
在文成公主的進藏路上,有個地方叫來庫,那裡簡直就是一個瑪尼石的世界,不論是裸露在地面的岩石,或是只露出地面一角的石頭,都刻滿了經文,甚至有人說,從地下挖出來的石頭上也刻著經文。這些刻在瑪尼石上的經文有宏篇大著,也有片言隻語,藏傳佛教各派、各佛的經文、咒語、頌詞幾乎都有。其中最多的石刻為“六字箴言”,有把六個字刻在一塊石上的,藏語稱“瑪尼折周”;有分開刻在六塊石頭上並繪成六種顏色的,這種稱“朵周折周”,即六字六石。有的手掌大的石頭上都刻了密密麻麻的小字,有些巨大的整面岩石上卻只刻著一個由六字箴言組成的字。這些瑪尼石是在幾百年間漸漸增多起來的,屹立於藍天白雪之間,好不壯觀。

阿里地區

阿里地區的瑪尼石刻的所謂“胡味”是南亞與西亞風格的代稱。阿里地區有著輝煌的古象雄時期留下的古格王朝遺址,還有號稱地質奇觀的遼闊土林,有著令人神往的文化與自然景觀。扎達、日土、普蘭一帶的瑪尼石刻,具有深遠的歷史沉澱和明顯的數種文化邊緣互染的情狀,很是有趣。例如這裡的許多石刻佛菩薩的造型有印度瑪拉王朝藝術風格的痕跡,多為蜂腰長身,極妍盡態,富於生命律動之狀。由於地遠天偏與關山阻隔,這些為數有限的藏西石刻歷經磨難留存下來,是非常珍貴的。

藏北地區

瑪尼堆在藏北比較少見,要么是一些未經刻畫的卵石堆放在一起,似乎更像是路標,要么就是大刀闊斧的寫意式瑪尼堆,猶如羌塘牧民般粗獷率意,地域特徵極為明顯。

石刻成型

隨著人們不倦的紋刻,各種各樣大小不一的瑪尼石聚集起來,就成了瑪尼堆和瑪尼牆。

瑪尼堆

瑪尼堆最初稱曼扎,意為曼陀羅,是由大小不等的石頭集壘起來的、具有靈氣的石堆,藏語為“多本”。
在西藏各地的山間、路口、湖邊、江畔,幾乎都可以看到一座座瑪尼堆。也被稱為“神堆”,藏語稱“朵幫”,就是壘起來的石頭之意。“朵幫”又分為兩種類型:“阻穢禳災朵幫”和“鎮邪朵幫”。
瑪尼堆瑪尼堆
在“瑪尼堆”上供放著刻有瑪尼經文如“六字真言”和雍仲本教“八字箴言”的石板或石塊,還有一些羽箭和牡羊、羚羊、氂牛的雙角或整個帶角頭顱骨。在藏區由大小石塊壘起的方形或圓錐形的大小不一的“瑪尼堆”上還插著木棒和樹枝,用繩子牽向旁邊的一棵樹或山崖,樹枝和繩子上掛滿了五顏六色的風馬經幡以及哈達、彩線、牡羊毛等吉祥祛邪飾物。
每逢吉日良辰,人們一邊煨桑,一邊往瑪尼堆上添加石子,並神聖地用額頭碰它,口中默誦祈禱詞,然後丟向石堆。天長地久,一座座瑪尼堆拔地而起,愈壘愈高。每顆石子都凝結信徒們發自內心的祈願。
瑪尼石的產生,使這些自然的石頭開始形象化。藏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湧現出了浩如煙海的瑪尼石刻品,凡人跡所至,隨處可見,它是藏族刻在石頭上的追求、理想、感情和希望。

瑪尼牆

還有一種是在石塊或卵石上刻寫文字、圖像,以藏傳佛教的色彩和內容為其最大特徵,有佛尊、動物保護神和永遠念不完的六字真言,然後堆積起來成為一道長長的牆垣,這種瑪尼牆藏語稱“綿當”。
載入吉尼斯記錄的瑪尼牆-巴格瑪尼,位於四川甘孜石渠縣,全部是瑪尼石堆起來的城牆,高3米,厚約2-3米,全長1.6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瑪尼牆。這裡宗教地位,如同拉薩的大昭寺、阿里的岡仁波齊,也是藏人朝拜的中心。

瑪尼石的意義

頂禮至尊大悲觀世音菩薩!
所有加持之中,代表諸佛智慧心體並經諸佛強力加持的佛菩薩的經咒,加持力最大。這個世界由地、水、火、風、空組成,而地、水、火、風、空,均可用來發揮佛 經和咒語的加持。瑪尼石也就是為此而出現世間的。從古到今,它們默默無言,使相關的地、水、火、風、空,不知加持了多少眾生,超離惡趣,往生淨土,以及獲 得超凡成就。
瑪尼石是大悲觀世音菩薩的真實化現,所在之處都能帶來殊勝的加持,凡所見聞憶觸乃至只是經過的眾生、吹過瑪尼石的風流過的水經過的有情,相續中皆能種下解脫的種子。而直至劫末地球毀壞,瑪尼石碎成粉末,依然能超拔那些尚未解脫的眾生!每一塊瑪尼石,就是一尊大悲觀世音菩薩,恆時利益有情眾生,大悲咒語“嗡 瑪尼 唄美 吽”釋放光明咒鬘,加持周圍六道有情,驅除黑暗與苦痛,讓他們回歸光明法性。
正因為瑪尼石是如此的不可思議,所以很多的大德都支持和推行瑪尼石事業甚至用一生來捐刻、雕刻瑪尼石。而瑪尼石的雕刻者中也不乏偉大的證悟者。觀世音菩薩的化身、以無盡慈悲和智慧著寫過《普賢上師言教》的偉大上師——巴珠仁波切曾說:“用泥塑的佛塔和佛像怕被雨水沖壞;用金和銅做的佛塔和佛像,人們會升起當作財物的貪心,又怕被偷竊;牆壁上畫佛菩薩的像,容易脫落壞掉;修建大殿害怕漏水;印刷的經書哪怕校對九遍也難免有錯字。而瑪尼心咒刻在石板上,夏天不怕曬,冬天不怕凍,不需要僱人照看,無有財物的貪心,字少不易出現錯字…… 做其他功德猶如抓住樹枝一般,刻瑪尼則像抓住主幹一樣,就算整個地域遍滿強盜和蠻兵,瑪尼石也不會受到損害,會一代代流傳下來。”
瑪尼石的功德,非凡夫語言所能敘述,瑪尼石的利益,非凡夫思維所能想像。安放瑪尼石,推廣瑪尼石事業的功德,亦復如是!如今,全球瑪尼石安放功德藏事業,旨在將小小的瑪尼石,安放至全球每一個地方,為世界和平,眾難消除,一切有情的解脫種下希望的緣起!這是每一個菩提心佛子至誠的願望!至今為止,已經有幾十萬塊瑪尼石被安放至世界各地,以後還會無盡的擴大數量,國外也有很多的安放者,雖然這個數目不小,但是比起菩提心海瑪尼石藏事業的計畫和進展,這只是一個小小的開始。還有很多的人,渴慕大悲觀世音菩薩的慈悲而未遇到;還有很多願意安放和接觸瑪尼石的人,不知道這個事業;還有很多的地方,沒有佛法的光明,只有熾惱的痛苦與煎熬;還有很多的災難、恐懼、悲慘正在發生和醞釀……而每一個眾生對光明加持的渴望,與我們沒有絲毫的差別!如今,我們可以得遇大悲瑪尼石事業的加持,可以安放瑪尼石,他們卻還沒有!我們能做什麼呢?
我們可以每天抽出幾分鐘的時間,將全球瑪尼石安放功德藏的信息轉發到我們自己的朋友圈、QQ群、部落格、微博等地,有緣者自會看到;我們可以將全球瑪尼石安放功德藏事業的信息,發到我們常去的社區、論壇等;我們可以寫下我們關於安放瑪尼石的真誠感言,體會等, 發到自己的圈子和傳給瑪尼石藏的志工,讓更多的有緣眾生見者生信,他們能一念隨喜也是不可思議;我們可以和瑪尼石藏志工主動聯繫,幫忙頂貼推廣;我們可以將恭請的瑪尼石贈送給對其歡喜的朋友,乃至陌生人,並順便介紹全球瑪尼石安放功德藏事業,他們可以自行恭請;我們可以趁著各種方便,去安放瑪尼石,讓更多有情受益……
總之,只要有發心,就有辦法!即使每個人介紹讓一個人認識瑪尼石利益而恭請安放,無數人便可介紹無數的恭請安放者,無數的恭請安放者便可利益無量無邊的眾生!這種蝴蝶效應和功德的輾轉增上真的不可思議!讓每一個恭請者,都成為推廣者,全球瑪尼石安放功德事業的廣大願力,讓我們一起完成,共同利益有情,共證菩提!
安放瑪尼石的功德無需贅述,而推廣瑪尼石事業,功德更是不可思議。此善舉可讓眾生因為您的因緣而得度解脫,永遠不離諸佛菩薩的護佑!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