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指法

琵琶指法

按音類包括斷音、虛按。 按音是左手指法中最主要的指法,幾乎在每個樂曲,每個樂段, 每名樂名中都要用到按音。琵琶上的各只相與品,都是表示每個音的位置,當我們需要得到某音時,把左手指“按”在表示某 音的相或品的“音”位上,就叫做“按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琵琶指法
  • 包括:斷音、虛按
  • 補充: 按音是左手指法中最主要的指法
  • 重要性:每個樂段, 樂名中都要用到按音
按音,泛音,吟音,虛音,實音,

按音

“按音”與“散音”是相對而言的。所謂散音,是指不需要運用左手指去按的空弦音。
(1)按音:用左手各個應按的手指,將弦身密切地按在相位或品位上,同時右手彈弦,使發出所按音位的樂音來。
(2)斷音:在左手指作按音和右手彈弦發音之後,按指立即放鬆,使弦身與所按之相品位離開;但按指仍然虛按在弦身上,用以防止產生不應有的空弦音來。
(3)虛按:左手指按在應按之相品位處的弦身上,但弦身並不與相品接觸,同時右手彈弦。虛按所發之聲,並非純粹樂音,記譜時雖然寫出了所按音位的音高,但 又用斜線銷去,表示它是一種不純正的樂音。

泛音

泛音有它獨特音色,與按音、散音的音色都不相同。在樂曲中適當地運用泛音後,可使樂曲的色彩更為豐富。泛音在樂曲中套用較多,尤其在抒情寫意的文曲中套用更多。
(1)自然泛音
演奏泛音時,將左手指浮點在泛音音位處的弦身上,同時右手指甲彈弦。兩手手指要在同弦上同時觸弦與離 弦,尤其左手指要著弦即起。左手指的姿勢,猶如晴蜓 尾巴點水時的樣子。右手指甲彈弦可稍重,左手指肉點 弦則宜較輕。常用的泛音位,是在每條弦的(有效弦長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五分之一等處。
(2)人工泛音
人工泛音是移植來的指法,在傳統樂曲中未見使用,在現代個別樂曲中,只用了二分之一的人工泛音。人工 泛音有兩類奏法:
第一類奏法:左手食指或拇指在上面按音,小指或名指在下面浮點在有人工泛音音位的弦身處,右手同時彈弦發音。
第二類奏法:左手指在上面按音,右手拇指甲或右手手掌下側邊緣浮靠在有人工泛音音位的弦身處,同時用右手的食、中、名、小指彈弦發音。

吟音

本篇所說的“吟”,是包括各傳派的“吟”、“揉”、“擺”等指法的總稱。是運用左手指在按弦中產生搖曳弦音的技法。可歸納為“左右擺動”與“按放揉動”兩大類。
在作左右擺動的按吟一條弦時,左手按弦的手形,儘量使成半圓形,同時必須用手指的指尖端去按弦,不要用手指的指尖與第一指關節的中間部分的指肉去按弦。
用兩個以上手指同時在兩條以上弦身上(並不在同一個相品位上)作左右擺吟的按動時,基本上相同於按吟一條弦的方法,但須注意使在各條弦上吟的動作要一致。
用一個手指按在同一相品的二條以上的弦身上作左右擺吟時,左手手指須作平按的姿勢,運動的關節也須以指關節(尤其是手指與手掌相接處的關節)為主,左右擺動的幅度,亦要相仿。
在一條弦上作向里按、向外放的揉吟時,要用手指的尖端去按弦,並用指關節作主要運動。運動的方向,是作向內一捏,向外一放的動作。在作向外放的動作時,按指仍須使弦身碰觸在相品位上,不可使弦身離開相品位而產生“斷音”般的效果。在向內捏進的力度上,有輕重之分,在動作的速度上,亦須有快慢之別。
在兩條以上弦上作向里按、 向外放的揉吟時,如用一個手指按在同一相位的兩條以上的弦上時,按指宜用平按的姿勢;如用兩個以上手指分別在兩條以上弦上時,各按指都用指尖端去按弦。其他均類於在一條弦上作按放的方法。
滑音
滑音是我國民族音樂在近幾十年才被採用的一種演奏指法術語。傳統琵琶譜上稱作推、挽、扳、縱起、撞、 推復、以及拖、進、退、綽、注、虛綽、虛注等指法,都可叫做滑音。
現在所說的滑音,在琵琶上,可分推、挽、縱起類與拖類兩大類。
(1)推、挽、縱起類的演奏方法
a.推:將弦身用左手按指緊按在相品位上後,向右推進。
b.挽:將弦身用左手按指緊按在相品位上後,向左挽出,俗稱“拉”,又稱“拿”。
c.縱起:將弦身用左手按指緊按在相品位上後,向內按入,俗稱“壓”。
d.撞:將弦身用左手指緊按在相品位上後,向內按入並立即放鬆,使回覆原狀。在左手向內按入之前,右手先彈本弦,在左手放鬆而加覆原狀的過程中,右手不再彈,這是撞一次的奏法。撞一次的叫“單撞”,撞二次的叫“雙撞”。
e.虛滑音:推、挽、縱起後,使弦音比原按音位增高了的這些音,只用左手指去推、挽、縱起,不再用右手指彈奏。
f.實滑音:推、挽、縱起後,使弦音比原按音位增高了的這些音,同時再用右手指彈奏。
g.推覆:先用推法,然後又回復到原按的音位上。
h.挽覆:先用挽法,然後又回復到原按的音位上。
以上指法,都是用左手按指將弦身緊按在相品位的某一音位上後,通過向右、向左、向內三種方向,使弦緊張而產生了滑音的效果。
i.扳:將弦身用左手按指緊按在相品位的某一音位上後,用食指在上面作挽,同時用中指或名指在下面作推,又稱“扭”。
(2)拖類的演奏方法
歷代各傳派對拖類有各種不同名稱。如有的傳派分別稱作進、退、綽、注、虛綽、虛注等,在浦東派倪青泉譜中,總稱作“拖”。
廣東省汕頭等地,又有“勒”法,演奏效果相似於 拖,因此,勒在記譜時,也用了拖的符號。現將拖類的演奏方法,簡介如下:
a.進:左手按指從較低的本音音位按弦滑拖到較高的本音音位,同時右手彈弦。
b.退:左手按指從較高的本音音位按弦滑拖到較低的本音音位,同時右手彈弦。
c.綽:左手按指從較低的裝飾音沿弦急速滑拖到較高的本音音位上,同時右手彈弦。
d.註:左手按指從較高的裝飾音沿弦急速滑拖到較低的本音音位上,同時右手彈弦。
e.虛綽:只綽不彈,得一虛滑音。
f.虛註:只注不彈,得一虛滑音。
g.勒:左手名指放在弦身(大都是子弦)的裡面,即弦身與面板中間之處,名指甲向外將弦挑托起來,並用中 指肉輕靠在弦身與名指甲上,猶如弦身由名指甲與中指肉捏住似的,然後作向上或向下的不同速度、不同距離 的滑動,同時右手彈、挑、或輪、滾。
以上這些指法,都是用左手按指沿弦由這個音位滑拖到另一個音位(這與推、挽、縱起類只在原按音位上作運動是不相同的),來產生滑音效果的。

虛音

捺、帶、擻都是用左手指發音,因音量較弱,故又稱虛音。
捺、帶、擻:
捺、帶、擻都是用左手指發音,因音量較弱,故又稱虛音。虛音是與左手彈奏的實相對而言的。音量方面,實音較強,虛音較弱。如在樂曲某些地方恰當地運用了虛 音與實音的有機結合,可使樂曲在音量方面增添對比。 這種虛音與實音組合進行的方法,在琵琶傳統文曲中見 用最多。現將有關捺、帶、擻的演奏方法,分別介紹如下。
(1)捺
捺,又稱“捺打”、“印”等。演奏捺的方法,是 在指關節的運動中,手指端取勢將弦身擊捺在相品位上, 使得微聲,捺與前面一音大都成上行進行。
(2)帶
帶,又稱“帶起”、“帶音”、“放”等。演奏帶 的方法:當右手彈出前一按音之後,接著在相品位上作 向左內方或向外方一撥,然後離開弦身,帶起一個較弱 或稍強的音來。帶與前面一音大都成下行進行。
帶起的音,有散音與按音之分。帶起散音時,須將 按指向左內方或外方一撥,即可帶出空弦散音來。帶起 按音時,則須把下行進行的後一個音先用食指(或中指) 按在相品位上,然後再作帶的動作。
(3)擻
擻,又稱“搔”、“搬”、“抓”、“粘”等。演 奏擻的方法:用左手指將弦身按在相品位上,用中指或 名指在下面搔弦發音(如用左手中指按弦時,則用無名 指搔弦),這是擻按音的奏法;如擻空弦散音時,則可 在左手食、中、名三指中選擇一較方便的指頭去搔弦即 可。擻弦大都在同一條弦上進行。

實音

絞弦與並弦,屬於實音一類。左手在作絞弦或並弦的同時,還需用各種右手指法來彈奏發音。
絞弦的發音,不是純正的樂聲,因此,記譜時雖然寫出了它們所按音位的音高,但同時還加用斜線消去。在古譜中, 絞弦與並弦大都見用於武套樂曲中,用以反映如馬嘯聲,刀槍相擊聲,丟盔棄甲聲,吶喊聲,禽鳴聲等
(1)絞弦
演奏絞弦分三個動作:第一,用左中指將左側的弦向右推進,推至右側一條或幾條弦身的底下;用左食指將右側一條或幾條弦向左拉出壓在左側的一條推弦上,並用食指將絞壓著的兩條弦按牢;第三,將左中指抽出。同時用右手指法演奏,即得擦擦的絞弦聲。
(2)並弦
演奏並弦分三個動作:一,用左無名指將左側的弦推向右方弦身垂直線處;二,用左食指將右面弦身向左挽出,以與左面推進的弦身相併在一起;三,用左手食指或中指,無名指 將並在一起的弦緊按在相品位上。同時用右手指法演奏,即得並弦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