琚家村

琚家村

琚家村(其一)距離縣城大約9公里。風景秀麗,景色怡人,總人口1494人,耕地面積1416畝共15個村民小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琚家村
  • 總人口:1494人
  • 耕地面積:1416畝
  • 村民主任:琚正東
  • 村支部書記:琚正堂
  • 村會計:葉元生
  • 村委員:葉曉明
  • 地址:江西省餘干縣
概況,自組幫派,農業信息,

概況

村民主任:琚正東
村支部書記:琚正堂
村會計:葉元生
村委員:葉曉明
琚家村(其二)位於江西省餘干縣
來到背依菇里嶺的琚家村,你會感受到這清新醉人的空氣,
淳樸的民風、古老的民俗是他們的驕傲。

自組幫派

以琚家村大水溏(琚家話:黃昏溏)為標準:
溏之上:琚斌,琚冬冬,琚冬穎,琚益兵,琚益其,琚燕紅,(其它)
溏之下:琚豐平,琚星月,琚文忠,琚東俊,(其它)
常山縣概況:
縣人民政府駐天馬鎮勝利街29號,郵編:324200。代碼:330822。區號:0570。拼音:Changshan xian。
常山縣轄7個鎮、7個鄉:天馬鎮、招賢鎮輝埠鎮、芳村鎮、球川鎮、白石鎮青石鎮東案鄉、宋畈鄉、何家鄉、新橋鄉、同弓鄉、新昌鄉、大橋頭鄉。
2000年,常山縣轄7個鎮、7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265467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天馬鎮 42125 輝埠鎮 11591 芳村鎮 12078 球川鎮 12081 白石鎮 7576 招賢鎮 14067 青石鎮 14967 何家鄉 11171 宋畈鄉 8568 東魯鄉 5619 湖東鄉 12038 獅子口鄉 10703 二都橋鄉 6365 新橋鄉 4772 芙蓉鄉 5955 新昌鄉 9093 金源鄉 5313 龍繞鄉 10701 同弓鄉 8439 鉗口鄉 6800 大橋頭鄉 1093J 東案鄉 7694 閣底鄉 12718 五里鄉 14102
總面積1099.1平方公里,耕地17萬畝,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稱。(2004年)總人口32.33萬,轄7鎮7鄉,341個行政村。城區天馬鎮,建區面積8.43平方公里,人口7.48萬。全縣共有黨員13087人。

農業信息

常山縣何家鄉琚家村村民琚正有,上半年種了2畝的春大豆,下半年他又擴種了1畝多。7月17日,琚正有告訴筆者,種豆簡單、活少,卻為自己增加了不少的收入。
青大豆俗稱“毛豆”。近年來,不起眼的“毛豆”,從尋常農家零星種植逐步走向了規模化、產業化、市場化發展,琚家人種豆得了個“大金瓜”,增收致富的喜悅甜在了心頭。
村里成了“豆中心”
琚家村800畝田和200畝地多為沙性土壤,透水通風,十分適宜青大豆種植;種豆購買種子、肥料等畝成本不足100元,農民投入較少;並且,平時幾乎不用治蟲,只需偶爾除點草,堪稱名副其實的綠色食品。
1999年,鄉政府出錢購買了150公斤的新青大豆品種,免費提供給琚家村40戶農民,試種30畝春大豆。豆子於2月下旬播種,5月中上旬順利上市,平均畝收入達到1200元以上,起碼超過2畝水稻的效益。示範效應十分明顯,一舉消除農民敢不敢種的問題。
目前,該村已有近400戶農民種豆,占全村農戶總數的90%以上,種植面積約有600畝,最多時候甚至超過800畝。全村種豆面積超過5畝的大戶約有40戶,少的農戶也有二三畝。
“青大豆一般可以種植兩三茬,若折算成種植面積,全鄉現在的種植規模相當於有1萬畝左右。”鄉黨委書記錢志生相告。在琚家村的帶動下,不光本鄉文圖、樊家、江源、何家等14個村都種起了青大豆,還輻射到周邊鄉鎮數百農戶跟著種豆。不少農戶都紛紛將自己種植的青大豆運到琚家村出售,如今,偏僻的琚家村成了青大豆交易中心。
村民種起“科技豆”
琚家人規模化種植青大豆已有近十年的歷史。在這之前,農戶大都零星分散種植,面積不多,收入也很少。然而,農業技術的創新和推廣,卻使普普通通的青大豆有如魔豆,給村民帶來莫大驚喜。
40歲的琚家村村民琚大青一直是村裡的農技員。鄉里首次試種新品種時,請他來全權管理,他當時沒有信心,30畝試驗田裡沒有一分地是他自己的。琚大青怎么也沒有想到,他替別人代管的日本矮腳、台灣292,這兩個新品種當年的產量竟翻了一番。
第二年,琚家村青大豆的種植規模一下子就達到了300多畝,擴大了整整10倍。村民琚章偉將自己外出務工的兄弟姐妹等眾多親戚的田地,一口氣承包過來七八畝。3個月後,豆子成熟,琚章偉連夜和家人剝出50餘公斤豆肉,於次日拉到縣城銷售,春大豆每公斤批發價賣到了10元。
此後,不斷提高種豆的技術含量,就成為琚家村青大豆生產發展快的重要原因之一。何家鄉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帶頭,專程到省農科院、省科技廳等科研單位上門求教,並與其達成合作協定。每年省農科院和市農科所等部門都要在琚家村試種一批最新的品種,推廣最新的種植技術。省農科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書記朱丹華,光一年直接到村里就有三五次。省農科院在琚家村就選擇了5畝地,試種了6個新品種。正因為老品種不斷被淘汰,選擇和推廣了“台灣75”和“日本青”等多個優質新品種,既保證了琚家村青大豆的高產穩產,也使琚家人的青大豆越來越好吃。
搞活市場販“金豆”
雖然春大豆銷售季節早已結束,但是筆者於7月17日在琚家村民琚正生家裡看到,其70多歲的母親和妻子仍圍坐一起,剝著新收割下來的青大豆。琚正生相告,他和一部分村民是故意晚點下種的,由於和大家錯開了上市時間,現在上門收購價高達7元/公斤。“事實上,我們剛開始發展青大豆產業時,最憂的也還是銷路。”錢志生坦言,只有銷路解決了,才能讓農民放手種豆。為此,該鄉一直都把搞活市場當成了重中之重的工作來抓。而今,精明的琚家人顯然已摸準了市場脈搏,青大豆真正成為他們的致富金豆。
在琚家村,有一支走南闖北的販銷經紀人隊伍,他們在青大豆銷售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他們有的在家負責收購、裝車;有的駐紮在外地接貨,反饋市場信息,每天晚上打電話回來告訴價格情況。村民琚身龍兄弟倆一個在家、一個在外,在義烏設立攤位,每年幫村民推銷青大豆達到好幾十萬公斤。
通過這支經紀人隊伍牽線搭橋,還引來一批外地商販到琚家收購青大豆。這些商販來自溫州、義烏等地。每天天還未亮,他們就開始挨家挨戶,上門收購青大豆。有時一天下來,在村里同時收購青大豆的商販有10來批。像溫嶺一胡姓老闆,自2005年開始到琚家村做生意,每年5月到村,一直要住到11月才離開。現在,琚家村的青大豆除近銷本省義烏、溫州,大部分銷往長三角地區。
何家鄉又引導村民成立常山縣何家鄉琚家村毛豆合作社,以“農業龍頭+農戶”的經營模式,承擔青大豆的種植試驗、推廣和銷售,並與農戶簽訂產銷契約,以每公斤4元以上的保護價收購。
“只要到收穫的季節,村裡的小巷裡幾乎都看不到閒人。”已當了20多年的村支書琚正堂自豪地說。由於銷路暢順,村民剝青豆時,必須男女老少齊上陣,最多一天要剝出5000公斤的豆肉。村里50多名老太太,一年光剝豆收入就有近千元。2007年,琚家村青大豆產業產值達到了180萬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