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與情感(理智與情感(插圖·中文導讀英文版))

理智與情感(簡·奧斯汀著長篇小說)

理智與情感(插圖·中文導讀英文版)一般指本詞條

《理智與情感》是英國女作家簡·奧斯汀創作的長篇小說。該作講述埃莉諾和瑪麗安兩姐妹生在一個英國鄉紳家庭,姐姐善於用理智來控制情感,妹妹的情感卻毫無節制,因此面對愛情時,她們作出了不同的反應。

《理智與情感》以這兩位女主角曲折複雜的婚事風波為主線,通過“理智與情感”的幽默對比,提出了道德與行為的規範問題。該作是簡·奧斯汀的第一部小說,但寫作技巧已經相當熟練。故事中的每一個情節,經作者的巧妙構思,表面的因果關係與隱藏在幕後的本質緣故均自然合理。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理智與情感
  • 外文名稱:Sense and Sensibility
  • 文學體裁:長篇小說
  • 作者:【英】簡·奧斯汀
  • 首版時間:1811年
  • 字數:204000
內容簡介,創作背景,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作品主題,藝術特色,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埃莉諾和瑪麗安是兩姐妹,由於兩姐妹的父親逝世後遺產歸他前妻所生的兒子約翰,她們和她們的母親不但經濟上拮据,還得擺脫寄人籬下的生活。她們終於在德文郡一座鄉間別墅內安了家。這一來,埃莉諾和她愛上的青年愛德華(她嫂嫂范妮的弟弟)分了手,而瑪麗安在鄉間邂逅並迷戀上的威洛比也突然有事去了倫敦。兩姐妹就這樣都和她們所愛的人分開了。
隨著情節的發展,這兩頭戀愛都發生了波折。當埃莉諾聽到露西·斯蒂爾私下告訴她和愛德華私訂終身已有四年之久時,她硬壓住了感情,保證為她保守秘密。埃莉諾把失戀的痛苦藏在心底,在瑪麗安終於遭到了威洛比的拒絕,精神大受刺激,後來甚至在病倒的過程中,竭力安慰妹妹,幫助她振作起來。露西遭到愛德華的母親,富孀費勒斯太太的反對,她硬要她兒子和莫頓爵士的獨生女結親。愛德華不願,他母親竟剝奪他的繼承權,把財產傳給次子羅伯特,這時,埃莉諾心胸還是那樣開闊,受人之託,通知愛德華可以得到一個牧師的職位,有條件和露西成婚。哪知露西轉而去追求那交好運的羅伯特,和他結了婚。這樣,埃莉諾和愛德華才能終成眷屬。

創作背景

英國小說家簡·奧斯汀在她誕生地漢普郡的斯蒂文頓繁榮而穩定的鄉間長大,十二三歲就開始寫作。她早期的習作都是中短篇,全是十五六歲時寫的,後人就編成了兩部集子。1797年,簡二十二歲,完成第一部長篇小說《第一面印象》,接著開始寫《埃莉諾與瑪麗安》。這兩本都是書信體小說,十多年後,分別改寫成用第三人稱敘述的長篇小說《傲慢與偏見》和《理智與情感》。後者於1811年出版,等到前者於兩年後問世時,後者於同年再版。所以,儘管《傲慢與偏見》的原始本子寫作在前,她第一部出版的作品卻是本書。
和《傲慢與偏見》一樣,《理智與情感》也是以英國當時的鄉間體面人家的婚姻大事為題材的。事實上,奧斯汀所有的六部長篇小說,以及她的早期習作,都沒有跳出這個範圍。她最關心的是女主人公——往往是體面人家的沒有豐裕陪嫁的淑女——的婚事。不錯,這是個相當狹小的天地,但是,因為這正是奧斯汀終身逗留其間的天地,她對之了解得最為透徹,因而有條件創作出公認的第一批英國現代小說。

人物介紹

埃莉諾
埃莉諾是家中的長女,生活中的經歷塑造了她理智、冷靜和謹慎的性格。她的擇偶標準並不看重對方的外貌和經濟條件,而是內在修養。在發生了一系列的家庭變故之後,埃莉諾最終選擇了誠實的愛德華。她心地善良、性格溫柔,總是設身處地考慮他人的需要和幸福,因此,埃莉諾懂得控制自己的感情:“埃莉諾雖然沒有閉戶獨處,與家人隔絕,沒有離開屋子蓄意躲著她們,也不是整夜不眠專想心事,可是每天她還是有足夠時間思念愛德華,揣度他的態度,在不同的時候和不同的心境中,她的思念亦各不相同,時而深情,時而憐憫,時而滿意,時而責怪,時而疑慮。”
瑪麗安
17歲的瑪麗安性格十分率真、熱情,特別注重藝術情趣以及戀人之間的心心相犀。她認為:“跟一個趣味與我不能完全相投的人一起生活,我是不會幸福的。他必須與我情投意合;我們必須醉心於一樣的書,一樣的音樂。”因此對英俊、浪漫的威洛比一見鐘情,認為他的容貌和神情正符合她想像中某一隻心愛的故事裡的英雄形象。瑪麗安完全對較為保守的布蘭頓上校不理不睬,覺得他是乏味的老男人。威洛比要告辭去倫敦時,瑪麗安因為悲傷而少吃不睡、眼淚長流,或是獨自外出,把傷別的情懷發揮得淋漓盡致。
愛德華
愛德華在遇到埃莉洛之前,其實己經和斯蒂爾小姐露西訂了婚,沒想到陷入到對埃莉洛的愛戀中難以自拔。但他沒有像威洛比對愛莉莎那樣對露西始亂終棄,面對母親要求他娶有錢女,否則就取消他繼承人身份的壓力,他依舊選擇迎娶露西。所以對愛德華,奧斯汀同樣從埃莉洛的視角對他的人品給予了大力的讚揚。愛德華是一個願意犧牲一己的情感去履行年少時草率締結的婚約的人。
布蘭登上校
布蘭登上校對愛情專一,負責。因家庭反對,他與初戀情人分開,但痴心不改;在情人離世後,他一直在悉心照顧毫無血緣但是情人遺留的私生女。當他遇到瑪麗安後,便對她一往情深。當他發現瑪麗安愛上威洛比之後,感到很傷心,但未改痴情並衷心地希望她幸福;當得知威洛比拋棄了瑪麗安,他立刻前往安慰;當瑪麗安因此而病倒後,他一直陪伴在她身旁,正是他的專一與默默堅守,贏得了瑪麗安的愛情。
除了對愛情專一外,布蘭登上校為人善良樂於幫助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當愛德華-愛麗諾的情人被逐出家門並剝奪了財產時,布蘭登上校儘管與愛德華並不熟識,還是給他提供一處住所和一份工作。
威洛比
威洛比起初誘惑了年僅14歲的愛莉莎-布蘭登上校的養女。在這個可憐的女孩子懷孕後,威洛比無情地拋棄了她。當他遇到美麗的瑪麗安,抱著同樣的目的,他向瑪麗安大獻殷勤並讓她深陷情網。因瑪麗安家境貧窮,他最終還是離開了她,並娶了一位有錢的小姐。
達什伍德夫人
女主人公的母親達什伍德夫人是一位平庸的主婦,感情用事,愚蠢。這位母親最突出的性格是太浪漫,儘管她已是三個孩子的母親,對她而言“常識,起碼的關心,起碼的謹慎,統統淹沒在她那富有浪漫色彩的微妙性格之中”。這樣的一位母親在丈夫去世後沒有積極著手未來的生活,而是沉迷於反反覆覆地沒完沒了的悲慟之中;對於被逐出家門後的拮据生活毫無意識;無論家庭瑣事還是生存大計都需要女兒愛麗諾的幫助與指導。

作品鑑賞

作品主題

奧斯汀對當時的婦女問題進行了高度現實主義的探討。她把筆下的那些女主人公放在當時的父權制社會中來考察。在那個社會中,人的價值建立在財產所有權上。由於一代代的財產都為男繼承人所得,她們一開始就處於不利的地位,只能從屬於男人。因此,奧斯汀筆下一再出現下列這些類型的人物:“獨斷獨行的父親;念念不忘社會身分、千方百計想把閨女嫁出去的母親;條件齊備的青年男子,他們玩世不恭,正反映出他們的優越的社會地位;以及待嫁的女兒,從優雅的沒頭腦的姑娘到好事多磨的富有理智或情感的青年女子。”
處身在這樣一個嚴峻、要求苛刻而往往帶有敵意的世界上,女主人公該怎樣通過婚姻來獲得個人幸福呢?奧斯汀的告誡是應該用理智來控制情感。在交男友的過程中,應審慎從事,不能輕易動情,任性行事。她認為情感往往是女性行為的危險的嚮導。如果逢到一個條件優越而用情不專的男子來追求就以身相許,其後果常常是災難性的。男方不是由於個人喜新厭舊,就是由於家長的反對而另擇條件更好的對象。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女方感情用事,就將受到極大的精神創傷,難以自拔。
奧斯汀的這些看法,最鮮明地表現在這第一部長篇小說中。英國自由主義經濟學家倫納德·伍爾夫在“簡·奧斯汀文中的經濟決定論”一文中說得好:“情節和人物在多大的程度上取決於金錢問題,這一點是顯而易見的。《理智與情感》的整個開頭部分環繞著達什伍德遺囑中的財產問題以及年收入一萬鎊的約翰·達什伍德太太的貪心不足而展開。”就在分遺產的過程中,奧斯汀開門見山地交代了達什伍德家兩姐妹相反的性格特徵:姐姐埃莉諾“非常有見識,遇事冷靜,雖然只有十九歲,卻能當好母親的顧問……她心地極好……富於情感,但是她懂得怎樣克制情感;這是她母親有待學習而她的一位妹妹執意拒絕學習的一門學問”。妹妹瑪麗安的“才能在許多方面都不比姐姐差。……她傷心或者歡樂都毫無節制。……一切都好,就是不謹慎 ”。這就是說,瑪麗安放任情感去支配行為,而埃莉諾則不願被這種衝動所擺布。
奧斯汀的創作意圖是非常明確的。她乾脆把原來的書名《埃莉諾與瑪麗安》改為《理智與情感》,以強調她這個主題。
奧斯汀在本書中展示了主人公兩姐妹性格的對比,從姐姐的人生觀、倫理和社交觀念出發,敘述大部分故事,從而塑造了一個“明事理的凡人”。這是她心目中的“理想女性”。等她們得悉威洛比充分利用他的優越的社會地位,玩弄了瑪麗安真摯的愛情,遺棄了那苦命的姑娘埃莉莎,最後和有錢的格雷小姐成親,瑪麗安才徹底認識到自己的愚蠢,她母親也承認當初十分讚賞威洛比,未免做事冒失。這都反襯出埃莉諾一貫對事對人的態度是多么明智。瑪麗安清醒了過來,認為早該拿姐姐做榜樣,慎重處理戀愛和婚姻的問題,這時才考慮到早就愛上她的布蘭頓上校。上校和她們姐妹剛結識時,已過了三十五歲,在當時十七歲的瑪麗安眼裡,“已是個地地道道的老單身漢”,“老得能夠做我的爸爸”,而且“三十五歲總是談不上結婚的了”。上校卻是一開始就愛上了她,由於知道威洛比誘姦並遺棄單憑熱情行事的小姑娘埃莉莎的全部經過,擔心這性格相同的瑪麗安也會遭到同樣的厄運。他始終關懷著瑪麗安的幸福。經過長期的接觸,埃莉諾和她母親都深深認識到上校心地善良、品格高尚。在瑪麗安病倒後,他去接達什伍德太太時,終於向她透露了對瑪麗安的愛意。瑪麗安精神上成長了,吸取了教訓,只隔了兩年,就克服了十七歲時的天真的戀愛觀,情願嫁給上校,開始擔負起做主婦的職責。
理智就這樣在兩姐妹心中都占了上風。奧斯汀給她們安排了幸福的歸宿。全書從喜劇開始,中間發生了風波,瑪麗安險些釀成悲劇,結果以喜劇告終。

藝術特色

風格
在簡·奧斯汀《理智與情感》的創作中,現實主義創作手法是一個始終貫穿全文的寫作特色之一,在藝術的表現中,這種基於現實表達的寫作方式,更好地將生活的原型表達出來。簡·奧斯汀就是通過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採用現實眼光來觀察簡·奧斯汀周邊的生活方式,並通過現實的寫作手法,更多的現實筆調,個性化地將當時西方社會文化的與眾不同展示出來,尤其是文藝復興之中各種黑色連釋的寫作個性。簡·奧斯汀通過清醒的現實主義寫作風格,著眼於對現實生活的真實刻畫,跨越了當時風靡英國的感傷主義,成為當時英國現實主義寫作的先行者。這種獨具特色的寫作風格,將當時英國的道德、文明、標準化語言等各方面問題,通過簡·奧斯汀女性的視角,將《理智與情感》中的現實環境縮小到簡·奧斯汀的生活空間中,將女主人公的故事放在父權制度的背景下將其擴大,並通過對現實的剖析,將情感與理智進行歸類,並將多愁善感作為批判對象,如實地、樸素地描寫出他們之間的關係,從現實的角度來打動觀眾,並引起一定的思想意識共鳴。
簡·奧斯汀在《理智與情感》中將對上流社會的那種趨炎附勢、唯利是圖的嘴臉進行了嚴厲的批判,尤其是簡·奧斯汀在寫作中,融入清醒的現實主義寫法,將對當時的那種男尊女卑的思想進行了委婉的抨擊,將這種現實主義的寫作手法融入在整部作品之中,其中,從當時反對的聲音來看,對簡·奧斯汀缺乏廣度、深度、激情以及節奏感的批判來看,這些也正是簡·奧斯汀現實主義寫作風格的一大表現。
人物形象
奧斯汀在十六歲時寫作的未完成的中篇小說《凱瑟琳》中,就第一次試圖把女主人公全面地放在完全現實的社會環境中,探討她對傳統道德和社會習俗的複雜而往往相互衝突的要求所作出的種種反應。作者在這裡顯出對女人在男人世界中所處的地位有成熟的認識。她強烈批判使她筆下的女主人公遭到不幸的社會習俗,痛惜青年男女在求愛方面的雙重標準:男方可以用種種計謀來俘獲女方,而女方不得不委曲求全,以天生的美色來換取經濟上的穩妥地位。
作者洞察了問題的癥結,但是這一點並沒有使她像後來的大部分嚴肅作家如雪萊等那樣,成為時代的叛逆。她在作品中揭示了這社會制度的弊端,但基本上相信這制度是健康而能自我完善的,所以至多用犀利的筆觸對個人的行為作溫和的諷刺,並不流露出深惡痛絕的情緒。這正是她創作中的一大特色:用白描手法,通過人物的道白和動作,客觀地勾勒出那些擁有財產和特權、貪婪自私的老爺太太們的嘴臉。作者在第一章中這樣交代了兩姐妹的兄嫂的性格:“他不是個品質惡劣的年輕人,要是心腸有點冷,有點自私不算壞的話。……如果他娶的是個厚道些的婦人……他自己也可能變得厚道起來。可惜他結婚時年紀很小,又非常愛他的妻子;而約翰·達什伍德太太正是他本人的驚人寫照,心地更加狹窄、更加自私。”緊接著在第二章中就讓這對夫妻登場現身說法,煞有介事地討論該如何履行老莊主臨終時要他好好照顧他後母和她的女兒們的囑咐,結果男的在女的那些“更加自私”的建議的進攻下,節節敗退,終於決定什麼錢也不用給,只消幫助她們做些找找房子、搬搬家等一般鄰里相助的事,就可以心安理得了。這種絕妙的諷刺文章,在奧斯汀其他作品中是屢見不鮮的。
奧斯汀還讓書中那些熱衷於支配青年男女的命運的閒得發慌的老爺太太們一一在讀者面前亮相。例如那“一心只想成全天下人男婚女嫁”的富孀詹寧斯太太深信上校深深地愛上了瑪麗安時,認為“這倒是一樁美滿姻緣,因為他有錢而她長得俊”。兩姐妹的哥哥約翰曾誤以為上校對埃莉諾鐘情,竟開導她說:“也許因為你財產少使他畏縮不前……但是只要稍微獻獻殷勤,鼓勵鼓勵,你就能抓住他……這是姑娘們很容易辦到的呀。”他看到瑪麗安害了病,姿色差了,便說:“我說不準瑪麗安現在能否嫁上一個年收入在五六百鎊以上的男人。”這些人滿腦子的唯利主義的價值觀和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的庸俗觀點就暴露無遺了。
但是,對那個道德敗壞的花花公子威洛比,作者卻並沒有加以醜化。他第一次出場時,正當瑪麗安在別墅附近爬山不慎失足扭傷了腳,他打獵路過,便把她抱起送回別墅。他的容貌和風度立刻征服了她們母女。此後他每次出現,作者總是通過別人的眼光,對他讚美。奧斯汀沒有正面描寫他犯下的罪行的經過,而是通過上校首先講出來的,最後還讓他本人來表白一番,說他後悔莫及,對瑪麗安從未變過心。這一番話竟然博得了埃莉諾的同情,心想“這個人外表和才能樣樣出眾……卻因過早的獨立生活而養成懶散、放蕩和奢侈的習慣,他的心靈、品格和幸福都受到了無可挽救的傷害”。這樣看來,作者分明把威洛比也當作那個制度的受害者來看待,並把愛德華跟他作對比。兩人都依賴富孀過著遊手好閒的生活,為了繼承財產不得不聽命於她們,但愛德華始終為人正直,富有原則性,在個人幸福問題上終於違反母命,而威洛比則屈服於環境所加的幾乎毀滅性的影響,為了金錢犧牲了對瑪麗安的愛情,和格雷小姐結婚,後來悔恨已來不及了。在本書中,奧斯汀強調了這一點:對當時的男男女女來說,制度比他們個人和別人是更大的敵人,人人都是這制度的犧牲品或潛在的犧牲品。
在《理智與情感》中,反諷的筆墨隨處可見。這一手法,不僅見諸於對情節的喜劇處理,而且融匯在故事的整體結構中。瑪麗安最早斷定,布蘭登上校,年老體弱,根本“沒資格考慮婚姻”,可後來的事實卻恰恰自己做了布蘭登太太。再看露西,先前是那樣討厭羅伯特,可她最後卻心甘情願地嫁給了他。在簡·奧斯汀的筆下,現實就是這么惡作劇,喜歡對世人的判斷、願望和行動進行嘲諷。
簡·奧斯汀寫小說,她最大的樂趣或許是創造人物。她塑造的人物形象,一不靠抽象的外貌描寫,二不靠精細的內心刻畫,她只是藉助生動的對話和有趣的情節,就能將人物寫的栩栩如生。因此,英國的著名作家E·M·福斯特稱簡·奧斯汀的人物是“圓的”立體,而不是“扁的”平面。《理智與情感》里塑造了近二十個有閒階級的先生、夫人和小姐,且不說前面提到的主要人物,一個個莫不是精雕細琢,活靈活現,即使著墨不多的次要人物,也寫得有血有肉。露西的姐姐斯蒂爾,長到二十九歲還沒找到婆家,於是只好從別人的玩笑中尋求點精神安慰。有一次,人們拿戴維博士開她的玩笑,她一時得意志形,“裝出認真的樣子,求丹寧斯太太替她闢謠,而丹寧斯太太完全理解她的意圖。當時向她保證說,她當然不會闢謠。斯蒂爾小姐聽了心裡簡直樂開了花。”寥寥數語,展現出一個單相思小姐的形象。

作品影響

從18世紀70年代到19世紀頭十年,菲爾丁等大師開拓的英國現實主義傳統幾乎完全中斷,英國小說被淹沒在一派假浪漫主義的感傷淚水之中,幾十年間沒有產生任何重要作品。直至1811年,簡·奧斯汀出版了她的第一部小說《理智與情感》,才打破了這種令人窒息的沉悶局面。《理智與情感》被多次改編成影視作品。

出版信息

中文譯本
1983年,《理智與情感》,王雨棠譯,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4年,《理智與情感》(木刻插圖本),吳力勵譯,北京出版社
1984年,《理智與情感》,孫致禮譯,浙江文藝出版社、譯林出版社(1996)
1989年,《理智與情感》,武崇漢譯,上海譯文出版社
1995年,《理智與情感》,羅文華譯,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7年,《理智與情感》,殷旭譯,南海出版
2001年,《理智與情感》,賈文浩、賈文淵譯,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2年,《理智與情感》,李臣明譯,文化藝術出版社
2003年,《理智與情感》,黃慧敏譯,南方出版社
2005年,《理智與情感》,王紀卿、唐蔭蓀譯,中國書籍出版社
2007年,《理智與情感》,程隨香譯,廣州出版社
2009年,《理智與情感》,蕭羽譯,萬卷出版
2009年,《理智與情感》,夏佳寧譯,吉林出版
2009年,《理智與情感》,成維安譯,哈爾濱出版社

作者簡介

簡·奧斯汀(Jane Austen),1775年12月生於英國漢普郡的史蒂文頓,兄弟姐妹八人。父親在該地擔任了四十多年的教區長。他是個學問淵博的牧師,妻子出身於比較富有的家庭,也具有一定的文化修養。因此,奧斯汀雖然沒有進過正規學校,但是家庭的優良條件和讀書環境,給了她自學的條件,培養了她寫作的興趣。她在十三四歲就開始寫東西,顯示了她在語言表達方面的才能。1800年父親退休,全家遷居巴思,住了四年左右,他在該地去世,於是奧斯汀和母親、姐姐又搬到南安普敦,1809年再搬到喬登。1816年初她得了重病,身體日益衰弱,1817年5月被送到溫徹斯特接受治療,可是治療,可是醫治無效,不幸於同年7月18日死在她姐姐的懷抱里。她終生未婚,安葬在溫徹斯特大教堂。
奧斯汀奧斯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