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琅勃拉邦是
寮國現存的最古老的一個城鎮。對於這個城鎮的大部分歷史而言,它一直都是國王的寶座所在地。1563年,國王塞特
哈蒂拉特將政府遷移到萬象,當時,琅勃拉邦作為王國的首都,已經有800多年的歷史了。然而,在其成為首都的最初600年的日子裡,它的統治領域並不大,後來,在法·恩古姆王子的統帥下,琅勃拉邦的面積才得到了最充分的擴大。如今這個小城鎮有大約20,000居民,是個美麗的
小城,坐落於一個高聳的多岩石山脈的山腳下、湄公河的岸邊,整個城鎮充滿著一種浪漫氣息。雖然這個城鎮已經有好幾個世紀的歷史了,但是其中的絕大多數建築物並不十分古老。城鎮充滿浪漫氣息的主要原因是:城鎮周圍是一望無際的大森林,當地居民將它們大量用做建造房屋的原料,隨意管理這些
樹木。
歷史
保存最完好的王城佛都,
琅勃拉邦省是寮國旅遊勝地之一,其省會琅勃拉邦市與省同名。全城到處是古廟。琅勃拉邦的皇家歷史雖然是個衰退的故事,但仍然匯集著湄公河與南坎河美麗的風景,展現出亞洲最引人和最有魅力的風姿。這座美麗的城市依山傍水。1995年琅勃拉邦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人世界文化遺產名,199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席又親臨琅勃拉邦,代表官方為這座美麗的城市被收人世界文化遺產寶庫而舉行揭幕儀式。的確,走在琅勃拉邦的大街上,感覺到這是一座寧靜的
城市。眼見為實,一座座古老的建築,她不愧是全東南亞保存得最完美的城市,其街道布局也保留了早期東南亞城市的雛形,古城分為不同小區,以寺 廟為中心,命名也以寺廟名字為準,顯示了宗教在居民心中的地位。據導遊介紹,琅勃拉邦是一座深深隱藏在深山之中的湄公河邊上的小城,正是因為它幾百年來遠離塵世喧囂,遠離世間繁雜,所以她的寧靜安詳才得以保全,滿城的文物古蹟才得以毫髮無損。因為深受周邊文化的影響,在琅勃拉邦人們能夠感受到非常濃郁的小乘佛教的影響。不大的城中,密密麻麻擠了數十座金碧輝煌的大小
佛寺。
站在城中央的普西山上放眼望去,低矮的民房中間,鱗次櫛比的高大佛堂與佛塔構成了起伏跌宕的城市天際線;即使是街上行人,也有將近一半都是披著橘紅色長袍神色謙和的僧侶。千百年來,江水從未減慢過它匆匆的步伐,青山從未更改過自己秀麗的容顏。琅勃拉邦,也在自己的節奏中冷眼端倪外面世界的嘈雜變化。也許她不需要跟隨外面的步調,不需要適應千變萬化的現代世界,作為一個古都,她所需要堅守的就是亘古不變的傲氣與深沉。正因為這份沉澱與悠然,
琅勃拉邦是一個見證永恆的不二選擇。
得名
在這個
城鎮的漫長歷史過程中,它經常被征服,被夷為平地。這個城鎮也經常成為有敵意的泰國人和越南人的破壞目標。在侵略後,戰爭毀壞的許多建築結構得到重新建設,其中有一些建築一再被重建,重建成跟入侵前大致一樣的建築外貌。儘管有些建築已經不復存在,但是經歷過許多世紀的古建築還是在悄悄改變著這個城鎮的面貌,展現著琅勃拉邦的獨特魅力。對於這一點,城鎮內外的無數佛寺便是魅力所在。直到1975年共產主義者奪取政權後,國家博物館--正對著城鎮岩石的建築物--才不再是國王的王宮。這幢建築物的歷史並不悠久,是於1904年建造成的,但是它蘊藏著特殊的
藝術風格。然而,人們欣賞到的只不過是博物館內最重要的藝術珍品的複製件,比如一個稱作普拉邦的一個小佛像。據悉,城鎮的得名就來自這個小佛像,Luang是capital(首都)的意思,Pra(普拉)是holy(神聖)的意思。這樣,LuangPrabang(琅勃拉邦)正好可以翻譯成為“CapitalofHolyBang”(聖邦首都)。原有佛像的80%都是金子製成。佛像高達83厘米,重約50公斤。據說,它是基督紀年的第一個世紀裡製造於錫蘭(印度以南的一個島國,現已經更名為斯里蘭卡)。公元11世紀,佛像一直保存在吳哥(高棉的古都),直到後來,寮國國王法·恩古姆娶了高綿國的公主之後,這尊雕像也隨之一併帶到了琅勃拉邦。當國王塞特哈蒂拉特將萬象作為寮國的首都時,他帶走了那兒的
雕像。1779年,這尊雕像又被暹羅人搶走,於1839年又將雕像歸還。這尊雕像業已成為寮國佛教最重要的聖物。
結構藝術
琅勃拉邦成為一處
遺址,有20多個佛教寶塔,其中包括普寺,據說佛的足跡就在這兒。普拉巴斯努阿佛寺以有著一個三米長的佛的“足跡”而聞名。這些佛的“足跡”也出現在東南亞的佛教國家中。通常,佛的足跡都有著高度的裝飾,依稀顯出足跡的輪廓。它們是用來表明佛曾經到這兒講過經的,所以人們對這片地方很是尊敬。普寺山南部的寺廟其實是一個老寺廟的複製品,最初的老寺廟建於1513年。雖然樣品寺廟是1898年才建造的,但它展現了中世紀寺廟的氛圍。這個寺廟中珍藏著無數的藝術珍寶。普寺山脈正好位於琅勃拉邦的中部,瓦宗寺位於這座山的頂部,建於1804年,公元18世紀,許多其它佛寺也相繼在山上繁榮起來。要想參拜瓦宗寺,遊客們將不得不從普寺山繼續向上爬328個階梯,山頂上
風景異常美麗,令人嘆為觀止
市井
神秘寧靜的古城,1995年聯合國將琅勃拉邦列為
世界文化遺產,從此琅勃拉邦這座古城的生命發生轉折點,它不再輕易地寧靜和殘舊下去,為這座城市帶去很多背包族,如今這裡已經成為寮國的旅遊勝地,據統計,每個月進入琅勃拉邦的入境遊客就高達20到30萬人次。同樣,列為世界級文化遺產,在某種程度上也限制了老城內的發展,老城裡還有很多老舊的民房,混血著法國式的風情,一些還是用木頭搭的,深棕的色澤,吸納了無數的陽光和雨水,空間是靜止的,時間才是流動的,由無數小故事綴成,而這些小故事都收集在房子的皺紋里,如果把皺紋磨平,故事也自然會流失。看到的琅勃拉邦,門窗上的斑駁已經洗去,刷上新漆換上新瓦,一切整裝待發,這樣的城市更懂得討旅人們的歡心。主幹道上都是酒店、餐館、手工藝品店等。老城住宅區不算密集,生活不算富裕不算貧窮,這座城市的市民養狗養貓,種花植樹,家家戶戶幾乎都有一個小菜園,養一些花草,開得很悠閒和快樂的樣子,而時間在這裡也迷了路,仿佛一個定格的
影片畫面,不再流動,卻不感覺無聊。
於是,作為初次擁抱琅勃拉邦的冒失者,也開始定格這座
城市。在琅勃拉邦,人們生活得井靜有條,街上主要的交通工具還是機車,就連計程車也是三輪摩托。在大街上,抬頭望去,出現在眼前幾乎全是寺廟,寺廟外牆貼滿金箔浮雕,層層低飛的屋檐如母雞張開的翅膀守護著一群生靈,那是寮國佛廟的特色。
風俗
和當地居民一起體驗布施,2007年10月中旬,正是當地的“
開門節”,每家每戶都在為節日做準備,寺廟也如此,小和尚們都忙著扎船、飛機等祭祀用品。在琅勃拉邦人們趕上了天晨“和尚隨街化緣”場面,清晨6點,住在酒店的遊客就被寺院的鼓聲叫醒。一些起了床的遊客稱,這就是琅勃拉邦古城裡最好聽的鬧鐘,選擇住進古城,也是希望早上能聽見這樣的聲音,鼓聲一響,酒店的房間開始慢亮起,遊客們裝扮好自己,出席每天清晨6點風雨不改的化緣。一行5人,早早占據了一個最好的位置(聽說平常這裡是和尚出入最頻繁的地方),大街上已經擠滿了遊客。人們迅速準備好布施的用品,如糯米飯、
粽子等食物,這時的街頭還沒有亮明,朦朧中到處是居民跪地的場面,他們在等待心中的佛到來。隨著天空漸漸明亮起來,僧侶也開始從遠處赤腳無聲地走來,一抹抹橙黃的袈裟鋪成清早艷麗的風景,成群結隊的布施者跪在地上,貢品是一些糯米飯糕點等。布施者當中主要是當地居民,當然也有很多旅遊者參與在其中,一些攤販也深諳這是做生意的好時刻,挑著扁擔售賣施品和出租最佳的布施位置。走了一條街,很多僧侶的缽盂漸漸滿了起來,他們有的開始由受施者的角色轉換成布施者,把一些化來的東西又施與街上衣衫襤褸的
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