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副題名
外文題名
Research on mechanism of coordinating development between economy and society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
2008
關鍵字
經濟發展 社會發展 協調發展
館藏號
F124
館藏目錄
2009\F124\4
中文摘要
現階段,在科學發展觀的統領下,我國經濟社會正逐步納入到協調發展的軌道。但是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在走向協調發展進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現階段能否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矛盾與衝突,能否堅持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關係到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前途和命運,關係到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實現,關係到我國目前和諧社會構建的偉大曆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作為社會發展理論的重要內容,國內外學者對它進行了較為深入地研究,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見解。
本文擬在吸收和借鑑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運用比較分析、跨學科研究、理論聯繫實際等研究方法,對我國現階段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從機理即機制上作出初步探討。 本文的創新之處首先體現在對我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進程中存在問題的剖析角度方面。在深入分析現階段我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進程中所存在的問題時,本文試圖避開常規的分析思維模式,不是簡單的從經濟發展與教育發展相對不協調、經濟發展與醫療衛生相對不協調、經濟發展與自然環境不協調等角度來泛泛分析,而是選取了城鄉二元結構、區域經濟差距、貧富差距以及人口、資源與環境四個視角來深入剖析現階段我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進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從而把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種種不協調的表現具體化在城鄉、區域、階層及資源環境四個方面,從這四個角度分析現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種種不協調的現象。
本文的創新之處還體現在對我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研究思路方面。論文試圖避免以往研究成果只是泛泛談論現階段中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中存在問題,然後逐條羅列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對策的研究思路。本文從中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實踐進程入手,在實踐進程中融入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理論分析;然後從城鄉、區域、階層等視角深入剖析現階段經濟社會協調進程中存在的問題,並按照市場經濟的缺陷、具體制度的安排、政府職能的轉變以及執政黨的能力建設等由淺入深的邏輯順序剖析原因;最後本文試圖按照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動力機制、運行機制以及保障機制的邏輯順序來分析如何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完善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內在機制,從而把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機制分析與具體對策有機的結合起來。
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是歷史回顧,試圖對建國以來我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歷程進行回顧與梳理,從中吸取歷史教訓,總結寶貴經驗,以更好地指導現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第二、三章是現實分析,第二章選取了城鄉二元結構、區域差距、貧富差距以及人口、資源與環境四個視角來深入分析現階段我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進程中所存在的問題;第三章深入到現實問題的背後,對現階段我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進程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原因剖析。第四、五、六章是全文主體,分別從動力機制、運行機制以及保障機制三個方面,對現階段我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進行機理上的分析,通過分析如何完善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機制來探求現階段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具體對策。
第一章,建國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協調狀況的歷史考察。對我國現階段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研究,離不開歷史的視角,通過對建國以來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狀況的歷史回顧,總結經驗教訓,以更好地指導我國現階段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按照各個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特點,建國以來我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歷程可以分為四個時期。在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時期,由於建國初期經濟社會的全面恢復為過渡時期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奠定了基礎,過渡時期我們能夠遵循客觀規律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以及由於中國共產黨由革命黨向執政黨的成功轉變等因素,因此,這一時期從總體上講我國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呈現良性運行和初步的協調態勢;在全面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十年,由於我們違背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客觀基本規律促發展,不顧客觀規律的制約而片面誇大人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主觀能動性,以及社會主義法制相對欠缺,經濟社會發展缺乏必要的法制保障等因素,致使這一歷史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處於中性運行和相對失調的狀態;文化大革命時期由於偏離正確的社會主義發展軌道,以階級鬥爭為綱,致使經濟發展衰退,社會發展滯後,經濟社會發展呈現惡性運行與嚴重失調的狀態;改革開放以來,由於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經濟體制與社會體制的全面改革,以及注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的全面發展,這些都促使我國經濟社會逐步納入全面協調發展的軌道。建國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歷程啟示我們要促進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就必須尊重並遵循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之間的矛盾運動規律。
第二章,現階段中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進程中存在的問題。儘管我國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逐步納入到協調發展的軌道,但是現階段我國在走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進程中仍然存在大量不容忽視的問題。首先,城鄉二元結構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中存在著突出的問題。從城市的視角審視城鄉之間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協調錶現為城市經濟社會二元化的凸現;從農村的視角來審視城鄉之間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協調則表現在城鎮化滯後於工業化進程;從城鄉之間的視角來審視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協調則表現為城市居民與農民生活水平的巨大差異。其次,區域差距視角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中存在著突出的問題。其中東部與中西部經濟社會發展呈現“馬太效應”,東部與中西部經濟社會發展的差距在日益擴大;中西部內部及東北部內部也存在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協調,中西部突出表現在經濟發展與教育發展滯後的不協調,東北部突出表現在經濟發展與社會保障水平低下的不協調;東部、中部、西部以及東北部這四個區域的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也面臨著挑戰與困境。再次,貧富差距視角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中存在著突出的問題。諸如貧富差距懸殊下的公平問題日益凸現,不同收入群體利益矛盾對社會穩定構成潛在的威脅。最後,人口、資源與環境視閾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中存在著突出的問題。現階段我國的經濟發展與人口的規模結構、資源的消耗、環境的保護諸方面都存在著種種矛盾。
第三章,現階段中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存在問題的原因探討。只有剖析現階段中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進程中存在問題的深層原因,才能進一步探求出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具體對策。我國目前仍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低,經濟基礎薄弱,這是制約我國現階段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根本原因。此外還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首先,市場經濟的缺陷影響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即市場經濟的功能性缺陷以及我國市場經濟運行中存在的缺陷不利於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其次,現階段我國具體制度的安排束縛了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我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這為我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但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具體層面上經濟制度和社會制度變遷的非同步性以及具體經濟制度和具體社會制度供給的非均衡性成為經濟社會進一步走向協調的束縛。再次,政府職能轉變的滯後阻礙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儘管政府經濟職能在轉變進程中取得了重大成績,但是政府經濟職能轉變仍然滯後於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政府經濟職能仍然明顯存在著越位與錯位現象,這不利於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而且在政府整體性職能轉變進程中,政府社會職能相對缺位,政府如果過分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忽視社會服務與社會管理的職能,必然會影響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最後,市場經濟環境下黨執政能力的不強制約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新探索,對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提出了新的挑戰。從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角度來看,現階段無論黨員領導幹部的個體執政能力還是黨的整體執政能力都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第四章,完善現階段中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動力機制。動力機制是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機理之一,完善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動力機制,是促進現階段我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對策之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動力機制由動力源、動力主體以及動力傳輸體系構成。人的需要是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動力源。從深層次講,正是人的需要,使人們在物質生產實踐中形成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矛盾運動,進而不斷地推進人類社會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走向更高層次的協調。從另一個方面來看,人需要的多樣性與豐富性則直接對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提出協調的要求,不斷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走向新的協調狀態。就動力主體而言,從抽象意義上講,人是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動力主體。在實踐活動中,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動力主體則具體由三個層次構成,它們是微觀層次上的個體行動者,中觀層次上的群體、集團,巨觀層次上的政府、國家。由於本文著重從巨觀角度探討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機理,因此動力主體的探討就側重於對巨觀層次上政府的分析。從政府這一主體角度看,具體制度安排構成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動力傳輸體系。完善現階段中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動力機制,就要完善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動力主體,即增強政府行政人員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意識;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政府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能力。完善現階段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動力機制,還需要完善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動力傳輸體系,即推進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配套的社會體制改革,同時也要確保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經濟社會具體制度供給的均衡性。
第五章,健全現階段中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運行機制。完善現階段中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運行機制,是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對策之一。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對傳統社會主義模式進行了改革,最終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市場化為導向的經濟制度和經濟運行規則的確立打破了傳統的政治、經濟和社會高度一體化的局面,使經濟、社會與國家的同構狀態發生了演變。市場經濟的充分發展解構了傳統社會,推動了社會結構的巨大變遷。在改革開放進程中,國家與社會分化的過程開始了,一個具有相對自主性和獨立性的社會正在分化出來,中國社會主義公民社會得以孕育、生成,這為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培育了新的社會力量。市場經濟體制下市場、政府與社會力量三者的互動共同推進經濟社會的協調運行。因此,健全現階段中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運行機制,就要依據市場、政府與社會力量在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中的互動關係,構建市場、政府與社會力量良性互動的協調運行機制。同時,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順利運行,還離不開一定的評估反饋機制。因此,健全現階段中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運行機制,還要健全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評估反饋機制,即必須進一步明確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評判標準,通過在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中補充自然生態環境的相關指標以及補充反映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主觀指標等進一步完善我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指標體系。
第六章,完善現階段中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保障機制。要保證經濟社會沿著協調發展的軌道持續健康的運行,還必須完善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保障機制。完善現階段中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保障機制,是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對策之一。首先,要完善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戰略保障,從戰略的高度保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前進方向。完善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戰略保障,需要進一步完善我國現階段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戰略框架,同時積極推進科教興國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以及民生戰略等具體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戰略的實施。其次,完善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物質保障,為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完善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物質保障就必須堅持科學技術創新,促進經濟發展整體水平的提高;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促進經濟健康有序發展;推進經濟成長方式轉變,促進經濟快速持續發展。最後,完善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政治保障,為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政治支持。完善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政治保障就必須穩固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創造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契機;提高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能力,鍛造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主力;加強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法制化建設,規範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