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醫學實驗室管理與實踐

現代醫學實驗室管理與實踐

《現代醫學實驗室管理與實踐》是1999年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付小兵,王德文。

基本介紹

  • 書名:現代創傷修復學
  • 作者:付小兵,王德文主編
  • ISBN:7-80020-984-9
  • 出版社:人民軍醫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9
摘要,目錄,

摘要

本書是我國第一部全面論述創傷修復理論和臨床治療的學術專著。基礎理論部分介紹了有關創傷修復(癒合)的研究歷史與發展方向,與創傷修復(癒合)相關的病理學、生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免疫學以及創傷修復模型等;臨床部分介紹了涉及燒傷、凍傷、輻射損傷、槍彈傷以及骨、血管、神經、肌腱等損傷的修復理論和實用技術等。

目錄

第一章創傷與創傷修復概論
第一節創傷修復概述
一創傷與創傷後的組織修復
二創傷修復的現代概念
三與創傷修復和組織再生有關的基本概念
四未來有關創傷修復研究領域
第二節創傷修復所走過的歷程
一古代對創傷的治療
二近代創傷外科學的發展與創面處理
三現代創傷外科的完善與創傷修復
第二章創傷修復的病理學
第一節創傷修復的基本病理過程
一創傷修復的基礎――再生)
二肉芽組織的形成及其意義
三創傷癒合的基本病理生理過程
四創傷修復癒合的類型
五皮膚創傷的癒合障礙
第二節不同類型創傷的修復癒合病理
一熱燒傷創面修復癒合病理
二電燒傷創面修復癒合病理
三雷射損傷的修復癒合病理
四核爆炸光輻射燒傷創面修復病理
五化學性皮膚燒傷創面修復癒合病理
六放射皮膚損傷和放射複合創傷傷口修復癒合病理
七火器傷傷口修復癒合病理
八凍傷創面修復癒合病理
九高原環境中創傷修復癒合病理
十傷口海水浸泡後修復癒合病理
十一糖尿病性下肢潰瘍創面的修復癒合病理
十二血循環障礙性肢體潰瘍創面修復癒合病理
第三節創傷修復中的主要細胞成分及其作用
一成纖維細胞
二巨噬細胞
三血小板
四肥大細胞
五白細胞
六淋巴細胞及其亞群和淋巴因子在創傷癒合中的作用
第四節基質成分及其在創傷修復中的作用
一概述
二膠原與創傷修復
三結構性糖蛋白與創傷修復
四蛋白多糖與創傷修復
第五節血管及其生長因子在創傷修復過程中的作用
一血管內皮對創傷修復的影響
二血管源性生長因子的細胞生物學效應
三內皮衍生收縮因子――內皮素對組織創傷的修復作用及其機制
第六節自由基與創傷癒合
一自由基的一般知識
二自由基與創傷癒合
第七節幾種內臟器官和組織的創傷修復
一神經組織創傷(損傷)後再生修復
二肌組織的創傷修復
三肝組織的創傷(損傷)修復
四腎組織創傷(損傷)後再生修復
五消化道黏膜的創傷(損傷)後再生修復
六骨髓造血組織損傷後的再生修復
七淋巴組織損傷後再生修復
八骨組織的創傷修復
第三章創傷修復的生化及代謝
第一節創傷修復的主要過程
一局部炎症反應階段
二細胞增殖分化及肉芽組織形成階段
三組織重建階段
第二節膠原的合成和代謝
一胞外間質成分與膠原代謝
二膠原的合成
三膠原蛋白的類型
第三節多肽生長因子在創傷修復中的作用
一多肽生長因子與細胞增殖和分化
二多肽生長因子與膠原的合成、分泌及更新
第四節細胞間質在創傷修復中的作用
一細胞間質的主要成分及其性質
二細胞間質對細胞生長的調節作用
第五節創傷修復生化類新藥的研究現狀
一燒傷治療
二消化道潰瘍的治療
三多種難癒合創面的治療
第六節代謝與創傷修復
一概述
二創傷後的代謝變化
三特殊營養物對創傷修復的影響
四結論
第四章創傷修復的分子生物學
第一節生長因子與創傷修復概述
一生長因子的基本概念
二生長因子的作用機制
三生長因子的生物學作用
四生長因子與創傷修復
第二節血小板來源的生長因子
一血小板來源的生長因子家族
二血小板來源的生長因子受體
三血小板來源生長因子的作用和創傷修復
第三節表皮細胞生長因子
一表皮細胞生長因子家族
二表皮細胞生長因子的受體
三表皮細胞生長因子的作用和創傷修復
第四節轉化生長因子-β
一轉化生長因子-β
二轉化生長因子-β的受體
三轉化生長因子-β的作用和創傷修復
第五節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
一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家族
二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的受體
三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的作用和創傷修復
第六節胰島素樣生長因子
一胰島素樣生長因子家族
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的受體
三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的作用和創傷修復
第七節腫瘤壞死因子
一腫瘤壞死因子概述
二腫瘤壞死因子的生物學特性
三腫瘤壞死因子的受體
四腫瘤壞死因子的生物學作用
五腫瘤壞死因子在創傷修復中的作用
第八節白細胞介素
一白細胞介素類物質概述
二白細胞介素-2與創傷修復
三白細胞介素-1與創傷修復
第九節神經生長因子
一神經生長因子概述
二神經生長因子的一般理化特性
三神經生長因子在體內的分布
四神經生長因子的受體
五神經生長因子的生物學活性
六神經生長因子的作用機制
七神經生長因子與創傷修復
第十節用生長因子促進受損內臟器官修復
一生長因子促進受損內臟器官損傷修復的現代概念
二生長因子促進受損內臟器官損傷修復的理論基礎
三生長因子促進受損內臟器官修復的實驗證據
四用生長因子促進內臟損傷修復存在的問題及展望
第十一節生長因子的套用和展望
一生長因子在皮膚創傷修復中的套用
二生長因子在其它幾種組織修復中的套用
三生長因子套用的問題和展望
第五章創傷修復模型
第一節創傷修復常用動物的選擇與管理
一創傷修復研究實驗動物的選擇原則
二常用於修復實驗動物生理和局部解剖特點
三實驗動物的管理
第二節創傷修復模型的複製
一燒(燙)傷模型
二創傷修復模型
三促進傷口上皮化的動物模型
四上皮化及血管化創面模型的複製
五慢性傷口模型的複製
六輻射切口傷模型的製作
七裸鼠移植肥厚性瘢痕的模型
八傷口癒合的基質學分析
九人表皮細胞、成纖維細胞和血管內皮細胞培養模型
第六章影響創傷修復的主要因素
第一節生化變化和營養與創傷修復
一炎症
二結締組織增生
三微量元素
第二節微循環改變與創傷修復
一微循環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二組織損傷時微循環系統的改變
三損傷局部微循環紊亂的機制
四組織修復過程中微循環紊亂的位置
第三節潮濕環境與創傷修復
一創面潮濕環境癒合的概念與發展
二潮濕環境促進傷口癒合的機制
三結論
第四節低氧和乳酸與創傷修復
第五節感染與創傷修復
一不同創傷傷口的細菌分布
二創傷傷口的細菌數量
三感染對修復的抑制作用
第六節影響創傷癒合的其它因素
一傷道內異物存留
二傷口內壞死、失活組織和凝血塊
三血腫和死腔
四局部血液供應障礙
五局部固定不良
六局部用藥
七年齡因素
八低血容量休克或嚴重貧血
九全身疾患
十細胞毒性藥物和放射治療
十一類固醇抗炎藥物
十二神經內分泌和免疫反應對創傷癒合的影響
第七章蛋白酶類與創傷修復
第一節膠原酶及其在創傷癒合中的作用
一哺乳動物膠原酶
二細菌性膠原酶
三作為治療用藥的膠原酶
四膠原酶與褥瘡治療
第二節其它幾種蛋白酶的生物學特性與臨床作用
一鏈激酶和鏈道酶
二纖溶酶和脫氧核糖核酸酶
三胰蛋白酶
四鳳梨蛋白酶
五枯草桿菌蛋白酶
六磷蝦酶
第三節燒傷創面酶學清創的經驗與教訓
一概述
二酶學清創法的臨床評價
第八章燒傷創面修復
第一節燒傷的嚴重程度估計及臨床過程
一皮膚的正常結構和功能
二燒傷面積和深度的估計
三燒傷的臨床過程
第二節影響嚴重燒傷創面修復的主要因素及處理
一燒傷休克
二燒傷感染
三燒傷營養與免疫
第三節燒傷創面修復
一燒傷的急救處理
二創面早期處理
三不同深度燒傷創面的處理
四感染創面及其處理
五創面用藥
第四節特殊原因燒傷創面的修復
一電燒傷
二化學燒傷
第九章凍傷創面修復
第一節凍傷的致傷原因及病理生理過程
一凍傷的致傷原因
二病理生理過程
第二節凍傷的分類與臨床表現
一分類
二臨床表現
第三節凍傷的急救與創面修復
一急救
二凍傷創面的修復
第十章放射性皮膚損傷基礎和創面修復
第一節概述
一引言
二研究現狀
第二節放射性皮膚損傷基礎和分類
一電離輻射及其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二電離輻射對皮膚的損傷效應及其分類
第三節放射性皮膚損傷傷口修復癒合的病理特點
一單純放射皮膚損傷修復的病理變化及特點
二放射複合創傷傷口癒合的病理改變及特點
三輻射導致傷口癒合延遲的機制與改善措施
四放射複合創傷傷口癒合的動物模型製備及特點、規律研究進展
第四節單純放射性皮膚損傷的臨床治療
一全身治療
二創面處理
三身體各部位的治療特點
第五節放射複合傷傷口的治療措施及其研究進展
第六節結語
第十一章血管損傷修復
第一節血管的解剖學、組織學、生理學和血管損傷的病理學
一血管的解剖學
二血管的組織學
三血管的生理學:血管舒縮的調節機制
四血管損傷的病理學
第二節血管損傷的診斷
一血管損傷的臨床表現
二輔助檢查
第三節血管傷的處理
一急救止血
二治療休克和多發傷
三動脈損傷處理的時間因素
四血管外科基本技術
五筋膜切開術
六血管傷的合併傷處理
七血管傷的術後處理
八血管傷的晚期併發症
九創傷後疼痛綜合徵
第四節主要血管傷的處理
一頸部血管損傷
二胸腔血管損傷
三腹部動脈損傷
四腹部靜脈損傷
五腹膜後血腫的處理
六鎖骨下動靜脈損傷
七腋血管損傷
八肱動靜脈損傷
九尺橈動靜脈損傷
十股動脈損傷
十一動脈損傷
十二脛後、脛前動脈及腓動脈損傷
第五節藥物引起的急性血管損傷
一臨床表現
二藥物
三臨床診斷與治療
第六節血管損傷修復的基礎研究
一異體靜脈血管移植與免疫
二肢體缺血再灌注損傷
第十二章骨與軟骨損傷的修復
第一節骨與軟骨的胚胎髮生
一軟骨的發生
二骨的發生
第二節軟骨的組織學
一透明軟骨
二纖維軟骨
三彈性軟骨
四軟骨膜
五軟骨的生長方式
第三節關節軟骨的結構、功能和修復
一關節軟骨的發育
二關節軟骨的特性
第四節骨組織學與組織病理學
一骨組織學
二骨的組織病理學
三骨礦化的影響因素
四骨的代謝
五骨髓
六骨癒合
第五節影響骨形成和吸收的生長因子及細胞因子
一骨形態發生蛋白
二β-轉化生長因子
三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
四血小板衍生性生長因子
五胰島素樣生長因子
六免疫細胞因子對骨形成的影響
七細胞因子與骨吸收
第六節骨延遲癒合與不癒合
一骨不連線與延遲連線的原因
二機制
三治療
第七節骨移植、骨庫與骨生物材料
一骨移植的轉歸
二植骨吸收細胞及細胞因子
三骨移植的材料
四骨庫
五骨生物材料
第八節骨關節損傷的處理原則
一多發傷的處理
二骨關節損傷的診斷與治療
第十三章肌腱與韌帶損傷修復
第一節肌腱損傷修復
一肌腱的解剖與組織學及血液供應
二肌腱的生物力學
三肌腱癒合
四肌腱的修復
第二節韌帶損傷的修復
一韌帶的組織結構與功能
二韌帶癒合
三韌帶中的機械感受器
第十四章周圍神經損傷的修復
第一節周圍神經損傷後的病理改變——變性與再生
第二節神經再生與修復進展
第三節周圍神經損傷的分類
第四節周圍神經損傷的檢查方法與要求
第五節周圍神經損傷的處理原則與治療方法
第六節周圍神經損傷治療各論
第十五章火器傷創面修復
第一節火器性(武器)致傷的特點
一火器性殺傷武器的特點
二現代殺傷彈藥的新特點
第二節投射物致傷機制
一衝擊波傷
二彈前高壓傷
三與空腔脈動對應的壓力震盪傷
第三節火器傷彈道特性
一火器傷傷型分類
二貫通傷的入口與出口
三永久性傷道
四傷道肌肉壞死範圍的判斷
五傷道污染特點
第四節火器傷致傷的病理學改變
一投射物直接損傷的病理改變
二傷道周圍肌肉組織酶組化的變化
三投射物對各臟器的直接損傷
四投射物所致間接損傷的病理變化
五火器傷投射物致傷時的全身反應
第五節各種火器傷創面的修復
一火器傷創面分類(度)
二火器傷傷道的處理原則
三清創術
四清創術後處理
五火器傷傷道的後續處理(二期處理)
六顯微外科技術在火器傷創面修復中的套用
七擴張性皮瓣在火器傷創面修復中的套用
第十六章潰瘍的形成與治療
第一節潰瘍概述
一潰瘍的病因
二慢性潰瘍的流行病學
三潰瘍的分類與臨床表現
四治療
第二節褥瘡
一病因
二誘發褥瘡發生的危險因素
三感染在褥瘡形成中的作用
四褥瘡的病理改變、分類和臨床表現
五褥瘡的預防
六褥瘡的治療
七治療褥瘡的其它新方法
第三節糖尿病性足部潰瘍
一病因學
二治療
三預防
第四節靜脈潰瘍
一發病機制
二治療方案
第十七章瘢痕的形成與控制
第一節瘢痕的分類與病因學
一概述
二瘢痕組織的病理學
三瘢痕組織分類與臨床表現
四瘢痕的病因學
五瘢痕形成的影響因素
第二節瘢痕的預防和治療
一瘢痕攣縮畸形與早期治療的關係
二瘢痕攣縮畸形的診斷
三瘢痕的治療
第十八章創傷修復材料的保存
第一節概論
一引言
二保存的基礎知識
三問題與研究
第二節保存液及低溫保護劑
一常溫保存液
二0℃以上的保存液
三低溫保護劑
第三節無活性材料的保存
一一般保存法
二甘油保存法
三冷凍乾燥保存法
四膠原型創傷修復材料的冷凍乾燥
第四節皮膚材料的保存
一組織採集
二電冰櫃的保存
三-80℃以內溫度的保存
四液態氮保存
五低溫保存皮膚一般情況
六皮庫及皮庫管理
第五節角膜材料的保存
一概述
二貯存方法
三角膜活力的評價
四結論與展望
第六節血管材料的保存
一低溫冰櫃保存
二ln2(下腳標)保存
第七節骨、軟骨及關節材料的保存
一概述
二供體選擇
三檢查
四取骨及要求
五骨的保存
六凍存和滅菌對皮質骨結構的影響
七生物學功能和組織相容性
八貯存與管理
第八節其它組織的保存
第九節保存質量的評價
一概況
二台盼藍染色
三茜素紅、台盼藍及其聯合染色
四健那綠染色
五四唑染色法
六組織培養法
七氧耗量測定法
八放射線標記
九移植實驗與組織學檢查
十免疫學檢查
第十節保存儀器和設備
一概述
二降溫設備
三測溫設備
四保存設備
五運輸設備
六復溫裝置
七凍乾設備
八生物氧耗監測系統
第十九章傳統醫學與創傷修復
第一節中醫學創傷修復歷史回顧
第二節中醫學中創傷修復術語釋義
第三節中醫學對創傷發病原因的認識
第四節中醫學對創傷修復病理機制的認識
第五節中醫學對創傷修復的辨證
第六節中醫學對創傷修復的治療
第七節中醫學創傷修復常用方劑
第八節中醫學創傷修復常用外用藥物
第九節中醫學創傷修復傳統製劑
第十節常見創傷性疾病的診治
第十一節中醫學創傷修復研究現狀及展望
第二十章敷料與創傷癒合
一傷口套用敷料的目的
二潮濕環境與創傷修復
三敷料的種類及其特性
四敷料的發展方向——理想型敷料
第二十一章修復創面的康復治療
第一節瘢痕組織
第二節康復治療的意義
第三節康復治療的內容
一物理療法
二體育療法
三作業療法
四心理療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