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醫科大學醫學生物技術實驗教學中心

南方醫科大學前身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醫大學,創建於1951年, 1979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2004年8月按照國務院、中央軍委下達的命令,整體移交廣東省,更名為南方醫科大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方醫科大學醫學生物技術實驗教學中心
  • 創辦時間:2005年
  • 主要獎項:申請發明專利21項,獲專利證書4項;獲得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
  • 學校級別:全國重點大學
  • 享譽:學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師資隊伍:專職人員49名、兼職人員23人
簡介,榮譽,

簡介

醫學生物技術實驗教學中心成立於2005年,其前身為第一軍醫大學熱帶病研究室、分子免疫研究所、細胞生物學教研室等。2007年被評為學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中心現有專職教師49人,其中正高級14人,副高級16人,博士生導師13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有35人(占71.4%),兼職教師23人。擁有國家千人計畫培育項目、國家高端人才引智項目獲得者1人、“珠江學者”1名、南粵優秀教師1名、廣東省教學名師1名、廣東省丁穎科技獎獲得者1名,廣東省高等學校“千百十工程”國家級培養對象2名,廣東省高等學校“千百十工程”省級培養對象2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名。
五年來,中心老師共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973計畫、863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基金104項,獲經費4700餘萬元;在Science、Hepatology、J Proteome Res、Mol Cancer Ther、Blood等SCI收錄雜誌上發表論文68篇;申請發明專利21項,獲專利證書4項;獲得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成果二等獎4項,廣州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
中心緊緊圍繞“高素質現代醫學生物技術人才培養”目標,注重套用、創新人才培養的教學改革與實踐,發揮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的優勢,形成了“一體兩環三結合”的現代醫學生物技術人才培養模式。中心緊扣醫學生物技術知識體系和能力培養兩個環節,開展了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相結合、課堂教育與創新教育相結合、單項技能訓練與綜合創新相結合的課程體系建設。中心以教學科研一體化為原則,建立了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微生物工程、蛋白質工程、以教學科研一體化為原則,建立了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微生物工程、蛋白質工程、生物工程下游技術、血液安全、分子診斷等8個實驗技術模組,主要承擔生物技術、生物技術(生物製藥方向)、臨床醫學(輸血醫學方向)、臨床醫學8年制、碩博士研究生、醫學實驗技術、基礎醫學等多專業多層次的實驗教學任務。模組化的實驗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應急能力,為培養 “寬知識、強能力、善創新”的現代醫學生物技術人才奠定基礎。
中心積極開展對外技術服務和技術諮詢。中心實驗室常年面向本科生開放,多次舉辦國際原生動物、全國蛋白質組、抗體技術、輸血醫學、分子診斷等會議交流與培訓。
中心構建了良好的教學、科研支撐條件,實驗室總面積4501平方米,設備總值1569萬元,其中5萬元以上儀器設備68台件,10萬元以上儀器35件。硬體水平居國內同行領先地位,還建成了用於產業開發的醫學生物技術中試車間約300平米。
醫學生物技術實驗教學中心的建設經歷了2個發展階段:
(一)發展改革階段(1999~2006)
軍隊辦學期間,為強化軍事預防醫學學科建設,培養適應現代戰爭的醫學生物類人才,學校確定了“生物技術”為學校發展的重點學科和專業。1999年學校以本中心前身(熱帶病研究室、分子免疫研究所)為主要單位組建了熱帶衛生學系,積極探索醫學生物技術人才培養的新型實驗教學管理與運作模式。2004年8月,學校整體移交廣東省辦學,2005年開始招收生物技術類本科生,並成立南方醫科大學醫學生物技術實驗教學中心,2007年被評為校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二)快速發展階段(2007~至今)
2007年以來,學校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對生物學學科進行了整合,並建成了生命科學大樓,大大改善了醫學生物技術實驗教學場地與設施。經過5年的教學改革與建設,中心在學科、人才隊伍、辦學條件、教學改革與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對外交流等方面取得長足進展,中心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現介紹如下:
1. 中心學科建設與地位
中心在學科建設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已成為:
 生物學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骨幹單位)
 生物學自設二級博士學位授權點(套用生物學、輸血醫學)
 生物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 基礎醫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免疫學)
 廣東省軍事預防醫學重點學科(骨幹單位)
 廣東省“211工程”重點學科(組成部分)
 廣東省熱帶病重點實驗室(主幹單位)
 廣東省高等學校科研型重點實驗室
2. 中心師資隊伍
中心現有專職人員49名、兼職人員23人,其中:
 國家千人計畫培育項目、國家高端人才引智項目獲得者1人(中心榮譽教授英國劍橋大學Jean-Pierre Allain博士)
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
 廣東省高等學校“千百十工程”國家級培養對象2名
 廣東省高等學校“千百十工程”省級培養對象2名
 廣東省“珠江學者”1人
 南粵優秀教師1名
 廣東省教學名師1名
 廣東省丁穎科技獎1人
 校級“教學名師”1人
 校級“優秀教師”2人
3. 實驗教學條件
 全開放學生實驗室12個
 實驗室總面積4501平米
 5萬元以上儀器設備68台件
 設備總值1500餘萬元
4. 實驗教學理念
(1)加強課程融合,以綜合性實驗教學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加強創新教育,以設計性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
(3)加強自主學習,以探究性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設計能力;
(4)堅持學以致用,以產學研結合的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實際套用能力。
5. 實踐教學特色
(1)建立了 “一體化、三層次、開放式”實驗教學體系
課程體系上,打破傳統的課程界限,科學設定了基因工程、細胞(抗體)工程、微生物工程、酶工程、蛋白質工程、生物工程下游技術、分子診斷、血液安全等8個涵蓋生物醫學領域的綜合實驗模組,59個實驗項目。8個實驗模組既相對獨立,又互相聯繫,形成一個全方位立體化的實驗教學體系,實現了實驗教學一體化;實驗內容上開設綜合性、設計性、探究性三個層次為主的實驗項目;中心實驗室對學生全方位開放。這種“一體化、三層次、開放式”實驗教學體系旨在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
(2)形成了“教學、科研、產業”相結合的實驗教學模式
發揮中心的科研優勢,形成了科研帶動實驗教學,實驗教學促進科研的良性循環。將部分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驗項目,豐富實驗教學內容,同時鼓勵學生早期(二年級開始)以各種形式參與科研活動,提高了實驗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以本中心的實驗平台為依託,充分利用與企業共同承擔的產學研項目,進行實驗教學。讓學生接觸社會,較早地深入生產第一線接受鍛鍊,熟悉企業運行模式,拓寬了就業途徑。這種實驗教學、科研、生產緊密結合、互相促進的實驗教學模式有助於培養適應現代醫學生物技術相關行業發展需要的專門人才。
(3)探索了“網路化、信息化、國際化”的遠程實驗教學新途徑
中心建立了網路信息教學平台,實現了教學手段現代化、網路化、信息化。與美國耶魯大學建立了教學合作關係,共同構建輸血技術學和臨床輸血學兩門課程部分理論與實驗的遠程網路教學體系,聘請5名耶魯大學客座教授採用全英文方式授課,探索與國際名校教學接軌的教學新途徑。這種引進國外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的模式,拓寬了教師和學生的視野,豐富了教學內容,提高了教學效果。
6. 中心輻射作用
 2005年,承辦第十二屆國際原生動物學大會,28個國家,250餘名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出席
 2007年,承辦第五屆中國蛋白質組大會暨首屆粵港澳蛋白質組學學術研討會,400名代表出席
 2009年,為廣東佛山市政府制訂了“容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規劃”
 2011年,主辦全國首屆輸血醫學高等教育研討會
 2011年,與國際知名企業諾華診斷公司長期合作,設立諾華基金(獎學金、助學金),已有30餘名中心學生獲得資助
 2012年,與廣東省珠海市共同組建“珠海南醫大生物醫藥公共服務平台”
 2012年,參與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華南分院組建工作
 2012年,本中心學生王穗海、丘金浪獲大會資助參加國際大學生科技論文交流大會(台灣)
 近五年,應邀在全國20餘家血液中心,舉辦講座與學術交流
 本中心先後與達安基因、達瑞抗體、萬孚、新陽光等10餘家生物醫藥企業建立了穩定的產學研合作關係
 與英國劍橋大學、牛津大學、美國田納西州大學、耶魯大學、加州大學等國際知名大學建立了人才聯合培養合作關係
 國內外知名大學和研究單位的專家對實驗中心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榮譽

近年來,中心獲得廣東省熱帶病重點實驗室(2005)、廣東省高等學校科研型重點實驗室(2006)、廣東省軍事預防醫學重點學科(2006)、廣東省“211工程”應對核化生恐怖醫學防護技術研究重點學科(2009)、生物學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011)、套用生物學與輸血醫學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2011)等7個重點實驗室和學科;獲得省級精品課程1門(細胞生物學)、廣東省151工程建設項目1項、校級教育研究課題15項、校級精品課程1門、校本科生創新基地1個、雙語教學課程1門、發表教學論文14篇。主編專著2部,副主編專著1部;主編教材3部,副主編教材1部,自編教材6部。培養廣東省優秀博士1名、廣東省優秀碩士1名、南粵優秀研究生8名。在“挑戰杯”、“生化技能大賽”、“全國英語競賽”等競賽項目,獲國家級獎項9項、15人次,省級獎勵35人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