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達爾文主義

現代達爾文主義

現代達爾文主義亦稱綜合進化論(The Synthetic Theory,包括後來的新綜合理論),是達爾文主義選擇論和新達爾文主義基因論綜合和提高的產物。該學派是現代進化論中是最有影響的一個學派,有許多著名的學者,如英國學者霍爾丹(J. B. S. Haldane, 1892-1924)、費希爾(R. A. Fisher, 1890-1962)、蘇聯學者施馬里高踐等。其中最突出的是美籍蘇聯學者杜布贊斯基(Theodosius Dobzhansky, 1900-1975)。1937年,杜布贊斯基出版了《遺傳學和物種起源》一書,標誌著綜合理論的形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現代達爾文主義
  • 標誌:標誌著綜合理論的形成
  • 出版:《遺傳學和物種起源》
  • 運用:各方面的科學成就
  • 別稱:綜合進化論
內容,發展,意義,貢獻,

內容

該學說認為,今天達爾文的進化論是從多層次進行綜合的研究,運用各方面的科學成就,論證生物的進化和發展;是在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群體遺傳學理論的基礎上,結合生物學其他分科如細胞學發生學生態學等新成就而發展起來的當代達爾文進化理論。
(1)自然選擇決定進化的方向,遺傳和變異這一對矛盾是推動生物進化的動力;
(2) 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進化機制的研究屬於群體遺傳學範疇,進化的實質在於種群內基因頻率基因型頻率的改變及由此引起的生物類型的逐漸演變;
(3)突變選擇隔離物種形成是生物進化的機制。突變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現象,是生物遺傳變異的主要來源。在生物進化過程中,隨機的基因突變一旦發生,就受到自然選擇的作用,自然選擇的實質是“一個群體中的不同基因型攜帶者對後代的基因庫做出不同的貢獻”。但是,自然選擇下群體基因庫中基因頻率的改變,並不意味著新種的形成。還必須通過隔離,首先是空間隔離(地理隔離生態隔離),使已出現的差異逐漸擴大,達到阻斷基因交流的程度,即生殖隔離的程度,最終導致新種的形成。

發展

進入20世紀70年代,以杜布贊斯基《進步過程的遺傳學》一書的發表(1970年)為標誌,在原來綜合理論的基礎上,出現了現代達爾文主義的新綜合理論。新綜合理論亦稱分子水平的綜合理論,其成就主要表現在對進化的選擇機制的研究方面,它回答了原來的綜合理論難以解答的問題。在選擇機制的研究中,杜布贊斯基的工作表明,自然群體是極其異質的,即存在明顯的多態現象。他認為,生物之所以會在雜合狀態中保留許多有害的、致死的等位基因,是因為在自然界中存在著多種選擇模式。其中有消除有害等位基因的“正常化選擇”(normalizing selection),在位點上保留不同等位基因的“平衡性選擇”(balancing selection),促使有利突變等位基因頻率增加的“定向選擇”(directional selection)。

意義

在現代綜合進化論看來,自然選擇是連線物種基因庫和環境的紐帶。基因的突變是偶然因素,與環境沒有必然的聯繫;而選擇是反偶然的因素,它自動地調節突變和環境的相互關係,把偶然性納入必然的軌道,由此產生了適應和上升的進化。從這個意義上說,自然選擇不僅起過篩的作用,而且在物種形成中有創造性的意義。

貢獻

現代達爾文主義重申了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生物進化中的主導地位,並用選擇的新概念(“選擇模式”)解釋達爾文進化論中的許多難點,否定了獲得性狀遺傳是進化普遍法則等流行很久的假說,使生物進化論進入現代科學行列。但是,這一學說的實驗性工作基本上限於小進化(種內進化)領域,對於大進化(種間進化)基本上未超出類推的範圍。同時對一些比較複雜的進化問題(如新結構、新器官的形成;生物適應性的起源;變異產生的原因問題;分子水平上的恆速進化現象;生物進化中出現的大爆炸、大絕滅等)還不能做出有說服力的解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