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造船模式

現代造船模式

現代造船模式是指組織造船生產的基本原則和方式。它既反映對產品作業任務的分解原則,又反映作業任務分解後的組合方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現代造船技術
  • 外文名:Modern shipbuilding mode
定義和內涵,套用,基本要素,生產設計,我國造船轉模,

定義和內涵

它體現船舶產品的設計思想、建造策略和管理思想三者的系統結合。現代造船模式的基礎是成組技術等先進的工程技術和科學管理方式,目標是貫徹以"中間產品"為導向的建造策略,實現造船效率、質量和安全水平的不斷提高。
所謂現代造船模式,就是以統籌最佳化理論為指導,套用成組技術原理,以中間產品為導向,按區域組織生產,殼(船體和上層建築)、舾(裝)、塗(裝)作業在空間上分道、時間上有序,實現設計、生產、管理一體化,均衡、連續地總裝造船。

套用

(1)成組技術。首先套用於機械製造業,利用零件的相似性來組織多品種小批量生產,以獲得少品種大批量的生產效率。成組技術被套用於船舶建造工程,導致了中間產品分類成組加工和管件族加工方法的產生,形成了船體分道建造生產線;成組技術中短間隔期、小批量的生產管理方法形成了船舶建造作業的托盤管理。
(2)系統工程。把船舶建造作為一個大系統,分解為殼、舾、塗三種作業系統,再按區域/階段/類型逐一分類成組,並以"中間產品"為紐帶建立各類作業子系統以及作業系統的相互聯繫。
(3)工業工程。包括成組技術、系統分析、物料搬運、計畫和目標管理等,追求高效率、短周期。

基本要素

(1)中間產品。是最終產品的組成部分。舾裝單元和舾裝模組是典型的中間產品。舾裝單元是對特定區域內(如機艙)的設備進行合理布置,單獨地高效率地製作;舾裝模組是將組成一定功能的相關設備、支架、儀表、管路和電纜等進行組裝;在適當時機整體吊入船體進行安裝。
(2)船體分道建造。以分類成組的中間產品為導向,組成若干個相對獨立、最大限度平行作業的生產單元,按工期要求,保持一定的生產節拍作業。現代造船模式中的區域舾裝技術、區域塗裝技術、高效焊接技術、信息控制技術、精度造船技術等都離不開船體分道建造技術。
(3)殼舾塗一體化作業。確立了以“船體為基礎、舾裝為中心、塗裝為重點”的管理思想,從設計、採購、生產計畫與控制等方面圍繞中間產品進行協調與配合。

生產設計

生產設計的概念是在日本首先建立的,是追求建立高效的船舶建造和管理方法的產物。在傳統造船模式中,通過船舶設計來解決"造怎樣的船"的問題,而"怎樣造船"則由工藝部門通過工藝設計加以解決。生產設計打破了"造怎樣的船"和"怎樣造船"相分離的傳統做法,促進了"兩個一體化"的實現。
1.生產設計的概念、思想和原則
(1)中間產品為導向原則。各類零部件、分段、托盤、單元、模組和區域等不同的中間產品,連同其所需的全部生產資源,以生產任務包的形式進行設計。
(2)殼舾塗一體化原則。即通過殼舾塗生產設計之間的協調,最大限度實現各作業均衡、連續地總裝造船。
(3)設計、工藝、管理一體化原則。即經各部門相互協調,最終把"怎樣造船"體現在工作圖表和管理圖表上,作為指導現場施工的依據。
(4)標準化、系列化原則。必須儘可能地貫徹標準化和系列化原則。
2.船舶設計階段的劃分與生產設計的銜接把生產設計納入船舶設計工作範圍,並認為生產設計是船舶設計的擴展或其中的一個階段。在這種認識下,船舶設計始於船舶總體功能和系統設計,最終是按區域/階段/類型完成的生產設計。
(1)初步設計--按船東技術任務書要求進行船舶總體方案設計。
(2)詳細設計--在初步設計基礎上,按功能/系統/專業進行詳細性能設計,以確保船舶總體技術性能,並完成由船級社和法定部門的審查和認可。
(3)轉換設計--在詳細設計基礎上,將各項目、系統在船舶各個區域進行布置和安裝,充分考慮中間產品的要求和特點。
(4)生產設計--在詳細設計基礎上,按區域/階段/類型進行產品作業任務的分解和組合,並提供指導現場施工的工作圖表。
3.組織結構
造船事業部體制是典型的縱向組織結構。它擁有相對獨立的生產經營自主權和人財物等使用權,從體制上保證了使設計人員、職能管理人員和生產人員形成能自身不斷完善和提高的造船系統。全船按照船舶部位為基準劃分的區域進行生產準備和生產實施。設計室按所定義的區域去進行生產準備,為船舶產品連續性開工提供所需的圖紙、資料、工藝檔案和管理信息;生產部門則按所定義的區域制定建造策略,組織和控制生產。兩者既有對應,又有交叉,促進信息的溝通和作業改善。船體和舾裝按內場、外場進行組織,可進一步按分道生產進行區域組織的劃分;舾裝作業按機艙、貨艙、上層建築等區域進行組織。
4.生產體系中的人力資源
現代造船模式要求員工具備新的思想、行為方式和工作技能:管理人員必須具有全局觀念、管理技能和協調能力,而不是某一專業的專家;作業人員應具有多種作業的技能,廣泛地推行複合工種制度,因過分的分工種作業限制效率提高;要求對員工進行廣泛和持續的培訓。
5.工程計畫
造船是以銷定產的行業,即訂單生產。品種多,規格也多;業主的不同要求帶來千變萬化。造船是單個產品生產,不可能像汽車在流水線上成批生產。這種不穩定的生產結構,給均衡協調造成了很大困難。同時,造船是在簽契約後才開始設計、生產準備和建造工作的,計畫工作是在未精確掌握產品的資料下開展並隨著設計和資料的細化而逐步完成的。在工程計畫中,要充分地發揮設備能力,做到配置、流程、工藝技術、計畫安排合理化。勞動組織具有較大塑性。
以工時/物量統計分析為基礎的計畫管理方法。在現代各先進船廠的計畫與控制體系中,工時和物量是重點考慮的因素,其他因素基本上通過工時和物量加以融合分析,最終以工時對計畫進行管理與控制。
現代造船工程計畫管理的特點是分級與分階段管理。這與傳統造船方法所採用的統一、集中的計畫與控制方法存在根本差別。包括三大基本原則,一是資源匹配原則並按區域展開。生產部門和各作業工段分別制定各自作業計畫。二是信息匹配原則。不同階段的計畫與控制管理運用不同內容和階段的信息。三是自主管理原則。生產工程師和計畫、調度和施工管理人員在分層次上真正擁有職權,因而能夠在總體計畫和以統計技術為基礎的總預算指導下,迅速編制符合實際的一體化計畫,也保證了下級計畫的柔性和有效性

我國造船轉模

現代造船模式是對先進造船企業造船理論和實踐的總結,表面上看並不複雜,學習和採用現代造船模式應該不需要花費太長時間,但事實恰恰相反,我國造船十幾年的轉模不盡如人意。韓國造船業起步比我國還晚,如今其效率和水平已可與日本一比高下。我國造船轉模之所以步履艱難,重要原因之一是企業缺乏轉模的動力和緊迫感。不論企業是否在形式上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設立了董事會、監事會,作為國有獨資或絕對控股企業,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管理體制並沒有根本上的突破。這種管理體制帶來的最大問題一是對人力資源缺乏有效的管理,二是企業內部形成了阻礙變革的層層阻力。歸納起來,影響轉模的因素來自三個方面:一是來自企業外部環境;二是來自企業內部,由於出資人不到位,導致企業在管理機制上存在嚴重缺陷;三是科學有效的轉模方法和技術支持。要改變這一狀況,就必須從這三個層面入手。
第一個層面:巨觀面(政府)。通過為企業實施變革創造條件,使改進造船模式、提高生產效率成為企業發展壯大的重要途徑。可採取的方案包括:制訂行業發展戰略規劃和目標,對國有造船企業實施資產重組;加大對企業技術改造、新產品開發等的資金支持;加大對船舶科研的投入;為企業的轉模提供技術支持;制訂政策,加快船舶配套業的發展。
第二個層面:企業。在企業內部形成自我變革的良好氛圍。可採取的方案如下:(1)在解決出資人到位前提下,制定與企業相適應的轉模規劃。(2)加強企業文化建設。這是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外部條件。(3)改革傳統的分配製度,強化激勵機制。調動企業中三大群體,即管理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和一線工人轉模的積極性,是轉模能否順利實施的關鍵。(4)提高企業自動化、信息化水平。這是現代造船模式充分發揮效率的必要條件。
第三個層面:方法和步驟。(1)組織培訓。首先,對各級管理人員進行培訓,使他們真正理解現代造船模式的內涵;其次,對工程技術人員進行培訓,將船舶建造方針和管理思想充分體現在生產設計之中;對工人進行培訓,使之能看懂含有大量信息的設計圖紙,領會“精確、準時”的重要意義。(2)建立縱向管理體制,可以是分廠制也可以是事業部制。(3)選擇合適的轉模時機。(4)運用制度和規範保障轉換造船模式的順利進行和鞏固其成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