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田收授法

班田收授法

班田收授法也稱班田制。日本7世紀中葉至10世紀初的土地制度。在大化革新時確立。據《日本書紀》大化二年(公元646年)頒布改新詔,實施班田收授法和租調庸制。 它以中國唐朝的均田法為藍本。政府每六年編造戶籍,授與年滿六歲公民口分田:男子每人2段 (當時約合11.9公畝) ,女子為男子的三分之二,私奴婢各為男女的三分之一,授與戶主。口分田終生使用,死後收回。受田者每段納稻2束2把(約當時產量的3%)作“租” ,充地方財政之用; 成年男子納絹或絲、綿、布,作“調”; 每年服役10天,為“庸” ,可用布代。調和庸充中央政府財政之用。另外規定雜徭60天以下。後來因土地不足,授田年限延長,改為12年、20年、50年授田一次,到10世紀初,此制逐漸廢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班田收授法
  • 時間:公元646年
  • 國家:日本
  • 意義:詳見正文
班田制實行班田收授,首先須編定全國的戶籍。班田的具體作法是:凡六歲以上公民,由政府班給口分田,男子二段,女子為男子的三分之二。官戶奴婢與公民相同,家人、私奴婢則給公民的三分之一。有位、有職、有功者,按位的高低,功的大小,班給相應的位田、職分田、功田等。除口分田之外,還相應給以若干宅地和園田,為世業田,若絕戶還公。田地不得買賣,受田者死後歸還.
大化改新是成功的社會改革,促進了生產的發展。生產的發展,促使很多豪強地主貴族通過各種方法獲得大量土地,建立起莊園。隨著封建兼併的進行,到10世紀中期,農民大批破產,莊園數量越來越多,國家已無田可班,班田收授法被廢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