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康村

班康村

該行政村隸屬於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四排山鄉,地處四排山鄉東邊,距四排山鄉政府所在地25公里,到鄉道路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縣35公里。東鄰耿馬縣芒洪鄉,南鄰雙江縣,西鄰四排山東坡梁子寨自然村 ,北鄰四排山鄉東坡芒蚌自然村,轄班康大寨一、二 組,大海子一、二組,班康新寨一組,上蒿子壩一組,下蒿子壩二組7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346戶,有鄉村人口1431人,其中農業人口1431人,勞動力83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 830人。

全村國土面積35.72平方公里,海拔1800米,年平均氣溫 15.6 ℃,年降水量1400 毫米,適合種植茶葉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 8147 畝,人均耕地 5.86 畝,林地 21563 畝。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 371.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76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8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8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還有146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班康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地理位置: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四排山鄉
  • 面積:35.72平方公里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人文地理,新農村建設,發展重點,地圖信息,

自然資源

截止2008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8147畝(其中:田950畝,地 7197畝),人均耕地5.86畝,主要種植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21563畝,其中經濟林果地5881畝,其中:茶葉面積6517畝(其中:可採摘面1093畝),核桃面積2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4.23畝,主要種植茶葉等經濟林果;當年新植核200畝,水面面積55畝,其中養殖面積30畝;荒山荒地11900畝,其他面積 11920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 、通電視、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331戶通自來水。有331戶通電,有184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84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55.59 %和55.59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5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12戶(分別占總數的47.43%和33.84%。
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35公里,距離集貿市場35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38輛,機車51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4500畝,有效灌溉率為55.24%,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45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24畝。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76戶。全村有4 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有4個自然村已通路;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沒有通路燈的自然村。沒有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的自然村。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371.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18.00萬元,占總收入的58.62%;畜牧業收入23.00萬元,占總收入的6.18%(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262頭,肉牛192頭,肉羊700頭);漁業收入0.07萬元,占總收入的 0.04 %;林業收入9.6萬元,占總收入的2.58%;第二、三產業收入12.5萬元,占總收入的3.36 %;工資性收入11.00萬元,占總收入的2.9 %。農民人均純收入1676.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8.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0人(占勞動力的2.43%),在省內務工10人,到省外務工10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08年茶葉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7.0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14.13%。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茶葉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核桃產業。

人口衛生

截止2008年底,該村有農戶346戶,共鄉村人口1431人,其中男性816人,女性615人。其中農業人口1423人,勞動力 830人。該村以漢族布朗族為主(是漢族 、布朗族混居地),其中漢族1317人,布朗族114人。
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274,參合率79.59%;享受低保141人;五保護8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衛生院。村衛生所剛建成,未配置醫療設備,面積為65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25公里。建有公廁1個,沒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沒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文化教育

截止2008年底,該村建有國小3所,校舍建築面積 408.00 平方米,擁有教師9人,在校學生206人。距離四排山鄉中學25.00公里。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06人,其中小學生150人,中學生56人。
全村有1個文化活動室,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8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11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5,332.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 400.00 畝。年末集體總收入4.10萬元,有固定資產 35.00 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 3.04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 ,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主要有經費,發展思路,發展目標,享受底保人數等。

基層組織

截止2008年底,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3個黨小組,共有黨員35 人,少數民族黨員21人,其中男黨員30人、女黨員5 人。該村黨支部2008年被評為縣級先進基層黨組織。
村委會由支書,副支書,副主任組成,下設7個村民小組,村內有1個婦女組織,1個治安聯防隊。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4個,共有團員55人。

人文地理

班康村委會位於四排山的東北部,距四排山鄉政府所在地25公里。東與芒洪鄉比鄰,南與雙江縣沙河鄉接界,西與四排山東坡梁子寨自然村接壤 ,北鄰四排山東坡芒蚌自然村。全村國土面積35.72平方公里。以駐得名字。班:場,康:細靛葉,意為細靛葉場。
過去,全村交通不利,在生產上全靠人背馬駝,經濟十分落後,截止2008年底,村村通路,經濟迅速發展起來,在穩住糧食的基礎上,大力開發茶葉和核桃產業,目前已經形成萬畝茶園規模,農民收入不斷地得到增加,農民的生活質量也不斷到底改善。 文化教育發展也較快,有國小3所,學生髮展到幾百人。教學質量也在不斷提高。

新農村建設

2008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總投資1000萬元。從2008年開始,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遞增10%以上,2007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439元,2008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676元,基本完成十四個一建設目標,到2008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800以上,實現農村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
新農村建設前農民人均純收入974元,新農村建設後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500元;人均有基本農田3.2 畝;人均有經濟林果4.2畝;每戶有1院安居房、有1個科技明白人、有1個好的發展項目、有1個以沼氣為主的潔淨能源;有1個黨群致富聯合體,有1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60個,有1個新農村建設理事會;有2條進村入社硬板路;村級建有社會事業發展規劃1個,有村容村貌整治規劃1個,有產業發展規劃1個。

發展重點

該村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一、醫療設備簡陋,村民看病就醫難;二、交通條件差,與外界來往不便,以至於經濟發展跟不上;三、水利設施差,農田用水、人蓄飲水得不到保障;四、基礎設備不完備,有公廁1個,沒有固定的娛樂場所、垃圾池,不能滿足人民民眾的需求。
該村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一、夯實農業基礎; 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三、鞏固和提升茶葉產業;四、發展壯大畜牧、養殖業。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07年的974元增加到1676元。

地圖信息

地址:臨滄市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