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爾默特那木扎勒,清代西藏地方官員、郡王。藏文史籍作達賴巴圖爾。後藏人。藏族。噶倫頗羅鼐之子。乾隆四年(1739),委任頭等台吉,管理藏北39族、達木蒙古。十二...
1750年10月,西藏發生了珠爾默特那木扎勒之亂。1750年出生 編輯 1月18日,謝德(1750年1月18日- 1822年1月12日)出生,德國古典學者和博物學家,出生在Koilmen在...
以後頗羅鼐病故,諭令其子珠爾默特那木扎勒承襲“郡王”爵位,並明確駐藏大臣傅清、紀山於珠爾默特“應教導者即行教導,應加防範者即行防範”。說明朝廷已經授予駐藏...
乾隆十五年 (1750)珠爾默特那木扎勒事變後,七世達賴喇嘛格桑嘉措委其暫管西藏地方政務。十六年 (1751),清廷在西藏建噶廈,任噶倫。四十五年 (1780),率軍鎮壓康...
西藏珠爾默特那木扎勒之亂平定後,與班第駐西藏。自喀喇烏蘇至庫車增8台站,設兵,並與阿里、那克桑、騰格里淖爾、阿哈雅克四路各隘口設卡倫,備御準噶爾部。十七年...
雙忠祠碑,碑銘。紀念駐藏大臣傅清、拉布敦殉難的碑刻。清乾隆十五年(1750),兩大臣於衙署被珠爾默特那木扎勒黨羽殺害,詔入賢良祠、昭忠祠。翌年,復在拉薩大昭寺東北...
第三節噶倫官員 第四節處理珠爾默特那木扎勒叛產及調整差稅 第五節駐藏大臣清代西藏郡王制初探:讀清史札記編輯推薦 編輯 《清代西藏郡王制初探(讀清史札記)》由...
1749年因頗羅鼐之子珠爾默特那木扎勒在西藏掀起暴亂,暴卒於任。他去世後,由其弟子洛桑丹增將部分遺物帶回薩木察,以還他生前返鄉之願。其後,二世嘉木樣久美昂吾...
二、珠爾默特那木扎勒事件第二章 《西藏善後章程十三條》的頒行及攝政制度的建立 第一節 《西藏善後章程十三條》的頒行及其意義一、《西藏善後章程十三條》頒行的...
家族成員旺堅若丹,於六十一年(1722)任日喀則宗本,雍正十一年(1733)稱第巴,次年任噶倫,授札薩克一等台吉,乾隆十五年(1750)被珠爾默特那木扎勒解職。其子第巴仲...
羅卜藏扎什,①(? —1750)清代西藏地方官員。藏族。珠爾默特那木扎勒執政時期,任卓尼爾職,管轄近拉薩之占達、墨竹工卡、烏蘇、江堆達、鹿馬嶺五塘等處驛站,後參予...
通司崗衙門,駐藏大臣衙門別稱。又稱作斯崗衙門。位於拉薩大昭寺北。乾隆十五年(1750),駐藏大臣傅清、拉布敦因珠爾默特那木扎勒謀逆,召至衙署樓內誅之,後兩大臣...
乾隆十六年(1751年),清王朝派兵平息了珠爾默特那木扎勒事件,並制定“善後章程十三條”,對西藏地方行政體制進行了重大改革。實行一種政教合一的統治方式。今班戈一帶...
珠爾默特那木扎勒叛亂平息後,為了削弱藏王的權勢,乾隆十五年(1750)至十六年(1751)間,清政府對西藏的行政體制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主要內容是廢除封授西藏郡王制,規定...
他在整頓藏政,訓練藏軍,維護國家統一,安定西藏局勢方面,都作出了貢獻。頗羅鼐死後,乾隆帝命其次子珠爾默特那木扎勒襲封郡王。詞條標籤: 文化 ...
乾隆朝西藏體制變革——以珠爾默特那木扎勒事件為中心【呂文利】/108 清朝消極治台政策與台灣行政區劃的設定【安京】/121 清朝末期達賴、班禪關係與治藏政策研究【...
1750年10月,西藏發生了珠爾默特那木扎勒之亂。他提醒清高宗注意西藏的民族和宗教的特點,不要拋開以達賴喇嘛為首的宗教上層處理西藏事務,不要在西藏採用與統治內地...
清朝,乾隆十六年(1751年),清王朝平息了珠爾默特那木扎勒事件以後,在那曲建立了藏北高原的第一個宗—坎囊宗,並隸屬西藏地方噶廈政府管轄。 [6] ...
以後頗羅鼐病故,諭令其子珠爾默特那木扎勒承襲“郡王”爵位,並明確駐藏大臣傅清、紀山於珠爾默特“應教導者即行教導,應加防範者即行防範”。說明朝廷已經授予駐藏...
乾隆十六年(1751年),清王朝派兵平息了珠爾默特那木扎勒事件,並制定“善後章程十三條”,對西藏地方行政體制進行了重大改革。根據那曲所處的戰略地位,清王朝決定在那曲...
1751年,清王朝派兵平息了珠爾默特那木扎勒事件,並制定善後章程13條,對西藏地方行政體制進行了重大改革。根據那曲所處的地理位置及其在歷次平息藏亂中的重大戰略地位,...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清王朝平息了珠爾默特那木扎勒事件以後,在那曲建立了藏北高原的第一個宗—坎囊宗,並隸屬西藏地方噶廈政府管轄。[2] ...
十五年(1750),珠爾默特那木扎勒叛亂時,親往大昭寺門前《唐蕃會盟碑》張貼告示,勸止動亂。七世達賴為報師恩,賜熱振寺為其駐賜地。次年,圓寂於熱振寺。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