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論叢(2015年第3輯/總第9輯)》是2015年7月1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付景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珠江論叢(2015年第3輯/總第9輯)
- 作者:付景川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ISBN:9787509777916
- 定價:59
- 字數:166千字
《珠江論叢(2015年第3輯/總第9輯)》是2015年7月1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付景川。
《珠江論叢(2015年第3輯總第9輯)》是2015年7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付景川。內容簡介 本書由理論前沿、文化研究、珠江視窗和教育教學四部分構成,理論前沿關注了廣東在“一帶一路”下海陸聯運建設問題、地方債的管理風險問題,並對近代美國工業化進程進行了分析;文化研究既有對韓劇中包含的儒家...
12. 《明清珠江三角洲地區里甲制度中“戶”的衍變》,《中山大學學報》1988年第3期;13. 《對清代區域經濟特點的探索》,《南方日報》1988年3月28日;14. 《開放的歷史及其現代啟示——讀》,《農村經濟與社會》1988年第5期;15. 《社會主義與對外開放(筆談)》,《開放時代》1988年第1期;16. 《廣東攤丁...
鄧聰教授所確認珠江三角洲樹皮布文化,在世界樹皮布研究的英法專著中,被公認是世界最古老的代表。港澳考古的新發現 1985年鄧聰教授從日本回國後最初20年間,在港澳地區發掘了多處遺址,發現7000年前的聚落、青銅器時代大量墓葬及居住遺址。在澳門黑沙兩次發掘環玦作坊,從方法論上奠定玉作坊研究的基礎。主要論著 專...
2007-2008年任廣州中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2012-2015年受聘為廣州中山大學珠江學者講座教授。 曾擔任台灣中正大學歷史系教授,現任南京大學全球人文研究院教授。研究領域 擁有四十餘年的藝術、歷史、考古與博物館行業工作實踐與教育經驗。致力於在世界文明互鑒和比較的視野下,通過對藝術、考古、文獻、古文字等資料的...
【53】《企業誠信制度與企業成長》《珠江論叢》(第2輯)2013年11月第1版。(第一作者)【54】《文化強國視野下國有企業文化自覺與企業成長關係研究》《吉林大學學報》2014年第1期。(第一作者)。【55】《國有企業海外投資困境分析---一個逆向軟預算約束的視角》《財經問題研究》2014年5期。(第二作者)【5...
14.《〈明史·選舉志〉記時考誤》,《文史》,第53 輯 ,2000 年。15.《明代府州縣學教官考核制度述評》,《第七屆明史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東北師大出版社,1999年。16.《建文帝有實錄嗎》,《殷都學刊》,2000年,第4期。17.《朱元璋的天人觀及對其施政的影響》,龍西斌等主編《第八屆明史國際學術...
王彪,男,1984年1月出生於安徽省六安市,民革黨員,法學博士。現任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人物經歷 2008年8月至2015年4月,曾任重慶市渝中區人民法院刑庭法官、研究室副主任,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刑一庭法官、審判長,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法官(借調)。現任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
7. 吳語與南部江淮官話音韻比較研究中的幾個問題,《語言學論叢》2015年51輯,北京:商務印書館,110-133頁。(CSSCI)8. 灰泰入虞的地理分布與音變過程,《歷史語言學研究》2015年9輯,北京:商務印書館,195-204頁。(CSSCI)9. The Change of palatal [j] to labiodental [v] in ancient Chinese.Bulletin...
14.《〈宋史·忠義傳〉史源考》,《史學史研究》2016年第3期。15.《宋趙稹趙師旦家族事跡考論》(第二),《安徽師範大學學報》2016年第2期。16.《論宋代的蕃學教育》,《保定學院學報》2015年第5期。(二)專著/編著:[1]《珠江中古學說學派》(第一署名),廣東旅遊出版社,2018年。[2]《廣東海上絲綢...
3、茂名縣得名解釋的歷史演變研究,《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19年第2期。4、廣東地方社會建構的明初女官形象,《中國史研究》2017年第3期。5、宋元以來珠三角地區觀音信仰研究,《宗教學研究》2016年第3期。6、中山圖書館藏“張之洞書札手跡”考辨,《文獻》2015年第5期。7、明清珠江三角洲的燃料供求研究,《中國...
15、《文學傳播與接受論叢》(主編),中華書局2006年版。16、《唐宋詩分類選講》(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17、《先秦漢魏六朝詩歌精選》(主編),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18、《唐詩三百首·男性讀本》(合編),嶽麓書社2010年版。19、《大學語文》(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8...
桑兵教授,現任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委員、中山大學逸仙學者講座教授。1987年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獲歷史學博士,1992年晉升教授。1999年10月任廣東省珠江學者特聘教授。出版《晚清學堂學生與社會變遷》《孫中山的活動與思想》《晚清民國的國學研究》《晚清民國的學人與學術》等專著。主編《...
《校讀述議》,《華學》第十一輯,中山大學出版社,2014年6月。《續說從“卜”形的“孔子”合文》,《古文字研究》第三十輯,中華書局,2014年9月。《上博簡中的“一”字試解》,《古文字論壇第一輯:曾憲通教授八十慶壽專號》,中山大學出版社,2015年1月。《一份仍需完善的現代通行字表——略論有什麼和...
。2014年起擔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2015年獲評為“廣東省2012-2013年度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類一等獎 2016年起擔任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核心專家組專家及廣東項目首席專家。2016年受聘廣東省高校“珠江學者特聘教授”。 2020年3月19日,被教育部、國家語委授予“中國語言資源保護獎”先進個人稱號。
23.《珠江三角洲社會經濟史研究中的國際交流與國際合作》,《中國史研究動態》1990年第4期。24.《評〈廣東航運史·古代部分〉》,[美國] 《九州學刊》第4卷第1期 (1991年4月)。25.《廣州、佛山在清代前中葉廣東米糧貿易中的中心地位》,《開放時代》1990年第3期 (又發表於《廣東史志》1990年第4期)。26...
1、《湯顯祖的情與夢》,南京:南京出版社,1998年出版;《湯顯祖新論》(修訂版),台北:國家出版社,2005年出版;《湯顯祖新論》(增訂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出版;主編著作 7、主編:《美學與藝術研究》第9輯,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8年出版;6、主編:《美學與藝術研究》第8輯,武漢:武漢...
23. 1998-1999,東莞市樟木頭鎮環境總體規劃研究,東莞市環境保護局項目,主持人(總經費15萬元)。24. 1997-1998,珠江三角洲東部地區景觀人為干擾研究,北京大學青年基金項目,主持人(總經費1萬元)。25. 1996-1997,廣東省東莞市環境保護戰略研究,東莞市環境保護局項目,主持人(總經費46萬元)。26. 1996-1997...
15.《修辭學與語言美》,華東修辭學會編《修辭學研究》第1輯,華東師大出版社1983年版。16.《陳望道和中國修辭學》,上海語文學會編《語文論叢》第1輯,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17.《陳介白及其修辭學研究》(與常敬宇、董樹人合寫),《修辭學習》1983年第3期。18.《論解放後的修辭學研究》,《語文論叢》第...
39、 《太清宮道士吳善經與中唐長安道教》,《世界宗教研究》2015年第1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宗教》2015年第3期轉載。40、 《〈宋會要·道釋類〉的復原與校勘》,《隋唐遼宋金元史論叢》第5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41、 《從“京觀”到佛寺——隋唐之際戰場屍骸的處理與救度》,武漢大學三至九世紀...
24.《於無疑處見有疑——校勘札記》,《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2014第16輯; 25.《倒字與並字――校勘學漫談》,《文史知識》2015年第1期; 26.《音近而訛――校勘學漫談》,《文史知識》2015年第2期; 27.《有據無據:對校與他校之間——校勘學漫談》,《文史知識》2015年第3...
1. 提出在小農經濟背景下,農業生產技術的提升受到制約,通過提升農業技術提高畝產滿足民生需求,僅是一些地區的行為,以各種途徑擴大耕地面積與土地利用率是農業發展的主旋律,中國古代農耕區以黃河中下游為中心向長江流域、珠江流域,向山區、向周邊擴展屬於土地空間擴展的基本途徑。2. 確定了中國古代重要農業耕作制度...
2009年5月,珠海市博物館被國家文物局公布為國家二級博物館。2013年3月,珠海市博物館獲國家文物局頒發的考古發掘團體領隊資質證書。2019年6月,珠海市博物館成立珠海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是廣東省文物局珠江西岸文物考古工作站副站長單位。歷史沿革 1985年6月,籌建珠海博物館。1988年10月,珠海博物館正式建成並在S樓...
2. 主持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第63批面上資助項目“明清時期西江流域的族群身份與社會變遷”(2018M633202),2018.5-2019.9 3. 主持2018年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南漢至清代珠江三角洲佛教興衰與社會變遷研究”(GD18DL15),2018.11-2020.12 4. 主持2019年度國家民委民族研究青年項目“明代廣西民族政...
62、珠江流域水生態保護的法律思考 《廣東水利水電》 2014年第5期 63、“不防污染防監督”造就排污天堂 《北京青年報》(第E3版青評論)2014年9月15日 64、民事二審發回重審制度的功能考量:從規制到平衡 《企業經濟》 2014年第9期 核心期刊 65、反思環境公益訴訟中的舉證責任倒置——以法定原告資格為視角中國...
3.2016年,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明清以來珠江中上游山地的人類活動與環境效應》(批准號:41661024)社會兼職 2003年—至今,中國明史學會理事; 2012年—至今,中國民族史學會理事;2016年—至今,中國歷史地理專委員會委員;2018年—至今,中國環境史專業委員會委員;2014年—至今,廣西歷史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
14.《吳祿貞的社會交遊與清末革命》,《清史論叢》2015年第2輯。15.《吳祿貞視野中的邊疆民族社會——以內蒙古東四盟調查為例》,《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15年第5期。16.《近世哈密的佛寺道觀考實(1727—1931)》,《西域文史》2014年第9輯。17.《清代至民初新疆巴里坤的廟宇與社會生活》,《中國邊疆民族研究...
7、漢代的家學,《中國古史論叢——祝賀胡如雷教授七十壽辰》,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8、南陽士與中州士,《北大史學》第3輯,北京大學歷史學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2月,第145-153頁;9、漢代齊地政治文化說略,《學人》第9輯,1996年;10、漢代政治文化中心的轉移,(日)人間社會文化研究第5...
張麗華(2010):《從“故事”到“小說”——作為文類寓言的〈懷舊〉》,《魯迅研究月刊》2010年第9期,第4-15頁。(另收溫儒敏、陳平原主編《王瑤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北京:三聯書店,2014年5月,第741-760頁。)張麗華(2010):《文學革命與文類變遷》,《中國現代文學論叢》第4卷第2期,上海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