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根、莖葉。
性味
味苦、微辛,性平。
歸經
入肺、脾、肝經。
功效
散瘀止血,祛風除濕,解毒消腫。
主治
血瘀痛經,衄血,咯血,吐血,崩漏,尿血,風濕痹痛,跌打瘀腫,外傷出血,燙傷,丹毒。
相關配伍
1、治月經不調,經來腹痛,珍珠風根30g,月季花9g,益母草、對葉草各15g。泡酒服。(《萬縣中草藥》)
2、治鼻衄,咯血,咳血,珍珠風30g。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82年)
3、治胃出血,珍珠楓、仙鶴草、藕節各15g。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4、治血崩,珍珠風根30g。水煎服。(《萬縣中草藥》)
5、治尿血,珍珠風、石韋各30g。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82年)
6、治跌傷筋骨痛,肌肉紅腫,珍珠楓全草搗爛,酒調,揉敷患處。(《湖南藥物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或浸酒。
外用:適量,搗敷;研末撒或調敷。
藥理作用
莖葉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現代套用
治療各種出血性疾病,跌打損傷,帶狀皰疹和蛇咬傷等。
炮製
採集加工:夏、秋季採收,切片曬乾或烘乾。
鑑別
藥材性狀:莖枝圓柱形,小枝有毛。葉多皺縮,灰棕色,完整者展平後呈卵狀長橢圓形至橢圓形,長7-18厘米,寬4-7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細鋸齒。上面有細毛,下面密被星狀柔毛,兩面有暗紅色細粒狀腺點;葉柄長1-2厘米。氣微,味淡。以葉多而完整、莖枝幼嫩者為佳。
形態特徵
植物紫珠,別名珍珠楓、菊盤花、米篩子《中國高等植物圖鑑》,鯉魚下子(浙江),爆竹柴(安徽),大葉鴉鵲飯(江西),大葉斑鳩米(廣西),白木姜(貴州)。灌木,高1-2米。小枝、葉柄和花序均被粗糠狀星狀毛。單葉對生;葉柄長0.5-1厘米;葉片卵狀長圓形至橢圓形,長7-8厘米,寬4-10厘米,先端長漸尖至短尖,基部楔形,邊緣具細鋸齒,表面有短柔毛,背面密被星狀毛,兩面均密生暗紅色或紅色細粒狀腺點。聚傘花序寬3-4.5厘米,4-5次分歧,總花梗長約1厘米,苞片線形,細小;花萼4裂,長約1毫米,外被星狀毛和暗紅色腺點,萼齒鈍三角形;花冠先端4裂,紫紅色,長約3毫米,被星狀柔毛和暗紅色腺點;雄蕊4,長約6毫米,花葯橢圓形,藥隔有暗紅色腺點;子房有毛。果球形,熟時紫紅色,徑約2毫米。花期6-7月,果期8-11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00-2300米的林下、灌叢中或林緣。
相關論述
1、《草木便方》:“祛風勝濕,消積毒。治瘀血停滯,產後血氣悶痛。”
2、《分類草藥性》:“治風濕麻木,筋骨疼痛,婦人紅崩,白帶,月經不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