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傳》
如果不是因為生了
唐德宗李适,
唐代宗李豫年輕時候的侍妾沈氏無疑會像李豫其他的侍妾一樣被歷史的煙塵所湮沒。因為生了一個皇帝兒子,又被曾孫(
唐憲宗)追贈為睿真皇后,《
舊唐書》、《
新唐書》才給沈氏立了傳。
儘管如此,這個傳更像一個流水帳,通篇竟沒有一字涉及到沈氏的音容笑貌、言行舉止;沈氏給我們這些後人的印象,就像一個跑龍套的古人,無半點自己的鮮明特徵。如唐德宗在歷史上以猜忌多疑著稱,卻很少有人去考慮他的這種性格的形成和他的母親有沒有關係。很難想像沈氏遭背叛遭遺棄的命運就對唐德宗一點影響都沒有?如果沈氏沒有失蹤,唐德宗是不是還會那么猜忌大臣,寵信宦官,而大唐的歷史會不會就此改寫?只可惜歷史不能假設。
史籍記載:
代宗睿真皇后沈氏,吳興人,世為冠族。父易直,秘書監。開元末,以良家子選入東宮,賜太子男廣平王。天寶元年,生德宗皇帝。祿山之亂,玄宗幸蜀,諸王、妃、主從幸不及者,多陷於賊,後被拘於東都掖庭。及代宗破賊,收東都,見之,留於宮中,方經略北征,未暇迎歸長安。俄而史思明再陷河洛。及朝義敗,復收東都,失後所在,莫測存亡。代宗遣使求訪,十餘年寂無所聞。德宗即位,下詔曰:“王者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則事天莫先於嚴父,事地莫盛於尊親。朕恭承天命,以主社稷,執珪璧以事上帝,祖宗克配,園寢永終。而內朝虛位,闕問安之禮,銜悲內惻,憂戀終歲。思欲歷舟車之路,以聽求音問,而主茲重器,莫匪深哀。是用仰稽舊儀,敬崇大號,舉茲禮命,式遵前典。宜令公卿大夫稽度前訓,上皇太后尊號。”
憲宗即位。年九月,禮儀使奏:“太后沈氏厭代登真,於今二十七載,大行皇帝至孝惟深,哀思罔極。建中之初,已發明詔,舟車所至,靡不周遍,歲月滋深,迎訪理絕。按晉庾蔚之議,尋求三年之後,又俟中壽而服之。今參詳禮例,伏請以大行皇帝啟攢宮日,百官舉哀於肅章門內之正殿,先令有司造禕衣一副,發哀日令內官以禕衣置於幄。自後宮人朝夕上食,先啟告元陵,次告天地宗廟、昭德皇后廟。太皇太后謚冊,造神主,擇日祔於代宗廟。其禕衣備法駕奉迎於元陵祠,復置於代宗皇帝袞衣之右。便以發哀日為國忌。”詔如奏。其年十一月,冊謚曰睿真皇后,奉神主祔於代宗之室。
沈氏的出身
關於沈氏的出身,史書交待得很清楚,沈氏出身於湖州(
吳興)沈氏家族。在湖州一直流傳著一首歌謠:金鵝鳴,沈氏興,代代出公卿。從漢末經東晉南北朝到隋唐,沈氏家族文臣武將輩出。陳朝的兩個皇后、大詩人沈約、大學問家沈麟士、武則天時期的宰相沈君諒都出身於這個家族。可以說,沈氏家族雖然比不上當時的山東士族,但也是江東地區數一數二的名門望族。沈氏的曾祖父當過刺史,祖父當過庫部員外郎,父親沈易直當過秘書少監、秘書監(相當於今天的國家圖書館館長)。唐德宗李适有一次與大臣討論官員升遷時,就提到了自己外祖父,說外祖父當秘書少監十幾年而不得升遷。蔡東藩的《唐史演義》說沈氏小名叫珍珍,是李豫乳母和一個貧窮士子的女兒,與史實顯然不符。
沈氏的外表
沈氏是“以良家子選入東宮”的。按照
唐玄宗時期選宮女的標準,沈氏應是一個身材修長、皮膚白皙、眉清目秀的美女。
沈氏的才華
湖州沈氏家族不僅是官宦世家,而且在經學上的造詣首屈一指,出了好幾個經學大師。另外,史書上記載的幾個沈氏家族的女性,如兩個沈皇后、沈約的孫女沈阿滿等,都受過良好的文化教育,特別是沈阿滿,是南朝時期有名的女詩人。沈氏出身於這樣的文化世家,自是接受了良好的親職教育,具有一定的文才。另外,從沈氏曾為唐德宗削果脯而傷了手指以及唐德宗對母親的那種感情可以推斷,唐德宗小時候應和生母一直住在一起。唐德宗作為歷史上詩寫得最好的皇帝之一,與他母親的影響不能不說沒有一定的關係。
沈氏的宮廷地位
沈氏從來就不是李豫正式的妻子,即廣平王妃,下人對她的稱呼也不可能是什麼“王妃娘娘”,這一點是肯定的。她起初是和其它的“良家子”一起被選進宮中做太子
李亨的侍女或侍妾的,後來卻被太子送給了他的長子李豫。太子為什麼單單把沈氏送給他未婚的兒子,可能有兩個原因:一,皇太子的長子李豫當時恰恰到了可以結婚的年齡。沈氏不僅年紀與李豫相仿,並且人品、才貌都是當時入選宮女中的翹楚,自然被皇太子看作最佳人選;二、與沈氏的身世也有關係。李亨從被立為太子的那一天起,就一直處於朝不保夕的處境中。因此籠絡朝中大臣成了他保住太子地位的必要手段之一。沈氏的父親沈易直做秘書少監十幾年而不倒,說明他還是有一定的勢力。此外,沈氏作為江南士族的代表,幾百年結下來的姻親關係錯綜複雜,和沈氏聯姻,等於和江南士族集團結成姻親關係,為自己的太子身價又增加了一個籌碼。儘管在民間,這種由父親作主的結合,其實就是合法的正式的婚姻,但是在皇族,由於沒有得到皇帝
李隆基的正式誥命,沈氏仍然只是李豫的一個侍妾而已。五年後,
楊貴妃的姨侄女崔氏嫁給李豫時,李隆基不僅為崔氏舉辦了盛大的婚禮,而且頒發詔書封她為廣平王妃。而當時沈氏的兒子李适都已經五歲了。如果沒有後來安祿山造反的話,李豫的皇后理所當然的就是崔氏,而沈氏最多只能得到一個妃的封號而已。
沈氏和李豫的感情
不能不說沈氏和李豫沒有感情,沈氏是李豫第一個事實上的妻子,又為他生了一個兒子,沈氏失蹤後,李豫也曾派人尋訪,如果說李豫對沈氏一點感情都沒有,於情於理不合。但是沈氏沒有得到李豫的真心寵愛是確切無疑的。理由如下:一、沈氏和李豫於開元末年結合,到
天寶十四年分離,中間十五年,沈氏僅生下李适一人,而據史料記載,在這十多年間,李豫先後生下多子女;二、如果李豫對沈氏的愛非常濃,就沒有理由在長安淪陷前夕把沈氏留在長安。因為他既然能帶上和沈氏住在一起的李适,就能帶上沈氏;三、李豫收復洛陽後,如果他對沈氏真的有感情,就應該立即送沈氏回長安和兒子團聚(沈氏也有可能提出這個要求),而不是把沈氏仍然留在洛陽。事實上,在洛陽第二次淪陷前,李豫就已經回到長安,完全有時間接沈氏回宮;四、李豫當上皇帝後,對沈氏的娘家並沒有任何關照。沈氏家族的發達還是在李适當上皇帝的時候,所以李豫對沈氏並不像台灣電視連續劇《珍珠傳奇》中描寫的那樣至情至性,兩人的關係就是一個君主和一個地位無足輕重的妃嬪的關係而已。
沈氏的下落
沈氏失蹤,是發生在洛陽第二次淪陷的時候。史書記載,洛陽第二次淪陷時,當時的守將是李光弼。李光弼眼看洛陽不保,下令洛陽百姓以及上陽宮的宮女宦官轉移,最後落在叛軍手裡的洛陽其實是一座空城。作為皇太子(
李豫當時已經被立為太子)長子的生母,在母以子貴的宮廷里,那些宮女宦官在轉移過程中對沈氏一定採取了重點照顧的政策。沈氏被落下的機會微乎其微,因此沈氏極有可能在轉移過程中自動出走,而不是像世人猜測的那樣又落到叛軍手裡。至於沈氏為什麼要出走,你想想,如果你是沈氏,出身高貴,有才有貌,生了一個兒子後卻還是一個侍妾,並屢遭丈夫的拋棄,這樣的家,這樣的丈夫,不要也罷。沈氏離開洛陽後,最後去了哪兒,我覺得那些民間傳說不失為一個參考,如河北三皇山有關
沈珍珠的傳說。史載
唐代宗信佛,沈氏在和唐代宗的共同生活中,不可不受到到佛教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