玼,古漢字,指的是玉的斑點。事物的缺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玼
  • 外文名:cǐ,cī
  • 部首:王部
  • 筆畫:6劃
基本信息,古籍解釋,

基本信息

漢字:玼
拼音:cǐ,cī 聲母:c
部首:王部 部首筆畫:4筆
筆畫:6劃 總筆畫數:10筆
筆順:橫橫豎橫豎橫豎橫撇折
(1)
玉的斑點
玼,玉病。與疵通。――《正字通》
(2)
事物的缺點
夫立言無顯過之咎,明鏡無見玼之尤。――《後漢書》
鮮明的樣子
玼,玉色鮮也。――《說文》
玼兮玼兮,其之翟也。――《詩·鄘風·新台有玼》。毛傳:“玼,鮮盛貌。”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千禮切《韻會》《正韻》此禮切,𠀤音泚。《說文》玉色鮮也。引《詩》:新台有玼。◎按《詩·邶風》今本作泚。
又《正字通》凡物之鮮盛者皆曰玼。《詩·鄘風》玼兮玼兮,其之翟也。《傳》翟衣,夫人祭服,刻繒為翟雉形,釆畫之以為飾。玼者,言宣姜服飾之盛,如玉色也。
又與疵通。《後漢·黃憲傳》靡不服深遠去玼吝。《注》玼音此。說文曰:鮮色也。據此文當為疵。作玼者,古字通也。
又《集韻》此我切,音瑳。
又《廣韻》《正韻》雌氏切《集韻》淺氏切,𠀤音此。義𠀤同。
又《廣韻》疾移切《集韻》《韻會》才支切,𠀤音疵。《廣韻》玉病。
又《集韻》玉中石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