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析晶

玻璃析晶指由於玻璃的內能較同組成的晶體為高,所以玻璃處於介穩狀態,在一定條件下存在著自發地析出晶體的傾向,這種出現晶體的現象叫做析晶,又稱失透或反玻璃化。測定玻璃析晶性能就是指測定玻璃的析晶溫度範圍,上限和下限以及在該溫度範圍內玻璃的析晶程度,根據測定結果可以制定合理的溶制,成形和熱加工制度,從而避免析晶的產生,得到透明而理想的玻璃製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玻璃析晶
  • 又稱:失透或反玻璃化
  • 套用:科研單位用於分析測試玻璃等
  • 特點:引起光散射,降低玻璃的透光度
玻璃析晶的套用,透明玻璃製品,乳濁玻璃和微晶玻璃,實驗原理,

玻璃析晶的套用

玻璃析晶由於其獨特的性能而廣泛套用於工廠、學校、科研單位用於分析測試玻璃等非金屬材料的析晶性能對掌握其生產工藝,成形具有指導性作用。

透明玻璃製品

透明玻璃製品中有晶體存在時會引起光散射,降低玻璃的透光度光學均勻性

乳濁玻璃和微晶玻璃

在乳濁玻璃和微晶玻璃等的生產中,卻要使玻璃體內部結晶,而且要控制晶體的生成,使晶體數量和晶體顆粒的大小達到一定的要求才能滿足製品質量的要求。

實驗原理

一般從玻璃態中出現析晶,是在粘度為10~105帕秒(102~106泊)左右的溫度範圍(該玻璃系統液相線溫度以下)內進行的。根據塔曼(Tamman)理論,析晶主要決定於晶核形成速率(Kv)、晶核成長速度(Kg)以及熔體的粘度(η),同時與玻璃液在該溫度下的保溫時間有關。晶核形成速率是指在一定溫度下在單位時間內單位容積中所形成的晶核數目(個數/分鐘)。晶體成長速度是指在單位時間內晶體增長的直線長度(微米/分鐘)。晶核形成的最大速率(Kv, max)和長大的最大速度(Kg, max)分別在兩個不同的溫度範圍內出現,只有在兩者都較大的溫度下最易析晶。如圖18-1所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