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玫瑰我愛你:追尋上海老歌的前世今生

玫瑰玫瑰我愛你:追尋上海老歌的前世今生

《玫瑰玫瑰我愛你:追尋上海老歌的前世今生》對上海老歌進行了全方位的成因解析,對於相關重要人物(如:黎錦暉、陳歌辛、周璇、李香蘭、王人美等)的生平、作品以及音樂團體(如:明月歌舞社、梨花歌舞團等)的發展歷程、演出活動等,都做出了較全面的介紹與研究。《玫瑰玫瑰我愛你:追尋上海老歌的前世今生》中的歌譜是作者從8千餘首良莠混雜的上海老歌中選取其中的傳世精華,作者對每一首歌的創作背景、演唱者、發展情況等都做了較詳細的文字介紹,既有藝術價值又具史學價值。隨書附贈的兩張CD收錄了50首經典老歌的音響資料,便於讀者同時從視覺和聽覺上感受上海老歌的內涵與魅力。

基本介紹

  • 書名:玫瑰玫瑰我愛你:追尋上海老歌的前世今生
  • 作者:王勇 鮑靜
  • 出版日期:2012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52300604
  • 外文名:Tracing the Old Songs in Shanghai:1930s and 1940s
  • 出版社:上海音樂出版社,上海文藝音像電子出版社
  • 頁數:427頁
  • 開本:16
  • 品牌:上海音樂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玫瑰玫瑰我愛你:追尋上海老歌的前世今生》由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王勇,博士,上海音樂學院藝術管理系副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德國國家學術交流委員會(DAAD)學者、首位中德聯培音樂學博士;美國瓦爾帕萊索大學研究生院顧問理事會理事;上海市“浦江人才”;上海市“曙光學者”;上海市青聯委員;上海教育發展基金會事業發展部顧問;上海兒童基金會愛心大使;上海大劇院藝術評審委員會委員。專注於中國近現代音樂史與藝術管理、文化傳播專業的研究。近5年來,發表各類文論逾百萬字。承擔了教育部、上海市多個科研項目,著有《海上留聲——上海老歌縱橫談》(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資助項目)、《上海老歌1931—19499(中國唱片廠重點項目)、《我為中提狂——上海音樂學院中提琴半個世紀的隨想》(上海市教委第二期教育高地項目資助)、《一位新文化鬥士走上音樂學道路的足跡考析》(上海市重點學科項目資助)等專著。同時,他也是上海觀眾熟悉的一位節目主持人,自1990年起,先後在電台與電視台主持《古典音樂沙龍》、《時代立體聲》、《微笑調頻》、《歡樂蹦蹦跳》等節目,目前還兼職擔任《星期廣播音樂會》、《王博士音樂坊》等欄目的主持人,2008年獲得全國(專家獎)十佳音樂節目主持人獎項。他還擔任了廖昌永維也納金色大廳音樂會、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開幕式音樂會、小提琴協奏曲《梁祝》50年慶典活動、上海國際電影節開幕式、上海世博快樂全明星公益盛典等大型活動的主持人。近年來,他致力於高雅藝術的普及、推廣工作,在上海圖書館、東方講壇、大劇院藝術課堂、東方藝術中心、上海音樂廳、深圳音樂廳舉辦各類系列音樂講座逾百場,被譽為“主持人里最懂音樂,音樂人里最會主持”的上海普及高雅藝術的首席講師。

圖書目錄

自序
第一章中國流行歌曲的啟蒙——學堂樂歌
第二章中國流行音樂的鼻祖——黎錦暉以及“明月社”
第一節黎錦暉其人
第二節中國流行音樂的搖籃——明月社
第三節黎氏三朵花
第一代明月之星——黎明暉
標準美人明月來——徐來
明月甜姐茉莉心——黎莉莉
第四節明月社的其他主要演員
天王名 紅顏命——薛玲仙
歌舞青春兄妹情——嚴斐
出名門入大家——黎明健
滿場飛音一世戲——張帆
第三章上海的唱片工業與唱片文化
第一節上海唱片業的發端與世界唱片業的格局
Labansat與東方百代
20世紀初的世界唱片業格局
第二節舊上海三大唱片公司
EMI與上海百代唱片公司
RCA與上海勝利唱片公司
大中華唱片公司
第三節華人唱片第一人——周璇
第四節俊朗小生桃花郎——嚴華
第五節上海唱片業的金牌曲作者
黃埔出身黎派大家——黎錦光
青年才俊一代歌仙——陳歌辛
音專才俊跨界大家——劉雪庵
多才多藝歌壇票友——嚴個凡
一門錦繡佳作頻傳——嚴折西
天賦樂感滬港留聲——李厚襄
指揮創作多面全才——黃貽鈞
歌壇名家戲曲大師——劉如曾
第六節與唱片公司合作的左翼音樂家
百代掌門曲為心聲——任光
天涯四季樂壇領袖——賀綠汀
漁光之母巾幗英豪——安娥
左翼先驅國歌之父——聶耳
第七節學院派出身的唱片歌者
學藝哈佛音專泰斗——周淑安
美聲歌后響遏行雲——喻宜萱
桃李天下中國夜鶯——周小燕
名門閨秀閃耀天府——郎毓秀
第四章電台媒體對於流行音樂傳播所產生的助推力
第一節早期播音電台的蓬勃興起
第二節海上廣播“皇后”——白虹
第三節電台出道“銀嗓子”——姚莉
第四節自學成才的唱做大師——姚敏
第五節後期電台歌手——逸敏、梁萍
第五章歌為影增色影為歌添彩——老上海的電影音樂
第一節電影音樂概述
第二節漁光美人王——王人美
第三節秋水照伊人——龔秋霞
第四節雙面夜來香—李香蘭
第五節桃李艷妖姬——白光
第六節三笑送京娘——李麗華
第七節為影而歌聲形輝映之“三陳”
童星風範真才女——陳娟娟
孤島影后美雲裳——陳雲裳
南國乳燕小悲旦——陳燕燕
第八節影帝影后們的跨界作品
電影皇后化蝶舞——胡蝶
人生如戲奇公子——趙丹
古裝美人小女伶——袁美雲
東方笑星瘦皮猴——韓蘭根
第六章花都艷舞海上煙雲——大上海的歌舞廳
第一節“遠東第一樂府”的由來
第二節香格里拉之花腔美聲——歐陽飛鶯
第三節仙樂斯頭牌鼻音歌后——吳鶯音
第四節40年代後期的駐唱歌星
駐唱女王——張露
花腔高音——云云
上海小姐——張伊雯
東方爵士——黃飛然
第七章上海老歌的歷史意義
附錄上海老歌精選50首曲目

序言

《玫瑰玫瑰我愛你》是我國20世紀40年代初著名影片《天涯歌女》中的一首插曲。《天涯歌女》算是我國第一部大型歌唱片了,由上海電影先驅人物吳村編劇並執導,國泰影片公司出品,“金嗓子”周璇和當年影壇的“風流小生”白雲領銜主演。影片描寫了歌女小蘭(周璇飾)的悲慘流浪生活。片中共有9首插曲,其中以主題歌《漂泊吟》為代表的7首,由周璇親自演唱。姚莉和另一位歌星都傑參與了客串演出,扮演兩位歌女,姚莉演唱了插曲之一《玫瑰玫瑰我愛你》,都傑則演唱了《秋的懷念》。
《玫瑰玫瑰我愛你》由吳村作詞,陳歌辛作曲。這首歌不僅在華語地區風靡一時,而且在美國樂壇也曾有過很大影響,這是因為美國紅極一時的歌星Frank Laine曾經翻唱了這首歌曲的英文版《Rose Rose I Love You》,並且創下很高的唱片銷量,在1951年登上美國Billboard排行榜第三名的位置。因而,這也是第一首真正走出國門並爆紅過的上海老歌了。而這首歌的歌詞,我覺得正是對於上海老歌的真實寫照。
“玫瑰玫瑰最嬌美,玫瑰玫瑰最艷麗,長夏開在枝頭上,玫瑰玫瑰我愛你。”在今天,我想這確實代表了許多人對於上海老歌的感情。然而,玫瑰雖美,卻也有刺,在大風雨來臨之時,也難免不受傷害:“玫瑰玫瑰枝兒細,玫瑰玫瑰刺兒銳,今朝風雨來摧毀,傷了嫩枝和嬌蕊”,然而,“玫瑰玫瑰心兒堅,玫瑰玫瑰刺兒尖,來日風雨來摧毀,毀不了並蒂連理”。歷經歲月的磨練,上海老歌這朵美麗的玫瑰,在今天繼續綻放著。
認真算來,從1988年大學期間的學期論文——整理“黎錦暉年譜”開始,我關註上海老歌已經有24年了。在這將近四分之一個世紀裡,我聽過了很多歌,遇見了很多人,經過了很多事,讓我還感安慰的是,在不少同道的共同努力之下,今天老歌的研究已經初具規模,文獻材料的積累也有了不少收穫。在我呈上這本“舊瓶裝新酒”的新書時,有些人和事,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由於我的家庭背景原因,我與老歌的關係很近,所以,和許多爺爺奶奶輩的老歌相關人士都有著大量的接觸,在這些年中,我有許多機會向他們請教,傾聽他們講述當年的故事,這些都構成了我研究的第一手資料,而很多老人亦給我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回憶。
首先要聊到梁慧芳女士,她是黎錦暉先生的第三任太太。從我有記憶開始,她就是我們家的常客,我從小就喊她“黎家阿婆”。那還是文革年代,有很多的限制,但是黎家和王家的交往從來沒有停止過。這也就是為什麼在潛意識裡,我一直就認定黎錦暉是“好人”的原因吧。梁慧芳女士真是一位中國婦女吃苦耐勞的代表人物,她嫁給黎錦暉大約是1937年,只有18歲,正是黎先生落魄之時,而且之後,也從未有過真正“翻身”的日子,但她一直覺得自己嫁給“老夫子”沒錯,她愛“老夫子”黎錦暉。她為黎錦暉生了七八個孩子。七十歲之後,她去美國看望子女,那時子女的生活也都不富裕,她表示絕不增加孩子們的負擔,居然在美國還兼職打工,為別人照顧孩子補貼家用,這讓我們大為感慨。她的晚年一直保持著“自力更生”的態度,不要孩子同住照顧,一個人住在莘莊寓所,她對於這點頗為自豪,她甚至有些得意的告訴我,孩子們都有自己的事情,我一個人不是生活的很好嘛。一次我帶了些湖南的臘腸去,她念叨說,這是老夫子喜歡吃的,足見他們的感情之深。她八十歲以後,主要的生活內容就是整理黎錦暉的作品,她堅信,有一天老夫子會平反。她終於等到了那一天,李嵐清同志在一次講座的時候,特意請來了梁慧芳,當著她的面,介紹黎錦暉先生的作品。後來她告訴我,我這輩子該做的事情都做到了,我對老夫子可以有交代了。我想,愛情的力量是偉大的,不介乎年紀,九十高齡的老人心中,一樣有愛!
姚莉女士是我見到過的最幸福的老人,她的幸福,來源於她的心態,來源於她對於自我定位的一種豁達。2009年2月,我們專程去香港拜訪她,因她住在北角一帶,便約好在新光戲院門口碰頭。之前也略有按照早年姚莉灌唱的唱片封面小照去想像伊人今日模樣,她的照片不多,總是面容清朗、笑貌甜美,是文靜可人的上海閨秀作派。然而歲月雕琢豈是凡人預料得出,所以在北角糖水道街邊看見姚莉女士的瞬間,仍然是暗自驚詫的:並非是美人遲暮的那種驚詫,只是無法讓思維即刻跨越60年的距離去重新認識我曾在書本、文字和唱片裡熟識的陌生人。她知道按照輩分,王人美是我的姑奶奶,所以一開口就說,當年我們都是王人美的影迷呢,我們可是看著她的電影,聽著她的歌長大的。我要喊她姚莉奶奶,她說這可不敢當,一來一去,居然最後我也隨著香港老歌迷們的稱呼,喊她一聲“姚莉姐”,這可真是亂了輩分。隨後,只要我去香港,就會給她電話,約她出來一起喝茶吃點心,她也很樂意跟我聊天,說說過去的朋友,過去的故事。她從不把自己當歌星,她說那是已經過去多年的事情了,當年她退出歌壇的原因是因為錄音技術的革新,要求分軌錄音,因而她不能和BAND有交流,不能共同激發火花,所以,她只能夠放棄,這是一個對於自己的藝術多執著的歌星。每次我拿著自己的新作帶去給她的時候,她總是很津津有味的閱讀,不管是不是寫她的。最近她在歌迷朋友的幫助下,把自己唱過的一些佳作整理成CD集,她並不希望這些老歌隨風逝去。她給我的感覺始終很年輕,我想,這是因為她愛藝術,愛生活,所以,她不老!
同樣具有活力的另一位老人是鄭德仁先生。他也是位傳奇人物,今年加入“90後”的隊伍。然而作為一位年過九旬的老人,他依然活躍在舞台上。他從小愛好音樂,從“玩票”開始,後來考進了上海國立音專,專業學習貝司大提琴。後來的跨界音樂生涯確實傳奇,他一邊加入了傑米·金的爵士大樂隊,在仙樂斯舞廳打工,而另一邊,他又考入了上海工部局交響樂團,在這個亞洲歷史最長的交響樂團中擔任樂手,他將這兩份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條,雙份收入讓他擔起了沉重的家庭負擔。新中國成立後,他在上海交響樂團擔任貝司大提琴首席,又在上海音樂學院擔任教授,上海音樂學院的貝司大提琴專業學科,就是在他手上被建立起來的。退休後,他喊上了一幫老朋友繼續玩爵士,籌建了和平飯店的老年爵士樂隊。我多次與他合作,探索上海老歌在今天的表現方式的拓展可能性。老先生不僅學會了在家裡用電腦編配音樂,而且還非常樂意參加現場演出。這本書的首發式,我把它定在了2012年的9月9日,當晚,我邀請老先生一起為大家呈上一台老歌演唱會,我解說,他指揮。我戲稱他是上海老歌的“活化石”,他絲毫不介意這個稱呼,他對我說,有你這樣的年輕人願意讓化石活過來,我很高興,我們一起努力。心中有夢,會讓人執著,鄭德仁先生心中,始終有著關於老歌的一段夢。
我給上海老歌定的範疇是20—40年代在上海創作、演出、錄製的各類歌曲,所以,它就不僅僅限於流行歌曲,於是,我們熟悉的一些嚴肅音樂的大師級藝術家們便也與上海老歌搭上了關係。我經常會與周小燕先生聊起老歌的故事,她的《長城謠》、《紅豆詞》、《柳條長》都被我收入《上海老歌1931—1949》那套CD集裡。當我帶著這些錄音去她家時,她很認真的一首一首聽下來,我關注過她的表情,有的時候會微微點頭,有的時候則一臉嚴肅。後來,她很仔細的跟我聊過她對當時這些錄音的看法,儘管事過多年,但一位嚴肅的音樂家,對於自己的作品始終都會嚴肅對待,我想有時間的時候,我會另外再撰文記述這段故事。周先生對於今天我們重唱老歌非常認真,她始終覺得那是一段值得珍視的文化歷史,今天我們應該很嚴肅地再度創作它。在我院一位老師舉辦老歌演唱會時,周先生對於她的衣著、颱風都給予了詳細的意見,甚至在演出中場休息時,還讓我轉告對於一些歌曲處理的建議,希望下半場更成功。
無獨有偶,2009年,我去成都看望郎毓秀先生時,她也是先認真地聆聽了自己當年的錄音,然後對於那段歷史也是津津樂道,話匣子一打開,就聊了四個多鐘頭。回上海後,我們還通電話。很遺憾,前不久郎先生仙逝,但一曲《西湖春曉》依然經常縈繞耳畔。
在這個領域的研究中,使我受益最多的有兩位良師,一位是我多年的恩師陳聆群教授,我的大部分研究,可以說,是直接繼承了他的史學觀一一在中國近現代音樂史的研究中,史料為先,沒有史料的支撐,所有的體系、主義、思想都是空談。對於西方音樂的研究,由於史料的充足,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尤具可能性。但是,在中國近現代音樂史研究上,有大量的史料空白之處,不先把它填滿,何來研究。這些年,我能夠有動力、有耐力地去聆聽甄別了幾千首上海老歌錄音,收集了大量的老歌曲譜,這都與陳先生的教誨分不開。今年他八十掛零,我想此書的出版,也正是賀壽的一份最好禮物。
還有一位是山東的孫繼南教授,他是黎錦暉的研究專家,在我還是學生的時候,曾幫他收集過黎先生的歌譜,他一直念念不忘,對於後學晚輩的我,頗有一種受寵若驚的感覺。1992年的中國音樂史學會揚州會議上,他看了我提交的關於黎錦暉“黃色歌曲”的研究論文後,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你們年輕人的思想更為開放,看了你的論文,也給了我很多啟發,這方面的研究,我希望你繼續下去,不要放棄。後來,我們成為了老歌研究上的忘年交,至今還經常郵件交流心得。 我還有幾位研究中的摯友。第一位是香港的黃奇智先生,他可以算是第一位系統整理老歌的前輩了,他的那本時代曲一出,確實激勵了很多人的研究,我確實是在他的成果激勵下才開始重新撿起了老歌的課題的。後來,我擔任執行主編出版了《上海老歌1931—1949》,這讓他也很興奮。我們倆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見面,是2009年2月,在香港銅鑼灣的花園餐廳。那是姚莉姐安排的,我們見面後那種相見恨晚的感覺油然而生。由於大家都做此項研究工作多年,所以很開門見山地談到了今後的研究方向,並很快達成一致,我們應該做一本《華語流行音樂史》,它從上個世紀20年代的上海開始,然後涉及兩岸三地不同時期的發展,進而到華語地區的流行音樂狀況,需要幾位學者共同研究。我們碰頭的時間不長,因為我要趕去機場,而他和姚莉姐要去參加張露的追思會。我們約定隨後有時間再落實細節。誰知道就此成為訣別,第二年,黃奇智先生癌症復發,他知道治癒無望之時,居然要求醫生準許其出院回家一周,為了整理家中的種種資料,最後將其全部捐給了香港電影博物館。並囑咐其學生,在他死後,骨灰撒人大海;由於身邊已無親人,他決定將名下房產變賣後,捐給香港大學,設立獎學金;此外不發訃告告知親朋好友。所以,我竟是在他去世後三個多月才得到的訊息。
第二位是陳鋼先生,誰第一個提出“上海老歌”這個詞,無法考證,因為口說無憑。但第一個將“上海老歌”用於出版物的,應該是著名的作曲家陳鋼先生,他其實也是一位老歌傳人,因為他的父親是比他還有名的作曲家陳歌辛先生,《玫瑰玫瑰我愛你》、《夜上海》都是出自他的手筆。2002年,陳鋼先生主編的《上海老歌名典》出版問世了,他很得意地告訴我,上海老歌這個詞用得好吧,它迴避了很多,也涵蓋了很多,我完全同意他的說法。當我擔任執行主編,花費了7年時間,為中國唱片廠上海公司整理了400首30—40年代的歌曲,並附上了近四十萬字的文字說明之後,我給這套出版物起的名稱是《上海老歌1931—1949》。於是我也很得意地問陳鋼先生,你覺得怎么樣?他笑答:我們是姊妹篇。按照輩份,我要喊他大伯,因為他是我父母的師兄。但是,在老歌研究中,他又是我的忘年交,我們的研究相互促進,相互推動。
第三位是新加坡的李寧國先生。這是一位讓我感動的人。他原本有著良好的工作,較高的收入,但是自從他迷上老歌修復的那一天開始,他就準備好過清貧的日子了。他的老唱片修復技術,是目前我們這個圈子中公認最好的。他從一個純外行,發展到技術上的行家裡手,其中要花多少工夫,只有他自己才清楚。記得十多年前,他異想天開的運用保全監聽的設備和手段開始修復老歌,在逐步摸索之後,修復水平越來越高。他還把當時健在的一批老歌星們請去新加坡,這是難得的一次大聚會。後來,他出了不少張老的黑膠唱片修復版,原本指望可以進入一個良性的循環,但是這些年,盜版猖獗,所以,他的修復工作變得異常辛苦,然而他執著不斷。我去新加坡,他還帶我拜訪了云云女士,這位《三輪車上的小姐》的首唱歌手,很認真地對我們說,遇見你們這些喜歡老歌的人,也是我們的幸運啊。我想這句話我要與寧國兄共勉,無論多苦多艱難,我們要把自己的事業繼續下去……
2012年8月20日,我去洛杉磯拜訪黎氏八兄弟中碩果僅存的黎錦揚先生,按照輩分,我喊他八爺爺,他已經97歲高齡,但身體健朗,思路清晰。他的小說《花鼓歌》曾經被改編成百老匯知名的音樂劇,後來改拍電影之後,又捧回了3座奧斯卡,所以老人在美國文藝圈內很有知名度。他送了一張《花鼓歌》的DVD給我,我則把《上海老歌縱橫談》送他指正。當晚我連夜看完了錄像,很受鼓舞。誰知第二天下午,老人給我電話,說昨晚讀我的書,一夜未眠,讓他沉浸在往事中,他請我回國前一定再去看他一次,他有些話想對我說。8月26日深夜十一點半,我從外地驅車回到洛杉磯,再次來到他家,他捧出了6部新近創作的音樂劇的劇本,對我說,我的作品在美國演了很多年,我希望這些本子有機會在上海被創作成音樂劇,並在上海首演。我看了你的書,你對我們黎家,比我都了解,或許你能夠幫我完成心愿。我理解,老人在美國生活了近七十年,但他依然有著深深的故土情結。我慎重地接下6部腳本,我知道它們的份量。
老歌的故事講不完,研究老歌的故事也講不完。老歌太美麗,它就是一朵玫瑰花,儘管它有刺,接近它,可能會受傷,但是“心的誓約,新的情意,聖潔的光輝照大地”。我想,作為一名老歌的研究者,儘管遇到過很多的障礙、困難,但是,我熱愛它,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我身邊也有一大批朋友開始了解老歌,喜歡老歌,我的朋友學生中也有一些跟我一起踏上了研究老歌、推廣老歌的道路,鮑靜、李拉、肖陽、馮金晶、成晨、陳弦弦、周業飛……
玫瑰玫瑰我愛你!
王勇
2012年7月31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