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鴻章(建湖籍革命烈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鴻章(1887—1945)出生於今建湖縣建陽鎮瓦瓷村陳家圩(後遷居鄰村湖成村的陳家墩),自幼家貧,常常跟著父輩打獵,練成了一手“槍響麻雀落”的好槍法。抗戰開始後,他積極回響黨的抗日救亡號召,於1941年春參加了地方模範班,曾在半里路外打了兩槍,把匪船桅子上的“鈴鐺米子”打得粉碎,嚇得頑匪棄船逃跑。建陽立縣後,一區區委任命王鴻章為湖豐鄉民兵中隊長。王還動員大兒子王傳志、媳婦祁東寶,二兒子王傳中,三兒子王傳愛,侄子王傳樹、王傳亮、王傳如等參加民兵,並經常向他們傳授槍法,使他們都學得一手“絕招”。該中隊共21名戰士,王氏家族成員幾乎占了一半,故有“王家將”、“父子兵”之稱。1943年秋,建陽縣授予王鴻章“抗日英雄”光榮稱號,並獎給小馬槍一支;至1945年春,又推選他為鹽阜地區首屆民兵代表大會的代表,會上,黃克誠師長向代表們介紹,王鴻章總計擊斃了23名日寇,78名偽軍。1945年5月25日,在一次激烈的戰鬥中被包圍,王鴻章先後擊斃7個敵人。最後,他用僅剩的一顆子彈,射進了自己的胸膛。敵人殘忍地將烈士的頭顱割下來,掛在大橋上示眾,把他的屍體開膛以後,澆上煤油焚燒。同年6月10日建陽縣委在湖豐鄉召開有兩千多人參加的追悼大會,並在其故鄉為王鴻章烈士建立了烈士墓,如今烈士墓已成建湖縣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鴻章
  • 出生日期:1887年
  • 逝世日期:1945年
  • 出生地建湖縣建陽鎮瓦瓷村陳家圩
人物簡介,英勇犧牲,後世傳人,

人物簡介

抗日戰爭時期,建陽北鄉活躍著一支令日偽聞風喪膽的地方抗日武裝,這就是以“神槍手”王鴻章為首的建陽縣一區湖豐鄉民兵中隊。中隊里有王鴻章三個兒子、三個侄子,還有他的兒媳祁東寶。當地人都稱這支主要由王氏家族成員組成的抗日隊伍為“王家軍”。
王鴻章(1887—1945)出生於今建湖縣建陽鎮瓦瓷村陳家圩(後遷居鄰村湖成村的陳家墩),自幼家貧,常常背著獵槍跟著父輩四出打獵,因此,練成了一手“槍響麻雀落”的好槍法。抗戰開始後,他見城裡日偽軍經常下鄉姦淫燒殺,無惡不作,肺都氣炸了。為報仇雪恥,他積極回響黨的抗日救亡號召,於1941年春參加了地方模範班,曾在半里路外打了兩槍,把從盪西來當地搶劫的兩條匪船,桅子上的“鈴鐺米子”打得粉碎,嚇得頑匪棄船逃跑。當年秋,建陽立縣後,一區區委任命王鴻章為湖豐鄉民兵中隊長。王還動員大兒子王傳志、媳婦祁東寶,二兒子王傳中,三兒子王傳愛,侄子王傳樹、王傳亮、王傳如等參加民兵,並經常向他們傳授槍法,使他們都學得一手“絕招”。該中隊共21名戰士,王氏家族成員幾乎占了一半,故有“王家將”、“父子兵”之稱。
王鴻章不但槍法高超,而且英勇善戰,威震敵膽。1942年,清明節那天,湖垛日偽軍到建陽北鄉的廖家墩一帶掃蕩。王鴻章聞訊後,立即帶領民兵埋伏在郝莊橋口,待敵人靠近時,他只打了三發子彈就擊斃了3個敵人,嚇得其餘日偽軍不敢露頭,只好從民眾房屋的山頭上打了洞,爬到河邊,沿河坎溜走。同年4月14日,湖垛據點裡的鬼子在小隊長木木田的帶領下,到建陽北鄉掃蕩。他們來到楊家小圈子,一個日軍小頭目爬上民房屋頂,舉著望遠鏡四面瞭望。王鴻章隱蔽在村外一棵榆樹下,對準那傢伙的腦袋,“叭”地就是一槍。那個小頭目的腦袋和望遠鏡一起應聲四分五裂。敵人大驚失色,慌忙胡亂放了幾炮,落荒而逃。回到巢穴,木木田驚魂未定,連聲說:“湖豐鄉的土八路,大大的厲害!”同年4月15日湖垛偽軍支隊長王志良帶領偽軍到湖豐鄉掃蕩,遭到了湖豐鄉民兵中隊的伏擊,王志良被王鴻章一槍擊斃,其餘的偽軍都當了俘虜。當時在盪西二十九支隊當頑匪的王志良有關親戚得知此事後,乘機報復,放火燒毀了王鴻章家的房子和車篷,並綁走了他的父母,企圖脅迫王鴻章不再當民兵。而王鴻章卻全然不顧,反而更加增強了抗日的決心,在區委、區政府的支持下,先後抓起30多個頑匪的家屬當人質,迫使對方不得不放回王鴻章的父母。1943年6月,日偽一部來建陽鎮設據點,建崗樓,妄想長期占領。王鴻章趁敵人立足未穩,率民兵中隊採取“麻雀戰術”奇襲敵人,使敵人提心弔膽,寢食難安,沒幾天就灰溜溜地撤走了。
抗戰期間,建陽北鄉是鹽阜區黨委和建陽縣委活動的中心,為了保衛根據地,保衛抗日民主政權,王鴻章在縣、區武裝的配合下,狠狠打擊了來犯敵人,嚇得敵人以後不敢輕易下來掃蕩,故享有“鐵打的建陽北鄉”稱譽。王鴻章和他的“王家軍”屢立戰功,1943年秋,建陽縣授予王鴻章“抗日英雄”光榮稱號,並獎給小馬槍一支;1944年夏,組織上為照顧他腿患關節炎,行動不便,特獎給他毛驢一頭,讓他騎驢指揮作戰;1945年春,又推選他為鹽阜地區首屆民兵代表大會的代表,會上,黃克誠師長向代表們介紹,他就是建陽縣“神槍手”、抗日英雄王鴻章。他那彩花穗子有著特殊的含義,23根紅絲線是表示他擊斃了23名日寇;78根黃絲線是表示他已殲滅78名偽軍。

英勇犧牲

1945年5月25日,在一次激烈的戰鬥中,為了避敵鋒芒,王鴻章主動斷後,掩護部隊撤退。他孤身一人,在五區的女兒河畔,而對一百多武裝的豺狼,毫無懼色。戰鬥打響了,王鴻章一連三槍擊斃三個敵人,一下子把敵人的氣焰壓了下去。王鴻章又是一槍將敵酋的棉衣打開了花,嚇得他立即縮下龜頭,臥伏在地。他邊打邊撤,不幸腿部中彈,倒在花園橋南的墳地里。敵人從四面八方圍上來,卻無一人,敢近他的藏身之地。偽諜報隊長孫某(抗戰勝利後歸案伏法)發現對方是王鴻章)並知其身份,便繞至墳堆後面,一槍擊中王的腹部。這時,敵人像潮水般從四面八方包圍上來。王鴻章一見,忍著劇痛,又打死了幾個敵人。此日,王鴻章先後擊斃7個敵人。最後,他用僅剩的一顆子彈,射進了自己的胸膛,為了祖國的解放,為了人民的安寧,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敵人殘忍地將烈士的頭顱割下來,掛在大橋上示眾,把他的屍體開膛以後,澆上煤油焚燒。同年6月10日建陽縣委在湖豐鄉召開有兩千多人參加的追悼大會,並在其故鄉為王鴻章烈士建立了烈士墓,如今烈士墓已成建湖縣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後世傳人

全國解放後,王鴻章的長子王傳志、次子王傳中,根據黨的需要,攜妻帶子,分別參加開闢新“新疆”和建設大“上海”,並在那裡紮根。三子王傳愛一直堅守在當年父親流血的這塊土地上,曾擔任本地鄉、村治保主任、民兵中隊長(營長)。如今,王鴻章的三個兒子均已過世。在新疆、上海的兩房,三個孫子和兩個曾孫都戰鬥在工業戰線上,並多次被評為“模範家庭”和“光榮人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