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集成

王集成

王集成(1907年—1983年5月11日),原名王富堂,上杭縣才溪人。1930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983年5月11日,在北京逝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集成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籍貫:上杭縣才溪 
  • 出生日期:1907年
  • 逝世日期:1983年5月11日
  •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人物履歷,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建國以後,所獲榮譽,人物評價,

人物履歷

土地革命時期

1929年7月,參加才溪農民暴動,後任鄉蘇維埃政府山林調查員。同年冬,參加上杭赤衛軍第十三大隊任運輸員、宣傳員。
1930年2月,被編入紅十二軍二縱隊五支隊任宣傳員。同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0月,在攻打湖南文家市戰鬥中,勇敢救護傷員,受上級表彰。
歷任紅四軍十二師三十五團四連指導員、紅十二師三十五團一連指導員兼肅反委員會主任、紅十一師三十一團一連指導員、紅一軍團直屬隊總支部書記。
轉戰於閩山贛水之間。參加了中央蘇區第一至五次反“圍剿”戰爭,在戰鬥中曾光榮負傷。
二萬五千里長征中,王集成擔任紅一軍團二師六團政委。
1935年24年1月,強渡烏江後,在中央直屬縱隊司令員劉伯承指揮下,六團勝利智取遵義城,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著名的遵義會議創造了條件,受到黨中央的表揚。同年6月後,任軍團政治部巡視主任、紅十五軍團二二四團政委、七十五師政治部主任。
到達陝北後,參加過直羅鎮、山城堡等戰鬥以及在甘肅會寧的紅軍一、二、四方面軍三大主力會師。
1937年1月,進入延安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學習。

抗日戰爭時期

抗日戰爭開始,受黨的派遣,從延安出發,繞道香港,回到閩西遊擊根據地。任閩粵贛軍區政治部主任,協助張鼎丞改編閩西南遊擊隊為新四軍二支隊,並任政治部主任。
1938年3月1日,率隊從龍巖出發,開赴蘇皖抗日前線。4月,在江蘇衛岡首戰日軍,殲滅敵人整個聯隊之大半,繳獲大批武器彈藥。9月,在大官圩又親自組建百餘人的武裝力量二支隊特務大隊。
1940年1月,任中共江北工作委員會書記,領導工委僅用3個月時間,完成了“擴軍三千,籌款十萬”和整頓游擊隊的任務,並任江北游擊縱隊政治部主任。
1943年2月,任新四軍七師政治部副主任兼組織部長。10月,兼任沿江支隊政委、地委書記,後任七師政治部主任。率部多次進行反掃蕩、反摩擦的戰鬥。同時參加了開闢淮南抗日根據地皖中抗日根據地的戰鬥。

解放戰爭時期

1945年10月,任新四軍野戰縱隊政治部主任,率部北上山東,參加界河等戰役。
1946年4月,調任華中軍區新一師副政委,參加了蘇中“七戰七捷”等戰役。
1947年1月,山東野戰軍華中野戰軍改編為華東野戰軍,任華東野戰軍第四縱隊政委。
1949年3月,任山東軍區政治部主任。
參加了萊蕪、孟良崮、濟南、淮海等戰役。

建國以後

1950年1月,調任華東航空處政委兼黨委書記。2月,任上海防空軍政治部主任。4月,任華東空軍政委兼黨委書記,負責抓空軍基地建設。
1957年1月,任鐵道兵副政委,結合部隊特點,提出了鐵道兵政治工作的要求,發揚了“以艱苦為榮,勞動為榮”的革命精神,為鐵道兵建設和完成戰備、施工任務,作出了貢獻。
“文化大革命”期間,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誣陷和迫害,在艱苦困難中,他堅信黨的領導,堅信革命事業必定勝利,對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進行了堅決鬥爭。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後,落實政策回北京安置。
1983年5月11日,在北京逝世。

所獲榮譽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是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

人物評價

王集成同志馳騁沙場,作戰勇敢,指揮沉著,戰功卓著。他幾十年如一日,勤勤懇懇為人民服務,任勞任怨為黨工作。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