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山東省軍區(山東軍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山東省軍區

山東軍區一般指本詞條

中國人民解放軍山東省軍區隸屬中央軍委國防動員部建制,為正軍級單位,管轄範圍為山東省,是山東省的軍事領導指揮機關,同時是中國共產黨山東省委員會的軍事工作部門和山東省人民政府的兵役工作機構,受軍委國防動員部和山東省黨委、政府雙重領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山東省軍區
  • 簡稱:山東省軍區
  • 成立時間:1961年7月24日
  • 沿革1:山東軍區
  • 沿革2:濟南軍區兼山東軍區
  • 沿革3:山東省軍區
  • 級別正軍級
  • 隸屬中央軍委國防動員部
  • 駐地濟南市
歷史沿革,八路軍游擊支隊,成立山東縱隊,組建八路軍第一縱隊,多期整軍,山東軍區成立,新的山東軍區,軍區英烈,組織編制,軍區機關,所轄軍事建制,歷任司令員,現任領導人,

歷史沿革

八路軍游擊支隊

1937年10月,日軍鐵蹄踏進山東。國民黨第三集團軍總司令兼山東省政府主席韓復榘,在黃河以北稍事抵抗,即率10萬大軍南逃。中共山東省委遵照中共中央關於發展抗日武裝、開展敵後游擊戰爭、建立抗日根據地的指示,在中共中央、北方局派來的洪濤、廖容標、韓明柱等紅軍幹部協助下,在山東各地發動了聲勢浩大的抗日武裝起義。省委直接領導了泰安徂徠山武裝起義,創建了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游擊第四支隊。省委派遣人員或各地黨組織先後發動了冀魯邊、魯西北、天福山、黑鐵山、魯東、泰西、魯東南、魯南、湖西等起義,創建了一批八路軍游擊支隊。新誕生的八路軍山東部隊一邊整頓訓練,一邊向敵人出擊,在魯中、魯南、魯東南、膠東、清河、冀魯邊、魯西北、泰西、湖西等地創建了抗日游擊根據地。

成立山東縱隊

經過1938年一年的艱苦鬥爭,山東黨組織領導的抗日武裝力量有了很大發展。為加強對山東各地武裝起義部隊的領導,中共中央軍委和八路軍總部決定成立八路軍山東縱隊。1938年8月,中共中央派黎玉、張經武率抗大、陝北公學畢業學員和一部分紅軍幹部、原白區工作幹部近200人到山東工作。12月27日,八路軍山東縱隊在沂水縣王莊宣布成立,張經武任指揮,黎玉任政治委員,江華任政治部主任,王彬任參謀長。山東縱隊統一領導山東各抗日起義部隊(不包括八路軍第一一五師、第一二九師領導的冀魯邊區和魯西地區),所屬基幹部隊統一編為10個支隊及3個團,共2.45萬人,另有地方武裝1萬餘人。八路軍山東縱隊的成立,標誌著山東人民抗日起義武裝已由若干分散的游擊隊,成為在戰略上統一指揮的游擊兵團。
為增強山東抗日游擊戰爭的骨幹力量,從1938年開始,中共中央軍委和八路軍總部陸續派八路軍主力部隊入魯。7月,八路軍第一一五師第五支隊和第一二九師津浦支隊進入魯北的樂陵、寧津;9月,第一一五師政治部副主任兼三四三旅政委肖華率部加強冀魯邊;12月,第一一五師六八五團抵達湖西地區,第一一五師三四四旅六八七團、六八八團各一部進入魯西南,第一二九師師部率第三八六旅主力和先遣支隊一部,進入冀南、魯西北;1939年3月,第一一五師師部率三四三旅六八六團進入山東;5月,第一一五師獨立支隊進入山東。到1940年7月,八路軍第一一五師師部、第三四三旅全部及三四四旅一部,全部抵達山東和冀魯豫邊區。第一一五師作戰區域為魯西、魯南、湖西、冀魯邊、冀魯豫邊、魯東南;第一二九師活動於魯西北;山東縱隊活動於魯中、魯東南、清河、膠東、蘇皖邊。

組建八路軍第一縱隊

1939年4月,中共中央決定派徐向前朱瑞入魯組織八路軍第一縱隊,統一指揮山東與冀魯邊區、蘇北等地區的八路軍第一一五師、山東縱隊等武裝。6月,徐向前、朱瑞抵達魯南,8月1日通電就職。司令員徐向前,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朱瑞,參謀處長羅舜初。10月中旬,山東縱隊指揮張經武赴延安開會後,第一縱隊與山東縱隊合署辦公,組成統一指揮機構。1940年6月,徐向前由沂水縣青駝寺赴延安,第一縱隊番號撤銷(對外沿用到1941年1月)。

多期整軍

1939年至1940年間,第一一五師和山東縱隊進行了多期整軍。
1940年冬,第一一五師編為7個教導旅,共有7萬餘人。第一旅活動在蘇魯豫皖邊區,第二旅活動於魯南、魯東南,第三旅活動於魯西,第四旅活動於湖西,第五旅活動於魯南郯馬地區,第六旅活動於冀魯邊區,第七旅活動於魯西南。
1940年9月,山東縱隊進行第四期整軍,部隊編為4個旅、4個支隊和兩個直屬特務團,共5.4萬餘人。第一旅和第四支隊、蒙山支隊、蒙南支隊,活動於魯中,第二旅活動於魯東南,第三旅活動於清河,第五旅及第五支隊活動於膠東。通過整軍,增強了內外團結,進一步建立健全了政治工作制度,提高了戰鬥力,促進了部隊的發展。

山東軍區成立

1941年8月,中共中央軍委決定山東縱隊歸第一一五師指揮。1942年1月20日,中央軍委指示“將山東縱隊司政機關改為山東軍區司政機關,所屬部隊劃為地方軍。第一一五師統一指揮山東軍區所屬部隊”。但是,由於山東黨的領導人沒有貫徹執行中央軍委上述指示,因而統一軍事指揮問題久拖未決,嚴重影響著對敵鬥爭的開展。1942年3月,劉少奇到山東視察工作、解決問題時決定,山東縱隊司令部與第一一五師師部合署辦公。8月1日,山東縱隊在沂蒙正式改為山東軍區,政委黎玉,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王建安,政治部主任江華。山東軍區轄魯中、魯南、清河、膠東軍區,濱海獨立軍分區,第五旅。

新的山東軍區

1942年9月,中共中央發出《關於統一抗日根據地黨的領導及調整各組織間關係的決定》。1943年3月,第一一五師與山東軍區合併,組成新的山東軍區,保留第一一五師番號。第一一五師、山東軍區所屬各旅、支隊番號撤銷,旅、支隊機關和軍區、軍分區合併,主力部隊地方化。部隊整編為13個兵員充實、領導堅強的主力團,其餘編為地方武裝。從此,山東抗日根據地在戰略方針、軍事建設、部隊指揮等方面,達到了完全的統一,克服了過去在軍事指揮上主力與地方武裝關係上長期存在的不統一、不協調的現象。新的山東軍區轄魯中、魯南、濱海、膠東、清河、冀魯邊6個軍區。1944年1月,清河、冀魯邊兩軍區合併為渤海軍區。1944年7月至1945年6月,偽軍反正部隊編成4個獨立旅。
新的山東軍區暨第一一五師,由羅榮桓任司令員、代理師長、政治委員,黎玉任副政委,肖華任政治部主任,李作鵬任參謀處長,呂麟、周賢分任供給部部長、政委,白備伍谷廣善分任衛生部部長、政委。
下轄軍區
魯中軍區司令員王建安,政委羅舜初,轄5個軍分區、3個直屬團;
魯南軍區司令員張光中,政委王麓水傅秋濤,轄3個軍分區;
濱海軍區司令員陳士榘,政委符竹庭、唐亮,先後轄3個軍分區、1個支隊和6個團;
膠東軍區司令員許世友,政委林浩,先後轄5個軍分區、1個海軍支隊和6個團;
清河軍區司令員楊國夫,政委景曉村,轄4個軍分區和1個直屬團;
冀魯邊軍區司令員邢仁甫(後叛變投敵)、黃驊周貫五,政委王卓如周貫五,轄3個軍分區、1個團、1個支隊。
渤海軍區司令員楊國夫,政委景曉村,先後轄6個軍分區和2個團。
到1945年8月初,山東軍區轄5個軍區,22個軍分區,3個教導團,18個獨立團,24個基幹團,4個獨立旅,2個支隊,1個海軍支隊,113個獨立營(縣大隊),800多個區中隊,總兵力27萬餘人。民兵和自衛隊發展到200萬人。八路軍冀魯豫軍區部隊也發展到10餘萬人。山東軍區的部隊人數占整個八路軍、新四軍總數的1/4以上。8年中對敵作戰3萬餘次,斃傷俘日偽軍60餘萬人,殲敵人數約占全軍殲敵總數的30%,解放了全省除鐵路沿線少量據點之外的全部國土,創建了全國敵後根據地中唯一保持原省建制的抗日根據地。

軍區英烈

山東有11.6萬餘人獻出了生命,陳明、李竹如、劉子超、洪濤、韓明柱馬耀南、劉海濤、朱程趙鎛符竹庭馬本齋彭雄漢斯·希伯今野博、宮川英勇等著名人物英勇捐軀;湧現出了郯城戰鬥模範連、何萬祥連、鋼八連、岱崮連等英雄單位,何萬祥、王克山任常倫、曹世范、馬立訓鄢思甲、郝紅娃、朱光訓等戰鬥英雄和李念林、臧西山、張秀海、吳得勝、張思孟、趙守福、于化虎、孫玉敏、高運成等著名民兵英雄,以及掩護救援八路軍的王換於、明德英、祖玉蘭等“紅嫂”式的人物。
1949年2月重組山東軍區,隸屬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建制,1955年5月1日從南京軍區劃出,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濟南軍區兼山東軍區,山東軍區番號取消。1961年7月24日恢復山東省軍區,1961年10月12日由濟南軍區動員部改編,11月1日正式辦公。1961年10月,以濟南軍區動員部為基礎組建山東省軍區,11月1日正式辦公。

組織編制

軍區機關

所轄軍事建制

  1. 中國人民解放軍山東省濟南警備區
  2. 中國人民解放軍山東省青島警備區
  3. 中國人民解放軍山東省煙臺警備區
  4. 中國人民解放軍山東省淄博軍分區
  5. 中國人民解放軍山東省棗莊軍分區
  6. 中國人民解放軍山東省東營軍分區
  7. 中國人民解放軍山東省濰坊軍分區
  8. 中國人民解放軍山東省濟寧軍分區
  9. 中國人民解放軍山東省泰安軍分區
  10. 中國人民解放軍山東省威海軍分區
  11. 中國人民解放軍山東省日照軍分區
  12. 中國人民解放軍山東省濱州軍分區
  13. 中國人民解放軍山東省德州軍分區
  14. 中國人民解放軍山東省聊城軍分區
  15. 中國人民解放軍山東省臨沂軍分區
  16. 中國人民解放軍山東省菏澤軍分區
  17. 中國人民解放軍山東省萊蕪軍分區

歷任司令員

  1. 王帥
  2. 閻琢
  3. 張齊紅
  4. 趙冀魯
  5. 邱月潮:2019年7月至今

現任領導人

邱月潮:司令員
尚振貴:政委
劉家義:山東省軍區黨委第一書記
尚振貴:山東省軍區黨委書記
趙冀魯:省軍區黨委副書記
王東海:省軍區紀委書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