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第三部:此心光明》是由2020年5月中國友誼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陽明·第三部:此心光明》
- 作者:許葆雲
- 出版社:陝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0年5月
- ISBN:9787224103366
《王陽明·第三部:此心光明》是由2020年5月中國友誼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
《王陽明·第三部:此心光明》是由2020年5月中國友誼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作品簡介命運從不曾眷顧王陽明。初入官場,他因直言上疏而得罪權奸,被貶到蠻荒的龍場;後平定寧王之亂,本是天大的功勞,卻因小人作梗,只得急流勇退;晚年...
《王陽明三部曲之三王陽明·我心光明》是2012年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許葆雲。內容介紹 《王陽明》三部曲,以雄健的筆力,細緻描寫了王陽明跌宕起伏的一生,對王陽明創立心學的精神歷程做了深刻細膩地分析,同時生動再現了明朝弘治末年至嘉靖初期複雜多變的政局。作者潛心研究王陽明及其思想多年,創作態度極其虔誠...
《此心光明:王陽明傳》是楊東標創作的傳記,首次出版於2014年7月。該傳記敘述了王陽明一生事跡。楊東標在文中多次引用了神話似的傳說來進行虛實結合,使人物命運“有一種前定、預設的宿命感”,加強了文本的神秘色彩。內容簡介 《此心光明:王陽明傳》共16章,從王陽明“少年聖人夢”提筆,一路“龍場悟道”“平定江西...
《王陽明·我心光明》是2012年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許葆雲。內容簡介 《王陽明·我心光明》講述了王陽明用兵如神,十四天平定寧王謀反,生擒朱宸濠。可是,正德皇帝欲下江南,王陽明為救百姓而抗旨;奸賊禍害揚州,南昌,陽明與奸賊周旋。嘉靖登極;陽明講學;妻子去世後了繼娶杏兒;起征思田之亂;剿八寨...
《此心光明:評說王陽明與《傳習錄》》是2014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汪高鑫、李德鋒。內容簡介 《傳習錄》是明中葉思想家王陽明有關其心學的一部經典之作,同時也是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傳習錄》,書名“傳習”二字,出自《論語?學而》“傳不習乎”,借用朱熹《論語集注》“傳謂受之於...
《王陽明》是一部由秦家懿所著書籍,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發行。內容簡介 要了解王陽明的生平和他的哲學,《王陽明》是最應推薦的入門作品。書中直溯陽明本人的對話和著述,由淺入深,探討他的思想精髓:王陽明創立的體系,究竟是“儒”還是“禪”?關於王陽明其人,是“聖”還是“凡”?經過了後世對“王學...
寧波市中華海外傳播聯盟成立儀式暨陽明文化海外傳播主題論壇、全國陽明史跡保護研究聯盟第三次聯席會議、鄭永年專場講座、單霽翔專場講座、“陽明文化六進基層”活動、陽明文化地方教材發布、“我是陽明故里人”系列活動、紀念王陽明誕辰550周年系列展覽、詩路甬城——紀念王陽明誕辰550周年古典詩詞吟誦會、“此心光明”情景...
《行動中的宋明儒家思想:王陽明的青年時代(1472—1509)》(英文),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出版社1976年版 《仁與修身:儒家思想論文集》(英文),美國柏克萊亞洲人文出版社1979年版;中國和平出版社1988年中譯版,題為《人性與自我修養》;美國波士頓Cheng & Tsui出版社1988年版;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2年中譯版,...
其文學作品有長篇傳記文學《此心光明·王陽明傳》《柔石二十章》《如意之燈》等多部,散文集《天地行走》《說戲與戲說》《一線文緣》《看企鵝回家》十餘部,其戲劇作品16部結集《楊東標劇作選》《楊東標戲劇新作選》,作品獲全國、浙江省多個獎項,獲“浙江省當代作家五十傑”“寧波市突出貢獻知識分子”等稱號。圖...
明朝哲學家王陽明:“心外無物”。“眼開則花明,眼閉則花寂”。英國哲學家貝克萊: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感覺的組合”、“觀念的集合”。②客觀唯心主義:世界由某種神靈或不可捉摸的絕對觀念及力量創造、決定。宋朝哲學家朱熹:“理在氣先。”柏拉圖:世界是“理念”的影子。黑格爾:世界的本質是獨立存在的“...
——王陽明《傳習錄》);聖賢皆由凡人來,只要你願意,下定決心,付出行動,人人皆可成聖成賢。”、“積錢不如積德,閒坐不如看書。”、“德不配位(名位、權位、財位、顏位),必有災殃。”、“有田不耕倉廩虛,有書不讀子孫愚。”、“好書猶藥,可以醫愚。”、 “正能量書籍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壞書...
葉子(陳梓穎),中國內地女演員, 雲南玉溪人,畢業於雲南藝術學院。2008年考取中國戲曲學院表演戲,2009年選入解放軍歌劇院演出。參演多部影視作品以及歌劇演出。曾出演電影《花腰戀歌》《殭屍歸來之消失的御林軍》《我與母親的那段日子》《安妮和安東尼》、《王陽明》、《巾幗大將軍》等。早年經歷 1989年出生在雲南...
知行合一:語載王陽明《傳習錄》:“知之真切篤實處。既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離。只為後世學者分作兩截用功,先卻知、行本體,故有合一併進之說,真知即所以為行,不行不足謂之知。……”意思是指認識達到了真切篤實的程度,便是行動;行動到了明確的感悟和精微察知的程度,便...
明代,王陽明創立心學,鼓勵人們擺脫理學的束縛和教條的蒙昧性,主張知行合一,對主體精神和人的自我意識大加肯定,再次彰顯了浙江精神中務實、自覺的理性。此後,黃宗羲以其樸素科學性和民主性的思想,成為明清之際思想解放的最重要代表。近代龔自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呼籲,馬一浮“默然不語,其聲如雷”的諍言,都...
該譜修撰極精,卷首有大理學家王陽明的序,又載有自漢丞相黃霸以後歷代名人畫像計80幅。族譜體例,“寓紀事於《編年》,以《世表》為倫次”。編年、世表之外,又另立《列傳》一門,入傳者有81人之多。此譜現存浙江餘姚市梨洲文獻館。二是《經鏗黃氏家譜》,該譜為清光緒“敦睦堂”第七次修譜,計30卷,...
《周公》、《墨子》、《王守仁》、《劉向歆父子年譜》、《惠施、公孫龍》、《老子辨》、《先秦諸子系年》、《國史大綱》、《文化與教育》、《中國文化史導論》、《孟子研究》、《中國人之宗教社會及人生觀》、《中國社會演變》、《中國知識分子》、《中國歷史精神》、《莊子纂箋》、《文化學大義》、《中國歷代...
楊昌濟的教育思想承接明朝大思想家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而來,又接收了西方泡爾生等教育家現代教育思想,提出了:知行統一,注重實踐,反對空談;以道德教育為中心,提出“立志、理想、愛國、殉國、勤勉、存誠、立功、勇敢、堅忍、貴我通今”等10方面內容;教育普及應與提高相結合;大力發展高等教育,反對趕時髦的留學之...
據《順正理論》、《增支部注》等所述,大眾部等所說本淨的本性心、無記心,頗似先秦儒書《中庸》“喜怒哀樂未發”意義上的性及王陽明所謂無善無惡的“心之體”,與《壇經》“不思善不思惡”意義上的“本來面目”從表面上看也大致相近。從佛教基本教義尤其是大乘唯識學、如來藏學的眼光看,認無記心、有分心...
《周公》、《墨子》、《王守仁》、《劉向歆父子年譜》、《惠施、公孫龍》、《老子辨》、《先秦諸子系年》、《國史大綱》、《文化與教育》、《中國文化史導論》、《孟子研究》、《中國人之宗教社會及人生觀》、《中國社會演變》、《中國知識分子》、《中國歷史精神》、《莊子纂箋》、《文化學大義》、《中國歷代...
《禮記》中一篇)、《論語》、《孟子》,五經則指:《周易》、《尚書》、《詩經》、《禮記》、《左傳》。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卿、董仲舒、韓愈、周敦頤、張載、二程(程顥、程頤)、朱熹、陸九淵、王陽明、顧炎武、戴震等。主要派別 戰國時期儒家內部分化形成了八個學派。八派之說最早見於《韓非子·顯學》中...
宋代朱熹、張栻,明代湛甘泉、王陽明、羅洗先、鄒東廊諸家的理學,亦在不少地方融合了玄學與佛學宗旨及其經論。湛甘泉的《心性圖說》與《息存箴》,尤為明顯。南嶽禪宗主張“頓悟”,所謂“心即是佛”。而摒棄苦行潛修與經院式煩瑣哲學的作法。所以禪宗的主張極容易為人所接受、修持,而使整個宗派得以發揚光大,教徒...
柯喬(1497-1554),字遷之,號雙華,明代安徽青陽縣人,民族英雄。初師李古源,後師明代大師王陽明、湛若水。嘉靖八年(1529年)進士。著《九華山詩集》二卷。柯崧林,明代監察御史,柯喬之父。柯琴,清代醫學家,撰著包括《傷寒論注》四卷,《傷寒論翼》兩卷,《傷寒附翼》兩卷。此書批諸家之謬,悟仲景之...
王陽明說:“讀書做聖賢,方為人生第一等事。”你認為,人活著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你可以直接就此話題展開議論,也可以發揮想像力,以小說或戲劇的形式表達你的思考,更可以結合自身體驗,用自己的生命去回復這個誰也擺脫不了的永恆之問。徵稿正在進行中...(日期:2023年4月23日至2023年8月15日)
不假浣之之協,則神妙不測之體,幾何而不化於物哉!”吳與弼說的“心垢”,就是身外之物及各種私慾。只有“化”去“心垢”,才能到達“性善”的境界。從這裡,我們隱約地可以看到明代早期的理學逐漸向著明代中期王陽明弘揚的心學過渡。這可以說是吳與弼在中國哲學史上的一大奉獻。踐行觀 古之儒者,崇尚躬行實踐...
96. 《論“大禮儀“與朱熹王陽明思想的衝突》,《南昌大學學報》(人社版),1999年6月;《張 年譜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97. 《石峻與中國哲學研究》(合寫),《光明日報》1999年6月18日 98. 《同易的智慧》,《教學與研究》,1999年第6期 99. 《中國無神論與有神論鬥爭的思想特徵》,《人民...
林時對:洪、宣間,李忠文、陳文定,當代醇儒,分主成均,以身率教,人皆向風,於是,薛文清瑄,起自河津;陳文恭獻章,起自新會;胡文敬居仁,起自餘干。而姚江王文成陽明先生,直接濂洛真傳,集群儒之大成。嘉靖初年,輿論允協,業將四君子配饗闕庭矣。張廷玉:而英宗之世,河東薛瑄以醇儒預機政,雖弗究...
因此,在中國哲學中“知”就不僅僅是“知識”的問題,而且是“良知”的問題(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如王陽明說“知善知惡是良知”)。“知”必須“行”,中國哲學史中的哲學家大都有很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他們的理想是“內聖外王”,“聖人”(即道德高超的人)最宜於作“王”(最高...
至於宋明心學之陸九淵和王守仁,受道、佛,特別是禪宗的影響,更為明顯,以至朱熹曾批評陸“類禪”,而王學更被人譏之為“陽明禪”。宋明理學,將儒家的綱常名教提高到神聖天理的高度,又融會了佛、道二家的哲學思想,創立出一套頗為精嚴的宇宙觀、認識論、人性論的思想體系,完成了自唐代韓愈開始的儒學復興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