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鑑明,甘蔗專家。他長期致力於甘蔗育種和栽培研究,引進“台糖134”,育成“粵糖57-423”、“粵糖63-237”等優良品種,並開展良種良法配套研究,在生產上收到顯著效益。對生物統計學有精湛造詣,為這一學科在甘蔗及其它領域中的套用做出了積極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鑑明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廣州市
- 出生日期:1916年6月14日
- 職業:學者
- 畢業院校:金陵大學農學院
生平簡介,個人簡歷,科技成就,主要論著,
生平簡介
王鑑明,東莞人,祖籍廣東省東莞市厚街鎮涌口鄉)。3歲喪父,孤兒寡母,受盡欺凌,在他幼小的心靈中留下了沉重的創傷,但也激發了他發奮圖強的決心。王鑑明深知學習機會來之不易,因此讀書勤奮自覺,在中學6年中幾乎年年考第一,成為同學中的佼佼者。1940年在金陵大學農學院畢業時,亦以學習成績優異而榮獲校方援予“金鑰匙”的獎勵。他在中央大學攻讀農科碩士學位時,一方面主修農藝,同時從師著名數理統計學家唐培經教授學習數理統計。後來,他考取了公費留美,在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進修甘蔗學,同時鑽研生物統計學,並多方蒐集文獻資料。在唐培經的推薦下參加了美國生物統計學會。1946年,王鑑明回來後,受聘於中央大學農學院。在中央大學開始任教時,除了認真講授甘蔗學和生物統計學等課程外,還在附屬農場進行甘蔗品種資源的研究,精心觀察鑑定從台灣省和美國、印度、菲律賓引進的400多個甘蔗品種材料,準備在此基礎上培育新的品種。不料,一天國民黨的一隊騎兵路過試驗地,轉瞬之間把甘蔗吃個精光,試驗地也被踐踏得慘不忍睹。這對他來說是個極其沉重的打擊,也使他感到彷徨與困惑。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不久。1951年初,院黨委書記給他帶來了一份中南區農林部的批文,同意他關於發展甘蔗科研工作的建議,並希望他先從培育新品種抓起。這使王鑑明喜出望外。他通過勘察首先確定在珠江三角洲的腹地廣東省順德縣五沙鄉建立甘蔗試驗場,接著又在海南島最南端——崖城建立起大陸第一個甘蔗育種場。“文化大革命”期間,王鑑明被作為“反動學術權威”受到批判,並較長時間被下放到幹校和農村勞動,而在此時他的愛人又不幸於1975年5月辭世。這些突如其來的事件,給他的心境和事業留下創傷。然而,王鑑明並未因此而灰心喪氣,只要條件和機會允許,他就會毫不猶豫地繼續堅持他認為是正確的甘蔗科研事業。當下放到海南島通什自治州甘蔗雜交基點時,他在那裡開展了改進甘蔗雜交授粉技術的研究,從而提高了雜交結實率和種子發芽率。當他被派往海康縣搞甘蔗品種推廣時,他又總結出有些地方良種不良的原因,探索出不同類型品種與不同生態條件的相互關係,並提出廣東省甘蔗區劃和相應的品種布局。
王鑑明於1982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他是廣東省第一、二屆政協委員和第三、五、六屆全國人大代表。曾任廣東省科協書記處書記,全國輕工業協會常務理事,中國農學會、中國作物學會理事、廣東省農學會常務理事,《作物學報》編委,《中國大百科全書·輕工卷》編委,中國作物學會甘蔗協會顧問等職。
個人簡歷
1916年6月14日 生於廣州市。
1937年8月-1938年8月 轉入廣州中山大學農學院。
1938年8月-1940年7月 就讀成都金陵大學農學院,畢業後任成都中央農業實驗所工作站土肥系技佐。
1940年11月-1942年8月 於重慶中央大學農學院攻讀碩士學位。
1942年8月-1945年 任四川金堂銘賢學院講師。
1945年 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大學攻讀甘蔗學。
1946-1949年10月 任中山大學農學院副教授,後兼茶蔗農場場長。
1951-1958年 任國營廣東糖業公司甘蔗試驗場副場長。
1958-1964年 任廣東省甘蔗糖業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廣東省輕工業研究院副院長。
1964-1972年 任輕工業部甘蔗糖業科學研究所所長,兼海南甘蔗育種場場長。
1972-1979年 任輕工業部甘蔗糖業科學研究所革委會副主任。
1979-1984年 任輕工業部甘蔗糖業科學研究所所長。
1984年至今 任輕工業部甘蔗糖業研究所名譽所長。歷任廣東省科協書記處書記,全國輕工業協會常務理事,中國農學會、中國作物學會理事,中國作物學會甘蔗協會顧問等。
科技成就
王鑑明教授開發甘蔗雜交育種基地
建立甘蔗育種基地,培育甘蔗優良品種
1952年,王鑑明受中南區農林部的委託,帶領8人勘察小組來到海南島,經4個多月的考察,最後確定在崖城建立海南甘蔗育種場。這是中國甘蔗育種與蔗糖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擁有了較大規模的甘蔗雜交育種基地,可以源源不斷地為各地培育甘蔗新品種。這也是王鑑明為發展蔗糖業作出的重要貢獻。從那時起,他從勘察、定場址到建場以至建場後的工作部署和課題研究,無一不傾注著了大量的汗水和心血。
自從有了海南甘蔗育種場,每年冬春季節來自全國有關省(自治區)的科技人員,象候鳥似的雲集在那裡,不失時機地開展雜交育種工作,把一批批含有不同種質的實生種子帶回去,培育成適於當地種植的甘蔗新品種。30多年來,南方9省(自治區)共選育出近100個甘蔗新品種,推廣面積占總植甘蔗面積的70%以上,為國家增產蔗糖、增加收益起到巨大作用。在此期間,王鑑明與他的同事也用辛勤的汗水在廣東澆灌出30多個適於不同土壤、不同生態類型、不同地區種植的甘蔗新品種,其中10多個已大面積套用於生產。
早在50年代,王鑑明曾在珠江三角洲選育出一批象“粵糖54-143”、“粵糖54-474”等早熟高糖而產量一般的品種。這些品種在生產上推廣後,因產量不高而未被多數蔗農所接受。他帶著這個問題到蔗區去作調查研究,了解到廣東主產蔗區的珠江三角洲,土壤肥沃,水肥管理條件好,因此農民喜歡種植大量高產、能充分利用當地優越的溫光條件的品種類型。根據民眾的要求,聯繫到國家正在那裡不斷新建和擴建糖廠。壓榨能力迅速增加等情況,便將育種目標轉向大莖高產的“台糖148”為母本,與莖數多、產量高的“台糖134”為父本進行雜交,經過連續幾年的培育和選擇,到60年代中期便育成了著名的“粵糖57-423”。這個品種又稱“大碌種”,莖粗大,畝產蔗一般為7-8噸,高則10多噸,比原有品種增產20%以上,深受農民歡迎。該品種推廣後不久年種植面積就達50萬畝,因其增產增糖效果顯著,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正當“粵糖57-423”受到領導和民眾交口稱讚之時,王鑑明深知,“粵糖57-423”雖然高產,但遲熟、生育的前中期蔗糖的含量不夠高,加之它必須在水足、肥豐、管理條件好的情況下種植才能獲得高產,所以不能“包打天下”。他認識到,優良甘蔗品種不但要高產還要高糖分,才能受民眾歡迎。然而高產和高糖是一對矛盾,要解決這個矛盾必須從親本選配開始,注意擴大雜種後代的變異範圍並對其進行正確的選擇。他還注意到,廣東糖業在不斷發展,蔗區在迅速擴大,選育品種不能只局限在珠江三角洲,更應考慮適應廣大旱坡地種植。在這種新情況下,王鑑明又為自己制訂了新的育種目標,向新的任務挑戰。1963年,他和同事們一起,對手中掌握的數百個親本資源逐一進行研究,最後選用了高產潛力大的“Co419”與高糖分的“Cp33-310”配成雜交組合,通過基因重組和不斷去劣求優的篩選,一個既高產又高糖的著名的甘蔗新品種——“粵糖63-237”終於育成了。該品種葉片狹窄而較厚,葉姿直立,光合效率高,且不易倒狀和較抗病蟲,有利於從生理上的中熟和中糖轉變為工藝上的中早熟和中高糖。同時莖多、宿根性好,產量高,深得珠江三角洲,特別是湛江等旱地蔗區的糖廠和蔗農歡迎。通過鑑定後推廣速度很快,現已發展到160多萬畝,約占廣東省植蔗面積的50-60%,是廣東省種植面積最大,一直保持良好發展勢頭的優良品種。這個品種在海南、廣西等省(自治區)亦有一定的種植面積。由於性狀組配好,增產增糖增益的效果高,1988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推廣綜合配套技術,促進甘蔗事業發展
王鑑明從事甘蔗科研和教學工作的50年中,勤奮工作,勇於實踐,學識淵博,著述豐厚。由他主編的著作有《中國甘蔗栽培學》、《中國甘蔗栽培》、《甘蔗栽培技術》,由他本人編著的有《甘蔗栽培生理》、《生物統計學》、《甘蔗群體理論研究》;由他主持而同他人合作編譯的有《英漢甘蔗科技辭彙》、《日本人名地名譯名手冊》;他還編有《甘蔗選育種論文集》和《甘蔗栽培論文集》。此外,還在各種刊物上發表文章200餘篇。1980年他在菲律賓舉行的第17屆國際甘蔗糖業會議上書面發表的《甘蔗組織培養基配方試驗設計及統計分析》一文,已被收入該會出版的論文集中。他曾在日本雜草學會年會上作了題為《雜草集團的生物統計》學術報告。
主要論著
1 王鑑明.蔗汁及蔗園土之微生物集團估計法.台糖通訊,1947.4(7):8-17.
2 王鑑明.病蟲害常用之數種統計分布.台糖季刊,1948,2(2):111一119.
3 尹汝湛,趙善歡,王鑑明.稻田三化螟集團分布的初步調查及其在實用的上的意義.昆蟲學報,1954,4(4)337-364.
4 王鑑明.甘蔗成熟調查統計分析法的研究.作物學報,1964,3(3):313-326.
5 王鑑明.甘蔗高糖選育種和高糖栽培述評.甘蔗糖業,甘蔗分刊,1976,6:36-40.
6 王鑑明.甘蔗高產選育種述評.甘蔗糖業。甘蔗分刊,1977,(3):22 -24.
7 王鑑明.甘蔗遠緣雜交.國外科技,1977,(6):11-13。
8 王鑑明.甘蔗宿根問題.甘蔗糖業,甘蔗分刊1978,(1):13-21.
9 王鑑明.甘蔗研究工作中“判別函式”的套用.甘蔗糖業,甘蔗分刊,1978,(5):1-6.
11 Wang Jian—ming. The investigation of sugarcane diseases should not be limited only in the field of pathology and mycotogy , Sugarcane Pathology Newsletter , 1983 , ISSCI. 18.
12 王鑑明等.中國甘蔗栽培學.北京:農業出版社,1985.
13 王鑑明.生物統計學.北京:農業出版社,1988.
14 王鑑明.甘蔗糖業與食物結構的關係.甘蔗糖業,1989,(5):1-4.
15 王鑑明.製糖工業中的糖料作物.糖料和甜味劑問題,甘蔗糖業,1990,(5):1-5.
16 王鑑明.甘蔗育種和良種繁育.作物育種的研究和進展(第二集),北京:農業出版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