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梅(王金梅)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金梅,父親王洛貴為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偵察員。母親被敵人殺害後,於1942年參加八路軍,在晉察冀軍區衛生學校任衛生員,輾轉唐縣、阜平、完縣(今順平縣)等地搶救傷病員,曾受到聶榮臻、江一真、柯棣華、戎冠秀等接見。1948年因病退役。新中國解放後,積極參加社會主義建設,1996年7月21日病逝,終年67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金梅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河北省滿城縣大樓村
  • 出生日期:1930年
  • 性別:女
簡介,武術教練,

簡介

我的祖母叫王金梅,又名王鳳英,1930年出生在河北省滿城縣大樓村一個革命家庭,祖母的父親王洛貴為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偵察員。有一天,敵人突然對大樓村進行襲擊,祖母的母親和眾多的鄉親被敵人殘酷地殺害,祖母的弟弟被歹毒的敵人扔到了谷地里,昏迷數日後僥倖 活了下來,終身癱瘓,常年架著雙拐,與年邁的爺爺相依為命。祖母在嬸子的拉扯下,躲進了附近山洞而幸免於難。在那苦難深重的年月,人們流離失所,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1942年,我的祖母集國讎家恨於一身,在民族危難當頭,義無返顧地跟隨著一批熱血青少年,投入到抗戰的洪流。他們躲過鬼子的炮樓,穿過敵人的封鎖線,千辛萬苦地就要到八路軍駐地時,突遇敵人的轟炸機,同行的大部分人遇難,我的祖母因個子小被倒下的死屍壓住。附近八路軍迅速還擊,並逐一搜尋倖存者,我的祖母被從死屍堆里挖出而獲救。火線上參軍,不久即被選派到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白求恩衛生學校”學習。當時的學校駐地在唐縣葛公村(又稱葛洪村,為紀念道教高道葛洪而得名),在那裡,她刻苦學習,掌握醫學技術,擅長正骨手藝,畢業後留校任衛生員。隨學校輾轉唐縣、阜平、淶源等地,在前線戰地搶救傷員,因八路軍作戰艱苦,扭傷骨折不在少數,我的祖母利用一技之長曾在神仙山青虛山、西聖溝里為眾多扭傷骨折戰士正骨,使他們很快康復重上戰場殺敵。經遇了殘酷戰爭的磨練,飽受了炮火硝煙的洗禮,聆聽過聶榮臻、蕭克、楊成武、呂正操、王平、江一真、柯棣華等首長和醫院領導的講話,成長為一名出色的八路軍衛生戰士。
王金梅同志王金梅同志
抗戰勝利後,我祖母又參加了打倒國民黨反動派建立新中國的人民解放鬥爭。1948年因患嚴重支氣管炎,不能隨部隊轉戰,提前退役,組織上決定安排她到後方工作,由於祖母的父親王洛貴阻攔,而復員回家。不久,我祖母就和我祖父結婚了。說起他們的結合,還頗有些因緣。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我祖母的父親王洛貴受上級黨組織委派,曾在這一帶搞兵運鋤奸工作,後來被任命為滿城縣一區區委副書記。當時的一區管轄著縣城附近的30多個村子,我們楊家佐村就是其中之一。為了搞好地下工作,摸清敵人底細,需要有堡壘戶配合工作,於是我祖母的父親王洛貴就藏在楊家佐村連襟楊明玉家的地道里。我曾祖父史麟祥從抗日時期就是楊家佐村村長,利用當時合法身份,長期搞聯絡工作,直接和王洛貴單線聯繫,為我黨提供重要情報和軍糧,超額完成組織分配下達的任務,在特殊年代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1949年春,兩位老人見我的祖父母年齡相當,亦到了成家立業的時候,於是牽線、作主,促成了她們的婚事。同年10月,迎來了新中國的誕生。

武術教練

王金梅,女,1955年生,自幼隨郭建偉老師習練通臂拳。擅長劈掛拳、青龍拳、掛拳、苗刀、瘋魔棍、奇槍、青萍劍等,中國武術五段,被收錄“中國民間武術家名典”和“當代中國傳統武術名人名家辭典”。多次參加省市武術比賽,曾獲得一等獎5次、二等獎2次、特別優秀獎2次。多年來,與其丈夫曹樹文拳師共同創辦通用武館,在弘揚通臂拳法,培養武術人才方面做出了很大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