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衡(擁有59項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農民)

王衡,1950年出生於天津市,祖籍山西省運城市萬榮縣光華鄉王胡村人,13歲輟學回家務農,一直與黃土地打交道至32歲。 1962年,十一歲的王衡隨家人從天津回到故鄉山西萬榮縣光華鄉王胡村。回村第三年,父親突然去逝,使得原來就窘困的家庭塌了天,一日三餐成了最大的問題,才讀完國小5年級的王衡不得不輟學勞動,挑起家庭的生活重擔。那段日子裡,幼小的王衡每天到離家50多公里的運城市鹽池拉硝,一拉就是7年。少年時期的磨難,造就了王衡不屈命運、堅忍不拔的性格,更是他勇於投身科技、勇於面對無數挫折與失敗的原動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衡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 天津市
  • 出生日期: 1950年 
人物介紹,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專利件數可敵專家教授,

人物介紹

王衡,1950年出生於天津市,祖籍山西省運城市萬榮縣光華鄉王胡村人,13歲輟學回家務農,一直與黃土地打交道至32歲。 1962年,十一歲的王衡隨家人從天津回到故鄉山西萬榮縣光華鄉王胡村。回村第三年,父親突然去逝,使得原來就窘困的家庭塌了天,一日三餐成了最大的問題,才讀完國小5年級的王衡不得不輟學勞動,挑起家庭的生活重擔。那段日子裡,幼小的王衡每天到離家50多公里的運城市鹽池拉硝,一拉就是7年。少年時期的磨難,造就了王衡不屈命運、堅忍不拔的性格,更是他勇於投身科技、勇於面對無數挫折與失敗的原動力。
1982年,在探訪一位遠房親戚期間,因看到有人用蠶豆填堵地下礦井滲水口,從小受於飢餓的王衡內心受到“深深的傷害”。於是回到家之後就開始到處籌積資金,著手實驗研究防治地下工程水害的新方法和新材料,下決心用技術手段替代用糧食填地下滲水的“混蛋方法”。借錢、買材料、買書籍,一發不可收拾、執著不悔,家成了試驗室,他成了“不務正業”之人。家裡除了水泥等亂七八糟的材料之外再無他物,妻子敢怒不敢言,不理解他的行為,卻又不敢幹涉。一方面,農民不可能申請到國家的科研經費,於是就只能自己籌經費。另一方面,別人不理解他的行為,譏諷挖、苦潑冷水自然不少,連一些領導都勸他“你這玩藝哄不住人,停住吧”。但他沒有後退。從82年開始,王衡日復一日,苦苦“搗弄”兩三個月,失敗了,又重來,再試驗三個月。就這樣,只借錢,無收入,一直到了86年,王衡的地下工程防水材料試驗才算取得了自己滿意的結果,送相關主管部門檢測後,結果出人意料。他的發明在技術參數上超過了國家規定標準的五個基數。王衡已得了第一步成功。然而此時,本來就無任何積蓄的王衡已欠債3.8萬(1986年,對一個農民來說,這是天文數字)。

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專利件數可敵專家教授

試驗成功之後,王衡又自籌資金創辦了山西建華化工廠,並繼續研究、開發生產防水材料。他在防水劑上的技術發明填補了國家技術空白,使許多工程水害迎刃而解。他的產品BR型增強防水劑不僅在國內暢銷,而且走向了國際市場。據了解,他發明的產品已在國內11個行業的1180項工程中得到套用,並套用於國家重點工程,如北京西單捷運、京九鐵路、葛洲壩、三峽大壩等工程。
2005年3月28日,在2004年度國家科技獎勵大會上,王衡申報的地下工程水害防治新技術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成為我國農民榮獲此獎殊榮的第一人。
王衡從1992年起,就開始重視自己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凡有成果就申請專利。目前,王衡及其建華化工廠已申請了59項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專利,其中11項是發明專利。還有四項有國際競爭力的新技術在研究試驗過程中。另外,還有兩本專著,15篇學術論文。
王衡認為,沒有創新,沒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企業,就沒有競爭力,就不會成為大舞台競爭的優勝者。王衡每年都有花費3-4萬元人民幣去查詢全世界在工程防水材料方面的專利申請情況。
問“今天是什麼時代”讓王衡成了科學家
作為一名農民,能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需要什麼樣的決心和毅力?除了學習,恐怕別無他途。王衡常教導建華化工廠的員工,每天都要問問自己“今天是什麼時代”,以促進他們努力學習新知識,力求跟上時代的步伐。從王衡著迷於科研那天開始,他同樣每天都問自己這個問題。於是他不斷學習,讀了許多化學、工程材料等方面的書籍。早在1992年王衡就開始學習計算機,之後,又有一系列的數碼產品問世,他也總是急於學習使用,唯恐自己落後於時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