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葡萄(新疆畫家)

王葡萄(新疆畫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西域王剛,綽號王葡萄,堂號抱朴堂。 20世紀60年代出生於新疆烏魯木齊,自幼酷愛繪畫,師從著名花鳥畫大家霍春陽先生,現為中國書畫院院士、霍春陽傳統藝術研究會會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剛
  • 別名:王葡萄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
  • 出生日期:1964年
  • 職業:畫家
  • 主要成就:中國書畫院院士
  • 代表作品:《我們新疆好葡萄》 《花好夜圓》 《秋實》 《初冬輯》
人物簡介,藝術經歷,藝術風格,人物軼事,代表作品,

人物簡介

20世紀60年代,王剛出生於新疆烏魯木齊,自幼酷愛繪畫。從未接受過專業或正式的學習繪畫創作的他在部隊服役和工作期間充分發揮特長並多次獲獎。為了自己繪畫水平更上一層樓、也為了實現多年的夢想,已經48歲的他終於帶著激情再次踏入校門,進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學習,師從著名花鳥畫大家霍春陽先生。現為中國書畫院院士、霍春陽傳統藝術研究會會員。
西域王葡萄與霍春陽先生西域王葡萄與霍春陽先生

藝術經歷

當別的孩子都在追跑嬉戲的時候,王剛就已經拿起筆描繪他想像的世界,5歲就完全憑藉自己的想像畫出孫悟空三打白骨精,11歲時所繪畫的馬克思恩格斯肖像就已經在學校的櫥窗中展覽。
在一個平凡甚至有些貧窮的家中,王剛為了減少因為上學給家裡帶來的負擔,輟學去部隊服役,並擔當起了文藝骨幹的大任,因為他從未停止那顆畫畫的心.
離開了軍營的生活,王剛的生活又進入了普普通通的平凡的生活,但是只要有機會能夠接觸到繪畫,他就不會錯過這樣的機會。1986年,對於王剛來講是一個生命的轉折點,這一年,來自中央美術學院的知名教授做客新疆並舉辦了為期一個月的短期工筆畫培訓。王剛攢了很久的錢,就為了這樣一個能夠輕觸到夢想的機會。他是班中表現最好的學生,他是上了一節課就可以自己描繪出亭亭玉立的牡丹和蜻蜓的學生。這讓教授驚喜連連,拍案叫絕,從未見過如此天資聰穎的學生!教授希望他去北京繼續學習,可是王剛作為家中唯一的兒子,在那個沒有幾趟飛機,沒有幾部電話的年代,他不能僅僅為了追求自己的夢想而捨棄兩位孤獨的老人不管,捨棄剛剛成立的家庭不顧。於是王剛就此和北京一別就是二十年。提起這事,歲月讓王剛沉澱了他的記憶,放下了當時的遺憾,但是他說,如果再來一次,他依然會如此選擇。
闊別經年,王剛在烏魯木齊這個不大不小的首府城市為了家庭而奔波忙碌著,背負著夢想,王剛用他平凡的工作,平凡的雙手將女兒送入了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採訪中,王剛回憶起這段曾經,講起了他當初為了女兒來北京學習繪畫,不要像他當年一樣受到客觀因素的制約,拚命攢錢,然後陪伴著女兒在炎炎7月來北京,還扛著帶給老師的新疆哈密瓜,人生地不熟的情況下,半路公車又壞在路上,扛著哈密瓜和大包小包的行李步行了幾公里到培訓學校的故事,眼神中泛著點點星光。但是努力和辛苦的付出都得到了回報,女兒以優異的成績進入了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學習,幫他實現了年少時光的夢想,而這件事也讓王剛又重新燃起了夢想的激情,再次進入高等院校學習,補足年輕時留下的遺憾!王剛於是在女兒畢業那年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
初到北京,滿是不適應的王剛用驚人的毅力抗擊了一切的困難,沒有同學家裡那么有財力,王剛住在沒有暖氣的宿舍里,思念著溫暖的家,但是省吃儉用就為了買幾本書來看。他知道,這是他唯一也是失而復得的靠近夢想的機會,他一定好好努力!對於一個48歲,已經習慣豐衣足食的男人來說,再來一次艱苦的生活是多么的不易!他把大部分時間都投入在了霍春陽工作室,當別的同學都去過節休息的時候,他依然留在工作室畫著畫著…
每一份付出都是值得的!天賦凜然的王剛用他的第一張葡萄就已經向所有人證明了,夢想沒有年齡的限制,更沒有時間的限制!王剛的畫作,從牡丹到葡萄,從普通的花草到他熟悉事物,他的每一筆都剛勁有力!霍老師稱其畫作磊落。同學們更是以“王葡萄”直呼其名,這讓本來謙虛的王剛覺得愧有擔當,自然“王葡萄”的親切稱號就此產生。在一起去額濟納旗寫生的日子裡,王剛與霍老師及同學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大家希望王剛可以繼續留在北京,但是王剛執意回家,依然是那個理由,八十多歲行動不便的父親,他需要我。但是夢想不會讓王剛停止他創作的腳步。他依然在前行,在創作。
王剛身上不僅僅是一個父親的擔當,一個兒子的擔當,更是一位夢想家的擔當。這就是王剛,西域王剛,來自新疆的“王葡萄”

藝術風格

靈動不工
王剛畫風精雅,尤其注重細節的把握。王剛筆下的花鳥,委婉細膩而不失悠遠的意境。在追求精緻淡雅的同時,王剛努力避免匠藝,漸漸形成了獨特的畫風。正如王剛本人所言,“古有陳眉公在其《小窗幽記》中有言,大巧無術,用術者,乃所以為拙。今日提筆,須殆盡技藝,亦須無形不工。二者衡量,取後者。”
大我靜虛
王剛雖藝精小寫意流派,然其畫中的靈奇花鳥,無不體現著來自西域的豪野寬放。這便是王葡萄在畫風中境界的追求——大我靜虛,源自其生長環境下的壯闊胸懷,源自其人生經歷後的波濤沉澱。西域王剛在其畫作中體現了獨特的“來自西域的堅毅畫風”,弘揚了少數民族地區的獨特文化。

人物軼事

“啊?您就是王葡萄?”
書畫愛好者閆某對王剛先生的畫作一直頗為仰慕,與朋友在一起時,每談書畫必要讚美王葡萄一番。平日頗為希望能夠見王葡萄一面,可聽聞王葡萄外出採風,遂不得見。
一日,閆某受朋友邀請赴當代書畫藝術家的筆會。在筆會上,閆某結識了一位“王老師”,相談甚歡,雖一面之緣,但頗覺志同道合。幾杯小酒下肚,“王老師”興之所至,欲贈予墨寶一副。當即提筆,刷刷點點,幾顆玲瓏剔透、讓人垂涎三尺的葡萄躍然紙上。閆某當即拍案而起、讚不絕口,“君之畫風與西域葡萄王者甚似!”王老師笑渦淺現,又提筆書下“西域王剛”四字。閆某大驚,“啊?您竟是西域王葡萄?”
三千八百公里的父女情
王剛先生的畫緣從3800公里以外的烏魯木齊一直延續到北京。他常常說,熱愛一件事物,就是延續它的精神。
“女兒,將來想考什麼學校?”“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女兒這番肯定的回答總是能得到父親一個滿意微笑。無論颳風下雨,無論烏魯木齊雪厚幾尺,王剛先生總是風雨無阻地用他的機車接送女兒學習繪畫,對女兒的關愛不僅僅是一個父親對女兒的希望,更是一個父親對女兒的責任,對夢想的延續。“第一次看見女兒哭著跑回家,說板報因為時間太短沒畫完美的時候,我就知道我倆這輩子估計都是栽在一個事情上了哈哈。”對王剛先生的採訪中,我才知道他和她女兒的感情這么好,原來繪畫是其重要的紐帶。
女兒剛到北京學畫,王剛先生第一次隨她來到北京,這裡燥熱的夏天讓父女倆無知所措,但是王剛先生臨走時只對女兒說一句話“希望下次送你來,我能當回客人。”3800公里,這個數字顯得 北京和烏魯木齊離的特別遠。每當女兒訴說著對家鄉的思念之情時,王剛先生總是安慰女兒“希望下次我過來,能呆的久一點。”僅僅是一句安慰,女兒從未放在心頭。直到從3800公里外的電話讓女兒意識到,這不僅僅是一個安慰——“女兒,後天飛機喔,我和你,是校友了。”就這么輕描淡寫的一句話,20年,從烏魯木齊到北京,跨越了3800公里,一個父親,為了自己的夢想,為了自己的女兒,終於和女兒在這3800公里以外的“家”相遇了。

代表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