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璋(華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

王璋(華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1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璋,博士,華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璋
  • 國籍中國
  • 畢業院校:武漢大學
  • 職業教師
個人簡歷,教育經歷,研究方向,講授課程,承擔課題,

個人簡歷

2009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獲生物學學士學位,2014年於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獲得微生物學博士學位;2014年至2018年就職於美國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計算生物學部門任博士後和高級研究員。2018年10月作為華南師範大學青年拔尖人才引進到華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從事人體微生物組學研究。2019年獲廣東省青年珠江學者,現任廣東省精準醫學套用學會精準健康管理分會常務委員,廣東省慢阻肺康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委員會委員等。
從事人體微生物組學研究,在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Thorax,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ISME Journal,Nature等國際期刊上發表論文20餘篇。相關工作得到了Science,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Lancet,Nature Genetics等期刊他人千餘次引用,得到期刊Editorial報導,F1000以及著名科學媒體Science Daily,Scientific American和BBC等專題報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等國家及省部級項目多項,作為主要完成人參與英國MRC和美國NSF資助重大項目。擔任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mSystems等期刊審稿人。

教育經歷

2009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獲生物學學士學位,
2014年於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獲得微生物學博士學位

研究方向

(1)呼吸系統疾病微生物組學:大量研究證據表明人體呼吸道微生物菌群對慢性呼吸道疾病有著重要影響。但氣道菌群在慢阻肺中的具體功能以及與宿主免疫系統的互作機制尚不明確。我們前期對大量慢阻肺患者的氣道菌群動態進行了詳細觀測,首次深入揭示慢阻肺患者氣道微生態特徵。研究成果發表於呼吸醫學權威雜誌AJRCCM(IF:17.45),ERJ(IF:12.24,ESI高被引論文),Thorax(IF: 10.84),ISME Journal(IF: 9.18)等,並受到雜誌主編專欄綜述報導。我們已同廣州市多家三甲醫院合作,進一步套用多組學技術,結合體內外細胞動物功能實驗,揭示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氣道菌群宿主互作機制。
(2)多組學數據整合與套用:人體微生物組學的研究進入到了多組學的時代,來自全球各地研究機構的海量大數據的產出,為我們深入探究生命組學與疾病的內在關聯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本團隊針對人體微生物組、轉錄組等多組學公共資料庫進行系統整理和深度挖掘,建立首例基於不同疾病類型的多組學公共數據集。我們擬對不同疾病類型的多組學數據進行深度挖掘,以探索不同疾病類型共有和特有的菌群失調方式、不同疾病類型共有和特有的宿主免疫和炎症途徑、不同疾病類型菌群失調與炎症反應的內在關聯。
(3)線粒體起源與生命演化:線粒體的起源在生命進化的歷史中具有開創性的意義。當前的研究普遍認為,線粒體起源於獨立的內共生細菌(內共生理論)。然而,線粒體的祖先在進化樹上確切的位置仍飽受爭議。在前期研究中,通過系統發育基因組學(Phylogenomics)手段,我們實現了對線粒體起源的精準定位和線粒體祖先基因組的重建,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ISME Journal等雜誌。我們擬通過系統發育基因組學、比較基因組學、宏基因組學等一系列手段,進一步探究線粒體和真核生物的起源與演化規律。

講授課程

生物信息學 (研究生必修課程)

承擔課題

國家自然基金面上項目(2020-2024),《多組學技術聯合解析慢阻肺急性加重氣道微生物組宿主互作機制》,62萬元
教育部極端環境醫學重點實驗室開放性課題(2020-2022),《氣道微生態失衡與高原肺水腫病原學機制研究》,15萬元
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020-2022),《基於宏基因組和代謝組學對慢阻肺“氣道菌群-宿主炎症”互作機制研究》,10萬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