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珂(福建師範大學教授)

王珂(1966- )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文藝學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和博士後合作教授;文藝學碩士點學科帶頭人,國家重點學科中國現當代文學詩歌方向帶頭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珂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重慶
  • 出生日期:1966年
  • 職業:福建師範大學教授
  • 畢業院校:西南師範大學
  • 性別:男
人物經歷,主要貢獻,主要課題,論文著作,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1987年學士畢業於西南師範大學外語系英語語言文學專業(學士論文《中外愛情詩比較研究》(英文寫作,5萬字,鄒絳教授指導);1990年碩士畢業於西南師範大學中國新詩研究所,中國各體文學研究專業,現代詩歌創作研究和中外詩歌比較研究方向(導師方敬教授、鄒絳教授、呂進教授、劉揚烈教授,碩士論文《散文詩,一種獨立的文體--論散文詩的文體獨立性及文體價值》,8萬字);2002年博士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文藝學專業,文學的基本原理方向(導師童慶炳教授,博士論文《百年新詩的詩體建設研究》,18萬字)。2004年在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博士後(導師吳思敬教授)。先後在西北師範大學中國西部文學研究所、中文系、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專業從事詩歌研究及教學工作。

主要貢獻

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文藝學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和博士後合作教授;文藝學碩士點學科帶頭人,國家重點學科中國現當代文學詩歌方向帶頭人,校重點學科文藝學現代詩歌理論研究方向帶頭人;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理事、首都師範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西南大學中國詩學研究中心客座教授、福建海峽文學藝術發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湖州師院中國散文詩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成員和特聘研究員。出版、發表各類文字600多萬字,其中專著5部,編(參)譯著作6部,論文300餘篇,詩作近百首,散文近千篇。
參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課題一項,獨立完成省級社科課題兩項、人事部博士後基金課題一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課題一項,正主持教育部課題一項;獲省社科二等獎和三等獎各一項。
博士研究生課程:中國現代詩歌研究,詩歌文體學。
碩士研究生課程:詩歌文體學導論、詩歌文體學導論及文學研究方法、中國現代詩歌、西方現代詩歌、比較詩學、中國現代文論十大名家、西方文論十大名家、文學文論原著(雙語)、文學術語原著(雙語)、文學理論史原著(雙語)。
本科生課程:詩歌導讀、百年新詩詩體研究、文學概論。
王珂生於書香世家,自幼酷愛文學,酷愛寫作,12歲在《民間文學》等刊物發表作品。10歲開始新詩創作,已創作詩作兩千餘首,在《當代詩歌》、《星星》、《綠風》、《飛天》等十多家文學刊物發表詩作百餘首。1988年後主要從事新詩評論工作,在《民族文學研究》、《民族文學》、《飛天》、《河北文學》、《中國西部文學》、《西藏文學》等30多家刊物發表詩歌評論百餘篇。在《青年晚報》、《太原日報》、《廣州日報》等報刊開設文藝專欄(專版),發表文藝短論500多篇。1994年後主要從事詩歌的基礎理論研究及文藝理論研究,在《文藝理論研究》、《民族文學研究》、《詩探索》、《台灣詩學季刊》、《社會科學戰線》、《南方文壇》、《學海》、《學術探索》等百餘家學術刊物發表論文兩百多篇,涉及詩歌(新詩、古代詩歌、外國詩歌、民族詩歌)、小說、散文等多種文體,涉及現當代文學、古近代文學、文藝學、寫作學、比較文學等多種學科。人大複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中國古近代文學研究》、《文藝理論研究》、《外國文學研究》、《文化研究》都多次全文轉摘過他的論文。上百篇論文被《新華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人大複印資料文摘卡》和《人大複印資料》、《當代作家評論》等刊物"摘要"或"編目"。迄今為止,已發表論文、詩作、譯作等各類作品約500萬字。

主要課題

獨立: 1、 2003-2004 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課題:"新詩文體研究"。
2 、2003-2005 首都師範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課題:"百年新詩詩體建設研究"。
參與: 1、 1996-1999 國家社科基金"九五"規劃重點課題:"現代漢詩的百年演變"。

論文著作

王珂教授科研成果總目(1988-2013)
一、出版專著5部:
1、《詩歌文體學導論——詩的原理和詩的創造》,北方文藝出版社2001年版,61萬字
2、《百年新詩詩體建設研究》,上海三聯書店2004年版,21萬字
3、《新詩詩體生成史論》,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55萬字
4、《詩體學散論――中外詩體生成流變研究》,上海三聯書店2008年版,39萬字
5、《新時期30年新詩得失論》,上海三聯書店2012年版,42萬字
二、出版編著6部
1、《51位理論家論現代詩創作研究技法――21世紀中國現代詩五屆研討會暨“現代詩創作研究技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一主編),海峽文藝出版社2012年版
2、《外國名詩鑑賞辭典》(參編),湖北辭書出版社1989年版
3、《甘肅歷代詩文詞曲鑑賞辭典》(參編),敦煌文藝出版社1990年版
4、《絲綢之路文化大辭典》(參編),紅旗出版社出版 1995年版
5、《文學理論學習參考資料新編》(參編),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5年版
6、《克卜勒的夢――太空探險科幻小說賞析》(第二作者),世界圖書公司 2009年版
三、出版譯著1部
1、《夜總會之王》(參譯),北方文藝出版社2000年版
四、發表論文340篇(公開刊物)
1、《冰心、泰戈爾、日本俳句》,《文學知識》,1988年12期
2、《黃土地上的熱風景——論梁志宏的詩》,《城市文學》,1990年6期
3、《苦夏與寒冬:詩的眾生相》,《紅柳》,1990年5-6期
4、《大女詩人張燁》,《新女性》,1991年6期
5、《符號、圖騰的雙重啟示——惟夫長詩,<正面與側面>管窺》,《西藏文學》,1991年4期
6、《詩的求索者的剪影--回族詩人木斧讀後》,《民族文藝報》,1991年2期
7、《高原深處的風——關於青年詩人阿信的西部詩歌創作》,《新一代》,1991年8期
8、《論木斧的親情詩》,《民族作家》,1991年2期
9、《認識楊牧——論楊牧的抒情詩》,《中國西部文學》,1991年12期
10、《美之定格——論民族詩人新秀七人》,《民族文學》,1991年11期
11、《流雲詩人王爾碑》,《女子文學》,1991年7期
12、《論散文詩的文體獨立性》,《西北師範大學學報》,1992年5期
13、《純情·純景·純詩——論劉毅的抒情藝術》,《河北文學》,1992年1期
14、《真實·平民·多情人——論洋滔的抒情藝術》,《西藏文學》,1992年5期
15、《西部寂地風景——鄢家發抒情世界的散點透視》,《中國西部文學》,1992年2期
16、《根的皈依與背叛——評青年詩人黃毅近年的抒情詩》,《民族作家》,1992年5期
17、《詩窮而後工——論夏羊的抒情藝術》,《飛天》,1992年6期
18、《歸而不隱、隱而不歸——姚學禮的抒情世界透視》,隴山鳳《姚學禮隴山鳳研究》,1992年版
19、《大女詩人張燁的世界》,《女子文學》,1992年6期
20、《我愛詩,更愛孩子——論傅天琳的詩》,《女子文學》,1993年2期
21、《宗教的皈依與背叛——論西部詩歌的宗教趨向》,《飛天》,1993年2期
22、《走進自己的迷宮——評匡文留<二性迷宮>》,《民族文學研究》,1993年2期
23、《遊子的戀歌——評木斧詩集<鄉思鄉情鄉戀>》,《民族文學》,1993年2期
24、《現代的純粹的民族女詩人——論蒙古族女詩人葛根圖婭的詩》,《民族文學》,1993年8期
25、《新詩的悲劇和喜劇——論中國新詩史上的三個詩的定義》,《爭鳴》,1993年1期
26、《論石河的打油詩》,《天山評論》,1993年1期
27、《愛情與童話——論楊梓的抒情詩》,《綠風詩刊》,1993年2期
28、《議建構多元文學格局》,《當代文壇》,1993年5期
29、《尋根遊子——論木斧的詩》,《回族文學》,1993年12期
30、《“東邊日出西邊雨”現象——論國營企業的出路》,《現代企業》,1993年9期
31、《魔盒打開了,私吃公:商業大戰——論國有商業的出路》,《華夏星火》,1993年11期
32、《狼來否:金融大戰——論國家銀行的出路》,《華夏星火》,1993年9期
33、《下決心要搞的改革》,《行政與人事》,1993年8期
34、《神州大裁員》,《幹部與人才》,1993年10期
35、《房地產大透視》,《舞台人生》,1994年7期
36、《國害:逃稅欠稅》,《社會》,1993年11期
37、《中國西部禁毒戒毒實錄》,《社會》,1994年4期
38、《在素樸與感傷之間漂泊——論葉舟的詩》,《綠風》,1994年5期
39、《西部漢子·柔情·情詩——論林染的愛情詩》,《飛天》,1994年9期
40、《如火如水真女人——<姐妹散文>的閱讀印象》,《滿族文學》,1994年11期
41、《詩與畫:情感的藝術——論戴凌雲的抒情藝術》,《銀川師專·寧夏教育學院學報》,1994年1期
42、《心靈之歌——評藏族青年女詩人完瑪央金的抒情詩》,《民族文學》,1994年5期
43、《廣告面面觀》,《現代企業》,1994年12期
44、《雪域詩情——論西藏新時期詩歌》,《民族文學》,1995年2期
45、《工資與物價的同步審視》,《社會》,1995年3期
46、《負利率與國民收入再分配》,《金三角》,1995年5期
47、《科技成果何以轉化》,《社會》,1995年9期
48、《苦戀:愛與人生——論屈文焜的抒情藝術》,《銀川師專·寧夏教育學院學報》,1995年2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1995年5期
49、《武承明詩集〈敦煌飛天〉序》,蘭州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
50、《愛情與童年——楊梓詩歌的閱讀印象》,《綠風》,1995年2期
51、《培養國粹迷》,《文化月刊》,1996年12期
52、《情系黃土——評秦中吟的黃土地抒情詩》,《六盤山》,1995年4-5期
53、《胡楊詩作簡評》,《陽關》,1996年6期
54、《中西方詩本體論探微》,《社會科學戰線》,1996年2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近代文學研究》,1996年7期
55、《殊途同歸:情感與形式》,《西北師大學報》,1996年1期,人大複印資料《外國文學研究》,1996年4期
56、《詩、散文、散文詩界說舉隅》,《銀川師專·寧夏教育學院學報》,1996年2期
57、《欣喜與無奈——論詩人串列散文》,《飛天》,1996年6期
58、《體驗愛情,自然率真——論滿族詩人娜夜的抒情藝術》,《民族文學》,1997年3期
59、《女性詩歌:一條漸寬的河流——外國歷代女性詩歌概觀》,《名作欣賞》,1997年2期
60、《女性詩歌:一條漸寬的河流——中國女性詩歌概觀》,《名作欣賞》,1997年5期
61、《論趙少琳的實驗詩》,《山西文學》,1997年12期
62、《論打油詩的文體起源、特徵及價值》,《通俗文學評論》,1997年3期
63、《試論散文詩的文體起源》,《福建論壇》,1997年增刊
64、《近年高考作文問題和對策》,《語文學刊》,1997年4期
65、《孩子,你太孤獨了》,《河南教育》,1997年10期
66、《中國人不必輕視諾貝爾文學獎》,《中國國情國力》,1997年2期
67、《紀實文學為何官司不斷》,《中國國情國力》,1997年01期
68、《小心優生犯罪》,《社會》,1997年1期
69、《拓展內容職能、定型詩形詩體——21世紀漢語詩歌文體的現實及理想構建》,《現代漢詩:反思與求索》,作家出版社1998年版
70、《論詩美的構建與欣賞》,《福建師範大學學報》,1998年2期
71、《現代漢詩文體建設的歷史回顧及理想構建》,《中州學刊》,1998年2期
72、《文體自發與自覺的對抗與和解——20世紀漢語詩歌的文體演變透析》,《社會科學輯刊》,1998年5期
73、《中外形異詩探源》,《藝文類編》,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年版
74、《為何出現蕭條論——為90年代詩歌一辯》,《詩探索》,1999年1期
75、《從素樸到感傷的文體實驗者》,《滿族文學》,1999年2期
76、《並非蕭條的九十年代詩歌———為個人化寫作一辯》,《東南學術》,1999年2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現代代文學》,1999年6期
77、《馬橋相逢誰真勝———作家理論家相爭的思考》,《南方文壇》,1999年2期
78、《技巧與訓練》,《文藝評論》,1999年3期
79、《迷失的十位繆斯》,《都市》,1999年4期
80、《20世紀漢語詩歌文體建設的歷史回顧與理想構建》,《藝術廣角》,1999年6期
81、《沉思生命:平民的英雄夢——論毛樹林的詩歌藝術》,毛樹林《銅之歌》,中國文聯出版社1999年版
82、《不必輕視諾貝爾文學獎》,中國國情國力雜誌社《世界熱點——21世紀國中國發展面臨的國際背景》,中國統計出版社1999年版
83、《論詩的圖式及“形異”的價值》,《詩探索》,2000年1-2輯
84、《小說在事物之上盤旋——從<永久漫步>談情感作品創作》,《名作欣賞》,2000年1期
85、《作文與作人》,《文藝評論》,2000年1期
86、《從素樸到感傷的文體實驗者——論巴音博羅的抒情藝術》,《民族文學研究》,2000年2期
87、《進入角色:人格重塑和理論重構》,《河北學刊》,2000年5期
88、《論形異詩的文體價值》,《藝術廣角》,2000年5期
89、《詩是藝術地表現平民性情感的語言藝術——論現代漢詩的現實出路》,《東南學術》,2000年5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2000年12期
90、《低空飛行:現實的平民的變味的先鋒——二十年來新詩先鋒的生存境遇》,《山花》,2001年2期
91、《大眾文化亟需“身份確認”》,《文藝理論研究》,2001年3期,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2001年12期
92、《論漢語詩歌的形異現象——兼論漢語詩歌詩體的流變》,《東方叢刊》,2001年2輯
93、《藝術地表現平民性性情感》,《詩刊》2001年5期,原載《文論報》2001年3月1日
94、《大我抒情也動人——萊蒙托夫<不要相信自己><祖國>解讀》,《名作欣賞》,2001年6期
95、《女權主義文學的代表形態:平權與霸權——夏洛蒂·勃朗特與弗吉利亞·伍爾芙的女權思想比較》,《青海社會科學》,2001年6期
96、《論20世紀漢語詩歌文體建設難的三大原因》,《詩探索》,2001年3-4輯
97、《論打油詩獨特的民間大眾化傳播方式》,《遼寧師範大學學報》,2002年1期
98、《論二十世紀前半葉現代漢詩的形體建設》,《廣西社會科學》,2002年1期
99、《有方與通變:詩體的規範與進化——論劉勰詩本體論中的詩文體現》,《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02年1期
100、《20世紀,青年詩人“橫行”詩壇》,《文藝評論》,2002年1期
101、《八九十年代少數民族女性詩歌的四種抒情方式——兼論新世紀少數民族漢語詩歌的出路》,《民族文學研究》,2002年1期
102、《民族性:濃、淡、無多元相存——論20世紀末期少數民族女詩人現代漢語詩的抒情傾向》,《西北民族學院學報》,2002年1期
103、《情感的純化與情感的節制——論劉勰詩本體論的情感論》,《新疆大學學報》,2002年1期
104、《論20世紀前半期中國婦女詩歌的抒情模式及性別意識》,《社會科學研究》,2002年2期
105、《論劉勰詩本體論詩體的規範與進化觀》,《貴州師範大學學報》,2002年2期
106、《論加強現代漢詩文體實驗的意義》,《福建師範大學學報》,2002年2期
107、《輕化:女性模式到女人模式(上)——論八、九十年代中國女詩人的兩大抒情模式》,
《藝術廣角,》2002年2期
108、《打磨新瓶》,《詩刊》,2002年3期(下半月刊)
109、《散文詩本體論:獨立的信息系統和價值系統》,《學術探索》,2002年3期
110、《論當前大眾文化的尷尬生態》,《文藝評論》,2002年3期
111、《20世紀20年代新詩的文體建設》,《南都學壇》,2002年3期
112、《現代詩學視野中的劉勰詩體進化論》,《西北師大學報》,2002年3期
113、《論中外詩歌中形異及形異詩的價值》,《南京社會科學》,2002年6期
114、《宣洩愛情與玩味愛情__滿族女詩人匡文留、娜夜愛情詩抒情風格比較》,《飛天》,2002年6期
115、《八十年代先鋒詩的生存境遇及演變態勢透視》,《雲南社會科學》,2002年3期
116、《論20世紀中國現代散文詩的三大抒情模式》,《瀋陽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4期
117、《為大眾文化辯護》,《東南學術》,2002年4期
118、《論台港及海外文人圖象詩》,《華文文學》,2002年4期
119、《寶塔詩在現代詩學視野中的文體價值》,《貴州社會科學》,2002年4期
120、《中西方諷刺詩的諷刺風格比較研究》,《延安大學學報》,2002年2期
121、《論巴赫金文體進化觀的成因及意義》,《思想戰線》,2002年4期
122、《走向世俗:文化轉型期先鋒詩的運行軌跡》,《湖北社會科學》,2002年4期
123、《現代詩學視野中的劉勰詩體進化論》,《湘潭大學學報》,2002年4期
124、《打油詩的文體特徵、價值及傳播方式》,《文史雜誌》,2002年4期
125、《 現代漢語詩歌文體的構建策略前瞻》,《廣東社會科學》,2002年5期
126、《論五四時期新詩的文體建設》,《渝州大學學報》,2002年5期
127、《想像力和文體建設》,《文藝評論》,2002年5期
128、《論世界散文詩的文體演變》,《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2年5期
129、《論西方散文詩的文體源流》,《廊坊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3期
130、《散文詩文體為何首先問世於法國--兼論波德萊爾成為散文詩創始人的原因》,《東疆學刊》,2002年4期
131、《和解:主義與日子理想與現實--中國女權主義文學的生態及出路》,《涪陵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6期
132、《論迴文詩的文體源流和文體價值》,《重慶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4期
133、《論中法詩歌現代化進程中自由詩革命的差異--兼論法國自由詩對中國新詩的影響》,《青島科技大學學報》,2002年4期
134、《流行卻無“身份”:當前大眾文化的尷尬生態》,《海南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6期
135、《散文詩的文類批評》,《南都學壇》,2003年1期
136、《論梁志宏的文學創作及對新詩詩體建設的貢獻》,《都市》,2003年1期
137、《論新詩的職能單一對詩體建設的負面影響》,《學術交流》,2003年1期
138、《古代漢詩詩體的演變軌跡及生成特點》,《寧夏社會科學》,2003年1期
139、《論新詩革命的非詩生態及非詩特徵》,《寧夏大學學報》,2003年1期
140、《20世紀中國散文詩文體建設的流變軌跡及特點》,《徐州師範大學學報》,2003年1期
141、《論散文詩的文體形式及文體價值》,《學海》,2003年1期
142、《論古代漢詩諷刺的形態與風格》,《東方叢刊》,2003年1期
143、《論中外詩歌的形異現象及形異詩的三大起源》,《台灣詩學》,2003年5期
144、《論新文化運動間平民文學的源流》,《陰山學刊》,2003年1期
145、《論詞與曲作為格律詩的輔助詩體的作用》,《青島科技大學學報》,2003年1期
146、《印度詩歌及泰戈爾對我國新詩詩體建設的影響》,《新疆師範大學學報》,2003年1期
147、《論現代新詩的文體建設》,《四川師範大學學報》,2003年2期
148、《論萊蒙托夫詩風的巨變及對中國詩壇的啟示》,《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3年2期
149、《論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漢語詩歌文體革命的特徵及後果》,《河南社會科學》,2003年2期
150、《不用“話語”,朱光潛會寫論文嗎?――小議當前文論界新潮術語的泛濫》,《藝術廣角》,2003年第2期
151、《論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國中英自由詩運動的差異》,《外國文學研究》,2003年2期
152、《重“文”不能輕“語”,小“改良”好於大“革命”――當前的中學語文人文素質教育不能走極端》,《語文教學通訊》(國中版),2003年4期
153、《20世紀中國散文詩文體建設的歷史回顧》,《貴州師範大學學報》,2003年2期
154、《新詩革命及白話詩生成的五大非詩原因》,《湛江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2期
155、《論新詩革命選擇極端方式的原因及後果》,《汕頭大學學報》,2003年2期
156、《論俄語詩歌對新詩革命及新詩文體建設的影響》,《新疆師範大學學報》,2003年2期
157、《論日、印、俄現代詩歌對我國新詩文體建設的影響》,《湘潭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3期
158、《論英美意象派詩歌對中國新詩初期詩體的影響》,《思想戰線》,2003年3期
159、《意象派詩歌的文體源流及對新詩革命和新詩文體的影響》,《重慶工商大學學報》,2003年3期
160、《論外國散文詩的文體生成及對中國新詩文體建設的影響》,《東方論壇》,2003年3期
161、《論中國散文詩的誕生及一個創作高峰》,《青海社會科學》,2003年3期
162、《論中國散文詩的形成及早期的文體建設》,《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3年4期
163、《論英詩形體對中國新詩的影響及其在中國的文體變異》,《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3年4期
164、《論散文詩形成的三種形態》,《陰山學刊》,2003年4期
165、《輕視想像力和文體實驗》,《揚子江詩刊》,2003年4期
166、《論新詩人與古代漢詩及詩體建設》,《新疆師範大學學報》,2003年3期
167、《論格律詩是漢詩定型詩體及唐代的詩體格局》,《煙臺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3期
168、《論中國散文詩文體形態的基本生成》,《重慶大學學報》,2003年5期
169、《20世紀90年代先鋒詩的生態》,《學術研究》,2003年10期
170、《論古代漢詩詩體的演變及對新詩詩體建設的影響》,《河南大學學報》,2003年5期
171、《文體進化需要自由與自律――巴赫金文體進化論研究》,《佳木斯大學學報》,2003年5期
172、《論古代漢詩詩體的流變形態》,《瀋陽師範大學學報》,2003年5期
173、《論打油詩最重要的文體特徵平民性》,《山西大學學報》,2003年5期
174、《劉勰的詩本體論中的詩起源論》,《重慶工商大學學報》,2003年5期
175、《格律詩是古代漢詩主導詩體的原因――兼論詞與曲在古代漢詩中的文體調和作用》,《南都學壇》,2003年6期
176、《詩歌欣賞是重構詩美的審美活動》,《天津大學學報》,2003年4期
177、《白話詩及新詩革命的政治背景》,《廣西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4期
178、《論中西方諷刺詩的文體風格及形態的差異》,《湖南大學學報》,2003年6期
179、《論漢代至初唐是古代漢詩定型詩體建設的重要過渡時期》,《青島科技大學學報》,2003年 4期
180、《論威廉斯和肯明斯的具象詩》,《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年4期
181、《論科舉制度的消亡對白話新詩的生成的影響》,《人文雜誌》,2003年6期
182、《論新詩詩人誤讀西方浪漫主義詩歌的原因及後果》,《首都師範大學學報》,2003年6期
183、《印度日本等東方現代詩歌對新詩的影響》,《東方叢刊》,2003年4期
184、《笑對陽光的詩意棲居者》,馬懷白《心語》,國際炎黃文化出版社2003年版
185、《論民間詩歌是新詩重要的詩體建設資源》,《中州學刊》,2004年1期
186、《論東方現代詩歌對新詩革命及新詩詩體的影響》,《東方叢刊》,2003年4期
187、《論威廉斯和肯明斯的具象詩》,《貴州工業大學學報》,2004年1期
188、《文體學視野中散文詩的文體生成》,《南京社會科學》,2004年2期
189、《檢討詩歌理論家、文學教授和詩歌編輯》,《南方文壇》,2004年2期
190、《詩美的構建與特性》,《南通師範學院學報》,2004年1期
191、《論中西諷刺詩的文體特徵及差異》,《陰山學刊》,2004年1期
192、《網路詩將導致現代漢詩的全方位改變——內地網路詩的散點透視》,《河南社會科學》2004年1期,《新華文摘》,2004年10期
193、《文體學視野中的散文詩的文體源流》,《雲夢學刊》,2004年2期
194、《論新詩詩體建設的惡劣生態》,《北京工業大學學報》,2004年2期
195、《論新詩革命的歷史語境與非詩化特徵》,《江西社會科學》,2004年2期
196、《自由化與律化:20世紀新詩詩體建設歷史簡析》,《海南師範學院學報》,2004年2期
197、《論科舉制度的消亡對白話新詩的生成的影響》,《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4年2期
198、《論20世紀散文詩對中國新詩詩體建設的負面影響》,《思想戰線》,2004年2期
199、《在還原和創造詩美中獲得欣賞詩的樂趣——論詩歌欣賞的任務和方法》,《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年2期
200、《從保守的文體改良到極端的文體革命——新詩革命的演變軌跡及特點》,《南京師大學報》,2004年3期
201、《不倫不類的“朋友”》,《揚子江》詩刊,2004年3期
202、《20世紀漢語詩歌中的諷刺詩及其文體特徵》,《南都學壇》,2004年4期
203、《現代格律詩:在自由詩的壓迫下潮漲潮落》,《文史雜誌》,2004年3期
204、《新詩應該建立以準定型詩體為主導的常規詩體》,《河南社會科學》,2004年3期
205、《論西方現代詩歌運動對新詩革命的影響》,《周口師範學院學報》,2004年3期
206、《論新詩應該有常體》,《詩探索》,2004年春夏卷
207、《論中外詩歌的形異現象及形異詩的五大價值——兼論現代漢詩應該重視視覺形體建設》,《台灣詩學學刊》,四號
208、《西方現代詩潮在中國新詩草創期的誤讀》,《國外文學》,2004年4期
209、《論留學運動與傳教運動對白話詩及新詩革命的影響》,《徐州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6期
210、《論唐代以後古代漢詩的詩體建設》,《齊魯學刊》,2004年6期
211、《有體與無體:中西方自由詩的本質差異》,《福建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5期
212、《論法國現代詩歌對中國新詩詩體建設的影響》,《汕頭大學學報》,2004年6期
213、《理性地對待“新詩”這種特殊文體》,《文藝爭鳴》,2005年1期
214、《<秋歌——給暖暖>導讀》,《揚子江詩刊》,2005年3期
215、《<我用殘損的手掌》導讀》,《揚子江詩刊》2005年3期
216、《詩論比較研究:胡適與英美意象派》,《東方叢刊》,2005年1期
217、《當代新詩人極端重視詩形建設的個案透析》,《青島科技大學學報》,2005年2期
218、《論萊蒙托夫從個人化寫作轉向社會化寫作的原因及意義》,《寧夏大學學報》,2005年5期
219、《新詩詩體建設的問題與對策》,《陰山學刊》,2005年3期
220、《論19世紀末詩人的生態及詩界革命發生的詩歌原因》,《青島科技大學學報》,2005年2期
221、《純棉的母親:平民“聖母”的真實生活》,《詩探索》,2005年2輯
222、《如來八塔和十二美少女:神人和諧的美麗風景》,《詩探索》,2005年2輯
223、《海魂衫:“小處敏感”的成長詩歌》,《詩探索》,2005年2輯
224、《論中國古代女性詩歌的技巧性》,《南京社會科學》,2005年12期
225、《永遠的校園,永遠的詩歌——“校園詩歌”親歷記及“校園詩歌”幾個關鍵字句》,《敦煌詩刊》,2005年下半年卷
226、《論19世紀末詩人的生態及詩界革命發生的詩歌原因》,《青島科技大學學報》,2006年1期
227、《亨利·詹姆斯小說中的自殺類型及意義》,第二作者,《南都學壇》,2006年2期
228、《論白話詩運動對新詩的文體生成及文體形態的影響》,《理論與創作》,2006年3期
229、《中學語文現代詩歌教育亟待改進》,《語文教學之友》,2006年4期
230、《八九十年代少數民族女性詩歌的四種抒情範式——兼論新世紀少數民族漢語詩歌的出路》,常文昌等《中國新時期文學資料彙編――中國新時期詩歌研究資料》(甲種),河南文藝出版社2006年版
231、《20世紀漢語詩歌詩體的理想構建》,呂進等《現代詩學的多維視野》,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232、《論英語詩歌的意象派運動及自由詩革命的生成背景》,《世界文學評論》,2006年1期
233、《中學語文現代詩歌教育亟待改進》,《語文教學之友》,2006年4期
234、《論白話運動對新詩生成的影響》,《陰山學刊》,2006年3期
235、《論英語圖像詩的流變》,《寧夏大學學報》,2006年4期
236、《新詩是清末民初思想文化自由化與實用化的產物》,《南都學壇》,2006年5期
237、《新詩詩形建設的歷史透析及現實反思》,《西南師範大學學報》,2006年5期
238、《新詩應該適度經典化》,《江漢論壇》,2006年9期
239、《詩是實在的生活是正經的生活――我的詩歌理想與困惑》,《中國詩人》,2006年3期
240、《提高中學生寫作水平的三大策略》,《語文教學之友》,2006年9期
241、《中國新詩向何處去?》,《今日中國論壇》,2006年11期
242、《著名女詩人為何被惡搞》,《理論與創作》,2006年6期
243、《中學生寫詩的利與弊》,《語文教學通訊高中刊》,2006年12期卷首語
244、《幸好新詩壇有鄭敏——論鄭敏的人品、詩品與文品》,《中國詩歌研究》五輯
245、《詩界革命採用保守方式的原因探微》,《汕頭大學學報》,2007年1期
246、《英語意象派運動的文體革命特點及與漢語新詩革命的差異》,《社會科學研究》,2007年2期
247、《胡適沒有受到意象派的真正影響——兼論胡適提出“作詩如作文”的原因》,《中州學刊》,2007年2期
248、《學養、技術、難度、高度――新詩人與“不學無術”無關》,《南方文壇》,2007年3期
249、《難度與高度:新詩的技術含量與新詩人的學識修養――讀高凱長詩》,《飛天》,2007年5期
250、《真實是詩人唯一的自救之道》,《名家評於煉的詩》,時代文藝出版社2007年版
251、《以改良的方式重建新詩詩體》,《西南大學學報》,2007年4期
252、《論英語圖像詩的文體革命意義及文體價值》,《福建師範大學學報》,2007年3期
253、《百年新詩三種準定型詩體的流變》,《南都學刊》,2007年4期
254、《論新詩的詩形建設》,《台灣詩學學刊》九號
255、《詩人何為?生命意識:隱;使命意識:秀》,《當代詩壇》47、48合期
256、《王珂“相”雪青馬“記”――詩集序》,黃學芳《愛上雪青馬》,作家出版社2007年版
257、《意象派運動採用文體改良方針的原因及結果》,《河南社會科學》,2007年4期
258、《論大陸和台港新詩的詩形建設》,《文藝研究》,2007年10期
259、《語言智慧型、詩體意識與現代意識--雲鶴詩歌的三個關鍵字考察》,《熱風吹雨灑江天》,國際炎黃文化出版社2007年版
260、《今日大陸新詩應該高度重視詩形建設》,《中國詩人》,2007年4卷
261、《論意象派詩歌不是表現主義詩歌》,《海南師範大學學報》,2007年5期
262、《現代詩人的“新民族詩型”――論張默的小詩創作對新詩詩體建設的意義》,《當代詩壇》,48、49合期
263、《像溪水並非自然地流著》,《詩刊》上半月刊,2008年4期
264、《新詩應該重視藝術性和製作性》,《揚子江評論》,2008年3期
265、《隱與秀:近年兩岸“中年詩人”寫作方式的差異》,《詩探索》,2008年一輯理論卷
266、《新詩與新詩人都應該確定標準》,《中國詩人》,2008年3期
267、《歌唱 以詩人的名義--譚仲池詩集<敬禮 以生命的名義>的接受之旅》,《理論與創作》,2008年4期
268、《“一體”、“兩象”、“三關”和“四要”――新詩“標準”的現實構建策略》,《海南師範大學學報》,2008年3期
269、《在人心靈顯示出傷口並滲出血滴――昌耀解讀》,《名作欣賞》,2008年11期
270、《黃藥眠是被遮蔽的優秀詩人》,《南都學壇》,2008年6期
271、《論姜耕玉的新詩創作及新詩理論》,《世界文學評論》,2008年2輯
272、《新詩應該加強詩形建設》,《廊坊師範學院學報》,2008年6期
273、《從骨頭裡發出聲音――姜耕玉詩歌印象》,《中國詩人》,2008年4卷
274、《“詩的衝動性寫作”部落格大討論》,《星星》下半月刊理論版,2008年11期
275、《論新詩詩形建設及詩體建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龍巖學院學報》,2009年2期
276、《像溪水卻並非自然地流著——川美的詩及詩寫作》,《文學界》,2009年3期
277、《的學院式診治》,《名作欣賞》,2009年4期
278、《新詩30年的五大成就與五大問題》,《社會科學》,2009年4期
279、《生存問題真的大於藝術問題嗎――汶川震災詩熱後的冷思考》,《詩探索》,2009年1輯
280、《論新詩界震災詩的特點及意義――5.12汶川大地震周年祭》,《福建師範大學學報》,2009年5期
281、《菲律賓華文詩人云鶴新詩創作的特點及價值》,《南都學壇》,2009年4期
282、《新詩部落格與網路詩歌的發展》,《詩刊》上半月刊,2009年8期
283、《詩的自傳:情感需要與思想需要的彩虹――讀後》《當代詩壇》,51、52期
284、《1990年代先鋒詩的生態及個人化寫作的成因》,《河北學刊》,2009年5期
285、《以改良的方式重建新詩的常規詩體》,《詩學》,第一輯
286、《新詩為何難有“經典”》,《人民日報》,2009年7月28日
287、《以香港詩人傅天虹為個案論“自傳詩”寫作》,《廓坊師範學院學報》,2009年6期
288、《論大陸和台港新詩的詩形》,《福建文藝創作60年選·文學評論》,2009年
289、《新詩亟待加強的三大建設》,《中國詩歌研究》,2009年
290、《新詩部落格使網路詩如虎添翼》,《藝文論壇》三期,2009年
291、《應該客觀評價地域文化對新詩創作的影響》,《中國詩人》,2010年一卷
292、《對“中生代”命名的冷思考》,《星星》理論版,2010年1期
293、《詩人壞,詩評家更壞》,《星星》理論半月刊,2010年8期
294、《現代詩學研究必須重視人才培養》,《西南大學學報》,2010年1期
295、《新詩重“立”輕“破”的“建設時代”來臨――21世紀中國現代詩五屆研討會暨“現代詩創作研究技法”學術研討會綜述》,《中國詩歌研究》,七輯
296、《論傅天虹的“自傳詩”寫作》,《世界日報》,2010年3月6日45版
297、《論台灣詩人綠蒂的“個人化寫作”的特點及意義》,《世界日報》,2010年3月30日5版
298、《論葉維廉的詩形觀及創作實踐》,《詩探索》,2010年理論卷
299、《從山霧中走來的“花兒”詩人》,《屈文焜詩選》,寧夏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300、《新詩研究必須重視技法――21世紀中國現代詩五屆研討會暨“現代詩創作研究技法”學術研討會綜述》,《廊坊師範學院學報》,2010年2期
301、《鄭愁予借鑑古典詩詞創作技法的策略和意義》,《語文建設》,2010年5期
302、《新詩百年的十大成就和十大問題》,《江蘇大學學報》,2003年3期
303、《千萬別忘了詩人黃藥眠》,《藝術廣角》,2010年3期
304、《新詩應該守常應變》,《西南大學學報》,2010年4期
305、《從文化創意產業的視野談大陸平潭島旅遊策劃》,《藝文論壇》五期
306、《學識·修養·學理·感悟――今天如何做詩評家》,《學習與探索》,2010年6期
307、《兩岸詩星共月圓序》,黃中模、鮮于煌、易小松《兩岸詩星共月圓》,中國文聯出版社2010年版
308、《論綠蒂的“個人化寫作”的特點及意義》,黃中模、鮮于煌、易小松《兩岸詩星共月圓》中國文聯出版社2010年版
309、《論雪飛的現代詩歌技法――“詩的蒙大奇”》 黃中模、鮮于煌、易小松《兩岸詩星共月圓》中國文聯出版社2010年版
310、《詩體之爭與詩體重建――“現代詩創作研究技法”學術研討會熱點話題論爭綜述》,第二作者,《江蘇大學學報》,2010年5期
311、《新詩應該重視相對標準、常規詩體和社會化寫作》,《詩學》第二輯
312、《新詩困境:從“梨花體”到“羊羔體”――“梨花體”事件和“羊羔體”事件透析》,《探索與爭鳴》,2011年1期
313、《震災詩熱潮的原因和意義》,《重慶評論》,2010年2期
314、《當今詩評家應“與時俱進”》,《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1月4日
315、《論當代新詩創作與地域文化的維妙關係》,《區域文化與文學研究集刊》第1輯,2010年
316、《當今詩評家應“與時俱進”》,《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1月4日10版
317、《部落格正成為新詩傳播與接受的主要方式》,《湘潭大學學報》,2011年2期
318、《論巴赫金狂歡生成體裁改良主義文體進化觀》,《南京社會科學》,2011年3期
319、《幸好新詩壇有鄭敏――論鄭敏的人品、詩品和文品》吳思敬、宋曉冬《鄭敏詩歌研究論集》,學苑出版社2011版
320、《論詩界革命對新詩生成的實際影響》,《文學與文化》,2011年1期
321、《王珂:應該重視詩體的建設》,《中國文化報》理論版“觀點”欄目,2011年4月13日
322、《新詩是精緻的語言藝術――序》,姜耕玉、趙思運《新詩200首導讀》東南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323、《方進詩〈陰天〉》點評》,姜耕玉、趙思運《新詩200首導讀》,東南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324、《謝宜興詩〈我一眼就認出那些葡萄〉點評》,姜耕玉、趙思運《新詩200首導讀》,東南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325、《今日大眾文化狂潮下精英文人的介入方式》,《理論與創作》,2011年4期
326、《海納百川的世界的情人——哈雷詩歌的城市精神與藝術特質》,孫紹振《詩歌哈雷》,海峽文藝出版社2011年版
327、《中國現代文學的一朵奇葩——被遮蔽的優秀詩人黃藥眠》,黃大地、張春麗《黃藥眠詩全編》,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年版
328、《論回族詩人木斧書信詩的功能和價值》,《民族文學研究》,2011年6期
329、《血濃於水的語言--評於而凡的<父親三章>》,《東南亞詩刊》,2011年8期
330、《野馬在曠野中馳騁——讀莊曉明的組詩〈形與影〉》,《詩探索》,2011年2期
331、《廢名新詩應該是自由詩的實際影響和現實意義》,《廣東社會科學》,2012年1期
332、《今日漢詩應以準定型詩體的新詩為主體》,《西南大學學報》,2012年1期
333、《兩岸四地中生代詩人的詩體意識及詩體理論比較分析》,《當代詩壇》,57、48合刊
334、《純淨悽美的愛情詩!——筆尖悼亡詩的寫作意義》,筆尖《之間》,海峽文藝出版社2012年版
335、《戴望舒詩歌翻譯的文化選擇》,第二作者,《河南社會科學》,2012年1期
336、《論艾略特詩歌創作與詩歌批評的軌跡和特徵》,《廊坊師範學院學報》,第二作者2012年2期
337、《新詩要適度重視音樂形式高度重視排列形式》,王珂、陳衛《51位理論家論現代詩創作研究技法》,海峽文藝出版社2012年版
338、《慈師嚴師,大愛如父》,霍俊明《詩壇的引渡者——吳思敬詩學研究論集》,長江文藝出版社2012年版
339、《新詩詩體學的歷史、現實與未來——兼論新詩詩體學的構建策略》,《河南社會科學》,2012年8期
340、《詩人一跳,詩評家就笑》,《大河詩歌》,2013年春卷。

獲獎記錄

1西北師範大學1993-1994年度"教學科研雙骨幹"稱號,享受特殊津貼。
2西北師範大學1994-1995年度"教學科研雙骨幹"稱號,享受特殊津貼。
3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1997年度"優秀青年教師"。
4福建師範大學第二屆青年教師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1999)。
5 福建師範大學"九五"科研優秀成果獎(2001)。
6福建師範大學第四屆青年教師"科研先進個人"(2001)。
7北京師範大學第一屆"京師杯"學術之星評比獎(2001)。
8 北京師範大學"京師杯"學術科研節研究成果二等獎(2001)。
9 福建省第五屆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三等獎(2003)。
10 第五屆全國當代少數民族文學研究獎"評論獎"(2003)。
主要課程: 新詩創作;新詩研究;詩歌文體學導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