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玉喜
- 別名:光華居士、雲水行者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簡介,書畫精品,著作,書名:佛國記--法顯大師西遊記,書名:中華鬥神尉遲恭傳奇,與佛法結緣,初知法顯,艱苦求索,書稿付梓,
簡介
王玉喜(又名王裕喜),法名:妙覺。別號:光華居士、雲水行者。學習畫四十餘年。是清末書法大家趙鐵山先生的第三代傳人。趙鐵山先生書法高古,名重華夏,被康有為等人贊為“大江以北,無出其右”,有“南有吳昌碩,北有趙鐵山”之譽。妙覺從其恩師趙振鏢老人學書,先從歐、顏正楷入手,後又學魏碑,何紹基書體。80年代後,專攻標準草書與大草。大寫意水墨畫:“彌陀竹”、“荷趣圖”、“山水人物”“現代禪意水墨畫”,追求一種“真空妙有”的禪境。先後參加國內外書畫大展獲金銀獎、一等獎多次。作品多被國內外方家收藏。
王玉喜,現為中國歐陽詢書法藝術學會理事。香港書院名譽院長、北京宋莊國際書畫院終身院長、中國書法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亞太經濟國禮藝術家、世界藝術研究院副院長、聯合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世界教科組織聯合協會首席藝術家,大中華區名譽主席。本人及書畫作品被《一代名家》、《中華傳世書畫鑑賞》、《中國收藏博覽》,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藝術名家精品典藏》,《中華書法大師》,《藝術豐碑—中國書法史籍》,《翰墨豐碑》,《古今書壇大家與墨寶》,《中國書法全集》,《世界美術家》《新中國國禮藝術大師》等六十餘部書畫大典收錄。多年來,妙覺居士致力於禪意書畫的追求,作品多給人以:“真、善、美、慧”(國亮法師語)的人生啟悟,使人在藝術欣賞中,淨化心靈,升華境界,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他是我國專門從事禪意書畫創作的書畫師。作品極具歡賞與收藏價值。文學著作有:《佛國記》,《惠能大師》,《紅塵》,《心燈》,《三易法門》等影視文學著作。
書畫精品
作品名稱:《逍遙歸去》 尺寸:68×136cm
作品名稱:《荷趣圖》 尺寸:34×136cm
作品名稱:《水調歌頭》 尺寸:136×68cm
著作
書名:佛國記--法顯大師西遊記
作者:王玉喜
出版社:山西出版集團 北嶽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年11月
第一版印刷時間:2008年11月第一次印刷
開本:大32開
裝訂:平裝
書名:中華鬥神尉遲恭傳奇
(二十集電視劇文本)
作者:王玉喜出版社:山西出版集團,山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年7月1日 第一版
印刷時間:2011年7月1日 第一次印刷
開本:16開
裝訂:平裝
與佛法結緣
王玉喜穿一件淡紫色T恤,戴一頂西部風格的帽子,斜挎一個牛皮包,看上去像個美國西部片裡的牛仔。
見到記者,王玉喜立刻從包里掏出一本紅色封皮的書,那是他在精心研究東晉高僧法顯西行經歷後所著的一本書——《佛國記——法顯大師西遊記》。為了這本書,他幾近耗費了10年的光陰。“我首先得精讀佛法、參透佛法,才能了解法顯當年為何在65歲高齡時還要遠赴西方取經,又怎能在80歲高齡還不辭辛苦地翻譯西行攜歸的佛經戒律。是什麼動力讓他一直能夠堅持?”
1987年,王玉喜動了寫作《佛國記——法顯大師西遊記》的念頭,10年後,終告完成。這10年間,王玉喜對法顯的研究幾近痴狂。而最初接觸佛教卻完全出自一個偶然。
1952年,王玉喜生於太原市清徐縣。小時候,父母曾像對待前面的兩個孩子一樣,將豬肉煮得松鬆軟軟的給他吃。可是,不知什麼原因,他卻怎么也吃不進去,每次一餵就會幹嘔,而且很快就會吐出來。父母拿這孩子沒轍,最終放棄了餵兒子吃肉的打算。
1966年,“文革”開始,王玉喜年僅14歲。當時,正常的教學秩序被打亂,學校紛紛停課,學生們被迫離開課堂,離開學校鬧革命。
遠離了課堂,那個年齡段的孩子就像是脫了韁的野馬。偶然的情況下,王玉喜認識了“文革”前山西形意拳界有名的大師王瑛、趙振鏢,從此開始學習形意拳。王瑛、趙振鏢都篤信佛教和道教,練拳間隙,會給自己的學生偷偷講些淺顯的佛教故事。有人是權且一聽,有人則是銘記心中。王玉喜總是學生中聽得最認真的一個,今日他形容自己當時的感受,認為那是開啟他懂得思索人生感悟的一扇窗,“從此我知道用佛教的思想去思考人生,懂得平和待人、待事。”“文革”期間,佛教被作為“四舊”對待,大量神佛塑像、寺院古蹟被損壞。王玉喜像師父王瑛、趙振鏢交代的那樣,從不對人提起自己信佛的事,就算對父母兄弟也不提。“信佛在那個時代是個秘密,天大的秘密。”
然而,王玉喜很篤定地認為自己與佛家有緣,這一點很像高僧法顯。法顯3歲時因為體質過於孱弱,家人怕其夭折,專門將其送到佛寺。沒想到,法顯在佛門一呆就是62年,並最終在65歲高齡(公元399年)時決定西行取經,遊歷13年,歷行東南亞31個國家,並於80歲時翻譯出國外帶回的佛經,寫成留傳後世、彪炳千秋的《佛國記》。
初知法顯
1987年,王玉喜35歲。那時,佛教文化剛剛在國內復甦,王玉喜終於可以公開自己的佛教信仰。
1987年秋天,已經調入山西電視台影視劇部的王玉喜來到太原崇善寺瞻仰塑像千手觀音。在那裡,王玉喜巧遇時任山西省政協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主任、後任山西省佛教協會會長的根通法師。在談及佛學時,根通法師提到了東晉高僧法顯。那是王玉喜第一次聽說法顯,也是第一次知道,早在著名的唐代高僧玄奘西行取經的前230年,法顯已經西遊並取回了真經。得知法顯是平陽郡武陽(今山西襄垣)人,並且在65歲高齡還決定西遊時,王玉喜對法顯本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頓生研究法顯西行經歷的念頭。
告別根通法師後,王玉喜立刻趕到位於太原市文源巷的山西省圖書館,查閱有關高僧法顯的所有資料。“當時不像現在,什麼資料上網百度一下就行。星期天只要我一有時間就去省圖查閱資料,幾乎所有的業餘時間都在‘尋找’法顯。”
最終,王玉喜在省圖找到一本1954年版的《佛國記》,也稱《法顯歷游天竺記傳》。該書為法顯親作,有白話注釋。王玉喜如獲至寶,趕緊辦理了該書借閱的手續。此後的一個月里,王玉喜天天晚上都要閱讀《佛國記》。法顯以年近七旬的高齡漂洋過海、跋山涉水,穿越塔克拉瑪乾大沙漠,考察恆河、印度河,甚至還到過美洲的耶婆提等捨身求法的壯舉,讓王玉喜敬佩不已,並發願要寫一本記述法顯壯舉的書。
艱苦求索
1988年,王玉喜到上海為自己創作的電視劇做後期製作。緊張的工作之餘,他一個人溜達至上海龍華古寺。在那裡,王玉喜找到了當代十大高僧明暘法師所著《佛法概要》。他精心研讀了《佛法概要》後發現,越能參透佛法,就越能了解法顯西行取經的初衷與動力。
1989年,王玉喜去南京做後期。閒逛至南京金陵刻經處時,他找到了更多經書,也找到了更多有關法顯的資料。王玉喜簡直欣喜若狂。此時,他對佛經的理解已經有了一定深度,對生活在1000多年前的高僧法顯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1992年春天,王玉喜專程到北京廣濟寺拜偈明暘法師,恰巧趕上明暘法師收徒。王玉喜正式拜師,並被賜法號妙覺,成為真正的佛門有緣人。
1992年,王玉喜為籌拍專題片《高僧法顯》,專門帶著攝製組去了山西襄垣縣。其時,當地已經有了法顯研究會,並認定法顯的出家地就在襄垣縣的仙堂山。襄垣法顯研究會的工作人員帶領王玉喜和攝製組一行人來到仙堂山,見到法顯塑像時,王玉喜有“驚為天人”的感覺,“內心一片崇敬,無法言說。”攝製組在當地拍攝了幾天,效果特別令人滿意。
隨後,王玉喜又帶領攝製組趕到山西省武鄉縣。當地居士李志平告訴王玉喜,法顯在公元422年圓寂於武鄉縣的離相寺枯木堂,理由是在離相寺留有明朝皇帝為法顯刻下的碑文,而閻錫山也曾在離相寺刻有碑文,甚至還有老百姓在離相寺發現了法顯坐化時的真身。
這一切讓王玉喜感到驚喜萬分,他帶領攝製組用鏡頭真實地將其記錄了下來。令王玉喜感到遺憾的是,《高僧法顯》最終只能是個半成品,以當年台里的條件,根本無法去海外拍攝法顯遊歷過的地方,只得將樣片塵封起來,“不過,這次拍攝讓我對法顯的出生地和圓寂地更感興趣,也更堅定了尋訪、了解法顯經歷的決心。”
1995年,已經成為妙覺的王玉喜去五台山拜訪妙生法師、方僧法師,聽到更多法顯西行的故事。其後,他再去太谷縣大佛山拜訪國亮法師,了解到高僧法顯的主要功績在於從印度取回真經,並將攜歸的佛經戒律譯出,對其傳播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書稿付梓
2006年,在耗費了近10年的心力和精力後,王玉喜所著的《佛國記——法顯大師西遊記》一書終告完成。王玉喜認為自己的人生在這10年的艱辛創作里得到了升華,對佛教思想的領悟也上升到一個新的層次。
2008年,《佛國記——法顯大師西遊記》出版。它被稱為國內描寫法顯西行的第一個電視劇腳本,對於普及法顯代表的佛教文化有重要意義。如今,王玉喜又將它改編成了一個卡通片腳本,希望讓孩子們也都能知道除了唐僧(玄奘)之外,還有一個高僧法顯。
王玉喜60歲,精神氣血俱佳。由於一生茹素,使他除了喝茶之外沒有別的愛好。和朋友聚餐,大家總是體貼地給王玉喜點素齋,也不遞煙,也不遞酒。
除了喝茶,王玉喜認為自己平生唯一真正做的一件事就是研究法顯。此事對他不同尋常。
採訪結束時,王玉喜鄭重其事地將《佛國記——法顯大師西遊記》送給記者,書的扉頁上有四句話,“淨手靜心,開卷得益,禪悟妙義,離相解脫。”王玉喜說,它們恰好是他寫作此書時所得到的最美收穫,也是他學佛多年理解的佛教精要所在。
唐僧(玄奘)西行前230年,高僧法顯就曾西行取回了真經
說到西天取經,人們首先想到的是玄奘,也就是 《西遊記》里的唐僧。其實,歷史上第一個去西天取經的另有其人,他是來自山西的東晉高僧法顯。法顯西行取經的經歷可謂傳奇,他在佛教界的地位與玄奘相比亦不輸其二。
法顯當年西行回國的登入地青島將舉辦“紀念法顯大師取經歸國1613年國際研討會”,太原研究法顯的王玉喜先生已收到參會邀請函,他將作為法顯研究領域的資深學者出席這次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