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洲(北京電影學院研究生院院長)

王海洲(北京電影學院研究生院院長)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海洲,現任北京電影學院研究生院院長。曾任北京電影學院電影研究所副所長,《北京電影學院學報》 副主編,中國台港電影學會理事,1989年畢業於蘭州大學,獲法學學士;1992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獲文學碩士,留校任教。1998年度評獲北京電影學院先進工作者。2002年度評獲北京市“教育創新標兵”。2000—2001年赴北京大學中文系,從事“後現代主義後殖民主義文化研究”、“當代中國文化研究”,獲“高級訪問學者證書”。主要學術專長在中國電影研究,對大陸、香港、台灣兩岸三地的電影有系統的研究,出版了若干專著、發表了諸多學術論文,有《鏡像與文化—港台電影研究》、《中國電影:觀念與軌跡》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海洲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畢業院校蘭州大學
  • 職業:教師 
人物經歷,主要專著,出版圖書,發表論文,

人物經歷

1995年,54集學術專題片《中國電影》編導、撰稿。
1995年,46集電視劇《英雄無悔》定稿劇本撰寫,該劇獲飛天獎長篇劇一等獎,最佳編劇獎。
1996年,中央電視台7集電視劇《太陽樂土》編劇。
1996年,20集電視連續劇《中國機長》編劇,該劇獲飛天獎長篇劇三等獎。
1998年,20集電視連續劇《風雨澳門》編劇。
1998年,18集專題片《銀幕上的新中國故事》編導、撰稿。
1999年,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50周年國慶特別節目《與祖國同命運》撰稿。
1999年,35毫米膠片外宣影片《中國文化》編導、撰稿。
2001年,長篇電視劇《桃花扇傳奇》編劇。
2001年,48集電視劇《夢斷紫禁城》編劇。
2001年6月起,被聘為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電視電影劇本審查小組成員。
2006年,30集電視劇《子夜》策劃、編劇。
2006年4月,獲聘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電視電影審查委員會委員。
2021年12月27日,任全國藝術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戲劇戲曲與廣播影視分委員會召集人。

主要專著

1、《鏡像與文化:港台電影研究》(主編),中國電影出版社2001年出版
2、《中國電影:觀念與軌跡》(主編),中國電影出版社2004年出版。2005年3月,該專著被“中國學術年鑑”編委會評選為2004年影視學學科優秀著作,入選《中國學術年鑑》2004卷。
3、《大學美育—電影鑑賞指南》(合著),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0年出版。
4、國家教委重點教材《新中國文學史略》(合著),1996年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5、《改革與中國電影》(合著),1994年中國電影出版出版。
6、《中外影視大辭典》(撰稿人之一),2001年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出版。
7、《中國電影名片鑑賞辭典》(撰稿人之一),1997年長征出版社出版。
8、《北京影視藝術研究報告2005》(主編),2005年同心出版社
9、《北京影視藝術研究報告2006》(主編),2006年同心出版社。

出版圖書

  • 沒有更多了
作者名稱:王海洲 等
作者類型:
作者時間:2023年10月
《中國電視劇敘事藝術》是2023年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展開

發表論文

1、《〈安妮.霍爾〉的劇情分析》,《當代電影》1993年第4期
2、《鄒文懷:從“邵氏”到“嘉禾”》,《北京電影學院學報》1993年第1 期
3、《喜劇電影與敘事》,《北京電影學院教學參考》1993年版
4、《港台武俠片概論》,《當代電影》1994年第4期
5、《票房後面的悲劇——由李翰祥談香港電影導演的創作困境》,《北京電影學院》1997年第1 期,該文收入《香港電影回顧》一書,2000年中國電影出版社出版
6、1998年,應中國台北視覺傳播學會“第二屆海峽兩岸暨香港電影文化與社會變遷學術研討會”組委會的邀請,與會發表論文《八十年代以來中國大陸動作片類型片的發展演變》,該文收入學術會專輯,並在《北京電影學院學報》1998年3期在大陸發表。
7、《早期中國電影對蒙太奇理論的借鑑與發展》,《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2001年第4期。
8、《當前影視作品的文化價值》,《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2年增刊。
9、《林嶺東的風雲世界》,《當代電影》1999年第2期,該文後收入學術專著《香港電影八十年》,2000年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出版
10、《麥當雄:在類型中擴張》,《北京電影學院學報》1999年第1期
11、《成龍電影:英雄形象及其變奏》,《當代電影》2000年第1期,收入中國電影出版社出版的學術專著《成龍的電影世界》,2000年出版。
12、《後現代主義與王家衛電影》,《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1年第3期,後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影視藝術》專輯2002年第1期全文收錄。
13、《百合的滋味——第一屆電視電影百合獎獲獎作品評述》,《電影藝術》2001年第5期,收入《中國電影年鑑2001》(中國電影出版社)及《1999-2002電視電影縱覽》(文化藝術出版社)。
14、《論史東山的導演創作》,收入學術專著《史東山電影文選》,2002年中國電影出版社出版
15、《銀幕旅程——改革開放20年中國電影回顧》,《工人日報·文化周刊》1998年12月25日
16、《關於電視傳播的文化思考》,2002年3期《北京電影學院學報》
17、《武俠片的特質與〈英雄〉的變奏》,2002年12月27日《文匯報》第13版影視專欄
18、《〈無間道〉及香港警察電影的軌跡》,《電影藝術》2003年4期
19、2004年3月,受美國SCMS學會邀請,在亞特蘭大參加年會,發表學術演講《視點及其文化意義:當代中國城市電影研究》,在此前後,曾在美國Cerleton大學、明尼蘇達大學、St.olaf大學講學。
20、2004年6月,香港第七屆兩岸四地學生電影節評審。
21、《用真正的合拍創製華語新電影》,《電影藝術》2004年6期。
22、2005月1月,參加香港影評人協會在香港、廣州主辦的“兩岸三地影評人研討會”,發表論文《九十年代以來大陸影視文化的發展趨向》。
23、《視點及其文化意義:當代中國城市電影研究》,《電影藝術》2005年2期。
24、2005年4月,赴英國倫敦大學參加SCMS年會,發表演講:《中國新生代導演的抉擇:從複製西方到發現中國》。
25、2005年5月,受邀擔任香港第八屆兩岸四地學生電影節評審。
26、2005年3月,主編專著《中國電影:觀念與軌跡》被“中國學術年鑑”編委會評選為2004年影視學學科優秀著作,入選《中國學術年鑑》2004卷。
27、2005年11月,赴海南三亞參加金雞百花電影節,在電影節中國電影高層論壇有發言:《中國內地與香港合作製片的戰略機遇與前景重構》。
28、2006年1月,在香港參加由香港浸會大學舉辦的“百年中國電影與邵氏的影響”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百年中國電影中的邵氏武俠新世紀》。
29、2006年4月13日,受邀參加英國諾丁漢大學寧波舉辦的“《英雄》:解構中國巨片”的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英雄〉對武俠電影類型規範的改寫及其文化價值分析》。
30、《通識基礎教育在影視教育中的作用》,發表於《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6年第一期。後收入《傳承與創新——北京電影學院教學論文集》,由中國電影出版社2006年出版。
31、2006年5月,由本人主編的《北京影視藝術研究2006》,由同心出版社出版發行。
32、《中國內地與香港合作製片的戰略機遇與前景重構》,載於《北京影視藝術研究2006》,同時載於中國電影出版社出版《中國電影新百年:合作與發展》第十四屆金雞百花電影節論文集。
33、《百年中國電影中的邵氏武俠新世紀》,載於《電影藝術》2006年第4期。
34、《類型規範與文化改寫:全球化時代的〈英雄〉》,載於《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6年4期。
35、《今天我休息》等影片分析,收入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出版之《名家看電影》。
36、《現狀與策略:當代中國電影產業分析》,收入人民日報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的學術專著《文化亞洲:亞洲電影與文化合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