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泊生(原山東省立劇院院長)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泊生(1902—1965) ,男,河北遵化縣人,中國著名戲劇藝術教育家。早年畢業於北平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戲劇系,曾組織“美生社”話劇團, 男女同台演出引起轟動。後學習京劇崑曲,組建成立了“晦鳴社”京崑劇團,擔任社長兼主演,常年演出於北平、上海、南京等地,頗負盛名。歷任北平國劇學會教務主任、南京戲曲音樂研究院研究員、北京燕京大學文學系講師、漢口市民樂團藝術指導、中國文化建設協會戲劇事業委員會委員、山東省立實驗劇院教務主任、山東省立劇院院長、國立歌劇學校校長等職。1965年病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泊生
  • 國籍:中國
  • 職業:原山東省立劇院院長
  • 畢業院校:北平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戲劇
教學與演藝,地位與影響,家庭與子嗣,

教學與演藝

王泊生曾被周信芳讚譽為中國戲劇界“北方怪傑”與“革新家”,為山東戲劇事業開拓者之一。1929年夏,山東省立實驗劇院在濟南成立,王泊生應聘擔任教務主任。次年夏,該院被迫停辦。1934年夏,在王泊生努力下該院重建,易名為山東省立劇院,王泊生 親任院長,使得劇院成為當時國內較大規模的新型戲劇藝術專業學校。
王泊生在京劇《寶蓮燈》中擔任角色王泊生在京劇《寶蓮燈》中擔任角色
王泊生在擔任山東省立劇院院長期間,為該院制定了院徽、院旗、院訓、院歌及“整舊創新,創造新中國戲劇”的辦學宗旨,以其堅強的事業心,積極創新與改革舊劇與崑曲。為實踐辦學宗旨,他對招生制度進行改革,面向全國招收國小及高中學歷的學生,錄取後分別劃入低級部或高級部學習, 學制4年,另有一年為實習,每級約40人,分做音樂與表演兩系。聘請了馬彥祥、劉念渠等一大批頗有聲望的優秀教師。在組織教學上,他主張學習與演出相結合,逢節假日便組織學生實習演出,並自編自導了新歌劇岳飛》和歌劇《荊軻》。他創作的啞劇《國文》、京劇文天祥》等在當時國內較有影響。

地位與影響

1935年11月,王泊生主創的《岳飛》一劇在濟南首演。該劇在創作方法、唱詞及場面設計與場次的分幕等方面,吸收了話劇的優點,在音樂設計方面採用崑曲旋律,而又不同於崑曲,採用中西混合樂隊伴奏,取消打擊樂器,增加了象徵性的舞台美術設計,尤其是黑白相間的岳家軍服裝及集體舞蹈的民眾場面,在當時可謂一大創舉,轟動一時。該劇後來還曾到開封、武漢、長沙、湘潭宜昌、重慶、成都等地演出,在中國戲劇史上產生過較大影響。
“七七”事變後,山東省立劇院無法繼續開辦下去,王泊生便組織起30多人組成的戰地服務團踏上南下抗戰流亡的征途。幾經周折於1938年到達武漢,為歡迎他們,田漢特意為該院創作了了配合抗戰的新平劇(京劇)《新雁門關》。在漢口大光明電影院首演時,許多知名人士前往觀賞。
後來,王泊生又帶劇團輾轉到了重慶,並將校名改為“國立實驗劇院”,後又改稱“國立歌劇學校”。抗戰勝利後,王泊生派人將原山東省立劇院的戲箱等財物護送回山東。
上海百代唱片公司曾將王泊生的京劇唱段《子胥逃國》、《打金磚》、《四郎探母》等灌製成唱片。

家庭與子嗣

王泊生與夫人吳瑞燕生有五個孩子,除了老大是學習石油專業之外,其他四個孩子分別為著名鋼琴家、著名大提琴師、歌唱家和舞蹈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