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珍(北京通州區中倉街道上營、東關社區書記)

王永珍(北京通州區中倉街道上營、東關社區書記)

王永珍,女,1945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中倉街道上營、東關社區書記,2000年度被評為北京市三八紅旗手;2003年度被評為優秀婦代會主任;2007年度榮獲北京市婦代會優秀個人獎章;2007年度評為通州區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個人;2007年被評為通州區優秀共產黨員;2007年度被評為先進社區工作者;2008年6月被評為通州區優秀共產黨員;2009年通州區十大傑出風尚人物;2009年北京市三八紅旗手獎章;2009年北京市社會領域優秀共產黨員;2010年北京市萬名孝星; 2010年北京市百名民眾心目中的好黨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永珍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45年10月
  • 信仰:中共黨員
  • 主要成就:北京通州區中倉街道上營、東關社區書記
介紹,危難時期,孤兒面前,當好一盞燈,

介紹

中倉街道辦事處上營社區居委會地處中倉轄區的東部,轄區總面積1.5平方公里,轄區3551戶,5951人。其中黨員76名。黨總支書記,現年69歲的王永珍,自1980年參加工作至今,從事居委會工作已經34個年頭了,在2003年4月的社區黨總支換屆選舉中,她再次當選為上營社區黨總支書記,在歷經無數次風風雨雨後,用親情、友情、真情架起了一座與廣大居民的“連心橋”,被公認為老百姓信得過的好書記,咱老百姓的貼心人。

危難時期

2003年4月,非典疫情猝然降臨京城,疫情近在咫尺。為了有效切斷病源,防止疫情蔓延,王永珍同志站在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發揚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大無畏精神,恪盡職守、忘我工作,視社區如戰場、視被監護人為親人,視被監護人的需要如命令,細緻耐心周到的做好被監護對象的服務工作。
4月21日,趙登禹大街32號出現了第一例非典病人,患者名叫鄭斌武,他唯一的女兒、女婿也因在醫院照顧他被診斷為疑似患者,在醫院進行隔離,家中只剩下老伴—姜秀英一人。
居委會得知情況後,為了防止疫情蔓延,為了社區大多數居民的安危,危險面前,王永珍冒著隨時被病毒感染的危險,義無返顧地走進姜秀英老人的家中,帶她去檢查,後經查實姜大媽未被感染非典病毒,但必須在家觀察隔離十四天。大媽平時身體就不好,王永珍便承擔起監護重任,象對待自己親人一樣照顧她。她還找來三輪車,一銑一銑的將院內夾雜著大小便的垃圾清理乾淨,並對院內的各個角落進行了徹底的消毒,姜大媽看在眼裡,感動在心,隔著玻璃說:“閨女,真是難為你了,我的親閨女也沒這樣照顧我呀,你讓我說什麼好呀,感謝政府,感謝黨,感謝你呀!”
歲寒知松柏,危難見真情。“非典”疫情日漸嚴峻,4月26日,上營社區已有13戶,29人被通知進行醫學觀察隔離。
在這個13戶,29個被監護對象當中,有一個住著6戶、17口人的大雜院——藥王廟西坡27號院。剛接到隔離通知書時,院內居民並不配合居委會的工作,常在夜裡偷偷溜出來,周圍居民反映很大。為防止疫情蔓延,王永珍立即採取果斷措施,派社區保全對27號院實行了24小時全面監護。與此同時她又輪流用電話與他們溝通,講明道理,讓他們知道“非典”是可防、可治、可控制的,穩定他們煩躁、恐懼、不安的情緒。為了照顧他們的日常生活,王永珍每天親自為他們制定食譜選單,包括肉,蛋、奶、菜等生活必需品,應有盡有,但換來的卻是漫罵和電話上訪,聲稱:“居委會對我們的監護服務不到位,不給我們送食品,只送些青蒜。”面對不實之詞,59歲的王書記竟被氣得流出了眼淚,但她並沒有計較這些,一如既往的照顧他們的生活,為他們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務。在17個被監護對象中,有一個名叫姚金法小伙子,剛貸款買了車準備跑出租,接到隔離通知書後,小伙子心情非常壓抑,王永珍在得知5月5日是他29歲的生日,便買了生日蛋糕、水果、啤酒給他送去,並建議他邀請鄰居們共同度過他的生日,姚金法高興的把蛋糕切開分別送給同院的每位鄰居,大家為他過了一個非同尋常的生日晚會。
人心換人心,王永珍終於感動了院內的每一個被監護對象,為了表達感激之情,69歲的楊潔茹大媽代表27號院的17名居民,為居委會送來了一封感謝信,表示今後一定與居委會緊密配合,共同戰勝非典。

孤兒面前

為做好社區的扶殘助殘工作,王永珍同志始終以為殘疾人辦好事、辦實事為宗旨,用一顆媽媽的心關愛這些弱勢群體,特別是她從1991年開始,數十年如一日的照顧孤兒王海的事跡已傳為佳話。
王海,今年40歲,是上營社區的一名五保戶,自幼喪母,性格自閉,生活不能自理。是父親一把屎一把尿的把他拉扯大,在他27歲的時候,父親也因病去世,自此,王海變成了一個無依無靠的孤兒。當時在上營居委會擔任主任的王永珍,義不容辭的承擔了照顧王海的重任,這一乾就是13年。為解決王海的住房問題,王永珍曾在1995年和2002年兩次向轄區單位和居民籌集資金1萬餘元,為王海蓋起了4間住房。為照顧他的日常生活,王永珍又與社區黨員、義務監督員組建了一支“助殘愛心服務隊”,為王海定期打掃房間,拆洗被褥,逢年過節還為他送上可口的飯菜……年三十的餃子、正月十五的元宵、端午節的粽子、八月十五的月餅,樣樣都讓他品嘗到,使他倍感家庭的溫暖。為解決他的生活來源問題,王永珍還安排他作為社區保潔員,有了自己的收入,王海的生活有了保障,這樣一來,使得原本性格自閉、自理能力極為低下的王海變成了一個性格開朗、自食其力的新人,他逢人便說:居委會就是我的家,王書記就是我的媽!吃穿問題解決了,王海的婚姻大事又成了王永珍最大的心事,王永珍說:“眼看王海都40了,我老了誰來照顧他啊!”熱心的街坊鄰居們前後給王海介紹了3、4個對象,可都見一兩面就沒了下文,都嫌棄王海傻、窮。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王海隔壁大媽給王海介紹了一個名叫汝連華的對象。
經過一段時間的交往,二人情投意合,準備結婚了。可這婚怎么個結法,現在王海一分積蓄也沒有,這下可難壞了王永珍。要是換了一般人,家庭條件差,婚事可能就簡辦了,或者領了結婚證就行了,還要什麼儀式呀!可王永珍不這么認為,她說,王海不一樣,從小沒媽,是個苦孩子,結婚是孩子一輩子的大事,我不能委屈了孩子,沒錢怎么辦,一不做二不休——集資捐款。於是王永珍一邊用自己的積蓄為王海裝修房子,一邊為辦婚事四處“化緣”,由於王海為人厚道,轄區單位和居民在得知王海要結婚的訊息時,紛紛慷慨解囊,共籌集資金2200餘元。為了省錢,59歲的王永珍親自去香河為他們購買家具,親手為他們縫製了窗簾和枕頭,就連內褲襪子之類的東西,王永珍都一一為他們準備齊全。中倉工委得知訊息後,特地為王海送來三床新棉被,並為王海的婚事準備了婚車。4月26日,在社區內一家小飯店內,王永珍為這對新人舉行了簡樸的結婚典禮,並置辦了四桌便飯,以感謝平日照顧王海的中倉辦事處領導和鄰居們。王永珍說,辦完王海的終身大事,我算是了卻一樁心愿,他後半輩子就有人照顧了。做孤兒的父母,做殘疾人的拐杖,王永珍正是以一顆媽媽的心,了卻了自己的心愿,用親情溫暖了孤兒的心。

當好一盞燈

作為社區黨總支書記的王永珍,始終本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以勤為本的原則,及時了解民眾的呼聲,為民眾辦好事、辦實事,解決他們生活中的熱點難點問題,2003年8月份圓滿的解決了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和西上圓東區施工擾民一事,維護了轄區居民的利益,用共產黨員的良好形象和人格魅力在人民民眾中樹立了威信,與此同時,為發揮黨總支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王永珍帶領廣大黨員廣泛開展了“發揮餘熱,奉獻愛心”“為黨旗增光輝、為民眾作表率”和為無職黨員設崗定責等一系列活動,盡最大的能力為轄區居民提供服務,目前,在社區書記王永珍的帶動下,轄區76名黨員分別在治安巡查崗、社區服務崗、社區文體崗、社區衛生監督崗、社區矛盾排查崗和建議獻策崗六個不同的崗位上發揮餘熱,為轄區居民提供周到細緻的服務,各項工作得到了廣大居民的認可和好評,在今年的黨員和民眾的民主評議中,居民對其滿意率達到95%。
曾有人問過王永珍:老王,您都這把年紀了,也該回家享享清福了,幹嘛還在這兒受累呢?可她卻說: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我要用生命報答黨對我的養育之恩,履行黨的誓言,發揮餘熱,盡一份心,盡一份力,當好一盞燈,服務咱老百姓。
正是因為王永珍始終把民眾的呼聲當作第一信號,把民眾的需要當作第一選擇,把民眾滿意當作第一標準,真正急人民民眾所急,想人民民眾所想,幫人民民眾所需,解人民民眾所困,千方百計的為老百姓辦更多的好事、實事,才用親情、友情、真情與廣大居民之間真正架起了一座“連心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