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毓中,(曾用名:王育中)。號:雨中梅,荒草山人;宅號:紫竹堂。1958年出生在青海省民和縣,現為陝西唐人書畫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寧夏美協會員、世界收藏聯合會書畫委員會理事、世界華商(北京)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簽約畫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毓中
- 別名:曾用名:王育中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青海
- 出生日期:1958
- 職業:畫家
- 代表作品:《荷花》《牡丹》
個人簡介,王毓中作品欣賞,作品點評,
個人簡介
王毓中,(曾用名:王育中)。號:雨中梅,荒草山人;宅號:紫竹堂。1958年出生在青海省民和縣,現為陝西唐人書畫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寧夏美協會員、世界收藏聯合會書畫委員會理事、世界華商(北京)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簽約畫家。
現居住在北市。自幼酷愛書畫藝術。以【介子園】、【三希堂】畫譜為教材;以齊白石、吳昌碩、李苦禪,潘天壽等近、現代國畫大師們為榜樣;以大自然為老師,從中汲取營養,專攻寫意花鳥畫,尤以梅、蘭、竹、菊四君子及荷花、牡丹、枸杞見長。作品入編[新中國美術大典]、[中國藝苑],並與歐陽中石、劉大為、龍瑞、馮遠合作出版五人書畫集【人民肖像】。
現居住在北市。自幼酷愛書畫藝術。以【介子園】、【三希堂】畫譜為教材;以齊白石、吳昌碩、李苦禪,潘天壽等近、現代國畫大師們為榜樣;以大自然為老師,從中汲取營養,專攻寫意花鳥畫,尤以梅、蘭、竹、菊四君子及荷花、牡丹、枸杞見長。作品入編[新中國美術大典]、[中國藝苑],並與歐陽中石、劉大為、龍瑞、馮遠合作出版五人書畫集【人民肖像】。
王毓中是一個自幼酷愛書畫藝術的農村孩子,由於條件、環境所限,兒時無緣拜師學畫,只有臨摹芥子園、三希堂, 從古代、現代、近代花鳥畫名家的作品中吸取營養。作品曾在省、市美協舉辦的書畫、攝影大展中多次獲獎。什麼金獎、銀獎都拿過,作品還被百名書畫家名錄收錄,並多次在省、市級報刊上發表,舉辦過個人畫展,作品被省內外社會團體、行政機關和知名藏家收藏。
王毓中作品欣賞
作品點評
王毓中的畫中愛-書畫評論家蘇鳴
好久沒有觀畫也沒有談畫了,倒不是因為心中無欲,而是最近幾年石門的書畫市場過於恬淡,諸多專職謀生的畫家忙於維持生計,難見真愛。我個人認為:畫絕對不僅僅是純天然的尤物,它是經過畫家內心侵染的美的載體,是一種高度升華了的有內涵的人生。一幅好的畫作可以是一首絕妙的好詩,也可以是一篇賞心悅目的散文。畫的美感和意境皆都在畫家的妙筆中得以體現。 如果我又說畫的最高境界是,畫家把對大自然的情和愛,融入他的筆墨之中,釋放他所要表達的思想境界,你也許不以為然。但是,千萬不要帶著滿不在乎的消沉情緒作畫,千萬不要把你人生的灰色塗抹在畫上,千萬不要以為畫就是金錢,就是飯碗,就是美女……作為繪畫藝術--畫就是超越一切現實的東西,又恰到好處地表達著現實的東西的意義。作畫和品畫是不同的兩個概念,但是你不畫,我就無法品,沒有你的愛,就無法激發我的情,仿佛你就是那位調酒師,我只是愛喝酒的人 朋友推薦畫家王毓中先生,說他雖然不能算是個職業畫家,卻值得當代畫家們效仿。所以趁十一假期休閒,我便走近畫家王育中,去了解他畫的世界,解讀他的繪畫藝術。王育中,號雨中梅,荒草山人,宅號紫竹書屋。男,漢族,1958年生於青海。居住銀川,國家公務員。現為陝西唐人書畫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寧夏美協會員。他說自己是一個自幼酷愛書畫藝術的農村孩子,由於條件、環境所限,兒時無緣學習書畫,77年恢復高考時報考了藝術院校,結果陰差陽錯走進了地質學院。參加工作後,下礦山、進工廠、蹲機,直到八十年代後期,才有幸參加了中國書畫函授大學,開始自學書畫。專攻寫意花鳥畫,尤以梅蘭竹菊四君子及牡丹、荷花為見長。 王毓中先生是一個崇尚自然,世外造化,用畫筆盡情享受大愛的畫家。無論是他筆下的梅、蘭、竹、菊,還是荷花、牡丹……它們給讀者的第一個感覺都是堅強厚實的力量的勃發:花朵有花朵的豐富和艷麗,枝幹有枝幹的倔強和執著,而花朵和枝幹的偎依和映襯,又把情和愛的主題恰到好處地展示開來。關於國畫,有些許畫家的筆墨是被傳統技法束縛了的,尤其是色彩的運用,就好比面對范冰凍的紅唇,素之一忽則嫌白,黛之一忽則嫌黑,大有“望洋興嘆”之畏懼。然而王毓中先生的作品常常是紅妝墨裹,積極進取,蓬勃向上。品著品著,我不由得就感嘆:真是“男子有粉不擦臉,起筆全贈案頭花”啊! “色不礙墨,墨不礙色。”是強調色和墨的和諧關係,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運墨而五色具。”“五色”說法不一,或指焦、濃、重、淡、清;或指濃、淡、乾、濕、黑;也有加“白”,合稱“六彩”的,實際乃指墨色運用上的豐富變化。而彩墨畫派,是中國畫現代畫派之一。最初,由海派畫家林鳳眠先生借鑑西洋繪畫色彩的光色,使用中國畫宣紙與水墨加色表現自然,首創。今人袁運甫、黃永玉、吳冠中等做了大量的探索,將此畫風發展較大。王育中先生的彩墨畫,前有古人,後有創新,他著墨張揚而不失風範,含蓄而不失絢麗,自然中來,畫境中去,那種積極、健康、向上的情操的提煉,很能鼓舞人心、催人奮進。你看到的只是熾熱火辣的情和柔美似水的愛,看到的不在是沉默中的沉默,不在是自然界中的花草,而是在沉默中爆發了的筆墨的歡騰和情感的跳躍,詮釋著一切愛與被愛的筆墨情感和思想升華……花能如此,畫能如此,情能如此,愛能如此,難道不讓人感覺幸福嗎? 我不喜歡呻吟著的畫作,我不喜歡哭泣著的畫作,我更不喜歡借一幅畫傾吐自己現實生活中的壓抑和憤怒……我愛生活,我愛美好,我更愛大自然,願意做畫中人,願意在畫景中去展示一切美好的東西,我不僅僅是只為自己活著,還為我的花、我的畫、我的情、我的愛活著……只有王育中才這樣大氣,這樣憨實,這樣理直氣壯,因為他把全部的情和愛揮灑掩埋在了他的畫作之中了。
北宋畫家仲仁(1086-1093出家為僧),始創墨梅畫法,有“墨梅鼻祖”之稱,將枝幹曲、疏影橫斜之神態勾勒得淋漓盡致。 元代王冕(1287-1359年),以墨梅詩、畫聞名於世。別人畫梅,多寫老乾疏枝。而王冕多寫嫩枝,突出梅花的清拔,似有風拂欲動之感。明、清至今畫梅著不計其數,但都沒有像王育中先生這樣花枝糾結、花枝一體、花枝共舞……有枝無花空洞,有花無枝單調,花枝的和諧也就是人心的和諧、愛的和諧、社會的和諧,體現了人和自然的和諧……王育中先生筆下的梅花就算在冰雪寒天的世界裡,也絕對不會有孤獨淒涼的感覺。 看到荷花,我就會想到石門英年早逝的荷魂畫家侯曉荷先生,侯曉荷先生生前曾經嘗試潑墨荷花,把翠綠的荷葉潑出了自己的神采。王育中先生雖沒有潑墨,卻也神似了一把,真正把紅荷帶出淤泥,在墨界炫耀了艷麗。“紅花還需綠葉扶”,如果沒有王育中,那紅荷就算出得淤泥,又能有幾人相知呢?“花在畫中不出聲,只待青海王育中”,這樣的情懷,這樣的熱愛,這樣的依戀,怎么不叫人羨慕呢? 美不美不要看表面,得看能不能給予人思想。王育中先生的畫中花,沒有掙扎生存的苦惱,沒有坎坷不平的煩憂,沒有競爭拼搏的壓力……有的只是靈魂的釋放和快感,有的只是征服懦弱的豪氣和肝膽,有的只是花的王者風範……那是真正的男人的博大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