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明初文士)

王景(1337-1408),號常齋,元末明初松陽縣人,少時便聰敏異常,博覽群書。所寫文章高深雄健,深得古人文風精髓,當時被讚譽為“上繼屈宋,下並班馬”。

基本介紹

  • 本名:王景
  • 字號:字景彰
  • 所處時代:明初
  • 出生地松陽縣
人物生平
洪武四年(1371),考中舉人,並被授予懷遠教諭。當時天下初定,學校待興。王景與縣學諸生員披荊斬棘,興建學宮,講授堯舜禹湯文武周孔之道,學生多有成就。不久,王景應詔入朝,擬《藩王朝觀儀》、作《京城鐘鼓樓記》。明太祖皆親自批閱,而後升任開州知府,任職期間獎勵農桑,均免徭役,執政公正嚴明,百姓安居樂業。由於政績顯著,又被提拔為山西右參政。王景在山西任職期間,勤政愛民,革清吏弊,卻不幸因觸犯權貴被貶至雲南臨安。雖生活困頓,簞瓢屢空,但他並不介意,每天讀經史書籍自娛自樂。
明成祖繼位後,王景被朝廷重新召回京城,授予禮部侍郎翰林院學士,掌管朝廷詔書擬寫和重大活動記錄等事務,當時朝廷“詔敕皆出於景”。(《明史》載:成祖即位,擢學士。帝問葬建文帝禮,景頓首言:“宜用天子禮。”從之。)在此期間,王景還參與了我國最大的一部史書《永樂大典》及《太祖高皇帝實錄》(《明太祖實錄》)的編撰工作,王均為總編。永樂六年(1408),王景因病去世,留有《玉堂稿》、《南詔稿》傳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