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於潔

王於潔

王於潔(1901~1937年),原名定清,號雅圃,化名吳梅。出生於折桂里前溪(今榜頭鎮紫澤村)貧苦農家,幼年入私塾,後就讀於福建省立第十中學(現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學),國中畢業後,在壩下蔡亭國小任教。民國10年(1921年)春,考入北京新華大學預科班,因經濟困難,轉考北京高等警官學校。民國13年秋畢業。次年秋在將樂縣任警官。目睹北洋軍閥的腐敗統治,憤然棄職回鄉。民國16年冬,參加中國共產黨。先後發展林步雲鄭珍等16人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折桂國小(今壩下中心國小)後面的佛堂里建立東鄉(榜頭一帶)第一個黨支部,擔任黨支部書記,12月,中共仙遊縣委成立,他任組織委員。歷任中共仙遊縣委組織部長、中共莆田縣委書記、中共漳州市委書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於潔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1901年
  • 出生日期:1937年
人物生平,人物事跡,紀念館,

人物生平

1930年11月起先後任中共莆屬(閩中)特委委員、書記,兼任福建工農紅軍游擊隊第二支隊政委,創建了莆田外坑蘇維埃政權。1933年12月調任中共福州中心市委常委。1934年1月,中共福建臨時省委成立後,任常委。同年4月福州中心市委被破壞後,返回閩中重建莆田中心縣委,任書記。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征後,在與上級黨組織失去聯繫的情況下,獨立自主地領導地方武裝開展游擊戰爭。1935年5月,莆田、福清兩個中心縣委合併成立中共閩中特委,當選特委書記,組建並領導工農紅軍閩中游擊支隊。在艱苦卓絕的三年游擊戰爭時期,堅持閩中革命鬥爭,開闢了莆田仙遊永泰邊區游擊根據地,成為南方八省15塊游擊區之一。1937年2月16日,由於叛徒出賣,在莆田參加特委會議時不幸被捕。在獄中堅持鬥爭,堅貞不屈。1937年6月23日與黃孝敏、余長鉞等特委領導人一起在福州英勇就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追認王於潔為革命烈士
王於潔王於潔
1917年考入省立十中(現莆田一中)就讀。1921年春,考進北京清華大學,後轉北京高等警官學校。1924年秋畢業,分配到福建省警務處實習。1925年,調到將樂縣警官。目睹北洋軍閥的腐敗統治,到職未滿兩個月,便憤然棄職回鄉。
1927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底,任中共仙遊縣委組織部長。1928年,在家鄉榜頭髮動民眾反對苛捐雜稅,捉拿包捐者,取得抗捐鬥爭的初步勝利。壩下、後保等地民眾也紛紛抗捐。因此,被國民黨地方當局通緝。5月,從仙遊轉移到莆田廣業,領導當地的武裝鬥爭。年底,任中共莆田縣委書記
1929年春,紅四軍入閩。在莆田城關涵江等地,發動罷工、罷課、罷市,並建立汽車、建築、店員等工會和革命互濟會等組織,進行策應。1930年11月,任中共莆屬特委委員和福建紅軍游擊隊第二支隊政委。1930年12月,反敵人“圍剿”鬥爭受挫後,任中共蒲屬特委書記。1931年2月中共莆田縣委恢復建制,任縣委書記。1932年初,發動莆仙農民民眾,開展以抗捐、抗稅、抗債為內容的鬥爭。同年9月,任中共莆田中心縣委書記。“東沙慘案”發生後,又發動受難民眾開展鬥爭,組織農民向新聞界、同鄉會、華僑團體和國民黨第十九路軍呼籲、控訴,以社會輿論迫使南京政府究辦禍首。1933年12月,任中共福州市中心市委執行委員、職工部長兼兵委書記。1934年1月,中共福建臨時省委成立後,任常委。同年9月,回莆田任中心縣委書記。10月中央紅軍長征後,在與上級黨組織失去聯繫的情況下,堅持游擊戰爭,開闢了莆田仙遊永泰邊區游擊根據地。1935年5月,中共閩中特委成立,任特委書記,並將閩中各支紅軍游擊隊統一改編為工農紅軍閩中游擊支隊,使閩中游擊戰爭不斷發展。
1937年6月16日,因叛徒出賣被捕。6月23日在福州西門外英勇就義。

人物事跡

王於潔於1901年3月11日出生在榜頭鎮紫澤村的一戶普通農民家庭中。他三歲喪父。母親守寡,家境清貧,曾就讀於莆田一中,畢業後在榜頭壩下蔡亭國小任教。1921年至1924年,他先後在北京新華大學和北京高等警官學校學習。畢業後在將樂縣警官,王於潔在青年時期,是位胸懷大志的熱血青年,早在“五四”運動後,他就和一些進步青年組織了仙遊東區學生聯合會,進行反帝愛國宣傳,開展抵制日貨運動,在北京求學期間,他接觸過許多進步人士,受到進步思想影響,逐步樹立了革命思想,積極投身到革命的大洪流中去。他目睹北洋軍閥的腐敗統治,任職不到二個月,就憤然棄職回家。
1927年,正是北伐戰爭失敗,中國革命暫時處在低潮時期,就在這一年的11月,王於潔在家鄉毅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先後發展黨員16人,並組建了中共仙遊東區支部,同年底,中共仙遊縣委成立,他擔任縣委組織委員。
1928年春,在縣委的領導下,他在東區發動農民民眾開展反抗鴉片捐鬥爭,帶領民眾搗毀壩下等地稅館,清算被反動的稅員勒收的捐款,引起了反動派的仇視,因而被反動當局通緝。當年5月,他被迫秘密轉移到莆田縣繼續開展革命活動。他和陳天章一起組建了莆田人民游擊隊,並擔任指導員,在西歧山和沃柄嶺戰鬥中,打垮了易祖廟民團,拔除了范少京的哨卡,繳獲20餘桿槍枝,從而擴大了黨的政治影響,壯大了游擊武裝力量,同年底被選為中共莆田縣委書記
1929年至1930年,王於潔先後任中共漳州市委書記,中共莆田中心縣委書記、中共閩中特委書記、併兼任福建工農紅軍游擊隊第二支隊政委之職,領導莆田、仙遊、惠安、福清等縣的土地革命和建立紅色政權工作。1930年底,外坑紅色政權遭到反動軍隊的圍剿受到嚴重損失,他在省委的領導下,認真吸取教訓,整頓並恢復了黨的組織,發展了一批新黨員,又一次壯大了黨的隊伍,1931年春,恢復莆田中心縣委建制,他又擔任中心縣委書記,繼續領導閩中的革命鬥爭。“九一八”事變爆發後,全國人民奮起抗日,在民族存亡的危急關頭,王於潔以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進行開創性的工作。他主持召開黨團擴大會議,作出了開展抗捐抗租,收繳反動武器,支援中央蘇區,進行抗日救亡工作的決定。會後,他深入到工人、農民、學生中,促膝談心,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組織抗日民眾團體,使閩中一帶的抗日救亡運動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1932年,毛澤東同志率領工農紅軍攻下漳州,勝利的喜訊震動沿海各縣,莆田中心縣委在王於潔的帶領下,發動民眾,反對封車、封船、拉夫,到處張貼標語,散發傳單,砍斷電桿、焚毀橋樑,牽制後方,有力地支持中央紅軍。
1932年12月,王於潔調任中共福州中心市委常委,職工部部長兼兵運書記。1934年4月,中共福州中心市委被敵人憲兵破壞,黨內出現了叛徒,在危及黨組織生死存亡的時刻,王於潔不顧個人安危,同妻蘇華一道從福州趕回莆田,重建莆田中心縣委,保存了一批幹部和黨員。當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征後,莆田中心縣委與上級黨組織中斷了聯繫,在革命形勢處於極端困難的時刻,王於潔依靠中心縣委的力量,創建游擊隊根據地,打響了閩中三年游擊戰爭的第一槍,開闢了以常太為中心的游擊根據地。
為了加強閩中黨組織的領導力量,1935年5月,他果斷地與福清中心縣委聯繫磋商,決定成立閩中特委,他被選為閩中特委書記,同時開闢了以羅漢里為中心的游擊根據地,以堅強的意志繼續領導閩中人民進行艱苦卓絕的游擊戰爭。
1937年2月16日,王於潔與閩中特委的五位委員因叛徒出賣被憲兵逮捕。在敵人的監獄裡,王於潔受盡嚴刑拷打,但他堅貞不屈,視死如歸,敵人勸他自首,他斬釘截鐵地說:“自新是可恥,一歲是死,百歲也是死,死並不可怕!”在敵人的淫威和利誘面前,毫不屈服,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大義凜然的英雄氣概。當時全國人民要求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的呼聲越來越高,為了扼殺革命力量,反動派急忙殺害王於潔等五位同志,他們在福州西門外沿途高呼“打倒國民黨反動派”,“中國共產黨萬歲”的壯烈口號聲中,英勇就義,時王於潔年僅36歲。

紀念館

革命烈士王於潔紀念館選址於榜頭鎮紫澤社區文體休閒公園旁,占地320平方米,原先是村裡的私塾,傳統的四合院落古民居風格,分上下2廳以及迴廊、天井等。“這裡正是王於潔曾經戰鬥過的地方,建起紀念館是為了表達對先烈的緬懷。”紫澤社區黨委書記王俊峰介紹,當年,王於潔在私塾里以教師先生的身份為掩護,開展地下鬥爭。今年10月,紫澤社區投入160餘萬元,對年久破舊的私塾進行翻新、加固,使之保留了原有的建築風貌。
走進紀念館,下廳迎面是一塊高3米、長4米的大石碑,目前已邀請福州大學美術系進行設計,屆時將製作成雕刻有王於潔、潘濤、黃孝敏等閩中五烈士的大型浮雕;迴廊將建成文化長廊,通過大量珍貴的照片、文獻資料,詳細展示王於潔烈士一生的戰鬥歷程、光輝事跡;上廳將作為展覽室,設定人物雕像3個,展覽烈士遺物等。目前,該館已完成外部整體改造及內部裝修,紫澤社區工作人員正在收集各種實物、照片,編寫資料等。
據介紹,革命烈士王於潔紀念館今後將作為全縣師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以傳承烈士遺志。同時,該館也作為我縣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將定期組織公務人員前往參觀學習,接受教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