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政復古

王政復古

王政復古,是指日本幕府時期,天皇從幕府手中重新奪取政權的活動。主要的有鎌倉幕府後期後醍醐天皇奪取政權的活動。但是先後被鎌倉幕府和足利幕府的足利尊氏挫敗。此後幕府勢力步步做大。

江戶時代後期,又一次爆發廢除江戶幕府、政權移交朝廷的政變,是明治維新的一個高潮。1868年1月3日(慶應3年12月9日),朝廷發起的宣告將政權交歸日本天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政復古
  • 外文名:平假名:おうせいふっこ
  • 地點:日本京都
  • 時間:1868年1月3日
  • 影響:加速幕府衰亡
  • 相關人物:明治天皇、德川慶喜、西鄉隆盛
背景,經過,結果,影響,其它相關,

背景

1867年(慶應3年)11月9日(舊曆十月十四)奉還大政後,岩倉具視西鄉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戶孝允等討幕派,抑制土佐藩的“公議政體論”,於1868年1月3日(舊曆慶應三年十二月九日)毅然實行政變,廢除攝政、關白、幕府;設總裁、議定和參與三職;進而發布《王政復古大號令》作為施政方針,並把一切恢復到神武創業之初作為新政的理想。
王政復古
1868年1月3日,日本的明治天皇頒布了“王政復古”詔書,這是日本著名的明治維新運動的開始。
19世紀中葉,一向奉行“鎖國政策”的日本,遭到美、英、法、俄等國的侵略,面臨著嚴重的民族危機。日本人民仇視外國侵略者,更痛恨和侵略者相勾結的幕府。農民和市民紛紛起義,開展“倒幕”運動;中下層武士、商人、資本家和新興地主中的改革勢力也投入了“倒幕”鬥爭。就在1月3日這一天發動了政變,由明治天皇召開有倒幕派皇族公卿,大名和武士出席的御前會議,宣布“五政復古”,恢復天皇親政、廢除幕府,成立新的中央政府,並責令幕府將軍德川慶喜交出領地和財產。1月6日夜間,德川慶喜逃往大阪、集中兵力反撲。內戰爆發。
1月底,倒幕軍在京都附近擊敗幕府軍隊,德川逃往江戶。2月,天皇組織了討幕軍,由於廣大農民和城市貧民積極配合,倒幕軍終於打敗了比自己數量大3倍的幕府軍,德川慶喜被迫投降,倒幕派取得了勝利,建立起以明治天皇為首的日本新政府。明治天皇廢藩置縣,將全國劃為3府72縣,消滅了國內的封建割據勢力,建立起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國家,為發展資本主義掃除了障礙,自此以後,由明治天皇主政,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使日本走上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這在日本歷史上稱作“明治維新”。

經過

當天夜裡討幕派召開小御所會議,壓倒山內豐信松平慶永等公議政體派,做出要德川慶喜辭去內大臣職務和沒收其領地的決定。倒幕派為了要找到討幕的藉口,因此,薩摩藩大久保利通,西鄉隆盛與朝廷公卿岩倉具視便決定於一八六八年一月三日發動政變,由明治天皇宣布[王政復古],廢除幕府,並命令德川慶喜辭官,納地。他們知道德川慶喜絕不會交出首長之職位,更不會把德川家所屬的領地納給天皇。於是便可以德川慶喜違抗聖旨為理由,名正言順地發動討幕之戰。
江戶時代末期,黑船來航之後,圍繞與外國締結通商條約等事,朝廷開始恢復其傳統權威。既出現了倡導幕府和朝廷協作的公武合體派,又出現了反對幕府,甚至主張武力推翻幕府的尊王攘夷派。
基於土佐藩的建議,江戶幕府第15代將軍德川慶喜根據公議政體論,於慶應3年10月14日(1867年11月9日)上奏明治天皇,提出大政奉還,翌日獲得敕許,將260年來由德川幕府掌握的政權返還朝廷。其目的被認為是使討幕失去名分,而德川家將作為政治中樞繼續掌握實權。
朝廷為了創設新的公議政體,下令德川家一門的德川慶勝和松平慶永,薩摩藩的島津久光,土佐藩的山內豐信,宇和島藩的伊達宗城,廣島藩(安藝藩)的淺野長訓,肥前藩的鍋島直正,岡山藩的池田茂政(德川慶喜的親弟弟)上洛(去京都)。公家的岩倉具視和薩摩藩的大久保利通等討幕派準備通過政變,阻止親德川派的攝政二條齊敬和賀陽宮朝彥親王建立德川中心的政府。大久保利通等人決定不理睬薩摩長州兩藩10月21日下達之延期執行討幕密敕的命令,締結了薩摩、長州、安藝三藩出兵同盟。實行王政復古的日期原定於12月8日(1868年1月2日),由於土佐藩後藤象二郎的要求而延期一日。
12月8日(1868年1月2日)夜,岩倉具視在自宅召集薩摩、土佐、安藝、尾張、越前等藩重臣,宣言斷然實行王政復古。翌日,召開了舊體制下的最後一次朝議,決議恢復長州藩主毛利敬親、毛利定廣父子的官位,允許其進京;解除岩倉具視的蟄居和出家處分;赦免八月十八日政變後逃往九州的五卿(原七卿中錦小路賴德已病故,澤宣嘉逃亡)。眾朝臣退出之後,正在待機的薩摩等5藩軍隊控制了京都御所(皇宮)的九門,並嚴格限制通行,禁止攝政二條齊敬和賀陽宮朝彥親王進宮,剛剛被赦免的岩倉具視進宮參見。隨後,天皇在御所內學問所發布了“王政復古的大號令”。當天,在京都御所內的小御所進行了第一次總裁、議定、參與三職會議,稱為小御所會議,要求德川慶喜辭去內大臣官職並削封德川家領地。

結果

一月二日九時左右,薩摩尾張越前及安藝的藩兵浩浩蕩蕩地前往各處宮門,要求接受警衛工作,原先駐守在宮門的會津及桑名藩兵見對方來勢洶洶,只好撤離宮門。到了下午所有接到天皇召令的公卿,藩主、志士都齊集在宮廷後,明治天皇宣讀由大久保利通岩倉具視等人聯合草擬的[王政復古]文案,到了晚上第一次三職會議正式召開,經過長時間的辯論,終於達成了命令德川慶喜辭官,納地的決議,並由松平慶永及德川慶勝二人到二條城說服德川慶喜主動辭官,納地。德川慶喜眼見自己在京都兵力不足,只好假裝同意會議的決定,但須與老中們商量過後才可答覆朝廷。另一方面為了避免與倒幕派在京都發生武力衝突,德川慶喜只得暫時率兵前往大阪。因此,1868年1月27日(應慶4年1月3日)發生鳥羽、伏見之戰。這次戰役勝利後,新政權1868年2月8日(應慶4年1月15日)向外國宣布“王政復古”,並逐步完善它的建設工作。

影響

作為近代東亞最為著名的兩個君主,明治光緒截然不同的命運一直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心結。因為,就在相同的年代,日本由此鹹魚翻身,超越中國成為世界強國,而中國,則積貧積弱了百餘年,至今不敢說“強”。與中國的百年巨變相比,日本似乎是一夜之間完成現代化轉型,而且,是在“王政復古”“尊皇攘夷”等看似落後的政治口號中完成的。同樣有意思的是,山岡莊八的這本歷史傳記小說《明治天皇》將開卷的重點放在了明治即位之前的孝明天皇時代,看來,作者似乎更有史家的野心——英雄的誕生,總是時勢使然。
幾乎是和中國的鴉片戰爭同時,美國軍艦造訪日本,要求日本開港通商,其後還有英、法、荷的軍艦虎視眈眈,在目睹了中國鴉片戰爭的慘敗後,幕府便意識到了“船堅炮利”的威力,其“武家天下”的政權也自然開始出現危機。與當時的中國一樣,當時大多數保守的日本人紛紛反對開港通商,並由此提出“尊皇攘夷”,其後,伴隨著“黑船來航”的陰影,各藩的武士分為“尊皇”與“佐幕”,展開激烈對抗——“安政大獄”、“櫻田門外之變”、“和宮下嫁”、“寺田屋騷亂”等一系列事件幾乎是環環相扣,不可避免。
在一場統治危機來臨之際,即便是一向高高在上的日本皇室,也同樣難以倖免。面對各藩武士的質疑與騷亂,強行與西洋列國開戰,日本免不了被人四分五裂(國土人口強大許多的中國就是一例),如何“師夷長技以制夷”,如何以退為進,以時間換空間,才是切實可行的良策。所以,將一些只喊口號的愛國志士暫時囚禁,將部分激進分子調離崗位——在某種程度上,皇室和幕府都意識到了外患下的內憂同樣可怕:大老井伊也正是因為堅持這樣的主張被愛國志士所殺害,直到他派往美國的使者回日本開辦第一個現代化造船廠,人們才開始重新審視他的價值。
應該說,幕府與皇室都屬於能理性看待這場戰爭全局的人,所以,孝明天皇岩倉具視的勸說下,同意“和宮下嫁”,試圖建立“公武合一”的政體,以便整合日本離散的民心,全民一心,以免亡國滅種。然而,在野的藩邦和武士卻不是處在他們的位置,沒有他們的深謀遠慮,卻也有他們沒有的一腔熱血,以及不怕犧牲的膽略,更重要的是,武士也無需像政府那樣瞻前顧後,自然,暴力暗殺就一浪高過一浪——大老井伊死在自己門口,而襲擊他的武士也先後被處死;寺田屋中,薩摩與長州的武士試圖舉事,也先後被自家的家主鎮壓。畢竟,在領袖看來,舉兵造反不能一時意氣用事,需要的是實力。
歷史很快就驗證了幕府與皇室的判斷——長州的武士與西洋軍艦開戰,大敗而歸,薩摩的武士與英國軍隊開戰,同樣一敗塗地。匹夫之勇難以勝過船堅炮利,然而,最重要的是,日本民族的精氣神卻在這場戰爭中得到了磨練,失敗並不可怕,在某種程度上,勝利就是以失敗為階梯築成的。這兩場戰役的失利,使得全體日本人都明白,愛國、勤皇需要的是實力:一代人的鮮血,終究喚醒了下一代人。在將軍家茂和孝明天皇相繼過世後,明治天皇的維新變法推行便極為順暢,再也沒有遇到任何保守派的阻撓——這其中,有無數的無名英雄,無論他們是“尊皇”還是“佐幕”,在客觀上,都為日本的近代化轉型成功做出了貢獻——日本也由此開始了長達半個世紀的飛速發展。

其它相關

王政復古大號令
發自慶應三年十二月九日
德川內府奉還前所委任之大政及辭退將軍職位二事今已斷然獲準。原自癸丑以來,遭蒙未曾有之國難,先帝頻年為之所苦,擾慮之情當眾庶所知。因此,聖意已決,實行王政復古,樹立挽回國危之基。自此廢除攝關、幕府等,先暫設總裁、議定、參與三職,使之處理萬機。諸事應按神武創業之始,無縉紳、武士、堂上、地下之別,皆需盡力發表至當之公議。聖意欲與天下同休戚。故望各自勉勵,一掃歷來驕惰之陋習,以盡忠報國之誠意努力奉公為要!
一、赦向御人數、國事御用掛、議奏、武家傳奏、守護職、所司代等一概廢除;
一、三職人事:
總裁:有栖川宮(熾仁親王)
議定:仁和寺宮(純仁親王)、山階宮(晃親王)
中山前大納言(忠能)、正親町三條前大納言(實愛)
御門中納言(經之)
尾張大納言(德川慶勝)、越前宰相(松平慶永)
安藝少將(淺野茂勛)、土佐前少將(山內豐信)、薩摩少將(島津茂久)
參與:大原宰相(重德)、萬里小路右大辨宰相(博房)
長谷三位(信篤)、岩倉前中將(具視)、橋本少將(實梁)
尾藩三位 越藩三位
藝藩三位 土藩三位
薩藩三位
一、太政官以下[各機構]逐漸興立,其旨應予周知;
一、朝廷禮儀雖應逐漸改正,但先廢止攝政門閥支派;
一、為掃除舊弊、廣開言論之道,有建議者,不拘貴賤,無須考慮,皆可獻言。且登用人材乃為第一之急務,如有適宜之人,應急速上報;
一、近物價特別騰貴,其勢無如之何。富者益富,貧者益貧,畢竟乃因政氣不正所致。民為王者之大寶,於茲百事一新之際,聖上為此而憂慮。如有深謀遠慮救弊之策者,不論為誰,皆可申報;
一、和宮貴人早年下嫁關東,但其後將軍去世,且因先帝前有攘夷成功之願,許其返京,然出於奸吏之詐謀,始終未能實現。茲望促其早日還京,近已派公卿迎接,其旨應予周知。
上述各項業經確定,特此公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