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其

王慶其

王慶其,上海人,1944年12月出生於六世中醫之家,1981年畢業於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市名中醫,上海中醫藥大學名師、終身教授,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博士後合作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第五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慶其
  • 籍貫:上海
  • 出生日期:1944年12月
  • 畢業院校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生院
  • 臨床職稱:主任醫師
  • 執業地點: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著作譯作,科研成果,主要成就,名中醫工作室,社會任職,獲獎記錄,擅長領域,

人物經歷

1981年畢業於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生院,獲醫學碩士學位,導師方藥中教授。1990—1993年師承國醫大師裘沛然教授,是裘沛然教授的學術傳承人。曾任上海中醫藥大學內經教研室主任、研究生部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基礎理論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內經學科學術帶頭人、教育部重點學科(培育)中醫醫史文獻學科學術帶頭人。
王慶其教授師承著名中醫藥學家方藥中教授、國醫大師裘沛然教授;從事中醫內科臨床近50年,執教《內經》近40載。

研究方向

《內經》理論臨床運用;《內經》文化價值研究。

著作譯作

王慶其教授在他近半個世紀的臨床實踐和教學生涯中,主編或副主編學術著作40餘部,發表論文250餘篇,代表著作有《內經臨證發微》、《黃帝內經心悟》、《黃帝內經專題研究》、《內經臨床醫學研究》、《王慶其醫學選集》、《杏林散墨——王慶其醫論醫案集》、《杏林散葉——王慶其醫話醫案集》等等。培養碩、博士生30餘名,博士後 6名,學術傳承人10餘名。主編教育部“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全國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內經選讀》、衛生部中醫藥研究生規劃教材《黃帝內經理論與實踐》《黃帝內經病證學概論》等。

科研成果

王慶其教授從事臨床研究,先後承擔主持國家科技部“十五”攻關課題和“十一五”支撐計畫子課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上海市教委等多項科研課題。

主要成就

承擔國家科技部“十五”攻關課題“裘沛然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研究”,科技部“十一五”支撐計畫等課題“裘沛然治療喘咳臨床經驗套用與評價研究”;上海市教委高水平特色項目“中醫學經典防治重大疫病的繼承與發展研究”等項目。
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主編或副主編學術著作40餘部。
代表著作有:《內經臨床醫學》、《內經臨證發微》、《黃帝內經研究大成》、《黃帝內經專題研究》、《黃帝內經鑑賞辭典》、《黃帝內經心悟》、《王慶其醫學選集》、《王慶其醫案醫話集》、《王慶其臨池碎墨》、《杏林散墨---王慶其行書作品集》等。
培養碩士、博士、博士後30餘名,培養師承學生9人。

名中醫工作室

王慶其工作室成立於2011年,2011年年底成為王慶其上海市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研究工作室,2013年榮升為全國王慶其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工作室擅治脾胃病、神經、精神系統疾病以及各類疑難病症,如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潰瘍、胃癌前病變、腸易激綜合徵、潰瘍性結腸炎、消化性潰瘍病、三叉神經痛、頭痛、神經症以及疑難雜症,如肝硬化腹水、復發性口腔黏膜病變等。近年來工作室共承擔各級別課題共7項,發病論文30餘篇,專著8部。
王慶其
王慶其名中醫工作室

社會任職

兼任中華中醫藥學會內經專業委員會顧問、上海中醫藥大學專家委員會委員、中醫藥文化研究與傳播中心顧問、上海中醫藥大學王慶其名師研究室導師、上海市王慶其名中醫工作室(龍華醫院)導師、上海市中醫藥學會中醫內科學專業委員會顧問、《辭海》(2009版)中醫學科主編、復旦大學哲學學院特聘教授、上海第二軍醫大學中醫系兼職教授、美國加州中醫藥研究院學術顧問、台灣長庚大學中醫學院客座教授等。

獲獎記錄

《黃帝內經研究大成》(任副總主編),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成果二等獎,國家新聞出版署全國優秀科技圖書獎暨科技進步(科技著作)一等獎;《中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集》(任副總主編),獲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科技著作)二等獎;“用科學的觀點認識中醫學”,獲全國傳承創新中醫藥高層論壇一等獎;《內經選讀》(任主編),獲上海市優秀本科教材一等獎,獲全國優秀教材獎;《內經臨床醫學》(任主編),獲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著作三等獎,獲上海市中醫藥學會中醫藥科技著作獎;“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內經》教材體系的建立”,獲上海市第十屆教育科研成果二等獎。
曾獲上海市名中醫、上海市模範教師、上海市勞動模範、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全國中醫藥優秀臨床人才研修項目“優秀指導老師”、全國醫德醫風先進工作者、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獎、中華中醫藥學會“名師高徒獎”等稱號。

擅長領域

擅長診治脾胃病、神經、心理疾病及疑難雜症等。 “治脾胃者安五臟,治五臟可調脾胃”是王慶其教授治療脾胃病的基本觀點,用中醫經典理論指導臨床脾胃病的診療,同時結合對經典的理解和臨床的經驗,提出了如“臥不安則胃不和”、“治胃先治心”、 “脾主黏膜”、“補氣托瘡治療潰瘍病”、“陰陽氣血俱虛者治脾胃”、“頑病不妨治風”等學術理念指導臨床脾胃病及疑難雜症的診療。
王教授汲取了《內經》“天地人”三才一體的醫學模式,以中醫心身理念為指導,“形神合一”理論為基礎,辨證“形、氣、神”三者互參,強調醫生治療患者疾病當“心身同治”。在處方用藥方面,尤其是在診治疑難雜病和頑症痼疾方面,王慶其教授遵循導師裘沛然先生“大方復治、反激逆從”的經驗,根據臟腑功能特點,運用相反相成之藥對,使許多患者轉危為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