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幾何

王幾何

《王幾何》是馬及時的作品,創作於2005年。2013年秋開學,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材調換了9篇課文,《王幾何》就是其中的一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王幾何》
  • 作者馬及時
  • 創作年代:2005年
  • 文學體裁小說
  • 總字數:1377個漢字
圖書簡介,人物簡介,對話馬及時,原文品讀,作者簡介,

圖書簡介

2013年秋開學以來,都江堰作協主席馬及時的手機忙死了。“請客喔,你的作品上了語文教材了!”“馬二哥,我孫兒呆會兒帶本書來找你簽個字哈!”每天,致電他通報好訊息的,要求他請客的,預約帶孩子來合影的,數也數不過來。這也讓低調慣了的馬及時不禁感嘆:“教科書的影響力實在太大了!”
2013年秋開學,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材調換了9篇課文,新增課文《王幾何》正是馬及時的作品。

人物簡介

幾十年傳聞,兩小時成文
“王幾何”真名王玉琳,是作者馬及時父親的毛根兒朋友。他的課形象生動、風趣幽默,儘管沒上過一天“王幾何”的課,但馬及時身邊有太多人講過“王幾何”的傳奇故事。2005年,馬及時用兩小時寫就了這篇文章,而讓他想不到的是這篇文章上了語文教材。
馬及時出生於教師世家,“王幾何”是他父母的同事兼好朋友,他對這位長輩很熟悉。在那個年代的都江堰,“王幾何”是當地的名師,上過他課的人都說“王幾何把枯燥的幾何課上活了。”很多人甚至不知道王老師的真名,只知道他叫王幾何。
馬及時回憶稱,年幼時曾經過“王幾何”上課的教室,聽到裡面傳來陣陣笑聲。“上幾何課,也能如此歡樂?”那是馬及時第一次感受到這位長輩的與眾不同
在馬及時成長的歲月里,也總是繞不開王幾何這個名字。“父輩教師聚會要談到他,王幾何的學生聚會也會談論他。”馬及時說,儘管他沒聽過“王幾何”的課,但有關王幾何在黑板上反手畫圓、叫學生們上台畫圓被畫成蘋果、梨等四不像的傳說早已烙在他的腦海。幾年前,四川少兒出版社約他寫一本有關童年故事的書,他就將王幾何選為了故事原型。因為太了解,馬及時寫這篇文章只花了兩個小時。
王幾何 身邊人
寫得很傳神,能讓孩子“樂”
2013年秋季開學後,都江堰有語文老師拿到了教材,看到了馬及時寫的《王幾何》入選七年級語文教科書。此訊息像長了翅膀一樣傳遍了都江堰市,馬及時的手機也被各種祝賀、預約簽字打爆了。
何民是“王幾何”的外甥,也是馬及時的朋友,更是《王幾何》這篇文章的第一個讀者。“寫得非常傳神!”這是何民對這篇文章的評價。何民說,馬及時選取了舅舅上課最生動的那一幕。
何民還分析了出版社選用這篇文章的理由:孩子上學太苦了,選取其他名家的文章都考慮了思想性,而這篇文章能給孩子們帶來歡樂,讓孩子們在緊張的學習之餘呵呵一笑。至於文中說及舅舅矮胖、像個笑面佛、反手畫圓等細節的刻畫,何民認為“有些誇張,不過可以接受。”據稱,每個初看此文的讀者都會忍俊不禁笑出聲來。
強調接地氣 深奧的魯迅文章退出教材
拿到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材的老師們發現,課本30篇課文中,9篇被更換。在一線教學者看來,新教材更接地氣。在被刪掉的課文中,魯迅的《風箏》引人關注。“沒有《風箏》了,學起來就簡單多了,這是七年級語文教材里最難懂的一篇文章。”一名八年級學生翻看過新教材後說。
“這篇文章需要放在特定的歷史環境裡去理解,對於七年級學生來說,確實不太好掌握。”鄭州七中國中部語文組組長張玉明認為,新教材“編排更緊湊,主題也更集中。”青年作家趙瑜也指出,國中的孩子大部分還停留在語言的基礎訓練以及修辭訓練上,接觸的內容不宜過於深刻,要重視趣味性。

對話馬及時

將寫更多身邊人故事
“我是草根作家,是新入選文章作者中名氣最小的。”馬及時說,他一生中寫過很多文章,也出過幾本書,此前散文《林中雨》曾上過幼兒師範學校的教材,還有幾篇文章上過教輔,但影響力都有限,他做夢也沒想過自己的文章能進入全國發行的教材。在他看來,《王幾何》並非他寫過的文章中最好的。“但我寫他絕對是用了心,動了情的。”馬及時說,如果寫不好也會覺得對不起這位長輩,“畢竟,他在我腦海里活了幾十年。”
入選教科書,馬及時覺得是一種榮譽,更是壓力。“我擔心以後寫的文章不好,會讓人嚼舌頭。”馬及時說,《王幾何》的成功也令他認識到:藝術來源於生活,需接地氣。接下來,他會繼續將身邊的親人、朋友和老師們作為寫作對象。

原文品讀

王幾何
●文/馬及時
從國小跨進國中校園,一切都是新鮮的,特別是幾何那門全新的功課。所以,我們初一上第一節幾何課時,大家睜圓了眼睛,認真而安靜地坐在教室里,心中充滿了好奇和渴望。
幾何老師會是怎樣一個人呢?
鈴聲一響,全班42雙黑眼睛一齊望向教室門。須臾,一個頭方耳大、矮胖結實的中年人夾著一本厚書和一個大圓規、一個大三角板擠進門,眨眼工夫就站到了講台上。胖人能走這么快?全班同學大吃一驚,教室里更安靜了,靜得只聽見周圍深沉的呼吸。
可是,一分鐘過去了,那矮胖老師一句話不說,像一尊笑面佛一樣,只是站在講台上啞笑。眉梢眼角、鼻孔、嘴巴、耳朵,可以說,他臉上的每一個器官,每一條皺紋,甚至每一根頭髮都在微笑!
矮胖老師足足又啞笑了兩分鐘。
太神奇了,他該不是聾啞學校的老師吧?全班同學再也忍不住了,大家彎腰,搖頭,擠眉,弄眼,一齊哄堂大笑! 矮胖老師依然不說一句話,但卻漸漸收起了笑容,用黑板刷輕輕敲擊著講台上的課桌,待全班同學安靜下來,他突然面向課堂,反手在背後的黑板上徒手畫了一個籃球大的,緊接著,又反手畫了一個等邊三角形
那生動地站在黑板上的圓和等邊三角形又標準,又好看,於是全班同學都呆呆地想:用圓規三角板畫,恐怕也不過如此吧?
矮胖老師站在講台上,雙目含笑,右嘴角微微斜翹,胖臉上一副得意揚揚的表情。待全班42雙黑眼睛驚訝得每一雙都放大半公分後。他突然轉過身去,面向黑板,揮手寫下了排球大的三個字:王玉琳。
“這就是我的大名!”他說,聲音出奇的洪亮。
全班男女同學被他那金屬般的聲音鎮住了,大氣也不敢出,一個個睜大雙眼,屏息靜聽。
“上幾屆的同學。承蒙他們的特別關愛,私下裡給本老師取了個綽號。”矮胖老師緩緩轉過身去,揮手在黑板上優雅地又寫了三個大字:王幾何。
真是太幽默了,全班男生、女生哄堂大笑。
王老師卻毫不理會滿教室的笑聲,繼續用他那金屬般的聲音說:“這就是那些老同學給我取的綽號。天啦,本人太喜歡這美妙的綽號了!可惜,從來沒有一個同學當面喊我王幾何……”
老師在黑板上公布自己的綽號,並且希望大家以綽號相稱,在那些做什麼事都嚴肅認真、呆板教條的年代,這樣的稀奇事,不是太離譜了么?但少年時代總是充滿了叛逆,越離譜的事大家越喜歡,於是全班同學興趣高漲。
一個個洗耳恭聽這矮胖幽默的綽號叫“王幾何”的老師到底還要說些什麼有趣的話。
矮胖老師繼續用黑板刷輕敲課桌,以鎮住教室里的嘈雜聲。“上幾屆有的同學說:王老師你畫的那圓圈有啥了不起?我們也會畫!”
胖得像彌勒佛一般的王老師,站在講台上眉開眼笑:“我請同學們一個個上台來,用不著反手,只是正面徒手畫圓和三角形……”
簡直要讓人笑破了肚子,幾何課竟變成了圖畫課!
如此喜劇的事大家豈肯放過?轉眼間,只見男女同學輪番走上講台。
可是,大家哪裡是用粉筆在黑板上畫圓和畫三角形?笑得雙手發抖的同學們,一個個變得笨手笨腳,畫的全是雞蛋、鴨蛋、蘋果、梨和醜陋的三角架!
人人都笑得滿臉淚水,喉嚨發腫。幾十年後。我依然可以對天發誓:這是我這輩子笑得最得意忘形、最舒暢、最厲害的一次。
幾何老師在同學們快樂得淚流滿面的大笑中結束了第一堂課。
王老師下課前的結束語是:“請注意,我並不是要大家死板地學我畫圓、畫三角形。我教了20多年中學幾何,是一個一輩子熱愛幾何教學的教書匠,我反手畫圓,只是向大家說明一個簡單樸素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我要大家牢記的是一種熱愛知識和持之以恆的學習精神……”
奇怪的是,王老師說這番話時,竟第一次嚴肅得面無一絲笑容。一時間滿教室鴉雀無聲
同學們對王老師第一堂課的評價只有兩個字:痛快!
這堂課的喜劇效果讓42箇中學生一輩子銘記在心,讓42個少年永遠記住他們的中學時代:有一位業務水平極高、人人都盼望他上課的幽默風趣的老師,他的名字叫做王玉琳,綽號叫做王幾何。
王玉琳是父親馬仁海的毛根兒朋友。

作者簡介

馬及時(1946——),筆名小非,四川省都江堰市人,任職四川省都江堰市《都江堰快報》。民一屆政協常委。馬及時的作品《王幾何》2013年秋季被編入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材第九課。該作品文筆詼諧幽默被學生廣為傳誦。代表作《割肉》《童年舊事》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