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堂故居

所在地:揚州市區三多巷10號

建造期:民國後期

現狀:住宅保護完整

現用途:王氏私房,王少堂後人住用

文保級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少堂故居
  • 建造期:民國後期
  • 所在地揚州市區三多巷10號
  • 現狀:住宅保護完整
概述,建築特色,

概述

在揚州上了歲數的人都知道,在那個沒有電視機,剛有有線廣播的年代,天天中午喇叭中都會播出一段王少堂精彩的評話—水滸傳。喇叭前天天總會吸引許多大人小孩聚精會神地聽他說書。全國廣播也連續播放過他的評話水滸。
在那個還沒有廣播的年代,揚州教場內凡是王少堂說書的書場裡,天天幾乎都有座無虛席的聽書迷,百聽不厭地聽他繪聲繪色地說書。在那個年代,天天茶餘飯後、以及澡堂洗澡都能聽到人們津津有味地閒話王少堂說水滸的段子。在老揚州,王少堂的名字可以說與水滸、武松一樣響名,家喻戶曉。 老揚州人對說書人的評價是:王少堂的“水滸”,康重華的“三國”,余又春的“皮五棘子”三者鼎立。對此,老人、青年人,各取所需、各有所愛,還有一種戲稱“說書的看見鬼,聽書的被鬼迷”,可見其揚州評話吸引力影響之大。
在民國年間,鹽商大賈許雲甫的姨太太就曾經單獨地將王少堂請回家,單獨地為她說書。若在今天,王少堂絕對是個大“明星”,也是個大款,住的是豪宅。可是在那個年代,王少堂唯一豪華的就是黃包車包接包送他從家裡到書場說書,然後從書場再坐黃包車回到家裡休息。王少堂的故居就是尋常百姓人家的住宅,清末民初老式傳統民居。

建築特色

其住宅位於皮市街中段西側,並藏在一個七彎八扭幽深小巷裡,三多巷10號,(三多巷含意是多壽多福多子孫)。房屋坐北朝南,亂磚青灰絲縫砌築牆面,青整磚青灰絲縫立線門垛大門。若不是“揚州市文物保護單位王少堂故居”紅牌釘在門牆旁,是不會惹人注意的。
王少堂故居占地面積240餘平方米,主房八間四廂,外加一披屋和一座後面小院,建築面積100餘平方米。其主房的平面布局是揚州規整的典型傳統民居形式之一。前後對合二進,明三暗四的磚木結構老平房。構架是前五後七,左右為三的三、五、七架形式。即前首一進面北為五架梁式,後一進面南為七架梁式,左右廂房為對稱三架梁式。中間為天井,其裝修也簡潔,進入大門,迎面置一排屏門,平時走旁邊繞過去,遇有大事將屏門中門打開。門樘左右由板壁相隔各一間。地面方磚鋪地。朝南正房三間,明間堂屋前置格扇,次間臥室設耳窗,與兩旁廂房玻璃窗格相同,廂房與臥室相連通透,地面鋪木地板。廂房窗下檻牆用青磚單面牆砌築,東廂房隔出一廂作過道,穿過其過道,小天井一方。南北間對應房屋各一間,通常稱之“暗四”。朝南一間東接披屋一間作廚房,北牆有後門通後院,院落不大,院內有一口老井,漢白玉石井欄雕飾披巾花紋。王少堂故居現為其後人居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